|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江苏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报告2013 |
| 作者 | 李明 |
| 定价 | 99.00元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401915 |
| 出版日期 | 2014-03-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江苏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报告(2013)》由李明、王思明等所著,为《江苏新农村发展系列报告》之一。当前江苏正面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江苏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江苏文化工作的重点,也是文化惠民、文化民生的重要体现。本书结合对江苏部分市县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从农村文化政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农村文化消费、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农村文化建设案例分析评价等方面对江苏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概括、总结和分析评价,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书作为首部以‘农村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发展报告,将为全面推动江苏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江苏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报告(2013)》可供从事文化管理工作的相关领导、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基层文化工作者,从事文化研究和对此感兴趣的高校教师、学生、科研院所学者以及与农村文化有关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员参考。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江苏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报告(2013)》由李明、王思明等所著,为加快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了解和掌握江苏广大农村文化建设情况,我们收集、整理了江苏省有关农村文化建设的数据资料,结合对江苏部分市县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调研情况,编写了这份发展报告。希望能够对江苏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及时总结、评价和提供政策建议,为江苏建设文化强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体会到了一种“前瞻性”的思考。虽然是2013年的报告,但其中对未来农村文化建设趋势的判断和建议,至今看来依然具有启发意义。我很好奇,报告中是否对一些新兴的文化业态,比如乡村旅游的深耕、创意农业的发展,或者数字文化技术的应用,在2013年的时候就已经有所预见?书中是如何分析这些新兴业态与传统农村文化相结合的可能性和挑战的?我尤其想了解,报告中是否也涉及了农村基层文化管理的创新,比如如何提升基层文化组织的活力,如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以及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来优化文化资源的配置。对于我个人而言,理解这些前沿的思考,对于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记录过去,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对未来的洞察。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江苏农村文化建设演进的坐标,也为我们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读完几章,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内容非常“接地气”。报告并没有止步于宏观层面的政策宣讲,而是深入到了具体的乡村案例,这点我非常赞赏。例如,它提到了某个村庄如何通过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成功吸引了游客,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种“文化赋能”的模式,我认为是未来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书中对这些案例的呈现,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而是试图去分析其背后的逻辑,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我尤其想了解,在这些成功的背后,是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的?如何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让它们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报告中是否也提到了失败的案例?我觉得从失败的经验中学习,有时比成功更重要。另外,书中在分析政策时,是否也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如何将国家和省里的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乡村,落地生根,这非常关键。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参考,让我们可以看到江苏农村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真实图景。
评分这本书的分析角度相当多元,这让我对江苏农村文化建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不仅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去审视文化建设的成效,也从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我注意到报告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农村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这让我非常振奋。长久以来,农村文化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人才的匮乏,如何吸引、留住和培养农村的文化人才,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本书是否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是否有关于创新农村文化人才评价机制的建议,或者关于如何发挥在外人才反哺家乡的机制?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关于这方面的具体论述。此外,报告中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也有所提及,我好奇它对“服务体系”的定义是什么?是否包含了图书馆、文化馆、村史馆等传统设施的升级改造,还是更注重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服务模式?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确实超出我的预期,让我看到了江苏农村文化建设背后复杂而生动的图景。
评分终于等到这本书了!一直以来都对江苏农村文化建设的脉络非常好奇,尤其是2013年这个节点,究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动态和发展。拿到手后,迫不及待地翻阅,书的装帧很扎实,看得出出版社是用了心的。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每一个章节,但从目录和前言来看,内容覆盖面相当广,包括了政策解读、实践案例、理论探讨等多个维度。我特别关注报告中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部分,这直接关系到乡村的软实力和凝聚力。不知道报告中是如何界定“文化建设”的,是仅仅指物质文化层面的投入,还是更侧重于精神层面的提升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另外,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具体项目的成效评估,比如文化广场的建设、文化队伍的培育,或者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复兴?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点,希望能从报告中获得一些启发和思考,为我后续的个人研究或实践提供一些参考。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江苏农村文化现状的窗口,期待它能带来更多干货。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给我带来了一种“体系化”的思考。它不仅仅是零散的信息堆砌,而是将2013年江苏农村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如同拼图一样,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我特别关注报告中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在当下,如何在中国农村语境下,构建和巩固农民的文化自信,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报告是否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文化自信的内涵,并结合江苏农村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具体的路径?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通过文化活动、艺术教育、乡土教材等方式,来提升农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具体举措。另外,书中对于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探讨,也引起了我的兴趣。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乡之间的文化联系日益紧密,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避免文化同质化,保持乡村的特色,同时又能吸纳城市文明的精华,这其中的平衡之道,想必也是报告着重分析的内容。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江苏农村文化变迁的绝佳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