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俭
定价:23.00元
作者: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宣传部,中国农工民主党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33681302
字数:
页码:17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俭》在古今中外经典著作中摘取精华,并加以注解诠释,以故事带入阅读,随后对故事里折射出的观念加以点击并剖析;并提出反思性问题,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新时代如何借鉴和发扬传统美德。
目录
勤俭治国篇
大禹节俭自律
晏子食不足
傅玄上书倡导节俭
孝文帝节俭立国
隋文帝教子节俭
褚遂良谏唐太宗节俭
唐太宗论节俭
刘秀勤俭治国
唐肃宗李亨从小知节俭
赵匡胤勤政节俭
明太祖朱元璋厉行节俭
勤俭节约的康熙皇帝
雍正皇帝严惩浪费
道光皇帝力倡节俭
毛勤俭节约
清廉父子
廉洁奉公袁聿修
勤俭持家篇
墨子尚俭
季文子论妾马
叔向贺贫
孙叔敖清廉遗嘱
霍去病廉洁俭朴
殷仲堪不失节俭本色
裴侠俭朴立身
岑文本尚俭
司马光教育孩子节俭
吴隐之卖狗嫁女
清廉俭朴卢怀慎
苏东坡房梁挂钱
范仲淹教子节俭
吴隐之笑酌贪泉
海瑞二斤猪肉为母庆寿
清廉节俭于成龙
曾国藩勤俭教子
勤俭持家的传说
勤俭创业篇
戴高乐勤俭节约
勤俭的洛克菲勒家族
“抠门”的伊丽莎白二世
徐特立的节俭《粉笔诗》
雷锋节约箱的故事
孔繁森的节俭与大方
周润发的“抠门人生”
爱因斯坦的大衣
“吝啬”的富翁
首富也抠门
败亡篇
夏桀宠爱妹喜误国
商纣王
刘康公论俭与侈
只为妃子笑千里送荔枝
太平天国骄奢败亡
何曾日食万钱
石崇王恺斗富
巨贪和坤家败身亡
饺子皮的故事
浪费的后果
作者介绍
文摘
《俭》:
赵匡胤勤政节俭 经典古训 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出处】 《尚书·太甲上》 【浅析】 应当重视勤俭之德,怀有长远的计划。
故事欣赏 唐末五代时期,奢靡之风繁盛。北宋赵匡胤即位之后,立即着手整治这种奢靡风气。他原为后周大将,而做了皇帝之后,与原来的后周大臣属君臣关系,碍于原来的同僚的原因,太祖车驾初出,随行卤簿较为简略,以消除原同僚的复杂心情。
要改变多年形成的奢靡的社会风气,单靠做样子是不行的。为此,他下诏宣布地方运送上供钱帛的车船,一律由官府提供,不许从民间征调,骚扰百姓。
他把“治世莫若爱民,养身莫若寡欲”作为准则,写在屏风上,以随时提醒和鞭策自己。灭后蜀后,赵匡胤命人砸碎后蜀国主孟昶镶有七宝的溺器,并说:“自奉如此欲无亡,得乎?”他常穿洗过的旧衣服,连他的弟弟赵光义都认为他“服用太草草”。他乘坐的车辇、使用的器物都比较质朴,很少装饰,寝殿设青布缘帘,宫闲莺幕无文采之饰。赵匡胤的躬行节俭和以身作则,彻底改变了唐末五代的奢靡之风,形成了宋代初年的节俭风气。
有一次,受赵匡胤宠爱的永庆公主觐见他,公主穿着一件新外衣,上面用五彩金丝缝缀着一片片孔雀羽毛,蓝得像湛蓝的湖水,绿得像碧绿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十分华美。谁知赵匡胤一见她就说:“你把这件华服脱下,以后不要再穿了。” 听到父亲的话,公主很不理解,噘着嘴巴说:“宫里的孔雀羽毛很多,我是公主,一件衣服只用了一点点,有什么要紧?” 宋太祖严厉地说:“正因为你是公主,所以不能享用。你身为公主,穿这么华丽的衣服到处炫耀,别人就会效仿。战国的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全国上下都跟着学,搞得紫布都贵了好几倍。今天,你的这件衣服上面有金丝线、孔雀羽,价格都很高,你知道制作一件要花多少钱吗?如果别人再效仿你,全国要浪费多少钱?你现在的地位和生活已经很优越了,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要十分珍惜才是。你怎么可以带头铺张浪费呢?” 公主听了父亲的批评,只好默默地把外衣脱了下来,但心里仍然很不甘心。她想:你对我要求那么严格,我看你又对自己怎么要求?于是,她对宋太祖试探地问:“父皇,您贵为天子,却总是坐着一顶旧轿子,是不是也应该用黄金把它装饰一下了?” 宋太祖平心静气地对女儿说:“我是一国之主,掌握着全国的政治经济大权。我想把整个皇宫都用黄金装饰起来也能办得到,何况只是一顶轿子!可是黄金是国家的,财产属于天下百姓的,我要做的是为天下守住这些财产而不是乱用。古人说得好:‘让一人治理天下,不能让天下人供奉一人。’我应该这样做。倘若我自己带头浪费,必然会有很多人跟着我这样干。到时国穷民困,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怨恨我,反对我,国家离败亡也就不远了。你说我能带这个头吗?” 公主一边听着,一边琢磨着父亲的每一句话,再看看皇宫里的装饰也都很朴素,连窗帘都用很便宜的青布制成,觉得父亲的话确实很有道理。公主于是叩头谢罪,心悦诚服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今后要向父亲学习,勤俭节约,不再。
赵匡胤居安思危、崇尚节俭,奠定了大宋基业。
北宋的前几个皇帝都很好地延续了赵匡胤俭朴的生活作风,尤其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弟弟赵光义,即位后仍然崇尚节俭。只是北宋后期的那些皇帝未能保持赵匡胤崇尚节俭的生活作风,尤其是宋徽宗时期,达到了,为了换取李师师一笑,宋徽宗大兴土木,一掷千金。如此奢靡,是必然的事情。
【名言警句】 惟俭可以助廉。
——《宋史·范纯仁传》 浅释:只有勤俭才可以促进自己养成廉洁的作风。
……
序言
这本书的书写方式非常有特色,我很少见到这样的表达。它并非那种大刀阔斧、直抒胸臆的风格,而是更倾向于一种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洞察。作者仿佛拥有一双能够看透事物本质的眼睛,将那些隐藏在日常表面之下的复杂性,一丝不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个意象、某个细节而驻足良久,反复咀嚼。它让我意识到,原来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可以有如此多层次的解读。这种“慢下来”的阅读体验,对于我这个平日里信息爆炸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一种久旱逢甘霖。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去更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微光,如何去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深意的情感。它不讲空洞的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例子,一点点地渗透进我的思想。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本“生活说明书”,但它又不像说明书那样冰冷,而是充满了温度和人情味。它教会我如何去感受,如何去共情,如何去理解那些我曾经不曾理解的人和事。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虽然这种冲击并非是那种山崩海啸式的,而是如同涓涓细流,一点点地渗透,一点点地改变。我之前可能对某些事物抱有过片面的看法,或者说,我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但是,通过这本书,我获得了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入的洞察。它没有给我任何预设的答案,而是鼓励我主动去思考,去质疑,去探索。我非常欣赏这种“引而不发”的写作方式,它给了我足够的空间去发挥我的想象力,去构建我自己的理解体系。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得以审视自己,也让我得以理解他人。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真相”可能只是我们自己构建的假象。只有当我们放下固有的成见,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才能真正地触及事物的本质。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某个主题的探讨,更是关于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蒙。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批判性地思考,如何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那种能够深刻触及社会现实、同时又不失人文关怀的作品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期待。它所展现的并非是那种遥不可及的理想主义,而是立足于当下,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探讨了许多我们生活中可能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议题。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不疾不徐的叙事节奏,它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体会。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沉淀多年的智慧。每次读完一段,总会忍不住停下来,回味其中的深意。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读物,看完就忘,这本书会像一颗种子一样,在我的心里慢慢生根发芽。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理解。这种开放性的叙事,反而更能激发我的参与感,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更是故事的一部分。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又像一位推心置腹的朋友,总能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我启发和慰藉。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些固有的观念,也让我对未来多了一份审慎的乐观。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是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但其中蕴含的力量却不容小觑。它没有刻意去制造戏剧性的冲突,也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吸引眼球,而是选择了一种最为朴素、最为真诚的方式来呈现内容。我喜欢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表达,它能够悄无声息地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感觉作者在写作时,一定经历了非常深入的思考和体验,否则是写不出这样充满“厚度”的作品的。这本书让我有机会停下匆忙的脚步,去审视那些被我们遗忘在角落里的价值。它提醒我,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同时,也应该关注那些慢下来的美,那些沉淀下来的真。我从中获得了一种平静的力量,一种能够抵御外界喧嚣的力量。它让我重新认识到,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张扬,而是来自于内敛和坚持。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种精神的慰藉,一种心灵的滋养。它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内心的浮躁,让我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宁静。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捧着一杯热茶,静静地品味生活的美好。它没有激烈的观点,没有尖锐的批判,而是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将一些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我喜欢这种“慢节奏”的阅读体验,它让我能够充分地沉浸其中,去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它没有强加给我任何东西,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去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如何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它没有给出任何“万能钥匙”,而是教会了我如何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我感觉这本书是一种精神的“减压阀”,它让我暂时摆脱了日常生活的烦恼和压力,进入到一个更为平和、更为自我的空间。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让我对未来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它就像一股清风,吹散了我心中的迷雾,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