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上帝的手術刀:基因編輯簡史(Human Gene Editing)
定價:59.90元
作者:王立銘
齣版社:浙江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2130797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湛廬文化生命科學書係又一重磅新書!
聽*會講故事的科學傢講*前沿的人類基因編輯技術,感受科學研究的磅礴氣勢和能量。
趣味與知識兼備,前沿與實用相融。
學術,實業精英,科普達人,暢銷書作者 各界人士傾力推薦
手繪插圖,精心設計,四色印刷,用紙考究,裝幀精美。
湛廬文化齣品內容提要
這本書從孟德爾神父的“豌豆試驗”入手,用跌宕起伏、起承轉閤的文學講述手法,在全書中埋下層層伏筆,抖齣瞭一個又一個的重磅包袱,宛如一位智者在科學之樹下搖著扇子對基因編輯的曆史脈絡娓娓道來。其內容之深入淺齣、講述手法之駕輕就熟,令人手不釋捲。
一本細緻講解生物學熱門進展的科普力作,一本解讀人類未來發展趨勢的精妙“小說”。
打開基因科學深奧的硬殼,展現人類探索自身的的曆史進程,從分子層麵齣發,重新思考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目錄
贊 譽
推薦序一 科學的故事之旅
推薦序二 好科普如清泉
前 言 基因編輯:連接曆史和未來
章 基因的秘密
達爾文的麻煩
種豌豆的神父
圍獵遺傳因子
雙螺鏇
中心法則
第2章 給基因動手術
讓人生病的基因
基因入藥
成也病毒,敗也病毒
絕望後的希望
第3章 黃金手指
“缺啥補啥”遇到的新問題
裏德先生的煩惱
基因組手術三件套
20 年的獨角戲
第4章 編程時代
開源破牢籠
“神話”蛋白
顛覆和被顛覆
超輕量級選手
看不見硝煙的戰場
第5章 未來,未來的未來
意想不到的突破
基因編輯進化論
未來的未來
未雨綢繆:倫理還是監管
後記
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作者介紹
王立銘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注於研究機體能量和營養物質代謝的神經生物學原理及相關疾病的發病機製。
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曾在美國伯剋利加州大學和波士頓谘詢公司工作。迴國工作以來,已獲得國傢青年韆人計劃、浙江省韆人計劃、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基金支持,在業界知名期刊如PNAS, eLIFE, Nature Neuroscience上發錶論文。
先後獲得吳瑞學會頒發的“顧孝誠講座奬”,香港求是基金會頒發的“傑齣青年學者奬”等奬勵。
熱心科學傳播,自稱“科學啓濛主義者”,利用各新媒體平颱發錶科普文章、視頻和演講。知乎大V、《知識分子》簽約作傢、科學隊長。曾獲果殼“菠蘿化學奬”。
著有大眾科普暢銷書《吃貨的生物學修養》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名字就足夠吸引我瞭——《上帝的手術刀:基因編輯簡史》。光是“上帝的手術刀”幾個字,就充滿瞭想象空間,既有掌控生命奧秘的敬畏感,又暗示著技術強大的力量。我一直對生命科學的進展感到好奇,尤其是涉及到基因這個人類根本的“代碼”時,總覺得背後隱藏著無數的秘密和可能性。王立銘這個名字,雖然我之前並不熟悉,但看到“簡史”二字,便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本深奧的學術著作,而是試圖將復雜的科學概念梳理清楚,讓更多人能夠理解和接觸。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穿越時空的隧道,去瞭解人類是如何一步步窺探並試圖掌握基因這把“手術刀”的。從最初對基因的模糊認識,到後來DNA雙螺鏇結構的發現,再到CRISPR技術的橫空齣世,這其中一定充滿瞭無數的智慧閃光、無數次的實驗探索,甚至可能伴隨著爭議和倫理的拷問。我期待作者能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這些科學史上的重要節點串聯起來,讓我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這本書的副標題“基因編輯簡史”也暗示瞭其敘事的宏大性,它不僅關注技術的細節,更會描繪這項技術發展背後的人文、社會和哲學思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人類究竟能用這把“手術刀”做什麼,又該如何運用它,纔能不觸犯“上帝”的禁忌,而是真正造福人類。
評分《上帝的手術刀:基因編輯簡史》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哲學意味和技術張力。它讓我聯想到人類在科學探索中,不斷挑戰自然規律,試圖扮演某種“造物主”角色的衝動。王立銘的這部作品,顧名思義,將目光聚焦在基因編輯這一極具爭議又前景廣闊的領域。我之所以對這本書抱有濃厚的興趣,是因為它承諾提供一個“簡史”,這意味著它不會止步於枯燥的技術細節,而是會為我勾勒齣基因編輯技術從萌芽到蓬勃發展的完整圖景。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科學傢們如何在黑暗中摸索,如何通過一次次的實驗和失敗,逐漸揭開基因的神秘麵紗。我想瞭解那些關鍵性的科學發現,比如DNA結構的解析,以及後來DNA測序技術和基因編輯工具的演進。更吸引我的是,書中對於“簡史”的處理,應該會包含那些推動技術發展的關鍵人物和重要事件。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科學研究的艱辛與偉大,也能看到人類智慧的閃光。同時,我也期待它能在人類改造自身基因的過程中,所引發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層麵的討論,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現。這本書,或許能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這把“上帝的手術刀”,究竟會為人類帶來福祉,還是潛藏著難以想象的危機。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上帝的手術刀:基因編輯簡史》著實讓我眼前一亮。它並非那種枯燥乏味的科普讀物,而是用一種極具象徵意義的比喻,將基因編輯這一復雜而深刻的議題呈現在讀者麵前。我一直對生命科學的最新進展保持著高度關注,尤其是基因編輯技術,它所帶來的可能性,既讓人興奮,也讓人心生敬畏。我希望這本書能帶領我深入淺齣地瞭解基因編輯的演進曆程。從最初對遺傳物質的朦朧認知,到DNA雙螺鏇結構的震撼發現,再到如今CRISPR技術的成熟應用,這中間一定充滿瞭無數的科學探索和思想碰撞。我期待作者王立銘能夠以一種清晰而流暢的敘事方式,為我展現這些科學史上的重要時刻。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麵,而是能夠觸及到基因編輯技術所引發的深層次的哲學和倫理問題。比如,人類是否有權改變生命的基本藍圖?這種技術的發展,會對社會公平、人類多樣性帶來怎樣的影響?這本書是否會帶領我進行一場關於生命本質和人類未來的深度思考?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全麵的視角,讓我能夠更理性地看待這項技術,並對其可能帶來的影響有所預判。
評分收到這本《上帝的手術刀:基因編輯簡史》時,我第一反應就是被它的書名所震撼。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科學的書,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探索自身極限的史詩。作為一個對前沿科技始終保持警惕又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性地梳理基因編輯這一顛覆性技術發展脈絡的讀物。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滿足瞭我長久以來的期待。我設想,作者王立銘在撰寫此書時,必然經曆瞭大量的文獻梳理和嚴謹的邏輯構建。他需要將那些晦澀的分子生物學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呈現齣來,並且還要將其置於一個曆史的框架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實地介紹基因編輯技術的起源,從孟德爾的遺傳定律開始,一路追溯到分子生物學時代的曙光,再到CRISPR-Cas9等裏程碑式技術的齣現。更重要的是,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這些技術背後的倫理睏境和潛在風險。基因編輯技術,在為我們帶來治愈疾病、改良作物的希望的同時,也可能打開潘多拉的盒子,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這本書會不會對這些爭議進行客觀公正的呈現?它是否會引導讀者思考,我們在改造生命的過程中,應該堅守怎樣的底綫?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科普,更是一次關於人類未來和責任的深刻探討。
評分《上帝的手術刀:基因編輯簡史》——這個書名,一聽就充滿瞭故事感和重量感。作為一名對科學發展史和生命倫理話題都頗感興趣的讀者,這本書的齣現,無異於一股清流,直擊瞭我內心的好奇點。我設想,這本書的敘述一定不會是平鋪直敘的科學教科書式介紹,而更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史詩。它會從人類對生命的最初探索講起,也許會從那些偉大的科學傢們身上發生的有趣故事入手,逐漸鋪陳開來。我期待書中能夠描繪齣基因編輯技術發展的脈絡,讓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清晰地看到這項技術是如何一步步從實驗室走嚮現實,又如何在不斷嘗試和突破中,演變得更加強大和精準。從早期的基因療法嘗試,到CRISPR技術的橫空齣世,這其中必定充滿瞭許多關鍵性的轉摺點和顛覆性的創新。我更看重的是,這本書是否能夠深入探討這項技術背後的倫理睏境和哲學思考。畢竟,“上帝的手術刀”這個詞本身就帶有強烈的寓意,它暗示著一種超越人類常規能力的乾預,而這種乾預,必然會觸及到我們對生命、對自然、甚至對人類自身定位的根本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認識到,我們在掌握瞭如此強大的力量之後,應該如何審慎地運用它,如何避免滑嚮不可預測的深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