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投资新视野III:国企改革
定价:89.00元
作者:王勇华 解蕴慧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097974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当前,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逻辑基础可以概括为“坚定不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对我们深刻理解国资国企未来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对我们消除从片面角度认识国资国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对我们分清国企改革政策和实践中的主次矛盾具有重要启发作用,对我们坚定国企改革取得成效的信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书从六个专题对国资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包括:一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探寻国有经济的存续逻辑和边界范围;二是从国资监管体制改革角度,探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实践与运作;三是从实施策略的角度,说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生成原理及其挑战应对;四是从具体样本研究的角度,论述地方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的难题和应对策略;五是从制度研究的角度,阐释国企改革背景下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建设;六是从社会投资人的角度,切入国资国企改革政策背后蕴藏的投资机会和风险。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包括:一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探寻国有经济的存续逻辑和边界范围;二是从国资监管体制改革角度,探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实践与运作;三是从实施策略的角度,说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生成原理及其挑战应对;四是从具体样本研究的角度,论述地方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的难题和应对策略;五是从制度研究的角度,阐释国企改革背景下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建设;六是从社会投资人的角度,切入国资国企改革政策背后蕴藏的投资机会和风险。
目录
章 导论:国企改革的整体框架和分析路径/001
节 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001
第二节 国资国企改革政策的整体框架/003
第三节 国资国企改革政策的分析路径/010
第二章 传统映照现实:国有经济的存续逻辑与边界范围/021
节 前言/021
第二节 古代官营商业的典型及其运作概要/025
第三节 古代官营商业的意识形态基础/035
第四节 古代官营商业的功能价值/039
第五节 古代官营商业的主要弊端/045
第六节 国有经济的存续逻辑/052
第七节 国有经济的边界范围/058
第八节 结论/068
第三章 创新实现突破:国资投资运营公司的实践与运作/071
节 政策依据/071
第二节 实践概况/072
第三节 基本含义/074
第四节 运作边界/086
第五节 运作模式/091
第六节 董事会机制建设/108
第七节 结论/112
第四章 政策面向实践:混合企业的生成逻辑与治理挑战/114
节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概要/114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企业需要的基本理念/121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生成逻辑/125
第四节 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的治理挑战及其应对/135
第五节 结论/152
第五章 理想孕育情怀:地方国企改革的难题和应对策略/155
节 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环境概览/155
第二节 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生态环境/163
第三节 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应对策略/178
第六章 革故依托鼎新:国企改革背景下的高管薪酬激励/199
节 国企高管的薪酬改革/199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条件下高管股权激励的必要性/211
第三节 高管股权激励的难点和重点/221
第四节 高管股权激励实施的纠错和保障机制/236
第五节 国企高管有效激励的思路/246
第七章 远见成就未来:国资国企改革的投资机会与风险/250
节 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实现路径/250
第二节 国企改革投资机会的产生逻辑和表现形式/253
第三节 国企改革中的投资机会/279
第四节 国企改革中的投资风险/287
后 记/302
作者介绍
王勇华,湖北人,清华大学法学博士,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副秘书长,高级研究员。现供职于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发展部。解蕴慧,河南人,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建投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现供职于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偶然翻阅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书籍,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重新解读了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并将其与当今的社会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作者并非简单地复述经典,而是深入挖掘这些古老智慧中蕴含的普适性原则,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治理、个人修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启示。书中对“仁”、“道”、“法”等核心概念的阐释,既保留了其古老的韵味,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中庸之道”的论述,作者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阐释了如何在极端对立的观点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灵活的应对。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古代思想家对于权力、责任、伦理等问题的深刻见解,这些见解至今仍对我们的社会运行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作者的文笔优雅流畅,引经据典却不显得枯燥,反而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华文化的根源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获得了一种更加平和、包容的人生视角。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房地产市场投资逻辑的书籍,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房产投资的固有观念。作者摒弃了那些陈词滥调的“黄金地段”和“刚需买入”的简单逻辑,而是从更深层次的城市规划、人口流动、产业布局以及政策导向等方面,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房地产投资分析框架。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城市的生命周期,以及这些生命周期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逆周期投资”的章节,作者用大量的数据和案例证明了,在市场低迷时期,那些真正具备长期价值的资产,往往能为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书中的分析细致入微,例如,作者会分析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否多元化,是否有吸引高科技人才的潜力,以及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力度,这些看似与房价无关的因素,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为了影响房价走势的关键指标。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帮助读者评估房产的潜在风险和收益,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投资策略。读完这本书,我不再盲目追逐热点,而是学会了用更理性的眼光去审视房地产市场,并且开始思考如何在高风险中寻找高回报的机会。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关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书,简直让人大开眼界!作者以极其专业的视角,将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数据抽丝剥茧,揭示出那些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深层逻辑。书中对当前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微妙变化,以及新兴技术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性影响,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时,不拘泥于单一理论模型,而是融合了多学科的智慧,从历史、社会学、甚至心理学等多个维度来解读经济现象。例如,书中对“黑天鹅事件”的成因及其对市场预期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并提供了若干极具参考价值的应对策略。此外,作者还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劣之处,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审慎的预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虽然涉及大量专业术语,但作者总能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动的案例将其阐释清楚,让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知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看待问题也更加全面和深刻了。
评分我最近读到一本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书籍,它以一种令人震撼的方式,揭示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的巨大压力,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作者通过大量的科学数据和触目惊心的实地案例,描绘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等严峻的环境问题。书中对“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应用,以及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的章节,作者分析了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并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激励企业和个人采取更环保的行为。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并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公众教育和宣传策略。作者的语言风格充满激情,却又不失科学的严谨性,他能够将复杂的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模型,转化为普通大众都能理解的道理。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但也看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希望。这本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关于责任与未来的深刻呼唤。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人工智能伦理和未来发展趋势的书籍,它让我深刻反思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作者以冷静而审慎的态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从自动驾驶、医疗诊断到内容生成,无不涉及。书中并非一味地赞扬人工智能的潜力,而是更侧重于分析其可能带来的伦理困境和潜在风险,例如算法偏见、数据隐私、就业冲击,以及超级智能失控的可能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对“AI向善”的呼吁,他强调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必须将人类的福祉和价值观置于首位,并呼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来引导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书中还对未来人工智能可能出现的几种发展路径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不同路径下可能出现的社会图景,这让我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了敬畏和思考。作者的分析逻辑严谨,引用的案例真实可信,语言表达清晰有力,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禁眉头紧锁,又在豁然开朗中获得新的认知。这本书不是一本技术指南,而是一场关于人类未来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深刻对话,它挑战了我们对科技的固有认知,也促使我们为迎接一个更加智能化的未来做好准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