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问题研究
定价:48.00元
售价:32.6元,便宜15.4元,折扣67
作者:何凌云,刘传哲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09609194
字数:
页码:33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22kg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问题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变量连续系统识别、协整检验、ALMON模型和时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等,在假定各环节作用不受其他环节变量影响的条件下,对货币政策单变量传导的一般效率和时变效率做了检验。同时,借助典型相关分析技术对变量进行整组压缩,测量了整组变量传导的一般和时变效率,结果表明:整组变量传导效率优于单变量传导,这主要体现在内部系统效率的提高上,外部系统的整体效率变动不大。n 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运行环境处于不断变革之中,货币政策的作用和作用过程如何度量,用什么方式度量,怎样根据度量的结果进行政策调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联立方程组和SVAR模型,《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问题研究》检验了交互影响和多元反馈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发现:交互影响和多元反馈条件下,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与单变量传导有较大差异,相关环节的效力被加强或减弱,传导时滞被缩短或延长,效力的变动规律不明显。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结合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问题研究》分析指出:样本区间内,我国货币政策总体传导效率不高,多个环节存在效率减损,应从市场基础、作用对象和扰动因素三个层面出发,优化货币政策传导环境和路径,有效地引导经济主体行为,并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性。
何凌云,1982年10月生,甘肃陇西人,博士、博士后、硕导,现供职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货币政策与管理、能源金融。近年来在《管理评论》、《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项,国家统计科学重点规划项目2项,其他省级项目多项。
(2)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衡量与评价。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货币政策经济变量传导模式,通过相关计量经济学方法,分别考察单变量传导效率、整组变量传导效率、交互影响和多元反馈条件下的传导效率,测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各环节的作用力度和速度,并基于经济主体传导模式,结合经济运行进行实践性的评析。n (3)导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减损的因素分析和提高传导效率的政策建议。在客观衡量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基础上,根据检验结果,找出效率低下的经济变量和经济主体传导环节,归纳抽象出导致效率减损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n 2.研究目标n (1)在清晰界定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内涵,理清相关概念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完善传导效率的研究理论框架,丰富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内容。n (2)将货币政策的一般理论与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结合起来,测定我国货币政策长期、短期的单变量传导效率、整组变量传导效率以及交互影响和多元反馈条件下的传导效率,以使我们对我国货币政策运行状况建立起客观的认识。n (3)找出导致传导效率减损的“瓶颈”环节和影响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利于货币当局疏通传导渠道,提高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的绩效水平。n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n (1)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内涵的界定及其研究框架的建立与完善,主要是如何将货币政策的作用程度和速度纳入到同一个研究框架。n (2)货币政策的长、短期效率衡量,主要是在实证检验货币政策作用大小和速度的基础上解决两者的非一致性变动,即作用大、时滞长,作用小、时滞短等条件下货币政策效率的衡量问题。n (3)如何将同属性的变量进行整组压缩,考察整组变量间的关系;如何衡量货币政策的时变效率、交互影响和多元反馈条件下的效率衡量。n (4)发掘导致传导效率减损的因素及提出提高效率的有针对性和可行的政策建议。前者主要是解决将自变量、控制变量、干扰变量等抽象成影响因素;后者的关键是建立起政策与影响因素间的系统性对应联系。
章 绪论n节 问题的提出n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n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n一、国外研究n二、国内研究n三、文献评析n第四节 本书的分析框架n一、主要内容和研究目标n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n三、研究方法n四、技术路线n五、章节安排n第五节 本书的创新点nn第二章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理论基础n节 概念界定n一、货币政策及其效应n二、货币政策有效性和效果n三、货币政策传导效率n四、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n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模式n一、经济变量传导n二、经济主体传导n三、两种传导模式的关联n四、传导模式与研究层面n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研究框架n一、效率研究中的“冲击”界定n二、研究范畴界定n三、研究系统划分n四、研究层次确定n五、衡量指标确定n六、传导效率的条件分析n第四节 中国货币政策环境对效率研究的约束n一、调控阶段的约束n二、目标选择的约束n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研究基础模型n第六节 本章小结nn第三章 货币政策单变量传导效率检验n节 研究说明与方法设计n一、研究说明n二、检验思路及技术n第二节 变量选择与预处理n一、变量选择与样本区间决定n二、变量的统计特征描述n三、变量的预处理n第三节 单变量传导效率的一般性检验n一、内部系统传导n二、外部系统传导n三、利率工具的直接作用n第四节 单变量传导的时变效率检验n一、检验说明及思路n二、货币政策状态刻画n三、内部系统传导n四、外部系统传导及利率的直接作用n五、单变量传导的时变效率与货币政策状态的关联n第五节 单变量传导效率总体分析n第六节 本章小结nn第四章 货币政策整组变量传导效率检验n节 研究说明与方法设计n一、研究说明n二、检验思路及技术n第二节 同属性变量的整组压缩n一、组别划分n二、整组过程及检验n第三节 整组变量传导效率的一般性检验n一、整组变量间因果关系确认n二、整组变量长短期作用效力n三、整组变量传导时滞与时距分布n第四节 整组变量传导的时变效率检验n一、内部系统传导n二、外部系统传导n三、整组变量传导的时变效率与货币政策状态的关联n第五节 整组变量传导效率总体分析n第六节 本章小结nn第五章 交互影响和多元反馈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检验n节 研究说明与方法设计n一、研究说明n二、检验思路及技术n第二节 交互影响和多元反馈条件下效力识别与确定n一、传导效力识别n二、传导效力检验n第三节 交互影响和多元反馈条件下传导速度确认n一、模型的设定n二、模型估计及传导速度的确定n三、交互影响和多元反馈条件下传导效率总体分析n第四节 本章小结nn第六章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实践性评析n节 研究说明n第二节 中央银行行为效率n一、货币政策工具层面n二、货币乘数层面n第三节 金融机构反应效率n一、信贷存量层面n二、资产负债结构层面n第四节 微观主体反应效率n一、企业行为n二、居民行为n第五节 金融市场反应效率n一、股票市场n二、房地产市场n三、外汇市场n第六节 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程度n一、中介目标的实现程度n二、终目标的实现程度n第七节 货币流通速度n第八节 本章小结nn第七章 导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减损的因素分析n节 研究说明n……n第八章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政策建议n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n参考文献n致谢
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最近几年,大家都在讨论“降息降准”之后,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问题是否得到缓解,或者说,这些政策的“滴灌”效应有没有真正到达那些最需要资金的中小微企业。我一直觉得,货币政策的制定就像是在设计一个精密的管道系统,目标是将资金有效地输送到经济的“毛细血管”。但现实中,这个管道系统可能存在很多阀门、拐点,甚至堵塞。这本书的名字直击了这个问题——“传导效率”。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关于政策本身,更是关于政策如何被执行,以及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分析这些阻碍的来源,比如金融机构的逐利性、信息不对称、制度性障碍等等,并且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作为一个关心国家经济发展的人,我期待这本书能为理解当前经济形势提供一个更深层次的分析框架,并对未来政策的改进有所启发。
评分我一直觉得,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关键在于理解它的“血液循环系统”。而货币政策,无疑就是这个系统中的“心脏”和“血管”。这本书的名字《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问题研究》正巧击中了我的好奇心。我常常在思考,为什么有时候央行的政策意图,在落地执行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形”?是传导渠道本身存在问题,还是中间环节出现了“损耗”?比如,我们经常听到关于“宽货币、紧信用”的讨论,这是否就意味着货币政策的传导并不顺畅?我期待这本书能通过严谨的研究,揭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面临的深层挑战,例如金融市场分割、信息不对称、制度性摩擦等等。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不同于新闻报道的、更具学术深度但又不失洞察力的分析。如果这本书能够为理解中国经济的“微观机制”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那我将会觉得这次阅读非常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深蓝色的背景搭配烫金的文字,透着一种学术的厚重感,但又不失现代的简洁。我最初是被这个封面吸引,然后才注意到书名《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问题研究》。虽然我不是经济学专业出身,但我一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非常感兴趣,尤其是货币政策,感觉它就像一个国家的“血脉”,影响着经济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听起来像是深入剖析这个“血脉”的流动情况,了解它能否顺畅地到达各个“器官”,为经济输送养分。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时候政策的效力会打折扣?是传导的渠道不通畅,还是传递过程中出现了损耗?这本书应该能给我一个清晰的解读。我期待它能够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来解释一些经济学上的概念,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探到货币政策传导的奥秘。毕竟,理解这些宏观层面的运行规律,对于我们普通人理解经济现象,做出理性的个人财务决策,也大有裨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洞见,而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常常在新闻中听到关于货币政策调整的报道,但对于这些政策是如何一步步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总觉得隔着一层迷雾。这本书《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问题研究》听起来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拨开这层迷雾。我尤其好奇的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否存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比如,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是否依然有效?信贷的扩张是否会因为某些原因而出现“空转”?或者说,政策的信号在传导过程中会不会被扭曲?这本书的重点在于“效率”二字,这让我觉得它不是在简单介绍货币政策的工具,而是要深入探讨这些工具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如何,是否存在“打了折扣”的情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揭示这些经济运行的“潜规则”,让我能更清晰地认识中国的经济脉络。
评分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有点犹豫,因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这个主题听起来就比较晦涩。但当我翻开目录,看到里面涉及的诸如“利率传导”、“信贷传导”、“预期传导”等章节时,我开始产生了一些兴趣。我曾经读过一些关于中国经济转型的文章,里面经常提到宏观调控,而货币政策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到的现象和政策的初衷并不完全一致?这本书是不是在探讨导致这种“温差”的原因?比如,银行的信贷行为是否受到自身利益的影响,而没有完全响应央行的意图?或者,企业和个人的预期是否会因为各种信息干扰而出现偏差,从而削弱了政策的效果?我尤其关心“预期传导”这部分,因为我认为心理因素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这本书能从实证的角度,或者通过案例分析,来揭示这些传导过程中的“堵点”和“难点”,那我绝对会觉得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阅读。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帮助我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