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白銀投資交易實戰入門
定價:38.00元
作者:韓炳剛, 周峰
齣版社:中國鐵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11315486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韓炳剛和周峰編著的《白銀投資交易實戰入門》內容介紹:近年白銀投資相當火暴。每年白銀投資者的數量翻倍遞增,交易量也逐年翻番劇增。白銀投資的火熱程度已經慢慢蓋過黃金、股票、地産、基金,但市麵上關注白銀投資的實用書卻不多。這樣投資者在投資白銀的過程中,由於缺乏交易經驗以及對白銀走勢的分析能力,使得在交易過程中失誤不斷,虧損不斷;也有一部分投資者,具有股票投資經驗,以為把股票分析的那一套理論搬過來用就行,可結果往往卻適得其反。
內容提要
為瞭能夠讓更多的投資者正確掌握白銀投資的方法和技巧,作者將其近十年來在實際操作中總結提煉的交易方法進行歸納,完成此書。韓炳剛和周峰編著的《白銀投資交易實戰入門》首先講解白銀的基礎知識、行情分析軟件、白銀的基本麵分析方法,然後講解白銀投資中的各種技術分析方法,如買進信號的K綫和K綫組閤、賣齣信號和不確定形態的K綫和K綫組閤、均綫、趨勢綫、通道綫、黃金分割綫、百分比綫、形態、交量和持倉量、技術指標,接著講解紙白銀投資應用實戰、白銀T D交易技巧與實戰、白銀期貨交易技巧與實戰,後講解白銀投資的理念與方法、白銀投資的管理策略、白銀交易實戰策略和風險管理。本書結構清晰、功能詳盡、實例經典、內容全麵、技術實用;在講解過程中考慮讀者的學習習慣。從而通過具體實例剖析講解白銀實戰交易中的熱點問題、關鍵問題及操作灘題。《白銀投資交易實戰入門》適用於新老白銀投資者、中小散戶、職業操盤手和專業白銀分析師,更適用於那些有誌於在這個充滿風險、充滿挑戰的徵程上默默前行的徵戰者和屢敗屢戰、愈挫愈奮並終戰勝失敗、戰勝自我的勇者。
目錄
篇 白銀交易基礎篇 章 白銀投資快速入門 1.1 初識白銀 1.2 圖示白銀投資品種 1.3 國際現貨白銀 1.4 白銀現貨延期交易(白銀T D) 1.5 紙白銀 1.6 實物白銀(銀條和銀幣) 1.7 白銀期貨 1.8 白銀期權 1.9 白銀基金(白銀ETF) 1.10 白銀股票 1.11 白銀行情分析軟件——博易大師 1.12 白銀投資的優勢 第2章 白銀投資基本麵分析技術 2.1 基本麵分析概述 2.2 國際白銀市場 2.3 白銀市場 2.4 外主要白銀交易市場 2.5 影響白銀價格走勢的基本麵因素第二篇 白銀交易分析技術篇 第3章 買進信號的K綫和K綫組閤 3.1 K綫究竟是什麼 3.2 早晨十字星和早晨之星 3.3 平底和塔形底 3.4 好友反攻、曙光初現和旭日東升 3.5 錘頭綫和倒錘頭綫 3.6 紅三兵和多方尖兵 3.7 下探上漲形和上漲三顆星 3.8 升勢三鴉和兩紅夾一黑 第4章 賣齣信號和不確定形態的K綫和K綫組閤 4.1 黃昏十字星和黃昏之星 4.2 平項和塔形頂 4.3 淡友反攻、烏雲蓋頂和傾盆大雨. 4.4 射擊之星和吊頸綫. 4.5 黑三兵和空方尖兵 4.6 降勢三鶴和兩黑夾一紅 4.7 大陽綫和大陰綫 4.8 長十字綫和螺鏇槳 第5章 均綫分析的應用技巧 5.1 均綫概述 5.2 見底信號的均綫 5.3 做多信號的均綫 5.4 見頂信號的均綫 5.5 做空信號的均綫 5.6 均綫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項 第6章 趨勢分析的應用技巧 6.1 趨勢概述 6.2 趨勢綫的應用技巧 6.3 通道綫的應用技巧 6.4 黃金分割綫的應用技巧 6.5 百分比綫的應用技巧 第7章 形態分析的應用技巧 7.1 初識形態 7.2 反轉形態應用實戰 7.3 持續形態應用實戰 第8章 成交量和持倉量的應用技巧 8.1 初識成交量和持倉量 8.2 成交量和持倉量的關係 8.3 成交量的應用技巧 8.4 持倉量的應用技巧 第9章 技術指標的應用技巧 9.1 初識技術指標 9.2 指標KDJ 9.3 MACD指標 9.4 布林通道綫BOLL 9.5 止損轉嚮SAR 9.6 能量潮指標0BV 9.7 容量比率VR第三篇 白銀交易實戰篇 0章 紙白銀投資應用實戰 10.1 紙白銀概述 10.2 利用工行網站查看紙白銀行情 10.3 實戰炒紙白銀 1章 白銀T D交易技巧與實戰 11.1 初識上海黃金交易所 11.2 白銀T D交易技巧 11.3 白銀T D交易的流程 11.4 白銀T D交易實戰案例 2章 白銀期貨交易技巧與實戰 12.1 初識白銀期貨 12.2 白銀期貨交易技巧 12.3 白銀期貨交易的流程 12.4 白銀期貨交易實戰案例第四篇 白銀交易策略篇 3章 白銀投資的理念與方法 13.1 白銀投資的理念 13.2 華爾街箴言 13.3 亞當理論十大守則 13.4 江恩的24條守則 4章 白銀投資的管理策略 14.1 白銀投資者交易的五個階段 14.2 計劃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計劃 14.3 白銀投資的交易心理 14.4 白銀交易的戰術 14.5 善於利用信息 5章 白銀交易實戰策略和風險管理 15.1 超短綫交易實戰策略 15.2 中短綫交易實戰策略 15.3 白銀交易風險概述 15.4 白銀交易風險案例分析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如果說之前我對投資理財是“雲裏霧裏”,那麼讀瞭這本書之後,我感覺自己終於有瞭“腳踏實地”的感覺。它讓我明白,投資不僅僅是把錢交給彆人或者期待一夜暴富,而是一個需要耐心、策略和不斷學習的過程。書中關於如何建立個人投資組閤的建議,非常具有啓發性。作者強調瞭分散風險的重要性,並提供瞭構建穩健投資組閤的具體方法,比如如何平衡不同資産的比例,如何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策略等等。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風險管理”的章節,它讓我意識到,在追求收益的同時,控製風險纔是長久生存的關鍵。書中詳細介紹瞭止損、止盈等操作技巧,以及如何應對市場波動,這些都是實戰中非常寶貴的經驗。而且,這本書不僅僅是講“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講“為什麼這麼做”,它背後蘊含的邏輯和思維方式,讓我受益匪淺。我開始學會用更宏觀的視角看待市場,不再被短期的漲跌所迷惑,而是更加關注長期的趨勢和價值。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給我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一直以來,我對黃金、白銀這些貴金屬投資都充滿瞭好奇,總覺得它們神秘而又充滿潛力,但又因為缺乏專業知識而望而卻步。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一步步地引領我走進白銀投資的廣闊天地。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那些枯燥的理論公式,而是從最基礎的“為什麼投資白銀”開始,讓我理解瞭白銀作為一種避險資産和工業原料的雙重屬性,以及它在宏觀經濟中的獨特地位。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投資方式的講解,比如實物白銀、紙白銀、白銀期貨、白銀ETF等等,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而是深入分析瞭每種方式的優缺點、適閤的人群以及潛在的風險,讓我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做齣更明智的選擇。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瞭一些關於如何識彆市場信號、理解供需關係的關鍵點,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難找到的實用信息。讀完後,我不再覺得白銀投資遙不可及,而是充滿瞭躍躍欲試的衝動,仿佛已經看到瞭自己手中白銀增值的喜悅。
評分坦白說,在我拿起這本書之前,我對白銀的認知僅限於“一種閃閃發光的金屬”。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為廣闊和復雜的投資世界。它不僅僅是關於買賣白銀的操作指南,更像是對整個貴金屬市場的一次深度解讀。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宏觀經濟指標與白銀價格聯動關係”的分析,它讓我明白瞭,白銀的價格並非無跡可尋,而是與全球經濟的脈搏緊密相連。作者對不同市場環境下,白銀錶現的分析,讓我對未來的投資方嚮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而且,書中對“投資誤區”的揭示,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我常常會犯一些書中提到的錯誤,但現在,我知道瞭如何避免它們。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投資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反思的過程,而這本書,無疑是我這個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塊“基石”。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領我一步步地掌握瞭白銀投資的精髓。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並沒有把復雜的概念包裝得高高在上,而是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和例子,把那些深奧的金融術語講得通俗易懂。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投資周期”的講解,它幫助我理解瞭不同市場環境下,白銀價格的波動規律,讓我能夠更好地把握進齣場的時機。此外,書中關於“信息甄彆”的建議,也讓我受益匪淺。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從紛繁復雜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價值,避免被虛假信息誤導,這本書給瞭我清晰的指引。我開始學會關注那些真正影響白銀供需的關鍵因素,比如央行的貨幣政策、地緣政治的動蕩、工業需求的增長等等。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白銀投資,更是關於一種理性、審慎的投資哲學。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我本來以為它會是一本偏嚮理論的書籍,但事實證明,它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實戰寶典”。作者在書中分享瞭大量真實的交易案例,並對這些案例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他並沒有迴避失敗的交易,而是從中總結齣瞭寶貴的教訓,這讓我覺得非常真實和接地氣。通過這些案例,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市場中的各種情緒和行為,理解為什麼有些交易會成功,有些會失敗。書中對技術分析和基本麵分析的結閤運用,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並沒有偏袒任何一種分析方法,而是強調瞭將兩者結閤起來,纔能做齣更全麵、更準確的判斷。我特彆喜歡他關於“交易心態”的探討,它讓我明白瞭,即使擁有再好的策略,如果心態不穩定,也無法取得最終的成功。書中提齣的一些剋服貪婪和恐懼的方法,對我來說簡直是“及時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