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吃貨的生物學修養:脂肪、糖和代謝病的科學傳奇
定價:45.00元
作者:王立銘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30244532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食物空前豐富的工業社會,反而成瞭引發疾病的。當人們真正瞭解瞭王立銘所著的《吃貨的生物學修養》一書中講述的這段曆史和曆史背後的故事,也可以從中獲得科學方麵的收獲。本書是以脂肪、糖和膽固醇代謝研究中重大發現為脈絡,展示瞭這個領域的科學探索和發現、我們日常飲食健康與疾病的關係,以及我們常見的一些藥物如藥、他汀、胰島素等藥物的前世今生。作者以講述曆史故事的形式,把常人陌生的科學史娓娓道齣,引人入勝,同時,對於公眾瞭解與能量代謝有關的疾病也很有幫助。
目錄
章|脂肪的秘密| 001
一 連體的老鼠| 003
二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011
三 魔法王子和瘦素蛋白| 016
四 重新認識你的脂肪| 026
第二章|脂肪過剩以後| 029
一 欲說還休肥胖癥| 031
二 “悲歡浮沉藥”| 045
第三章|血管裏的脂肪| 079
一 膽固醇的前世今生| 081
二 眾裏尋“他”:清掃血脂的攻防戰| 112
三 老疾病的新戰綫| 139
第四章|甜蜜的疾病| 155
一 “血糖”與疾病| 157
二 胰島素傳奇| 174
三 雄關漫道真如鐵| 213
圖片來源| 241
參考文獻| 249
後記| 255
編後記| 257
作者介紹
王立銘,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章魚胺決定飢餓》獲得2015年“菠蘿科學奬”化學奬。的研究是“果蠅如何找吃的”。2011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論文奬獲得者,2014 入選國傢“青年韆人計劃”。2015年獲得年度“求是傑齣青年學者奬”。
文摘
序言
《吃貨的生物學修養:脂肪、糖和代謝病的科學傳奇》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對身體的全新尊重。王立銘教授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脂肪和糖這兩種看似平凡的物質,描繪成瞭影響我們健康至關重要的“角色”。我過去對於脂肪,總是有著“越多越好”或者“越多越壞”的簡單二元認知,而這本書則讓我看到瞭脂肪的多麵性,它既是能量的儲存庫,也是信號分子,更是身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糖,我更是瞭解到它在體內扮演的復雜角色,從提供即時能量到過度攝入引發的連鎖反應,每一個環節都細緻入微。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代謝性疾病的闡述,不再是簡單地列舉癥狀,而是深入剖析瞭疾病發生的生理基礎,讓我對糖尿病、肥胖癥等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種科學的解釋,讓我不再對這些疾病感到恐懼,而是多瞭一份理解和應對的信心。我開始意識到,所謂的“科學修養”,其實就是對自身身體的科學認知,而這本書無疑為我鋪就瞭一條清晰的學習路徑。
評分讀完王立銘教授的《吃貨的生物學修養:脂肪、糖和代謝病的科學傳奇》,我感覺自己仿佛完成瞭一次身體內的奇妙探險。這本書並沒有像我之前讀過的許多健康書籍那樣,一上來就羅列各種禁忌和推薦,而是循序漸進地,用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帶我走進細胞的世界,去瞭解脂肪和糖是如何被身體處理的。作者巧妙地將復雜的生物化學過程,轉化成生動的故事,讓我對胰島素、脂肪細胞、綫粒體這些曾經隻在教科書中齣現的詞匯,有瞭前所未有的清晰認知。尤其是在講述代謝性疾病形成機製的部分,那種抽絲剝繭般的邏輯分析,讓我深刻理解瞭為什麼“管住嘴邁開腿”這句老生常談的道理,在科學層麵是多麼重要且復雜。這本書真正讓我明白,我們身體的運作並非簡單的能量攝入與消耗,而是一個精妙絕倫、相互製約的生化係統。我不再僅僅是“吃”那麼簡單,而是開始思考“吃”背後的“為什麼”,以及這些“為什麼”是如何一步步影響我的健康軌跡的。這種認知上的提升,對我而言,比任何減肥藥或健康食譜都來得更持久、更有力量。
評分拿到王立銘教授的《吃貨的生物學修養:脂肪、糖和代謝病的科學傳奇》,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這本書的“實在”。它不像一些“標題黨”式的健康讀物,而是紮紮實實地從生物學的基本原理齣發,講解脂肪、糖以及由此衍生的代謝性疾病。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鮮明,他能夠將極其復雜的生物學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比喻呈現齣來,讓即使是沒有生物學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常見誤區的澄清,比如關於“低脂飲食”和“低糖飲食”的真正含義,以及它們對身體可能産生的不同影響。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告知”信息,更是在“啓發”思考。它讓我開始主動去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去探究每一種食物背後的生物學意義。這種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的轉變,是我閱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我不再滿足於知道“應該吃什麼”,而是渴望理解“為什麼這麼吃”以及“這樣做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評分《吃貨的生物學修養:脂肪、糖和代謝病的科學傳奇》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關於身體的“覺醒”。在閱讀之前,我對脂肪和糖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美味”和“發胖”這兩個標簽上,而王立銘教授的講解,則完全顛覆瞭我的固有觀念。他帶領我深入到身體內部,去探尋這些物質的真實麵貌,它們在生命活動中扮演的至關重要的角色,以及它們失衡時所帶來的深遠影響。我曾一度覺得,身體就像一個簡單的能量計算器,攝入大於消耗就長胖,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身體是一個遠比這復雜精密的係統,脂肪和糖的代謝,涉及到激素、酶、細胞信號等方方麵麵,任何一個環節的紊亂,都可能導緻一係列健康問題。作者對於代謝性疾病的闡述,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他不是簡單地描述癥狀,而是深入到疾病的發生機製,讓我從科學的角度去理解這些疾病的成因,從而能夠更好地采取預防和應對措施。這本書記載的,是關於生命最基本的物質,也是關於我們最日常的行為,但卻蘊含著最深刻的科學智慧,是一本真正值得反復品讀的書。
評分王立銘教授的《吃貨的生物學修養:脂肪、糖和代謝病的科學傳奇》這本書,在我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期待感。封麵設計簡潔大氣,標題更是直擊我這個資深“吃貨”的心。我一直對食物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有著強烈的好奇,尤其是在健康意識日益提高的當下,關於脂肪、糖以及各種代謝病的討論層齣不窮,但很多時候信息碎片化,甚至有些誤導。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它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像是一次深入淺齣的科學探索之旅。我尤其喜歡作者在開篇就強調的“科學修養”這個概念,它不僅僅是知道一些醫學名詞,而是要理解背後的原理,並能將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這種將科學與生活緊密結閤的視角,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價值,不再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實踐意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探索那些關於我們身體與食物之間錯綜復雜的故事,看看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吃”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科學傳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科學地認知食物,更健康地生活,擺脫那些關於飲食的迷思,成為一個真正有“修養”的吃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