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家变大了,日剧里的温馨小屋来了
定价:36.00元
作者:主妇之友社 宋天涛译 凤凰含章出品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537810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家变大了,日剧里的温馨小屋来了》编辑推荐
★由《瑞丽》《米娜》的创办者——日本知名时尚出版机构“主妇之友社”倾情打造!
★实景照片 详解说明 生动案例,打开你的装修思路!
★人性化家居设计,在低调简约中彰显品位!
★教你设计出“不会过时的布局与风格”和“让每位家庭成员都满意的家”!
内容提要
“如何打造出令每个家人都满意的家?”“怎样巧妙进行家居设计,让日常生活更方便?”“电视剧里那种好看的家,真的可以实现吗?”这些关于装修的疑问,在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实景照片 解释说明 生动案例,详细解说家居装修中的风格、布局、选材、配色、装饰等方面的问题,让家更舒适、更温馨。
目录
目录
Part 1
建造舒适家居的理论
充分采光
7 阳光透过高侧窗照亮整栋房屋
8 天窗的采光量是壁窗的三倍
9 高至天花板的窗户可使阳光照入房间深处
10 “コ”形中庭设计,让整栋房屋采光良好
11 紧挨着邻居的一侧利用高低侧窗采光
12 磨砂玻璃和玻璃砖,既屏蔽外来视线又能采光
13 屋檐遮挡盛夏直射日光,令采光更舒适
14 有效利用全方位阳光
15 欣赏从小窗射入的美丽光影
16 把楼上的阳光引至楼下
17 专栏1 省去边框,使房间简洁大方的小技巧
良好的通风
19 原则是配套设计入风口和出风口
20 在天花板附近开窗,促进空气流动
21 在室内门上下功夫,创造通风道
22 利用骨架楼梯创造楼层间的通风道
23 利用小窗给厨房换气
恣意享受开阔感
25 极力减少隔断的开放式设计,宽敞舒适
26 无限宽敞的回游式设计
27 挑空设计,拉长纵向空间
28 采用错层延展空间
29 利用楼梯的特性享受开阔感
30 创造透视空间,增加乐趣
31 活用推拉门
把室外的舒适引入室内
33 活用连廊
34 适度围起外部空间,享受户外的自由开阔
35 根据室外的绿景选择窗户位置
36 在便于室内欣赏的地方栽种树木
37 专栏2 利用照明营造舒适空间
38 示例1 F先生的家
44 示例2 藤本先生的家
Part 2
建造便捷家居的技巧
便于朋友相聚的家
52 在餐厅待客能拉近与客人的距离
53 玄关与厨房自然相连
54 在厨房待客时,厨房应便于多人使用
55 起居室与餐厅分开,适合正式宴客
56 在走廊等地设置公共洗手间
57 专栏3 在流淌着美妙音乐的空间里休憩
增进家人交流的家
58 用心令每个家人都感到舒适
59 即使家人各自做事,也能有紧密感的起居室、餐厅
60 起居室的楼梯增加了亲子碰面的机会
61 起居室、餐厅、厨房与儿童房布局在同一层
62 通过挑空空间传递家人的存在感
63 待在家中便能得知玄关和室外的情况
64 能容纳全家藏书的图书室
65 能陈列孩子作品的画廊
能让孩子“畅所欲玩”的家
66 带连廊的回游式设计,让孩子自由奔跑
67 打造出无需孩子收拾的空间
68 从厨房能一眼望见所有空间,亲子皆能安心
69 设置能从室外进出的浴室,畅快玩耍
70 打造室内外的中间区域,自由地玩耍
71 专栏4 自由发挥想象,打造充满创意的楼梯空间
在厨房里快乐烹饪
72 供专注于烹饪的人使用的独立型厨房
73 能让大家一起享受烹饪乐趣的开放式厨房
74 无空间浪费、功能齐全的Ⅰ形、Ⅱ形厨房
75 便捷的低吊橱
76 打造能灵活变化的厨房
77 能够自由穿行的配膳间,用着十分顺手
78 设置位于背阴方位的小阳台
79 专栏5 精选每天都会触摸到的零件
能麻利整理家务的家
80 缩短餐厅和厨房之间的距离
81 不经过起居室、餐厅,直接从玄关进入厨房
82 缩短楼梯到厨房的移动距离,轻松准备早餐
83 便于收纳常用物品的开放式搁板
84 使水房靠拢在一块,多项家务同时进行
85 缩短洗衣机-晾衣处-衣帽间的距离
86 提前规划好室内晾衣处
87 专栏6 设置屋外收纳处和自行车存车处
不凌乱、易打扫的家
88 路过的同时顺便收拾,十分方便
89 设置一个储藏室,收纳琐碎物品
90 自由发挥想象,根据生活方式规划收纳空间
91 在起居室、餐厅打造没有压迫感的收纳空间
92 把吸尘器收纳在易脏的起居室、餐厅
93 铺有天然材料的厨房无需费力收拾
舒适、放松身心的浴室
94 与连廊、里院相连,打造疗养风格的惬意空间
95 不会感到狭窄的一体化单间布局
96 用玻璃分隔无窗的盥洗室
97 把窗户建在低处,创造放松感
好用的盥洗室、厕所
98 巧设窗户,获得理想的室内采光
99 充分明确盥洗室用途并活用于设计中
100 盥洗室与起居室、卧室相连,洗完澡后继续放松
101 厕所与起居室、餐厅、厨房保持距离,营造自在空间
102 夜间使用的厕所尽量靠近卧室
103 厕所外面的洗手角用途多样
104 专栏7 将家居梦想变为现实——女主 人篇
能睡得香甜的卧室
106 改造天花板形状,提升放松感
107 提前决定好床的布局,再据此来规划
108 把窗户、灯具安装在低处,打造恬静空间
109 建造夜间也能打开的窗户,防盗、通风功能兼备
儿童房的布局要能灵活改变
110 孩子们喜欢带有阁楼的立体空间
111 不安装家具,由孩子自由创造
112 把卧室和儿童房合为一体
113 可分隔的儿童房,便于孩子独立后使用
114 不要拘泥于“儿童房要朝南”
115 专栏8 要注意生活中的声音
用途多样的多功能间
116 能充分使用的多功能间
117 让客人自在地住宿
118 根据面积、用途考虑装修
119 专栏9 如何挑选触感舒适的材料
具有亲和力的玄关
120 玄关面朝街道,一打开门便能轻松拜访
121 长长的过道将客人自然地引入家中
122 打开玄关大门时不会一眼望见楼层整体布局
123 在小小的玄关巧设值得一看的景致
124 建造大的收纳空间,将玄关收拾得整整齐齐
125 狭小住宅可以省去玄关门厅
能专注做事的工作区
126 在“幽闭”和“相连”之间保持平衡
127 工作区靠近厨房,使用频率会提高
令生活更加丰富的附加单间
128 能专心研究爱好的空间
129 惬意的日光浴室
130 铺有三合土地面的附加单间
131 活用高度建出阁楼,扩展生活空间
132 专栏10 将家居梦想变为现实——男主人篇
134 示例3 O先生的家
142 示例4 I先生的家
148 示例5 M先生的家
Part 3
舒适住宅的功能和设备
154 隔热性
158 节能设备
159 太阳能发电
162 环保住宅
164 抗震性
166 隔音
168 耐久性
169 对抗建材污染
170 防盗
172 通用化设计
作者介绍
主妇之友社
日本出版社,尤以时尚、家居、美食、健康等类型的读物闻名,在亚洲具有较大影响力。主妇之友社的图书实用性很强,是打造品质生活的理想选择。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真是太吸引人了,《家变大了,日剧里的温馨小屋来了》。光是听这个名字,就觉得扑面而来一股暖意,仿佛能闻到阳光晒在榻榻米上的味道,听到厨房里传来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声,还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一天的点滴的笑语。我一直对那种日式家居风格情有独钟,它们往往不追求奢华,但却充满了生活的痕迹和主人的用心。那些隐藏在细微之处的巧思,比如一个恰到好处的挂钩,一盏温暖的落地灯,或者是一扇能让阳光毫无保留洒进来的落地窗,都能营造出一种让人身心放松的氛围。我总觉得,一个“温馨小屋”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它更是承载着情感、记忆和生活哲学的容器。它不一定要有多大,但一定要有温度,要有让居住者感到安心和归属感的力量。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将这种“日剧式的温馨”融入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或许是一些改造的小技巧,或许是一些关于生活态度的分享。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拥有一处能让我们卸下疲惫、回归真实的港湾,是多么珍贵的一件事。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各种画面,想象着那些在书中出现的小屋,可能坐落在宁静的乡村,也可能藏匿在都市的某个角落,但无论在哪里,它们都一定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想要走进,去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家居的书,更像是一扇通往美好生活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透过它,去探索那些令人心动的细节。
评分《家变大了,日剧里的温馨小屋来了》——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首娓娓道来的诗,瞬间勾起了我对美好家居生活的无限遐想。我一直对日式家居风格情有独钟,那种看似简约朴素,实则蕴藏着深厚生活智慧的设计,总能让我感到由衷的喜爱。日剧里那些温馨的小屋,常常是许多人心中理想的家园模样。它们不一定拥有宽敞的空间,但总能在方寸之间,通过对光影、色彩、材质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一种让人心生宁静、倍感舒适的氛围。我常常在观看日剧时,不自觉地被画面中的家居细节所吸引:原木色的家具,榻榻米带来的温暖触感,窗边精心摆放的绿植,以及那些充满故事感的装饰品。它们共同构筑了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生活空间,让人觉得仿佛能听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笑语。而“家变大了”这个说法,更让我好奇。这是否意味着书中会分享一些能够提升空间利用率,让家在视觉上显得更加宽敞的设计理念?亦或是,它指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变大”,是通过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家庭氛围,让家在情感上变得更加丰盈和有归属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为我提供一些能够切实应用于我自身生活中的宝贵建议,帮助我打造一个既有日剧般的温馨,又能感受到“家变大了”的幸福感的生活空间。
评分一看到《家变大了,日剧里的温馨小屋来了》这个书名,我就知道我一定会爱上这本书。我一直以来都是日剧的忠实粉丝,尤其迷恋那些剧中所呈现的家居环境。它们往往不追求奢华的装修,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主人的用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那种简约、舒适、充满自然感的风格,总能让我感到一种由内而外的放松和愉悦。我常常幻想,自己也能拥有一个这样的“温馨小屋”,在里面种植一些绿植,摆放一些自己喜欢的装饰品,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氛围。而“家变大了”这个词,更是让我好奇不已。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如何才能让家在视觉上、空间感上变得更加宽敞,同时又不失日剧那种温馨的感觉呢?这本书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空间利用的妙招,比如巧妙的收纳设计,或者是能够放大空间的色彩搭配?抑或是,它所说的“家变大了”,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体验,是一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来感受家庭温暖和归属感的提升?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给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实用的建议,让我能够将日剧中的美好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真正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充满阳光和温暖的“温馨小屋”。
评分《家变大了,日剧里的温馨小屋来了》——这个书名,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日剧爱好者和家居梦想家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日剧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而“家”,更是这种生活的核心。那些剧中的小屋,或许不大,但总能在细微之处流露出主人的品味和对生活的认真态度。我尤其喜欢那种充满自然气息,又带点怀旧感的日式家居风格,它们总能让人感到一种平静和放松。想象一下,在这样的空间里,阳光透过木格窗洒进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木香,桌上摆放着刚泡好的茶,旁边是几本读到一半的书……这样的画面,简直就是我心中理想的生活写照。而“家变大了”这个概念,更是让我充满好奇。我猜想,书中或许会分享一些关于空间利用的巧妙设计,比如如何通过多功能家具、合理的收纳,或者一些视觉上的错觉,来让原本不大的空间显得更加宽敞、明亮。又或者是,它所说的“变大”,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延伸,是如何通过营造一个更加温馨、包容的家庭氛围,让家成为一个能够容纳更多爱与回忆的港湾。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让我能够将日剧中的那种温馨与“家变大”的理念相结合,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温馨小屋”。
评分《家变大了,日剧里的温馨小屋来了》——这个书名,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吹拂在心头,带来了无尽的憧憬。我一直对那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家居环境有着强烈的向往,而日剧,恰恰是这种风格的绝佳载体。那些剧中的小屋,虽然可能面积不大,但总能在细节处展现出主人的用心和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是窗边的一抹绿意,还是桌上的一盏暖灯,亦或是墙上一幅充满回忆的画,都为这个家注入了独特的灵魂。我常常在观影时,会不自觉地放大画面,仔细观察那些家具的摆放,色彩的搭配,以及各种小物件的陈列,试图从中汲取一些灵感,来美化我自己的生活空间。而“家变大了”这个概念,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似乎预示着,这本书不仅会分享如何打造温馨的小屋,还会探讨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或生活的智慧,来拓展家的边界,让原本可能局促的空间,焕发出更宽敞、更明亮、更舒适的生命力。这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设计理念和生活方式,能够将“温馨”与“变大”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完美结合,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属于现代人的理想居住空间。
评分拿到《家变大了,日剧里的温馨小屋来了》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书名所吸引,那种朴实又不失浪漫的表达,瞬间勾起了我对日式居家风格的好奇与向往。在我眼中,日剧里的家,从来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有温度的生活场景。它们可能不大,甚至有些局促,但总能在方寸之间展现出极致的舒适与人文关怀。我总觉得,一个真正温馨的小屋,在于细节,在于使用者与空间之间产生的奇妙共鸣。这本书的名字也暗示了“变大”的可能性,这让我好奇,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巧妙的设计或布置,让家显得更加宽敞、明亮,同时又不失日剧那种特有的生活气息?是利用了哪些视觉上的错觉,还是运用了哪些多功能家具的智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让我这个对家居布置略显笨拙的人,也能学到一些实用的技巧。我一直认为,家不仅仅是我们睡觉和吃饭的地方,更是我们与家人共同生活、创造回忆的场所。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对于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身心健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日剧之所以能打动人,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真实地描绘了普通人的生活,而家,正是这种生活的核心载体。因此,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地挖掘“温馨小屋”的内涵,不仅仅是关于美学上的陈列,更是关于如何经营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我想知道,那些日剧中的温馨场景,是如何一步步被构建出来的,它们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生活智慧和情感投入。
评分《家变大了,日剧里的温馨小屋来了》这个书名,有一种魔力,让我仿佛已经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的木香和阳光的味道。我一直觉得,日剧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真实地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而“家”,更是这种生活的最佳载体。那些日剧里的家,不一定很大,不一定很豪华,但它们一定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每一个摆设,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主人的用心和对生活的热爱。我尤其喜欢那种日式家居风格,那种将自然元素巧妙融入空间,注重光影和留白,以及那些充满年代感和故事的小物件。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治愈的氛围,让人觉得即便身处喧嚣的都市,也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港湾。这本书的标题中,“家变大了”和“日剧里的温馨小屋”这两个词语的结合,让我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关于空间的拓展,更是关于如何通过设计和生活态度,来放大家的温馨感和幸福感。我好奇书中会分享哪些具体的改造技巧,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更开阔的视野和更舒适的居住体验?又或者,它所说的“变大”,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感受,是如何通过经营家庭关系,营造积极的生活氛围,让家在情感上变得更加丰盈和包容?
评分《家变大了,日剧里的温馨小屋来了》这个书名,简直就像是一颗颗甜蜜的糖豆,瞬间就击中了我的心。我一直觉得,日剧里的家,有一种独特的魔力,它们不一定是富丽堂皇的大别墅,但总能在最平凡的角落里,散发出最动人的光芒。那是一种被生活气息浸润过的温暖,是每一个小物件都承载着故事的温度。我脑海中会不自觉地浮现出那些画面:阳光透过木质百叶窗,在榻榻米上洒下温暖的光斑;厨房里飘出诱人的食物香气,伴随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交谈声;阳台上精心养护的绿植,为这个小小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这些场景,构成了我对“温馨小屋”最美好的想象。而“家变大了”这个说法,则让我眼前一亮。这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拓展,更是一种心理上的丰盈和情感上的延伸。我好奇,书中是如何解读和实现这种“变大”的?是关于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原本局促的空间焕发新生?还是说,是通过营造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家庭氛围,让家在精神层面变得更加广阔?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进那些充满故事的日式小屋,去感受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去学习如何将这份温馨与“家变大”的理念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充满爱与幸福的生活空间。
评分《家变大了,日剧里的温馨小屋来了》这个书名,立刻在我心里点燃了一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脑海中闪过的,是那些在日剧中反复出现的画面:阳光透过格子窗,在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家人围坐在矮桌旁,共享一顿简单却精致的晚餐;孩子们在榻榻米上玩耍,笑声此起彼伏;黄昏时分,妈妈在玄关处点亮一盏暖黄色的灯,等待晚归的家人。这些场景,简单却充满了生活的质感,让人觉得无比安心和治愈。我一直觉得,日剧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摹,尤其是对于“家”的呈现。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布置,却处处流露出主人的品味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本书的标题,似乎承诺将这种“日剧式的温馨”带入现实,并且还强调了“家变大了”的概念,这让我非常感兴趣。是说可以通过一些装修技巧,让原本不大的空间显得更加宽敞?还是说,通过心灵的调整,让家在情感上变得更加丰盈,即使物理空间不大,也能感受到“家变大了”的幸福感?我期待书中能给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解答,而不是那些千篇一律的家居指南。我渴望看到一些能够触动内心、引发共鸣的篇章,关于如何在家中注入属于自己的独特温度,如何让这个空间真正成为我们心灵的栖息地。
评分《家变大了,日剧里的温馨小屋来了》这个书名,仿佛就带着一种淡淡的,却又无比令人安心的暖意。我一直都觉得,日剧里的家,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它们不以面积取胜,却能在每一个角落里,传递出一种深刻的生活温度。我常常会被那些剧中的场景所打动: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洒进房间,照亮了木质地板上的尘埃,也温暖了空气中弥漫的细碎时光;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分享着一天的点滴,即使是简单的食物,也因为这份陪伴而变得格外美味;或是夜晚,当一盏暖黄色的灯亮起,迎接归来的家人,那种归属感和被爱的感觉,是任何物质上的奢华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家变大了”这个词,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在当下许多人都在追求更大居住空间的环境下,这本书是否在探讨一种更深层次的“大”?是关于如何通过视觉上的技巧,让小空间显得更加开阔?还是说,它更多的是指一种心灵上的富足,一种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升华,让家在精神层面变得更加宽广和包容?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能够将日剧的温馨感带入我的生活中,并且让我的家,无论大小,都能成为一个充满爱与幸福的“温馨小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