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拾遗录 |
| 作者: | 夏达 |
| 定价: | 49.8 |
| 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
| ISBN: | 9787505743465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夏达全彩新作——《拾遗录》。 《拾遗录》系列收录了《纨绔》《师父》等篇章,讲述了李长歌、阿史那隼、司徒郎郎、莫萦等人的个人独立故事,希望借此让读者走进每一个人物全新细腻的内心,呈现人物不为人知的过往及更丰富的性格。篇幅虽小,却让人意犹未尽。 ?李长歌离开长安前的成长经历怎样?出生入死、情同手足的穆金与阿史那隼缘起何时?作为越女剑传人,司徒郎郎的师父莫萦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恩怨情仇?李淳风神机妙算,与袁天罡的棋局蕴藏着什么玄机?这些将会新作中一一揭晓。 ?巍巍大唐,沧海拾遗。这里面收录的是李长歌、阿史那隼、李淳风、莫萦等人在《长歌行》之外的人生。恍如浮光掠影,让人足以瞥见他们人生里的交错邂逅、物喜己悲、执着与遗恨…… 全面彩绘的《拾遗录》古秀灵彩。江湖、庙堂、酒肆、塞外……精美的画卷,串成一幕幕大唐的瑰丽诗篇。 |
| 目录 | |
| 卷之一 纨绔 006-039 卷之二 师父 040-085 卷之三 奴隶 086-115 卷之四 先生 116-137 山河岁月 138-163 大唐风物 164-189 参考书目 190-199 创作花絮 200-205 |
| 编辑 | |
◎《长歌行》《子不语》作者夏达全彩新作。 李长歌、阿史那隼、李淳风、司徒郎郎、莫萦、景行等人气角色的全新动人故事。 ◎夏达代表作长篇漫画《长歌行》《子不语》曾获得金猴奖“中国漫画作品奖”、金龙奖“中国漫画大奖”等多种奖项。《长歌行》在中日同步连载,先后出版了中文简/繁体版、日文版、法文版等6个语言版本的单行本,深受中外读者欢迎。 ◎《拾遗录》是夏达在2018年承上启下、再踏征途的起航之作。 ◎全新作品&全部彩色印刷。 运用多种上色风格,以缜密的编剧巧思、恢宏的历史视角、唯美的绘画笔调 再现泱泱大唐之风。 ◎璨然的人生,细细密密的烟火故事,山河契阔,长歌共欢悲。 ◎[随书赠送]珍藏版“长歌未央”藏书票。 |
| 媒体评论 | |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又像是在一片寂静的湖面上荡漾开的涟漪,久久不能平息。它不像是一部有着明确情节和人物发展的作品,更像是一种情绪的流动,一种意象的叠加。我无法用清晰的语言去概括它讲述了什么,因为它的核心似乎不在于“讲述”,而在于“唤起”。它唤起了我内心深处那些被压抑的、被遗忘的情感,那些关于孤独、关于追寻、关于存在的困惑。书中的语言,时而如诗般优美,时而又带着一种孩童般的纯真,时而又透着一种哲人的深邃。我会被某个词语的组合所触动,会被某个句子所营造的氛围所吸引。它没有试图去给出答案,而是提出了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同无形的丝线,将我的思绪牵引向更深的思考。我发现自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与书中的某些片段产生共鸣,又会在某些时刻感到一种疏离。这种疏离感并非源于不理解,而是源于一种更深层次的、关于个体存在的独立性。它让我意识到,有些东西,是无法被完全理解和解释的,它们存在于我们的感知之中,存在于我们的体验之中。这种对“不可言说”的探索,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振奋,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心绪不宁的书。刚翻开的时候,我以为会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或许是关于一位跌落凡尘的侠客,又或是被命运捉弄的世家子弟。然而,随着字里行间的展开,我发现它并非走寻常路。那种“拾遗”的气质,仿佛是在翻捡那些被遗忘在时间角落里的零碎片段,没有宏大的叙事框架,没有清晰的主线牵引,更像是一种不经意间的偶然。我试图去拼凑,去寻找那隐藏在字缝里的逻辑,却常常被突如其来的思绪打断,或者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氛围所笼罩。有时候,读到一处,会莫名地停下来,望着窗外发呆,脑海里回响着书中的某一句,某种意象。它不像一本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书,更像是一个需要反复咀嚼、慢慢品味的物件。书中的人物,也并非鲜活的立体形象,他们更像是某种情绪的载体,某种哲思的化身,在一种朦胧而疏离的状态下存在着。我承认,我有些困惑,甚至可以说,有些挫败。我习惯于那些有着明确目标和清晰结局的故事,而这本《拾遗录》,却像一片浓雾,让我看不清前方的路,也抓不住真实的触感。然而,正是这种疏离感和模糊感,又时不时地勾起我的好奇心,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要继续往下探寻,去捕捉那偶尔闪现的光亮,去感受那细微的情绪波动。我不知道我最终能否理解它,或者说,我是否真的需要去“理解”它。或许,对于这本《拾遗录》来说,感受比理解更为重要。
评分这真的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书。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那种能够跳出俗套,能够带来全新阅读体验的作品,而《拾遗录》恰恰满足了我的期待。它没有那种大刀阔斧的情节设计,没有那种戏剧化的冲突,而是以一种非常内敛、非常细腻的方式,将一个个微小的瞬间、一个个易逝的感触,串联成一条若隐若现的线。有时候,我读着读着,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书中某个安静的角落,感受着微风拂过,听着远处传来的细微声响。书中的人物,也并非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工具,他们更像是读者内心世界的投射,或者是作者想要探讨的某种情感模式的具象化。我会被书中某些对细节的描绘所打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描写,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它不像一本让你需要紧绷神经去阅读的书,反而更像是一种邀请,邀请你去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去体会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腻情感。我发现自己会在读完一页之后,停下来,回味一下刚才的文字,然后带着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去迎接下一页。这种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种自我对话,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评分《拾遗录》这本书,就像一扇被悄悄推开的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与我熟悉的世界截然不同的景象。它不是那种用华丽辞藻堆砌起来的浮夸之作,也不是那种有着清晰结构和逻辑的理性产物,而是一种更加贴近内心,更加真实的表达。我常常觉得,这本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作者在某个瞬间捕捉到的灵感碎片,它们没有被刻意打磨,却带着一种天然的生命力。我读到的一些描写,让我觉得似曾相识,又仿佛从未经历过,它们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模糊而又生动的画面。它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故事”,而是给我了一系列的“感受”。这些感受,有时是淡淡的忧伤,有时是莫名的喜悦,有时又是深刻的思考。我发现,我不需要去“理解”它在说什么,而是需要去“感受”它想要传递什么。这种阅读方式,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解放。我不再被故事的走向所束缚,而是可以自由地在文字的海洋中徜徉,去捕捉那些闪耀着光芒的词句,去感受那些触动我心灵的情感。它让我意识到,文学不一定非要承载宏大的叙事,它也可以是对个体内心世界的细致描摹,是对生活点滴的深情回望。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感受,就像是一次意外的旅行,目的地不明,却充满惊喜。我原本期待的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冒险,或者是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结果却一脚踏入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奇境。书中的每一个章节,与其说是故事的延续,不如说是一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片段,如同散落在海边的贝壳,各有各的形状和色彩,却共同诉说着大海的故事。我读到了一些关于时间的诡辩,一些关于情感的微妙之处,还有一些关于宇宙的宏大猜想,它们没有以教科书般枯燥的方式呈现,而是巧妙地融入到一些看似平淡甚至有些古怪的场景之中。有时候,我会被一个突如其来的比喻所震撼,有时候,我又会在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里品味出深意。它没有刻意去迎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而是以一种更加自由、更加随性的方式来展开。这让我感觉,作者像是把我带入了一个由无数面镜子组成的房间,每一面镜子都折射出不同的景象,而我,则在其中不断地寻找着真实的自己,又或者,是寻找着那些被遗忘的自己。这种阅读体验是新颖的,也是极具挑战性的。我需要放下固有的阅读模式,用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纳那些跳跃的思维,去感受那些难以言喻的情感。有时,我会觉得自己在进行一场思维的探险,每一次翻页,都可能遇见新的未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