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晋江与汀江的交响
定价:32.00元
作者:晋江市山海协作对口帮扶与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55013396
字数:
页码:1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晋江与汀江的交响》旨在对两地文学文史交流的成果作一次小小的展示,也期望从中折射出两地按照“推动、市场主导、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携手共进的共识,展望两地山海协作“以海带山、以山促海、山海共赢”的美好前景。
目录
奏一曲晋江与汀江的交响
那山那水那城池
双城记
汀江上吹来彩色的风
汀水南流
秋思,秋白
长汀归来恋客家
我那些关于汀州的甜蜜诗句
汀州密码
红色长汀绿
在汀州,发现安海杨梅
喜看杨梅秀汀州
丁屋岭旧时光
丁屋岭的颜色
定位丁屋
丁屋岭,一册线装经典
寻找丁屋岭的符号
在北山
汀州的石子
店头街
老街
走一趟店头老街
古城·河流·街巷
汀州印象
恋上一座城
说鸡——从河田鸡说起
汀州问酒
蛇王像探奇
秋白春红自流芳
英勇就义前的秋白
罗汉岭情思
蔡其矫1961年的闽西之行
山海铺开的画卷
绿色文化晋江
漫漫晋江“海丝”路
难忘晋江
晋江行
穿过时光的围头
想起晋江
红墙朱瓦映古厝
梧林番仔楼深藏家国情
附录:
当“晋江经验”遇上“长汀经验”
——晋江对口帮扶长汀五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多元主体参与构建大帮扶格局
——晋江对口帮扶长汀五周年系列报道之二
坚持问题导向定向帮扶更精准
——晋江对口帮扶长汀五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作者介绍
文摘
《晋江与汀江的交响》:
时至今日,店头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五店市也以4A级景区的面貌新生。见识过太多古迹的毁灭,我们唏嘘遗失的美好,却也欣慰它们都得到了全社会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关注和保护,而没有掩然在历史的废墟中。
漫步的时候,我在想,两地的每一块石板,都仿佛这些古老街区的年轮,每一步都让你有种踩在时间的轴线上的错觉。而它们终通向的,可是那条先人留给我们去完成、筚路蓝缕后的守业之程呢?
从比干祠到府试院
汀州府试院,始建于宋代,背靠卧龙山,面朝三元阁。由门楼、空坪、大堂、后厅、厢房和平房组成,环境清幽,气势恢宏。明清两代是汀州八县学子考秀才的地方。
作为“三年一试”县试的主考场,这里见证了太多太多“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悲欣交集。多少学子寒窗苦读十几载,渴望鲤鱼跃龙门,借此一举改变个人、家族的命运。但万分之~的淘汰率,终究还是让多数人黄粱美梦一场空。往远的说,纵然如王安石、张居正,位居人君之下,拥有改革时代的权利,不也是以失败的结局告终吗
当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并成立了福建省苏维埃。红色的力量,让这里焕发了新的生机,并由此成为民族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命运的复兴之地。
在五百里外的晋江,有个原名叫“梨坑”的古镇。据《晋江县地名录》载:“唐代的内坑曾是阿拉伯商以香料交换本地红柑之场所。”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泉南一带萧、钟、叶、林四姓都要在各村隆重举行祭奠比干公的节俗活动。这是为了纪念当时的钟标锦知府化解两村矛盾,采用四姓敬祖联宗的方式而形成的。
也是在内坑,1933年8月,晋南游击队成立。在晋南县委领导下,晋南游击队袭击国民党征粮队,缴获其枪械,烧毁田契,叛徒、特务,打击奸商,散发张贴革命传单,拖住了国民党宋希濂、李延年部的大批兵力,为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做出积极贡献。
不管是府试院里读书人的修身理想,还是比干祠中林姓祭拜先祖的齐家家风,他们的内心深处都饱含着治国平天下的淳朴愿望。
从济阳楼到纪念馆
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走进瞿秋白烈士纪念馆。大厅正中立有一尊瞿秋白同志的汉白玉头像,背景是一幅绛红色墙面,上面镶有十个金色大字:“为大家开一条光明的路。”
瞿秋白出生在常州旧城觅渡桥畔一个没落的书香家庭。他一生写有八百余篇文章,五百余万字的著作与译文。毛同志曾经说:“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脑子想问题的,他是有思想的。他的遗集的出版,将有益于青年们,有益于人民的事业。特别是在文化事业方面。”
可以说如果不是参加革命,以其博学多才,撰写过大量纪实文、政论文、杂文,翻译过高尔基等文学作品的成就,他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地位,应是因文学家而著称。
正如他在《多余的话》里自述,“软弱的绅士和脱离实际的文人,要参加政治斗争,非得来一番脱胎换骨不可,软心肠的人是从事不来血流如水、积尸如山的革命斗争的”。我们很骄傲地看到,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敢于为革命而重塑自己。
还是在五百里外的晋江紫帽镇园坂村,有一栋被常春藤蔓爬满外墙的美丽建筑。白墙、红砖与绿叶,构成充满诗意的一景。这座房子叫“济阳楼”,房子的主人叫蔡其矫。
20世30年代,蔡其矫就参加印尼爱国华侨青年队伍组织的归国抗日。1938年他辗转到达延安,1939年随该校部分师生到达晋察冀边区,1940年至1942年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教员,1945年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军事报道参谋,1949年至1952年担任中央人民情报总署东南亚科科长。
可以说蔡其矫先生的前半生为了革命的事业而燃烧了自己的青春。命运使然,他留给我们后人宝贵的财富却是作为一名的诗人。
……
序言
拿到《晋江与汀江的交响》这本书,我首先是被它朴实而又充满力量的书名所吸引。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直指事物的本质,让人忍不住想要探寻其中的奥秘。海峡文艺出版社一直以来都以出版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而著称,这次的新书让我对它更加期待。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冷静而又深刻地审视在这两条河流交汇之地,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可能描绘的是那些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何挣扎求生,又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也可能,它会是一部关于乡愁的史诗,记录着离乡背井的人们对故土深深的思念,以及他们在这个陌生环境中努力扎根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返璞归真的阅读体验,让我放下都市的喧嚣,静静地聆听土地深处传来的声音,感受那份未经雕琢的真实。
评分这本《晋江与汀江的交响》光是书名就充满了诗意和想象空间,很容易勾起我的好奇心。晋江和汀江,这两条河流承载着多少故事,又交织出怎样的人生图景?海峡文艺出版社的选书眼光一直很不错,这次的主题也相当吸引人,总觉得会是一段关于地域、历史、人情交融的精彩叙事。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两条江水滋养下的风土人情,以及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人们的生活轨迹。或许会有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有离散与团聚的情感,有对故土的眷恋,也有对未来的憧憬。读这本书,我希望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韵味,仿佛能听到江水潺潺流淌的声音,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的稻花香。书名中的“交响”二字,更是预示着一种和谐而又丰富的内在联系,我想象着那些生活在晋江和汀江流域的人们,他们的命运如何被这两条河流所牵引,又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奏响属于自己的生命乐章。
评分《晋江与汀江的交响》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一种关于连接和融合的美好意境。两条不同的河流,各自流淌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但它们最终汇聚、交织,形成一曲和谐的交响。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这种“交响”是如何体现在人文、地理、历史等各个层面的。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往往都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所以我相信这本《晋江与汀江的交响》也绝非泛泛之作。或许,它会讲述一些发生在晋江和汀江两岸的家族故事,家族的兴衰,情感的羁绊,传统的延续与变革。也可能,它会以一种更宏观的视角,探讨这两条河流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居民,他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又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自己的篇章。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处理好“晋江”与“汀江”这两个地理名词背后的丰富内涵,并将它们融入到精彩的叙事之中。
评分我对《晋江与汀江的交响》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来自于它所营造出的一种宏大而又细腻的叙事张力。晋江,汀江,这两个名字仿佛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预示着书中可能包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人生百态。海峡文艺出版社一向以其严谨的出版态度和对文学价值的坚持而受到读者的信赖,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信心。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非线性叙事的方式,穿梭于不同的时空,展现不同时代、不同人物在晋江与汀江流域的生活片段。可能涉及一些尘封已久的往事,一些不为人知的传说,以及那些在时代变迁中被遗忘或被铭记的人物。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史诗般的笔触,将这两条河流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感受到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人文的温度,仿佛亲身经历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
评分《晋江与汀江的交响》这个书名,给我一种深沉而又悠远的感受。它不仅仅是两条河流的名字,更像是一种象征,一种关于生命、关于历史、关于情感的隐喻。海峡文艺出版社选择出版这本书,想必是对其内容有着极高的认可。我个人对于这种以地理为载体,深入挖掘人文故事的作品总是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内容,我猜想会是一场关于地域文化的深度探索,作者可能会将笔触伸向两岸的民俗风情,那些代代相传的习俗,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以及那些隐藏在寻常百姓家中的爱恨情仇。或许,它还会描绘出一些关于移民、关于离散、关于归来的故事,这些故事都与江水紧密相连,构成了独特的地域记忆。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片神奇的土地,与书中的人物一同感受江水流淌的韵律,体会生命的悲欢离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