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方竹栽培与利用技术研究 刘跃钧,刘饶 中国林业出版社

正版新书--方竹栽培与利用技术研究 刘跃钧,刘饶 中国林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跃钧,刘饶 著
图书标签:
  • 方竹
  • 竹类栽培
  • 林业技术
  • 竹材利用
  • 农业科技
  • 园林绿化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刘跃钧
  • 刘饶
  • 竹产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87833
商品编码:2972952376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方竹栽培与利用技术研究

定价:30.00元

作者:刘跃钧,刘饶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38878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刘跃钧、刘饶*的《方竹栽培与利用技术研究》 是从方竹形态特征、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生物学特 性、造林、培育、施肥、抚育、园林绿化应用、试验 与评价、遗传多样性,笋的营养成分等栽培与利用技 术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目录


前言章 方竹形态特征 1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2合江方竹Chimonobambusa hejiangensis第二章 方竹笋研究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1生物学特性 2营养成分 3DNA分子标记研究 4人工栽培技术 4.1 选地整地 4.2 繁殖方法 4.3 抚育管理 4.4 有害生物防治 5发展趋势第三章 方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1试验地概况 2研究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方竹鞭芽萌发特性 3.2 竹鞭生长 3.3 方竹竹笋的形成 3.4 方竹竹笋的出土 3.5 方竹的生长 4结论第四章 方竹人工造林技术研究 l试验地概况 2试验材料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海拔高度对造林成活率和当年出笋的影响 3.2 母竹年龄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3.3 造林方式对成活率的影响 3.4 移栽时间对成活率和出笋成竹的影响 3.5 浇水管理措施对成活率的影响 3.6 种竹起挖后存放时间对成活率的影响 4小结第五章 野生方竹林培育技术研究 l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1.2 处理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方竹出笋数量与培育措施关系 2.2 培育措施与方竹新竹成竹率关系 2.3 不同培育措施与方竹新成竹胸径生长关系 2.4 母竹胸径与新竹胸径生长关系 2.5 培育措施与新竹胸径增长量关系 3小结第六章 不同施肥抚育措施对方竹出笋的影响 1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1.2 处理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肥料与出笋量的关系 2.2 不同施肥量与出笋的关系 3结论第七章 方竹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1引种试验地概况 2试验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母竹粗细与新生小竹直径的关系 3.2 每丛母竹数量与栽后三年的景观效果 3.3 栽后三年(二个出笋年)内出笋距离及比例 3.4 园林绿化应用关键技术 4总结第八章 合江方竹引种试验与评价 1引种试验地概况 2引种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引种材料来源 2.2 引种试验方法 2.3 营养成分测定 3结果与分析 3.1 引种成活率与保存率 3.2 出笋数量与产量 3.3 物候观察结果 3.4 鲜笋与烘干 4结论与评价第九章 方竹和合江方竹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来源 1.2 基因组DNA的提取 1.3 ISSR—PCR反应条件及程序 1.4 ISSR引物的筛选 1.5 电泳及染色 1.6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2结果 2.1 正交试验 2.2 引物筛选 2.3 寒竹属竹种之间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2.4 寒竹属竹种之间的聚类分析 3讨论第十章 不同种源方竹和合江方竹笋营养成分研究 1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测定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鲜笋可食率 2.2 水分含量 2.3 粗脂肪含量 2.4 灰分含量 2.5 粗纤维含量 2.6 维生素C含量 2.7 蛋白质含量 2.8 还原糖含量 2.9 铁、铜、锰、锌含量 2.10 氨基酸含量 3结论与讨论第十一章 方竹人工高效栽培技术 1林地选择 2林地准备 3母竹选择与挖掘 4种植方法 5幼林管护 6成林管理 7竹笋采收 8病虫害防治第十二章 合江方竹栽培及采后加工技术 1生物学特性 2栽培与管理技术 2.1 种植地选择 2.2 母竹选择 2.3 种植技术 2.4 抚育管理 2.5 合理挖笋 2.6 病虫害防治 3竹笋加工技术 3.1 带壳鲜笋销售 3.2 去壳鲜笋 3.3 干笋第十三章 方竹在园林绿化景观中的应用技术 1园林应用的适生环境 2方竹在园林中的配置方式 2.1 群植 2.2 列植 2.3 孤植 3方竹在园林中的种植 4园林中方竹林的管护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刘跃钧,1966年生,浙江松阳人,本科,在职硕士,教授级高工,**营养师,首届浙江省林业科技标兵,丽水市第九批拔尖人才,首批丽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中药材团队)带头人,首批丽水市中药材产业“林下经济与药用植物岗位”首席专家。丽水市突出贡献专家。主要从事林下中药材栽培利用技术研究推广。获省(部)级三等奖5项,厅(市)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11部,制定行业标准l项、市级地方标准6项,获发明4项、实用新型2项,研发黄精酒等新产品2个。 刘饶,1964年生,浙江景宁人,本科,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木本药材和植物资源利用研究。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市(厅)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1部。

文摘


序言



《绿色馈赠:竹林生态效益与可持续利用新探》 内容简介 竹,作为地球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卓越的生态功能和丰富的利用价值,被誉为“绿色黄金”。千百年来,竹子不仅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方式,也塑造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从古至今,无论是作为建筑材料、日用品,还是在传统医学中,竹子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对竹子的认识和利用也在不断深化。本书旨在深入探讨竹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等方面的生态效益,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一幅竹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未来图景,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第一章:竹林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竹林,作为一种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与传统的木本森林既有相似之处,又展现出鲜明的特色。本章将首先阐述竹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竹种多样性、土壤条件、气候因素以及与之共生的动植物群落。我们将深入分析竹子生长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例如其强大的根系系统对土壤结构的稳定作用,以及竹叶在分解过程中对土壤肥力的贡献。 随后,我们将聚焦竹林最为显著的生态效益。首先是水资源涵养。竹子以其发达的须根系和竹秆内吸水能力,能够有效拦截雨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的渗透,从而显著提高区域内的土壤含水量,补充地下水,是天然的“蓄水库”。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和科学数据,量化竹林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水资源稳定供应的作用,并探讨不同竹种、不同密度竹林在涵养水源能力上的差异。 其次是水土保持。竹子生长迅速,竹秆密集,竹叶茂密,能够有效降低降雨的冲刷强度,减少土壤侵蚀。其发达的地下根系更是如同“地毯”般固定土壤,尤其在坡地、河岸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竹林的固土护坡作用尤为关键。本章将详细介绍竹林如何通过物理屏障和生物固着机制,有效减缓土壤侵蚀,保护农田和聚居区免受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竹林在固碳释氧方面的卓越贡献。竹子作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但其光合作用效率极高,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等量的氧气。与传统的木本森林相比,竹林在固碳速率上具有独特优势,其固碳潜力不容小觑。我们将对比分析竹林与木本森林的碳汇能力,并探讨竹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效应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外,空气净化也是竹林不可忽视的生态功能。竹叶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竹秆和竹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气等,并释放出清新干净的空气。本章将分析竹林对改善空气质量的机理,并讨论其在城市绿化、郊区防护林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为构建宜居城市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竹林可持续利用的多元化路径 在充分认识到竹林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本书将进一步探索竹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之道。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在于平衡开发与保护,确保竹林资源能够世代相传,并为人类社会带来长远福祉。 2.1 传统竹材的精深加工与创新应用 竹材作为一种古老而多用的材料,其传统应用领域早已深入人心,如竹编、竹家具、竹建筑等。本章将首先回顾这些经典应用,并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现代竹材的精深加工技术。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竹材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其强度、韧性、耐久性和防火防潮性能,从而拓展其应用范围。例如,通过竹材层压、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技术,可以制造出高性能的竹结构件,媲美甚至超越木材和某些金属材料。 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创新应用的具体案例,例如: 高性能竹结构建筑:探讨竹材在现代高层建筑、桥梁、公共设施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分析其结构力学性能、抗震性能以及绿色环保优势。 竹基生物复合材料:介绍如何利用竹纤维和生物可降解树脂,开发出环保型包装材料、汽车内饰件、一次性餐具等,减少塑料污染。 竹炭及相关产品:深入分析竹炭的吸附净化、防潮除臭、土壤改良等功能,并介绍竹炭在空气净化器、净水设备、农业肥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竹纤维纺织品:探讨竹纤维的天然抗菌、透气、吸湿等优良特性,及其在服装、家纺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满足消费者对健康、舒适、环保的需求。 2.2 竹叶、竹笋等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 除了竹材本身,竹林的许多副产品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本章将重点关注竹叶和竹笋的综合开发利用。 竹叶:作为一种天然的绿色植物,竹叶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多糖、酚酸等,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脂等功效。我们将介绍如何从竹叶中提取这些活性成分,开发成竹叶提取物,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此外,竹叶还可以用于制作竹叶茶、竹叶香料,甚至作为生物农药的原料。 竹笋: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材,竹笋深受人们喜爱。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提高竹笋的产量和品质,并开发出多样化的竹笋加工产品,如竹笋罐头、竹笋干、竹笋零食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我们还将关注竹笋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笋壳)的资源化利用,例如将其转化为生物质燃料或有机肥料。 2.3 竹林旅游与生态康养 竹林不仅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本章将探讨竹林旅游与生态康养的融合发展模式。 竹林景观旅游:分析不同类型竹林的景观特色,如修篁千亩的竹海、潺潺流水旁的幽静竹林、云雾缭绕的竹山等,并提出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开发,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竹林旅游目的地。这包括建设生态步道、观景平台、讲解点等旅游设施,并结合当地文化,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竹林生态康养:利用竹林清新自然的空气、宁静的环境以及竹子所散发的特殊“竹韵”,发展生态康养产业。例如,开展竹林漫步、冥想、瑜伽、中医推拿结合竹制品疗法等活动,为都市人群提供一个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康养空间。同时,探讨如何将竹制品(如竹枕、竹席、竹制香薰)融入康养体验,进一步提升康养效果。 第三章:竹林生态保护与未来展望 在追求竹林可持续利用的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其生态保护。本章将深入探讨竹林的生态保护策略,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3.1 竹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与保护 科学采伐与更新:介绍科学的竹林采伐技术,如何通过合理的采伐强度和采伐周期,促进竹林的健康生长和更新,避免过度砍伐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我们将强调“留稀不留密,留壮不留弱”的原则,以及采伐后及时进行抚育管理的重要性。 病虫害防治与生态调控:探讨竹林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并侧重于推广生态防治理念,例如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维护竹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物多样性保护:分析竹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保护竹林栖息地,吸引和保护与之共生的鸟类、昆虫、两栖爬行类等野生动物,构建完整的竹林生态链。 3.2 竹林生态修复与退化竹林改造 针对一些由于管理不善或自然因素导致的退化竹林,本章将提出生态修复的策略。这包括引进优良竹种、改善土壤肥力、优化林分结构等措施,以恢复竹林的生态功能和生产潜力。同时,探讨如何将退化竹林改造为具有更高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的竹林复合生态系统。 3.3 竹林发展的前景与挑战 展望未来,竹林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伴随着一些挑战。 机遇:在全球对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竹林作为一种可再生、环境友好的资源,其价值将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市场需求的增长,都将为竹林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挑战: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例如: 技术瓶颈:部分竹材精深加工技术仍需进一步研发和推广。 标准化与品牌化:建立统一的竹材品质标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竹产品品牌,仍需努力。 市场推广与消费者认知:提高消费者对竹产品环保、健康、高品质的认知度,需要加强市场宣传和教育。 资源权属与利益分配:如何在保护竹林生态的前提下,合理界定资源权属,保障林农的利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论 本书希望通过对竹林生态效益的深度挖掘和对其可持续利用的多元化路径的探索,能够启发更多人认识到竹子非凡的价值,并为推动竹林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绵薄之力。竹,这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植物,必将在未来的绿色发展浪潮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初步浏览下来,就被其严谨的学术风格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所吸引。作者刘跃钧和刘饶在竹子研究领域想必有深厚的造诣。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方竹优良性状的遗传和选育方面的内容。例如,方竹独特的方形茎秆是否可以通过科学的育种方法进行改良,以期获得更高产、更优质的品种?书中是否会介绍相关的基因研究或者分子标记技术在方竹育种中的应用?我对生物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一直很感兴趣,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前沿的视角和研究成果。同时,对于方竹的病虫害防治,我也十分关心。不同于一般的竹子,方竹在病虫害方面是否存在特殊的易感性,书中是否有针对性的、高效且环保的防治策略?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各种病虫害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好能配以清晰的图片,方便辨识。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更多地聚焦于其“技术研究”这一部分。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科技书籍,不仅要介绍“是什么”,更要解答“为什么”和“怎么做”。因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方竹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并对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进行详细解释。例如,在方竹的繁殖技术方面,是采用传统的扦插、分株,还是有更先进的组培技术?不同繁殖方式的优缺点是什么,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在土壤改良方面,除了基本的肥力管理,是否涉及到土壤微生物、pH值等更精细的调控?对于方竹的病虫害防治,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基于生态学原理的绿色防治技术,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化学农药的使用。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或者生态调控的方法,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评分

这本《方竹栽培与利用技术研究》从书名上就传递出一种深入骨髓的专业感,感觉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而是更侧重于对特定领域进行深度挖掘。我一直认为,对于一种植物的“利用”研究,往往比单纯的“栽培”更能体现其经济价值和应用潜力。因此,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方竹在各个方面的利用价值。比如,在食用方面,方竹笋的营养成分、加工方法、以及潜在的市场前景如何?在建筑方面,方竹是否具备作为建筑材料的优良特性,比如强度、韧性、防腐性等,以及相关的建筑工艺和设计理念?在文创产品方面,方竹独特的形态是否能够激发设计师的灵感,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的工艺品?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丰富的案例和数据支持,来证明方竹的多元化应用潜力。

评分

尽管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学习方竹的栽培技术,但“利用技术研究”这个副标题,却勾起了我对更广阔领域的好奇。我个人从事的是与农业经济相关的行业,因此,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方竹产业化发展、市场营销策略、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尤为感兴趣。例如,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规模化种植方竹,以满足市场需求?是否有关于方竹产品深加工、品牌建设、以及国内外市场推广的案例分析?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方竹产业投资回报率、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参考信息?如果书中能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方竹的种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那这本书的价值将远远超越一本纯粹的技术指南,而成为指导方竹产业发展的宝贵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朴实,中国林业出版社的出品也让人放心。我一直对竹子,特别是方竹,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缺乏系统性的栽培知识。在网上搜寻相关资料时,偶然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虽然是新书,但作者的背景和出版社的专业性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方竹的生长习性,比如它对土壤、光照、水分的要求,以及不同生长阶段需要采取的养护措施。此外,我对如何从零开始培育一株健康的方竹幼苗也充满了疑问,希望书中能有详尽的图文并茂的指导,能够帮助我这样的新手读者少走弯路。从书名来看,它不仅涉及栽培技术,还提到了“利用技术研究”,这让我更加好奇,除了观赏价值,方竹在食用、建筑、工艺品制作等方面是否也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书中是否会有相关的案例分析和技术指导,如果能深入探讨的话,那这本书的实用性将大大提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