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半部《》治天下
: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孙昌育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360591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美国智囊之一、学者福山写了一本颇有影响的书——《历史的终结》,宣扬美国价值与美国文化,断言人类社会的历史运动及形式将终结于美国。
本书作者针对福山谬论,致力于通过“发掘”中国先哲特别是的思想资源,来颠覆美国的话语霸权,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
本书以文化颠覆的方式回应美国的智囊团,特别是学者福山《历史的终结》一书所宣扬的论调。
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人类文明和现代资本主义的过分发展,使得人类越来越背离自然的生命,越来越远离大地母亲。要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其根本方法就是所说的“为道日损”,即做减法。日“反者道之动”,“反”者“返”也,即返回、归根。我们需要回归!
中国古代先哲特别是的思想,预示着世界的方向与人类的归宿。
本书博识精深,发人深省,论述通俗,甚至诙谐,读来颇有畅快淋漓之感。
导言 反者道之动
1.亢龙有悔的时代
2.艺术比科学更真
3.气候决定文化
4.父亲河与母亲河
5.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6.中国的软实力很硬
篇 慈
章 北方和南方
1.来自北方的狼
2.北方的国与南方的家
3.南面而治
4.南方的大乘气象
第二章 从母系到父系
1.男人的权力意志启动了历史
2.圣杯让位于刀剑
3.人的规律和神的规律
4.恋母情结为根本
5.血腥的父权制
6.枪杆子是男人的生殖器
7.英雄给人类带来奴隶制
第三章 夸父逐日
1.远离大道的悲惨结局
2.建功立业造就了“父”
3.“日”崇拜变成“天”崇拜
4.人类应该学嫦娥奔月
第四章 西北的乾卦
1.中国历史的启动
2.世界西北的山姆大叔
3.毛革命生涯的地理解码
4.东南有天子气
第五章 让 第二性成为 性
1.侥侥者易折
2.农村包围城市
3.妇女解放与人类解放
4.孟姜女哭倒长城
5.女性:价值的回归
第六章 否极泰来
1.美国人害怕黑暗
2.黑色的大同世界
3.古代社会的复活
4.小的是美好的
5.睡狮惊醒
6.天道很远吗
第二篇 俭
第七章 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1.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虚假的匮乏
3.时代需要螳臂当车的精神
4.现代文明需要清热解毒
第八章 无的意义
1.怕死的文明
2.弗洛伊德的死本能
3.人们忙碌是为了逃避死
4.精英追求“有”是为了逃避“无”
5.高贵的野蛮人
6.龙的传人怕死
7.崇有与贵无
8.文明对死亡的恐惧
第九章 两种时间
1.线形时间产生恐惧和忧虑
2.一维性时间的压迫性质
3.英国人的上帝是钟表匠
4.即时性和延时性
5.孔子的时间很匆忙
第十章 普遍的精神病
1.“你必终身劳苦”
2.为生产而生产的疯子
3.终身只恨聚无多
4.资本主义的口腔与肛门
第十一章 无产者
1.一谁在赞美劳动
2.美国是狮子 中国是骆驼
3.中国人的自卑感
4.逃离全球化
5.美国人的胸膛
6.美国不是上帝之城
7.美国怎样终结
第三篇 不敢为天下先
第十二章 混沌和有序
1.原罪在于眼睛亮了
2.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3.逻辑的压迫性
4.普世价值是强者的利益
5.马克思反对客观主义
6.西方科技的霸权
7.历史的终结在于返回混沌
第十三章 禁果的文化意义
1.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绝地天通”的原罪
3.中国为什么是一个无神论国度
4.人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酒神精神与新萨满主义
第十四章 消除雅利安人的原罪
1.普罗米修斯的灾难性
2.知识形成权力
3.恶搞知识产权
4.苹果是个凶兆
5.现代西医把魔鬼放出来了
6.科技是现代迷信
7.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8.扬弃科技的分别心
第十五章 游戏与解放
1.在天国中儿童大
2.生产出人的全面性
3.为一碗红豆汤出卖长子权
4.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点
5.游戏可以成真
结论 历史怎样终结
参考书目
这书名真是起得绝妙,半部《》治天下。我拿到书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里到底藏着什么绝世秘籍?是不是某种失传的帝王心术,还是某种鲜为人知的治国方略?怀着巨大的好奇,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然而,读下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并没有直接揭示那个神秘的《》,而是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甚至是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社会现象,层层剥茧,引导读者去思考“治天下”的真正内涵。它并没有给你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让你自己去构建那个答案。比如,书中对某个朝代兴衰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政治斗争,而是深入到经济结构、文化思潮、甚至是大环境的变化。读到那些关于农民起义的章节,我仿佛看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与呐喊,也看到了统治者如何一次次错失安抚民心的机会。书中对一些著名谋臣的刻画,也并非简单地歌颂他们的智慧,而是展现了他们面临的困境、权衡的得失,以及最终决策的复杂性。有时候,我觉得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坐在我旁边,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着历史的波澜壮阔,却又在最关键的地方留白,让我自己去填补。这种“留白”艺术,让我既有被引导的畅快,又有自主思考的乐趣,实在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动我内心、引发我深度思考的书籍。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的标题,无疑是极其吸引人的,但真正让我沉迷其中的,是它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视角。它并非一本狭义的历史书,也不是一本纯粹的政治理论读物,而是巧妙地将两者融为一体,展现了“治天下”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肌理。书中对权力运作的剖析,让我看到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派系斗争的残酷,也看到了那些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士大夫们的无奈与坚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制度”的讨论。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某些具体制度的褒贬,而是深入探讨了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他通过对比不同朝代的制度差异,展现了制度的优劣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书中提到的那些道理。比如,当读到关于“信息流通”的章节时,我便联想到如今的网络时代,思考信息透明度对于“治天下”的重要性。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历史的真相,也映照出了我们当下的社会。
评分“半部《》治天下”,这个标题确实勾人好奇。但当我深入阅读这本书,我发现它的价值远不止于那个神秘的“《》”。它更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历史长卷,在展开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作者对“治天下”这一宏大命题的深刻洞察。书中并没有提供一套可以复制的“治国秘籍”,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和精辟的分析,引导读者去审视那些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民心”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空泛地谈论“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是通过描绘不同时代、不同阶层民众的生活状态,以及统治者在对待民生问题上的不同策略,来展现民心是如何一点点被争取、被失去的。有一次,我读到某个王朝因为税赋过重、徭役太苦,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统治者的残暴,而是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经济困境、官僚的腐败以及社会矛盾的积累,展现了一个复杂而残酷的现实。书中还对一些“外患”的描写,也并非简单的军事对抗,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展现了国家之间的博弈,以及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本书,就像一个智慧的引路人,虽然不直接告诉你答案,却让你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接近真理。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硬邦邦的史学著作,充满了枯燥的年代和晦涩的理论。没想到,当我翻开它,立刻就被一种强烈的叙事感所吸引。作者的文笔相当流畅,将那些陈年的史实描写得如同发生在眼前一般。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几个关键历史人物的刻画,他们不再是教科书上那个扁平的符号,而是有着七情六欲、有自己的挣扎和选择的鲜活个体。比如,书中对那位在危机时刻做出艰难决定的君主,并没有简单地将其神化,而是详细描绘了他内心的矛盾、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牺牲。读到他夜晚辗转反侧、对未来充满忧虑的段落,我仿佛都能感受到他那沉重的心跳。又比如,书中对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领,在晚年被猜忌、被排挤的描写,更是让我为之扼腕。作者并没有直接批判,而是通过细节,比如这位将领孤独的身影、他与家人疏远的对话,让读者自行体会那种英雄迟暮的悲凉。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让宏大的历史叙事充满了人性的温度,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治天下”背后,是无数个体命运的交织与沉浮。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的宏伟,离不开那些细微之处的真实情感。
评分这本书,我用了很长时间才读完,不是因为它晦涩难懂,而是因为它蕴含的信息量太大了,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重。标题“半部《》治天下”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但我读完之后,我发现作者的野心远不止于解开这个谜团。他更像是想通过这个引子,带领读者去探索“治天下”这个永恒的主题。书中的论述,跨越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哲学,无所不包。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危机管理”的探讨。作者通过对几个重大历史危机的分析,展现了不同统治者在面对危机时的不同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所带来的不同后果。他并没有给出一个模板式的答案,而是强调了策略的灵活性、决策的果断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在描写经济发展时,作者也展现了其独到的见解,他分析了不同经济模式的优劣,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实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思想的盛宴,虽然没有获得一个明确的“治天下”的方法论,但却收获了对历史、对社会、对人性的更深刻的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