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9787552017441 普列汉诺夫-

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9787552017441 普列汉诺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普列汉诺夫 著
图书标签:
  • 社会科学
  • 哲学
  • 民国西学
  • 汉译文献
  • 普列汉诺夫
  • 学术著作
  • 思想史
  • 历史学
  • 文化研究
  • 理论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卷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17441
商品编码:2973313280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定价:78.00元

作者:普列汉诺夫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520174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普列汉诺夫*,李天纲主编,张仲实译的《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精)/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种基本问题。包括马恩哲学的研究资料,存在与思维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辨证法与进化论,地理环境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心理与社会阶级斗争,现代科学界的新趋势等17节。书后附:注解、名词索引及人名索引。

目录


译者序言一 序言二 马恩哲学的研究资料三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四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五 历史唯物论的方法论的意义六 辩证法与进化论七 生产力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八 地理环境与社会的发展九 物质生活与观念形态一〇 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形式的变更一一 人类的意志与环境的改变一二 社会心理与社会阶层斗争(一三 现代科学界的新趋势一四 经济基础与文艺一五 思想运动与经济的发展一六 自由与必然一七 唯物论与目的论辩证法与逻辑(附录)注解名词索引人名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哲思之光:西方哲学经典译丛 《西方哲学经典译丛》 旨在为中国读者系统梳理和呈现自古希腊至近现代西方哲学思想的演进脉络与核心议题。本译丛汇集了德语、英语、法语等多种语言背景下的标志性哲学著作,力求在忠实原作精神的基础上,提供准确、流畅且兼具学术深度的汉译本。我们相信,深入理解这些经典文本,是洞察现代社会结构、思维方式乃至文化困境的关键路径。 第一卷:形而上学的探寻——从巴门尼德到黑格尔 本卷聚焦于西方哲学史上关于“存在”、“实体”和“本真”的本体论追问。我们将从巴门尼德关于“存在是永恒不变的同一体”的激进论断开始,考察其与赫拉克利特“万物流变”思想的张力。随后,深入解析柏拉图的“理念论”,探讨“理型世界”与“现象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衍生的知识论基础。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作为逻辑学和经验观察的集大成者,在本卷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精选了其关于“四因说”、“潜能与实现”以及“不动的第一推动者”的关键章节进行深度阐释,力图展现其对后世经院哲学的深远影响。 中世纪哲学部分,本卷将选取奥古斯丁对信仰与理性关系的辩证论述,特别是他对“时间”本质的沉思。随后的重点将转向文艺复兴后期的笛卡尔,他的“我思故我在”不仅是认识论的起点,更是现代主体哲学的开端。我们将细致梳理其普遍怀疑的方法论及其心物二元论的构建。 斯宾诺莎以其独树一帜的几何学方法构建的“实体即自然(上帝)”体系,在本卷中提供了一种整全的、一元论的宇宙图景。而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及其预定和谐的观念,则以其精巧的形而上学结构,对笛卡尔体系提出了重要修正。 康德的批判哲学是本卷的高潮。我们将通过精选的《纯粹理性批判》摘要,重点解析康德如何划定知识的界限,区分现象界与物自体,以及“知性范畴”在构造经验世界中的主动作用。其对“先验唯心论”的构建,为理解后来的德国唯心主义奠定了基础。 最后,本卷以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或《逻辑学》中的精要篇章作结。黑格尔的辩证法——正题、反题、合题的运动逻辑,被视为是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一次宏大总结和超越。 第二卷:知识与真理的界限——从经验论到批判哲学 本卷侧重于认识论(Epistemology)和科学哲学的发展脉络。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所知道的?知识的可靠性源自何处? 译丛收录了英国经验主义的奠基之作。洛克关于“白板说”和观念分类的论述,被置于首位,用以探讨知识的经验来源。紧随其后的是贝克莱的“唯心主义”论证,即“存在即被感知”,这一大胆的观点对实体观念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 休谟的怀疑论在本卷中占据关键位置。其对因果律的心理学分析,揭示了人类认识的非必然性,深刻地动摇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根基。 随后,我们将引入对休谟挑战的回应——康德的综合。本卷将重申康德如何通过“哥白尼式革命”,调和经验论与理性论的矛盾,确立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并非来自对象本身,而是源于主体先天的认知结构。 此外,本卷还包含对弗朗西斯·培根(科学方法的奠基者)归纳法的梳理,以及对休谟与康德之后,科学知识的演进如何受到经验检验与理论框架双重制约的考察。我们精选了有关“可证伪性”概念的早期文献片段,以预示科学哲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三卷:自由、道德与社会秩序——政治哲学与伦理学 本卷聚焦于人类的实践理性,探讨个体在群体中的定位、权利的边界、正义的原则以及良善生活的标准。 开篇将呈现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对自然状态的描绘,以及为了逃避“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而订立的社会契约论。紧接着是洛克对天赋人权(生命、自由与财产)的论证,以及他关于有限政府和公民反抗权的精辟论述。 卢梭的贡献是本卷的重点。我们将解析其关于“公意”的概念,探讨“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困境,以及如何通过契约重建真正的政治自由。 在伦理学方面,本卷会精选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关于“德性伦理学”的论述,特别是“中道”原则和幸福(Eudaimonia)的追求。 随后,我们将转向义务论的经典表述——康德的道义论。本卷将详细介绍“绝对命令”及其三个基本公式,特别是“人是目的,而非手段”这一对现代人权思想影响至深的原则。 与义务论相对立的功利主义思潮,在本卷中由边沁和穆勒的代表性文本构成。我们将探讨“最大幸福原则”在社会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并深入分析穆勒对边沁功利主义中“质的差异”的精细修正。 最后,本卷将简要介绍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关于“客观精神”的论述,特别是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辩证发展,为理解现代国家形态提供哲学基础。 第四卷:意志、生命与意义的重估——19世纪的哲学转向 本卷旨在梳理19世纪以来,面对科学理性主义和传统形而上学体系崩溃的背景下,哲学如何转向对“生命意志”、“权力”和“非理性”的探索。 本译丛将重点收录叔本华对“世界将为意志”的阐释,他的悲观主义哲学为后来的生存论奠定了情绪基调。 紧接着是尼采的颠覆性思想。我们将选取关于“权力意志”、“上帝之死”以及“永恒轮回”的文本,解析其对传统道德、宗教和真理观的彻底批判,以及对“超人”的期许。 本卷还将引入对历史运动的深刻洞察,主要体现在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批判继承者,特别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早期思想资源的考察。 哲学史的当代视野 本译丛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一套完整的“哲学原料”,帮助读者搭建起理解当代思想的阶梯。所有选入的文本,无论其时代背景如何,都以其提出的问题本身的持久性而具有阅读价值。本译丛致力于: 1. 文本的精确性: 译者团队由资深哲学史学者组成,确保术语翻译的专业性和一致性。 2. 背景的清晰性: 每一卷都附有详尽的导读和背景介绍,帮助读者理解文本产生的历史语境。 3. 体系的完整性: 整体设计力求展现西方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到实践哲学的内在关联和发展逻辑。 本译丛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工具,更是对人类理性边界和存在意义的深刻反思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9787552017441 普列汉诺夫-》这个书名,仿佛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知识殿堂之门。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时代的思想脉络,就不能绕开那个时代最重要的译介工作。民国时期,正是中国大规模引入西方学术成果的关键时期,而“西学要籍汉译文献”正是这段历史的生动注脚。这本书聚焦于“哲学”,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宏大且富有深度的领域。我非常期待能通过这本书,了解当时中国知识界是如何接触、理解和消化普列汉诺夫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的。普列汉诺夫,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奠基人,他的思想体系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这本书将他与民国时期的汉译文献联系起来,让我对那个时期哲学思想的传播和演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很好奇,在翻译过程中,是否会遇到哪些特别棘手的概念,或者哪些哲学思想的引入,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所提供的哲学文本,更在于它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外来思想时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创造力。它是一种历史的记录,也是一种思想的传承。

评分

《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9787552017441 普列汉诺夫-》这个书名,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无限遐想。我一直认为,一个民族的思想进步,离不开对世界先进思想的吸收与融合。民国时期,正是中国知识界积极拥抱世界、探索自身道路的关键时期,而“西学要籍汉译文献”恰恰记录了这一重要的学术活动。本书将目光聚焦于“哲学”这个根本性的学科,这让我对其中可能蕴含的深邃思想充满了期待。普列汉诺夫,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他的哲学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非常好奇,在民国时期,普列汉诺夫的哪些哲学观点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又通过怎样的汉译文献得以传播?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思想传播史的生动案例。它让我看到,在那个充满挑战的年代,中国学者们是如何以非凡的毅力和智慧,将西方最前沿的哲学思想,用中国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以此来思考和解答中国的现实问题。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翻译的文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学术争鸣和思想碰撞。

评分

这本《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9787552017441 普列汉诺夫-》让我对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和翻译事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一直以来,我对那个动荡变革的年代充满了好奇,尤其是西学东渐的洪流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将“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与“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相结合,预示着将带领读者走进一段思想碰撞的历史。而“哲学”这个词的出现,更是点明了其核心的学科领域,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虽然我尚未阅读到具体内容,但单凭书名,我便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学术的厚度。普列汉诺夫的名字,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一层重量,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能够通过汉译文献来窥见民国时期学者们如何理解和传播普列汉诺夫的哲学思想,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价值的事情。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在昏黄灯光下,孜孜不倦翻译、校对的先辈们,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和毅力,将西方的深刻思想融入中国的语境。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理解中国近代思想演进的窗户。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那个时代,普列汉诺夫的哪些核心观点被重点关注和翻译,以及这些翻译在当时引发了怎样的讨论和思考。

评分

当我看到《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9787552017441 普列汉诺夫-》这样的书名时,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探索欲。我对民国时期那种“为天下识天下目”的宏大志向,以及知识界在那个时代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一直深感着迷。而“西学要籍汉译文献”正是这种志向最直接的体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思想的启蒙与传播。本书将焦点放在“哲学”领域,这一点更是吸引我,因为哲学是思想的基石,是深刻理解社会问题的源泉。普列汉诺夫的名字,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一抹历史的厚重感。我一直对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他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充满兴趣。能够通过民国时期的汉译文献来了解当时的中国学者是如何接触和理解普列汉诺夫的哲学的,这对我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在吸收和消化西方先进哲学思想时所付出的努力、遇到的挑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它可能会揭示出,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普列汉诺夫的哪些思想被认为是“基本问题”,又是在怎样的语境下被翻译和讨论的。

评分

读到《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9787552017441 普列汉诺夫-》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对早期中国知识界如何吸收和转化西方思想的强烈兴趣。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经历剧烈转型、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而西学的大量涌入,无疑是推动这场变革的重要力量。这本书记载的“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不单单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思想的传播和再创造。特别是提到“哲学”,我便联想到那个年代,各种西方哲学流派在中国激荡,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实证主义等等,它们如何被介绍、被理解、被批判,又如何影响了中国本土的思想传统。而“普列汉诺夫”这个名字,更是让人联想到他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的先驱,他的理论在中国也曾引起过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里面可能包含了那个时代最前沿的哲学思潮,以及中国学者们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去解读和回应这些思潮的记录。我非常好奇,在那个充满挑战的年代,翻译普列汉诺夫的著作,是否意味着对某个特定哲学方向的认同,或者是一种批判性的引进?这本书的价值,可能不仅在于其哲学本身的深度,更在于它所折射出的,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深切思考,以及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