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青少年科普图书馆: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雷达
定价:22.00元
作者:华春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802148390
字数:
页码:17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二战”中被广泛运用的军事定位系统。现活中被用作宇航的导航仪,在空中像“千里眼”一样关注着地球。制造原理却是来源于一种普通的动物——蝙蝠,这便是雷达——一个奇特神秘的“百事通”。
内容提要
《青少年科普图书馆: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雷达》介绍雷达的基础知识,雷达的发展变迁,雷达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进行了前瞻性的解读,让读者了解这一现活的高科技工具,是如何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希望《青少年科普图书馆: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雷达》能让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了解和掌握雷达基本知识及高科技的应用,以便今后更好地学习与利用。
目录
章 超视眼睛——雷达
节 生物仿生雷达由来
1.黑夜的精灵带转给我们的启示
2.打开仿生学之门
第二节 蝙蝠之子——认识雷达
1.什么是雷达
2.玩转雷达
3.把触角伸向海陆空
第三节 “旋转惹的祸”——雷达的缺点
1.从原理上说起
2.四大难以克服的缺点
第四节 殊途同归——雷达的种类
第五节 扑朔迷离——雷达的历史
1.从赫兹的发现到波波夫的无线电通讯
2.从无线电爱好者的发现到沃森瓦特的雷达
第六节 “捕风捉影”——气象雷达
1.走近气象雷达
2.气象雷达发展简史
3.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
4.气象雷达的种类划分
第七节 纷至沓来——脉冲多普勒雷达
1.从多普勒效应到多普勒雷达
2.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缺点
第八节 地球上的“远视眼”——超视距雷达
1.地平线——超视距雷达
2.超视距雷达的分类
3.隐形飞机的杀手——天波超视距雷达
第九节 长在“屁股”上的眼睛——倒车雷达
第二章 天罗地网——军用雷达
节 宝剑锋从磨砺出——军用雷达素描
1.什么是军用雷达
2.种类繁多,各司其职
第二节 毫厘之间显神威——毫米波雷达
第三节 天翅鹰眼——机载雷达
1.飞机的眼睛和耳朵
2.机载雷达的分类
第四节 海上神眼——舰载雷达
1.话说舰载雷达
2.舰载雷达的分类
第五节 战地“望远镜”——炮瞄雷达
1.什么是炮瞄雷达?
2.历史回眸——炮瞄雷达的发展
第六节 天空“巡狩者”——对空情报雷达
1.对空情报雷达的速写
2.对空情报雷达的分类
3.警戒雷达
4.引导雷达
5.目标指示雷达
6.对空情报雷达的发展之路
……
作者介绍
工具书>百科全书
文摘
工具书>百科全书
序言
章 超视眼睛——雷达
节 生物仿生雷达由来
1.黑夜的精灵带转给我们的启示
2.打开仿生学之门
第二节 蝙蝠之子——认识雷达
1.什么是雷达
2.玩转雷达
3.把触角伸向海陆空
第三节 “旋转惹的祸”——雷达的缺点
1.从原理上说起
2.四大难以克服的缺点
第四节 殊途同归——雷达的种类
第五节 扑朔迷离——雷达的历史
1.从赫兹的发现到波波夫的无线电通讯
2.从无线电爱好者的发现到沃森瓦特的雷达
第六节 “捕风捉影”——气象雷达
1.走近气象雷达
2.气象雷达发展简史
3.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
4.气象雷达的种类划分
第七节 纷至沓来——脉冲多普勒雷达
1.从多普勒效应到多普勒雷达
2.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缺点
第八节 地球上的“远视眼”——超视距雷达
1.地平线——超视距雷达
2.超视距雷达的分类
3.隐形飞机的杀手——天波超视距雷达
第九节 长在“屁股”上的眼睛——倒车雷达
第二章 天罗地网——军用雷达
节 宝剑锋从磨砺出——军用雷达素描
1.什么是军用雷达
2.种类繁多,各司其职
第二节 毫厘之间显神威——毫米波雷达
第三节 天翅鹰眼——机载雷达
1.飞机的眼睛和耳朵
2.机载雷达的分类
第四节 海上神眼——舰载雷达
1.话说舰载雷达
2.舰载雷达的分类
第五节 战地“望远镜”——炮瞄雷达
1.什么是炮瞄雷达?
2.历史回眸——炮瞄雷达的发展
第六节 天空“巡狩者”——对空情报雷达
1.对空情报雷达的速写
2.对空情报雷达的分类
3.警戒雷达
4.引导雷达
5.目标指示雷达
6.对空情报雷达的发展之路
……
这本书在历史脉络的梳理上做得非常到位,它没有把雷达技术描绘成某个瞬间凭空出现的奇迹,而是将其置于二战期间的紧迫需求和冷战时期的技术竞赛的大背景下。那种从最初的简单测距到后来发展出全天候、全天时精确导航和跟踪能力的演变过程,读起来非常引人入胜。书中对英国的“链式”雷达系统和德国的“魔鬼之眼”等早期系统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不同国家在技术路径选择上的侧重点和战略考量。最妙的是,作者在介绍经典雷达的局限性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现代电子战和反隐身技术的概念,让读者意识到技术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攻防循环。我尤其欣赏它对技术伦理的探讨,比如早期雷达对隐私和安全构成的潜在影响,虽然篇幅不长,但恰到好处地拓宽了读者的思考维度,促使我们不仅仅关注“能做什么”,更要思考“应该如何使用”。
评分从排版和插图设计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为青少年精心打造的。色彩的运用非常克制但有效,那些剖面图和原理示意图清晰明了,完美地辅助了文本的解释。例如,当讲解波长和频率对探测距离和分辨率的影响时,那些图形对比直观到我几乎不需要回头再看文字就能理解其中的数学关系。它避免了那种粗糙、低质量的图解,每一个图例都像是专门为理解特定概念而设计的视觉工具。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动手尝试”的小贴士,虽然不是真正让你去搭建一个高功率雷达,但比如如何用简易材料观察反射波的概念,这种低门槛的互动设计,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和学习的乐趣。这本书的整体设计理念体现了对年轻读者的尊重:知识很重要,但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应该充满乐趣和美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兼具了学者的严谨和散文家的灵动,这是我阅读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它成功地将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去专业化”,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作者在描述海面搜索雷达如何穿透海雾进行工作时,那种笔触带着一丝对自然的敬畏,让人感觉这不是在读一本科普书,而是在欣赏一幅展现人类智慧如何克服自然障碍的史诗画卷。它没有使用那种故作高深的腔调,而是用一种平易近人、充满好奇心的口吻与读者对话,仿佛你身边的邻家长辈正在兴致勃勃地分享他毕生的研究心得。这种“讲故事”的能力,是很多技术类书籍所欠缺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学到了雷达的基础知识,更获得了一种用“波”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的全新思维方式,激发了未来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强烈愿望。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雷达”这个话题会非常枯燥,充斥着冰冷的工程图纸和数据报表,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更像是一部精彩的“技术侦探小说”,每一章都在揭示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科学真相。我尤其喜欢它探讨雷达在气象预报中的作用那一部分。那些关于如何识别飓风眼、如何追踪龙卷风路径的描述,充满了紧张感和使命感。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发射和接收电波”的表层,而是深入挖掘了波束形成和信号衰减在复杂大气环境中的挑战,以及科学家们如何通过算法来消除雨滴、云层等“噪声”的干扰。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仿佛是跟着一个专业的雷达工程师一起去野外考察,亲眼见证一次成功的风暴追踪。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这种将抽象的科学原理与关乎生命安全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方式,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教育方法。它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激发对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热忱。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无线电波世界的一扇全新的大门!我一直对那些能在黑暗中“看”东西的技术感到好奇,而这本《青少年科普图书馆》系列中的这一本,真的做到了深入浅出地把复杂的雷达原理讲透彻。它不是那种堆砌着晦涩公式和技术术语的教科书,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手把手教你如何辨识工具的脾气。比如,它详细解释了多普勒效应在现代交通监控中的应用,让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救护车的声音在靠近时会变得尖锐,远离时会变得低沉,而且这种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是如何被巧妙地转化为精确测速的工具。作者在描述脉冲压缩技术时,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仿佛把那电磁波的来回“嘀嗒”声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在脑海中就能构建出信号处理的画面。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类型的雷达,比如合成孔径雷达(SAR)和相控阵雷达的区分,非常清晰,那种通过改变发射和接收方式来提升分辨率和覆盖范围的智慧,让人不得不对工程师们的创造力肃然起敬。即便是对电子工程一窍不通的读者,也能通过这本书建立起对雷达技术基本框架的稳固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