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编超实用家庭万年历2016年版 | 作者 | 双福 |
| 定价 | 29.80元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22257093 | 出版日期 | 2016-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历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众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书将传统历书进行了创新编写,采用新的准确历法数据,确保本书的实用性与科学性。 本书包括历书详表(公元2016年--2018年)、历书(公元1920年--2050年)、历书简表(公元2051年--2100年)三大历法表,内容涉及阴历、阳历时间、节气、干支、民间传统活动等内容,功能性强,方便查阅。 另外,本书介绍了传统民俗、二十四节气养生等方面知识,涵盖面广,与现活充分结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 作者简介 | |
| 周学武,双福,双福文化, 创始于2000年,是集图书选题策划、编辑组稿、摄影摄像、装帧设计、DVD视频制作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传播机构,拥有丰富作者源库,为出版社、社会团体及个人提供图书出版全案服务。 拥有自己的市场调研部、策划编辑部、摄影摄像部、装帧设计部、版权贸易部和客服部,并建立了严格选题保密制度。 双福文化与出版社有着长期合作历史。图书内容涵盖养生、饮食、美容、健身、瑜伽、舞蹈、保健、育儿、艺术、家居、经济等领域,成功地为海内外出版机构策划、制作了大批大众读物(目前近400部),许多图书都多次再版。 |
| 目录 | |
| 如何使用本书1 公元1920年—2100年历书速查表 历书详表(公元2016年—2018年)3 历书(公元1920年—2050年)22 历书简表(公元2051年—2100年)284 历法知识 历书与历法294 阴历与阳历294 二十四节气295 天干地支295 昼夜时辰296 中华传统天文知识 二十八星宿297 黄道297 天罡地煞298 朔望两弦298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阴阳五行299 易经八卦299 十二生肖300 中华传统民俗知识 中华各种节日301 中国人亲属称谓304 百家姓306 中国历代纪元表307 二十四节气养生知识 春季篇·养肝正当时309 夏季篇·养心*适宜311 秋季篇·养肺好时机313 冬季篇·养肾莫迟疑315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周期”的概念。我一直认为时间是线性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时间更深层次的循环和规律。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每一天,而是展现了日、月、年乃至更长周期的运行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如何影响着自然和人类的生活。这种对“周期”的深入探讨,让我对时间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眼前的点点滴滴,而是开始关注更宏大的时间尺度。它让我意识到,许多事情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遵循着某种内在的规律。这种认知上的提升,让我感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拓展,也更加理解了“顺应天时”的深层含义。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启示,它让我学会用一种更长远、更宏观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平衡”的强调。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述吉凶宜忌,而是更深层次地去探讨如何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我的平衡点。书中的一些建议,都旨在帮助读者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例如,在描述某个日期时,可能会建议进行某种类型的活动,但这并非是强制性的,而是提供了一个选项,让读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做出最适合的选择。这种尊重个体差异、倡导灵活性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人性化。它并没有试图将所有人都框定在一种模式中,而是鼓励每个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平衡”。这种对“平衡”的深刻理解和倡导,让我觉得这本书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传递了一种更深刻的生活智慧。
评分我被书中蕴含的“人文关怀”深深打动。它不仅仅是一本提供信息工具的书,更像是一个温情的陪伴者。书中对于传统节日的介绍,不仅仅是记录日期,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以及人们在这一天所寄托的情感和愿望。它让我体会到,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凝聚着文化的传承,也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书中在描述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宜”与“忌”时,也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细致关怀,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告诫,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引导。例如,在某些日子推荐进行某种活动,或是建议避免某些行为,这些都带着一种希望人们能够顺应天时、趋利避害、过上更好日子的美好愿望。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温暖,仿佛有一位长者在循循善诱,指引我如何更好地去生活,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评分这本书的“启迪性”是毋庸置疑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句话、某个观点而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它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和升华。我曾一度对一些传统文化抱有刻板印象,觉得它们已经过时,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传统智慧的现代价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时间、自然以及我们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书中对一些古老说法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也让我对许多习以为常的现象有了新的认识。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让我开始思考更多的问题,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这种由内而外的启发,是我在阅读中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性和前瞻性。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时间规划与日程安排的章节,它们的设计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思路。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罗列日期和节日的层面,而是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如何根据不同的日子选择合适的活动,甚至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时间管理来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我曾尝试过许多时间管理的方法,但总觉得不够系统化。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将历法的智慧与现代的时间管理理念相结合,让我看到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无缝对接的可能性。它鼓励读者去理解时间的周期性,去尊重自然的节奏,并在这种节奏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最佳行动时机。对于我这样经常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平衡点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指导。我期待能够将书中的这些理念付诸实践,让我的生活更加有条理,也更加充实。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设计上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许多可以直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指导。我曾经尝试过一些生活类书籍,但往往因为过于理论化而难以实践。而这本书则不同,它将抽象的历法知识转化为可以直接执行的行动建议。例如,在介绍某个季节时,会详细说明在这个季节里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适应季节的变化。这些建议非常具体,比如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贴心的生活助手,能够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我及时的帮助和提醒。这种强大的实用性,让它不仅仅是一本可以阅读的书,更是一本可以融入我生活,并为我带来实际益处的工具书。
评分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书中的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和字间距也经过精心设计,使得阅读体验极为顺畅。我并非是那种对传统历法有着深厚研究的人,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亲切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历法知识娓娓道来。即使是初次接触,也能轻松掌握其核心要点。书中在介绍日期、节气、吉凶宜忌等传统信息的同时,还巧妙地融入了生活化的建议,这些建议不仅仅是简单罗列,而是带有一定的思考和指导意义,让人感觉作者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例如,在描述某个节气时,会附带一些适合该节气的养生小贴士,或是与节日相关的习俗介绍,这些内容让原本枯燥的历法信息变得生动有趣,也增添了许多实用价值。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传统文化的解读,它们并非陈词滥调,而是以一种现代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让我对一些久远的习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朋友,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引导我探索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觉得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贯穿始终的“科学”精神所深深吸引。虽然这是一本关于传统万年历的书籍,但它并没有回避科学的视角,而是巧妙地将科学的原理融入其中。例如,对于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以及与气候、节气相关的农事建议,都透露出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它并不是简单地沿袭古老的说法,而是会尝试去解释其背后的科学依据,或者在科学的框架内去理解这些传统知识。这种科学与传统的结合,让这本书既保留了文化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理性光芒。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天象变化的解读,它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复杂的科学原理,让我对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使得阅读过程充满惊喜,也让我对科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传统知识并不意味着放弃科学,反而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找到科学与人文的共通之处。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非常有质感,封面色彩沉稳又不失活力,采用了哑光材质,摸起来手感细腻,给人一种厚重且值得珍藏的感觉。当它送达时,我惊喜地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还要精美。书的装帧工艺也非常扎实,每一页的印刷都清晰锐利,墨色浓郁,没有丝毫模糊或串色的情况。纸张的选用也恰到好处,厚度适中,既不会显得过于轻飘,也不会笨重,翻阅起来非常流畅,触感温润,似乎能感受到油墨与纸张融合的独特韵味。书中的插图和排版设计也十分用心,既有传统万年历的严谨,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的元素,整体视觉效果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细节的处理,例如一些装饰性的纹样,它们在不喧宾夺主的前提下,为整本书增添了一抹亮色,让它不仅仅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更是一件具有艺术品鉴赏价值的读物。总而言之,从拿到它开始,我就被其出色的外观和精良的制作所吸引,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期待值更是大大提高,相信它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独特,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它摒弃了许多学术著作的枯燥和晦涩,采用了更为平实质朴的叙述方式,但字里行间又流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读起来不会感到任何的压力,反而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例如,书中对于一些古老谚语的解释,并没有直接给出生硬的定义,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贴切的类比,让我瞬间领悟其精髓。在讲解一些较为复杂的历法概念时,也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我能够轻松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润物细无声”的表达方式,它不会刻意去炫耀知识,而是将知识自然地融入到叙述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启发。这种文字的魅力,让我对作者的功力赞叹不已,也让我更加期待深入探索书中蕴含的更多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