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2016东北振兴论坛 | 作者 | 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 |
| 定价 | 28.00元 | 出版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51716550 | 出版日期 | 2017-08-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书名和ISBN码相当明确,但作为一名读者,我通常会在浏览时被封面设计、作者背景、出版社信誉以及其他读者的评论所吸引。如果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充满视觉冲击力,可能是一幅描绘东北壮丽风光的写意画,或是简洁而有力的现代设计,都能勾起我探索其内容的兴趣。例如,一个复古风格的封面,或许暗示着对东北历史的回溯;一个现代感十足的封面,则可能指向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同时,如果我知道这本书是由业内知名的学者、专家或者在东北发展领域有深厚经验的政府官员撰写,我也会对其质量抱有更高的期待。知名出版社的出品,也往往意味着在内容审查和编辑方面更为严谨。我还会留意是否有其他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比如是否认为它提供了深刻的见解,是否具有前瞻性,或者是否对某个具体领域(如产业转型、区域合作、人才引进等)有独到之处。这些外部信息,在我决定是否购买和阅读这本书之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构成了我对这本书初步的、非内容性的印象和期待,让我对潜在的信息价值进行初步评估,从而驱动我进一步了解它。
评分一本关于“东北振兴论坛”的书,即使我还不清楚具体内容,也会让我联想到许多与东北相关的社会经济议题。我会思考,在2016年这个时间节点,东北地区正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瓶颈?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如何推动创新创业?我会想象书中可能包含关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讨论,例如如何从传统重工业向高科技、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拓展。同时,我也会关注关于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的内容,毕竟东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农业腹地。此外,如果书中能够触及东北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比如是否会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东北经济的辐射作用,或者如何深化与周边国家(如俄罗斯、朝鲜)的经贸合作,那将更加吸引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学术理论的堆砌,更能反映出实践层面的思考和对未来发展的预判,为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案例。
评分即便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这本书,单看“2016东北振兴论坛”这样的书名,我的脑海里便会勾勒出一幅关于中国东北地区发展历程的时代剪影。2016年,对于经历了一段时期发展挑战的东北地区而言,无疑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和蓄力前行的关键节点。我会猜测,这本书或许聚焦于当时围绕“东北振兴”这一国家战略所展开的一系列探讨与实践。它可能并非一本叙事性的小说,更像是一份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智慧的“思想报告”。我期待它能够深入剖析东北地区在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人才吸引、科技创新等方面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我也会好奇,论坛上是否会重点关注如何激发市场活力,如何深化改革开放,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可持续增长。这本书,在我看来,很有可能是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当时中国政府和学界对于如何重塑东北经济辉煌的宏观战略思考与具体路径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2016东北振兴论坛”给我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地域指向性。2016年,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其振兴战略更是备受关注。当我看到这个书名时,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当时社会各界对东北发展前景的讨论、遇到的挑战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我想象这本书很可能汇集了当时这场重要论坛上的精华思想,或许包含了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政策制定者的发言和观点。这种形式的书籍,通常不会像一本小说那样有连贯的叙事,而是更像一本思想的集萃,能够让我窥见当时东北地区发展战略的宏观图景,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碰撞和交流。我可能会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分析东北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比如产业单一、人口流失、体制机制障碍等,同时也希望能看到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和发展路径。作为读者,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它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立体、多角度的观察视角,让我理解2016年东北振兴战略的出台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的意义。
评分在尚未翻阅这本书具体内容之前,仅凭书名和ISBN,我首先会对其“论坛”的形式产生好奇。一场汇聚了各方智慧的“论坛”,通常意味着会呈现出多元化的观点和激烈的思想碰撞。我可能会设想,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会如何呈现这种“论坛”的特点?是按照主题划分,还是按照发言人来组织?是否会有对关键议题的深入探讨,例如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实现“凤凰涅槃”的战略构想?我也会好奇,参与这场论坛的都有哪些机构和个人?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还是高校的专家学者,抑或是行业内的领军人物?他们的背景和立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观点。如果书中能够展现出不同声音的交锋,比如在某个具体的发展模式上存在争议,或者在某个政策的利弊上存在不同看法,那将更能体现出论坛的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场真实的盛会一样,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东北地区发展的脉搏,理解那些凝聚了集体智慧的建议和判断,并从中汲取关于区域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