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央苏区教育史料汇编 | 作者 | 张挚、张玉龙 |
| 定价 | 280.00元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5171369 | 出版日期 | 2016-08-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中央苏区的历史,不仅仅是一部军事史,也是一部革命的社会史。张挚、张玉龙主编的《中央苏区教育史料汇编(上下)》整理了中央苏区教育的相关史料,是研究苏区教育、苏区社会变迁的重要支持。本书是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整理的系列历史文化丛书之一,主要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妇女教育、儿童教育、军队文化教育等,对于探讨早期苏区的教育历史和教育思想,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一、教育管理 (一)政策与法规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宣言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3.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节录)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训令第九号(节录) 6.临时中央文告人民委员会训令第六号(节录) 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训令第十七号 8.中央关于查田运动的训令(节录) 9.八县查田运动大会所通过的结论(节录) 10.八县贫农团代表查田运动大会的决议(节录) 11.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传大纲(节录) 1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成立两周年纪念对全体选民的工作报告书(节录) 13.党红军第四军军党部《告商人及知识分子》(节录) 14.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征求专门技术人才启事 1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人民委员会命令第九号 1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l临时中央文告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节录) 17.关于优待红军家属的决定(节录) 18.中央内务、教育人民委员部联合通知——红军子弟免费读书 1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训令号 2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训令第二号 2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训令第三号 2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训令第四号 2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训令第五号 附:少共中央局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联席会议 24.中央文化教育建设大会决议案 25.团与教育部关于教育工作的协助条约 26.中国农业工人工会次全国代表会决议案(节录) 27.中国店员手艺青工次代表会的决议(节录) 28.店员手艺工人工会在苏区内的组织任务决议案(节录) 29.苏区文教费用的支出 30.江西省革命委员会行动政纲(节录) 31.江西省苏维埃教育部训令第十一号 32.江西省苏维埃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文化教育工作决议 33.江西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议案(节录) 34.江西省次教育会议的决议案 35.教育经费节省运动的开始 36.决议案 37.湘赣苏区全省次代表大会苏维埃问题决议案(节录) 38.湘赣省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节录) 39.苏维埃问题决议案(节录) 40.湘赣省苏维埃训令第六号 41.湘赣省苏维埃训令抚字第十九号 42.湘赣省文化教育建设决议草案(节录) 43.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次代表大会文化问题决议案 4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苏维埃训令文字号 45.中国党赣东北省代表大会苏维埃工作决议案(节录) 46.赣东北特委扩大会议决议之三(节录) 47.第二次闽浙赣省苏大会文化工作决议案 48.闽浙赣省第二次全省工农兵代表大会听了省苏执委工作报告后的决议案(节录) 49.瑞金县苏维埃目前文化工作总计划(节录) 50.文化教育问题决议案 51.万载县苏维埃关于各区乡苏文委的指示 52.江西福建两省各县及中心区教育部长联席会议决议案 53.中央批复福建省委关于“闽西斗争的经验教训问题”的信(节录) 54.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福建省次工农兵苏维埃大会各种决议的决议(节录) 55.福建省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议案(节录) ……二、教育类型三、教育内容与方法四、教育的成就和经验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从目录和一些篇章的标题就能窥见其厚重的历史分量。首先,我对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本身就充满好奇,而“中央苏区教育史料汇编”这个名字,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特殊年代教育实践的窗口。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儿童教育、扫盲运动以及如何将革命思想融入教学的内容。想象一下,在那个物资匮乏、战火纷飞的年代,如何去构建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如何培养新一代的革命接班人,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其艰巨而伟大的任务。我猜测,书中的史料肯定会包含大量的政策文件、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师的教学笔记,甚至可能还有学生们的作文和学习心得。这些第一手的资料,比任何二手解读都更能直观地展现那个时代的教育图景。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了解当时教育的特点,比如课程设置是如何体现时代需求的,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方式是怎样的,以及教育在巩固革命政权、凝聚人心方面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眼中,是一部关于理想、关于实践、关于如何在逆境中播撒知识火种的生动教材,充满了历史的温度和思想的光辉。
评分我被这本书所蕴含的巨大信息量所吸引。作为一本“史料汇编”,它承诺提供的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历史记录。中央苏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字,而关于那里的教育,我总觉得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等待发掘。我尤其好奇,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教育的“内容”是如何构建的?课程设置是否会非常独特,例如,如何将革命理论、军事常识、生产技能与基础文化知识相结合?有没有关于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的史料?我还在想,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红色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例如,学校的选址、师资的构成、经费的来源,以及在紧张的军事斗争背景下,学校如何维持正常运作的细节。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汇编的史料,能够更具体地、更系统地了解中央苏区在教育领域的探索和实践,看到那个年代的人们是如何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为下一代构建教育体系,为革命事业播撒思想的种子。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了解那个时代教育肌理的绝佳窗口。
评分读这本书,我最看重的不仅仅是历史的陈述,更是那些埋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的故事。中央苏区,那个词汇本身就承载了太多的情感与意义。而教育,作为一种传承和启蒙的方式,在那个特定时期,其承载的意义更是非同一般。我预感,在这厚厚的史料汇编里,会涌现出无数鲜活的面孔:那些怀揣教育理想的先行者,在简陋的教室里,用最朴素的语言,点燃无数孩子心中的希望;那些渴望知识的少年,在枪炮声的间隙,努力辨认着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我特别想知道,当时是否有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人群的教育策略?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教育资源是如何分配的?教育内容又是如何兼顾现实的斗争需要与长远的理想培养的?会不会有关于如何进行政治教育、如何培养工农子弟的讨论?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看到,在那段艰难岁月中,教育是如何成为一种凝聚力量、塑造思想、支撑信仰的基石。它不仅仅是史料的堆砌,更是那个时代人民智慧与坚韧的缩影,是那个集体为了未来而拼搏的有力见证。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一幅幅历史的画面:红色的旗帜在简陋的校舍上空飘扬,一群穿着朴素的孩子围坐在简易的课桌旁,认真地听着老师的讲课。我深信,这本书中的史料,定会勾勒出中央苏区教育的全貌。我特别对那些关于如何开展“工农干部教育”和“识字扫盲运动”的内容充满了兴趣。在那个以工农为阶级基础的革命年代,如何快速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素质,如何培养出合格的工农干部,必然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我想象书中会记载各种培训班的设立、教材的编写过程,甚至可能还有一些关于教育方法创新和实践的案例。此外,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教育,培养他们的阶级意识和奉献精神,也一定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我渴望通过这些史料,深入了解当时教育工作的具体执行情况,了解教育如何服务于革命斗争的大局,以及在有限的条件下,教育工作者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知识的火种传递下去的。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深入研究的宝贵史料集,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内核。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唤起我对那个风云际会年代教育的无限遐想。“中央苏区教育史料汇编”,仅仅是这个标题,就预示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我尤其对其中可能包含的关于“苏维埃学校”的运营细节非常感兴趣。在那样的环境下,学校是如何运作的?师资力量是如何配备的?教材是怎样编写的?我想象着,书中或许会有关于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案例,会有关于如何开展儿童健康成长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指导性文件,甚至会有关于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的记载。我期待能够从中看到,那个年代的教育者们,是如何在战火纷飞、物质匮乏的条件下,坚持为革命事业培养人才,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资料的集合,更是一部关于理想、信念和坚韧精神的生动写照,它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教育的独特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