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图鉴 | 作者 | 盛茂领,孙淑萍,李涛 |
| 定价 | 198.00元 | 出版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503888960 | 出版日期 | 2016-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盛茂领、孙淑萍、李涛编*的《西北地区荒漠灌 木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图鉴》介绍了西北荒漠、灌 木林地区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包括姬蜂科、茧蜂科 、小蜂总科、寄蝇科等8科52属87种及亚种,其中包 括7新种,1新亚种,1中国新记录属,15中国新记录 种,10种天敌寄主新记录。书中对姬蜂、茧蜂、小蜂 等每个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介绍或引证,并附有 577幅珍贵的彩色特征图,以便读者参考和鉴定。书 末附参考文献以及英文摘要、中文名称及拉丁学名索 引。 本书可作为从事森林保护、生物防治的科研和教 学单位科技人员、大院校师生等参考用书,也可 供农林病虫害防治领域广大基层与生产一线的科技和 生物防治人员等参考。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序前言章 姬蜂科 一、犁姬蜂亚科 1.询犁姬蜂 2.沟并脉姬蜂 二、肿跗姬蜂亚科 3.朝鲜肿跗姬蜂 4.叶肿跗姬蜂 5.泡胫肿跗姬蜂 6.都兰轭姬蜂,新种 7.坐轭姬蜂 8.尺蠖怪姬蜂 三、栉姬蜂亚科 9.短尾隐姬蜂 10.蠹蛾缺沟姬蜂 11.库缺沟姬蜂 12.线缺沟姬蜂 13.赤缺沟姬蜂 14.长色姬蜂 15.毛乌素色姬蜂,新种 16.黑茧姬蜂 17.卡黑茧姬蜂 18.互助黑茧姬蜂,新亚种 19.米黑茧姬蜂 20.细黑茧姬蜂 21.印黑茧姬蜂 22.长足黑茧姬蜂 23.显黑茧姬蜂 24.盐池黑茧姬蜂,新种 25.双点曲脊姬蜂 26.红腹雕背姬蜂 四、缝姬蜂亚科 27.斑螟高缝姬蜂 28.柠条高缝姬蜂,新种 29.斑螟棱柄姬蜂 30.鄂尔多斯棱柄姬蜂,新种 31.黄棱柄姬蜂 五、分距姬蜂亚科 32.胫分距姬蜂 33.视分距姬蜂 六、秘姬蜂亚科 34.择耗姬蜂 35.喀美姬蜂 36.坡美姬蜂 37.杨蛀姬蜂 38.端闪姬蜂 39.矛木卫姬蜂 40.寇裂跗姬蜂 41.古毒蛾歧腹姬蜂 七、洼唇姬蜂亚科 42.隘洼唇姬蜂 43.黑洼唇姬蜂 44.林洼唇姬蜂 八、姬蜂亚科 45.鄂大凹姬蜂 46.地蚕大铗姬蜂 九、盾脸姬蜂亚科 47.屯三姬蜂 十、狭颜姬蜂亚科 48.节克虏姬蜂 十一、瘤姬蜂亚科 49.杨兜姬蜂 50.具瘤爱姬蜂 51.塔埃姬蜂 52.寡埃姬蜂 53.舞毒蛾瘤姬蜂 54.喀瘤姬蜂 55.红足瘤姬蜂 十二、牧姬蜂亚科 56.短牧姬蜂 57.斑牧姬蜂,新种 58.青海牧姬蜂,新种 十三、短须姬蜂亚科 59.钩短胫姬蜂 十四、柄卵姬蜂亚种 60.盘颚姬蜂 61.蒙隼姬蜂 十五、凿姬蜂亚科 62.天牛凿姬蜂 63.红凿姬蜂 64.丽凿姬蜂 65.北海道凿姬蜂第二章 茧蜂科 66.蒙大拿窄径茧蜂 67.鄂尔多斯柔茧蜂 68.杨透翅蛾长颊茧蜂 69.具柄矛茧蜂 70.黑脉长尾茧蜂 71.赤腹深沟茧蜂 72.长尾深沟茧蜂 73.波塔深沟茧蜂 74.中华红矛茧蜂 75.长尾皱腰茧蜂 76.帕普颚钩茧蜂 77.双色刺足茧蜂第三章 小蜂总科 78.广大腿小蜂 79.古毒蛾长尾啮小蜂 80.重巨胸小蜂 81.古毒蛾金小蜂 82.小齿腿长尾小蜂第四章 寄蝇科 83.条纹追寄蝇 84.褐翅追寄蝇 85.古毒蛾追寄蝇 86.红尾追寄蝇 87.查禾短须寄蝇参考文献摘要(英文)索引 天敌中文名称索引 天敌拉丁学名索引 寄主中文名称索引 寄主拉丁学名索引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评价二 作为一名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略有了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对当地的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修复议题非常关注。近些年,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可视化的信息平台,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林业工作者乃至对生态保护有兴趣的普通大众,更直观地了解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中的潜在生物防治力量。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天敌昆虫的分类和鉴定方法进行的详细阐述。虽然我对昆虫学知识的掌握有限,但书中清晰的图例和简洁明了的文字,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辨认出一些常见的寄生性天敌。这对于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野外调查和种群监测无疑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书中的内容不仅局限于描述,还可能涉及到一些关于天敌昆虫的繁殖、释放以及应用前景的探讨,这让我对生物防治的实践应用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看图识虫”的工具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科学知识结晶,为西北荒漠灌木林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评分评价四 阅读这本《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图鉴》,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知识普及和科学启蒙的力量。作为一名来自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我一直对生态学领域中的一些专业术语感到困惑,但这本书以其直观且翔实的图文并茂的形式,有效地拉近了普通读者与专业知识的距离。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每一个天敌昆虫的介绍都非常细致,从外部形态的细微差异,到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再到它们是如何巧妙地寄生在特定害虫身上的过程,都描述得绘声绘色,如同观看一部微观世界的纪录片。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图鉴层面,而是穿插了一些关于这些天敌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价值的探讨。这让我了解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昆虫,在未来的农业生产和森林保护中,或许能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一种识别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在我心中播下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种子,让我对那些为维持自然生态平衡默默奉献的微小生命,充满了感激和尊重。
评分评价一 拿到这本《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图鉴》,我最先被它厚重的纸质和精美的封面设计吸引了。虽然我本身并非专业昆虫学者,但对于自然界中那些微小而神奇的生物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西北荒漠灌木林这个特殊生态系统中,那些隐藏在阴影中、默默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的世界。 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幅幅清晰、细腻的昆虫插图,色彩鲜艳,细节逼真,仿佛这些小生命就在眼前栩栩如生。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天敌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在生态系统中扮演角色的详细描述。读着这些文字,我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西北荒漠,感受着那些灌木林在天敌昆虫的守护下,顽强抵御着害虫侵袭的生命脉络。书中的信息量很大,但表达方式却并不枯燥,而是充满了科学的严谨和对自然的敬畏。每一个物种的介绍都像是一个小故事,讲述着它们如何在生存斗争中演化出了独特的寄生策略,如何精准地捕捉和控制害虫种群,维持着整个生态的平衡。这让我对“生物防治”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认识到保护这些微小生物的重要性。
评分评价五 收到这本《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图鉴》,我第一时间被它所承载的沉甸甸的学术价值所打动。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人士,我深知荒漠灌木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脆弱性,而其中害虫的防治更是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了解和利用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书中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深入研究,不仅展示了其在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可能揭示了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演化机制。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这些天敌昆虫的鉴定方法,以及它们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分布和适生性。这对于我们开展有针对性的生物防治措施,以及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图谱,更可能是一份关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指南,为我们探索更加绿色、可持续的生态管理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支持和实践借鉴。
评分评价三 我一直对自然界中物种之间的复杂关系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生物。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这本《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图鉴》时,立刻就被它所涵盖的独特视角所吸引。这本书专注于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的害虫天敌,这是一个非常细分但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 书中精美的插图和详细的文字描述,让我得以深入了解那些在人们不易察觉的地方默默工作的“小卫士”。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在我们看不见的微观世界里,存在着如此多样且精密的捕食与被捕食、寄生与反寄生的关系。书中的内容并非仅仅是枯燥的科学名词堆砌,而是将每一个物种的生命故事娓娓道来,展现了它们为了生存而演化出的各种奇特技能。这让我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了敬畏,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态平衡的脆弱与珍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被忽视的、但却至关重要的生物群体,它们的存在对于维护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的健康和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