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妈妈去哪儿——在旅途中长大的孩子
定价:45.0元
作者:田世虹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302398073
字数:156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保加利亚驻华大使夫人亲笔作序
@台湾文化学者高文麒鼎力推荐
@前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外交官田世红女士的“亲子育儿”经
@济州岛、泰国、菲律宾、保加利亚、布达佩斯、伊斯坦布尔、罗马伦敦……这对母女的足迹遍布十多个国家
@正如高文麒先生所说,“旅行,是认识世界*好的方式,没有之一”,爱孩子,就带他们去旅行吧!
内容提要
这是一个稀里糊涂的呆萌妈妈和一个鬼灵精怪的宝宝游历四方的旅行日记,作者在宝宝8个月大的时候,就独自带着宝宝背包旅行。她们一起在匈牙利畅游美丽的蓝色多瑙河,躺在泰国的沙美岛沐浴阳光,在汉拿山脚下泡着温泉品尝美食,站在伊尔库茨克寒冷的土地上向远处蔚蓝深邃的贝加尔湖致敬,到玫瑰之国保加利亚寻找妈妈曾经留在那里的青春。在旅行中,女儿学会了与其他的小朋友共同分享,更加自信勇敢,妙语连珠,学会关爱地球,关爱生命,小小的眼睛看世界却有大大的不同。她们一边行走,一边长大。不知不觉走过了10多个国家,不知不觉孩子走到了10岁。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田世虹,前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外交官;心理咨询师;央企白领;作家,作品有青春题材小说《彼岸青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专栏嘉宾,“天涯客”旅游达人。
文摘
无
序言
一个胆大心粗的妈妈,从孩子8个月开始,独自带着孩子,四处游历,饥一顿饱一顿,冷一天热一天。
一个皮实扛造的宝宝,从不会走路开始,跟着妈妈,行走多国,一山一世界,一水一天堂。
这不是一本旅游宝典,它只是讲述了一个稀里糊涂的呆萌妈妈和一个鬼灵精怪的宝宝在旅途中的糗事、囧事、好玩事。这不是一本亲子教育书籍,它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妈妈,在一个全民焦虑的大时代背景下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些现象。这也不是一本游记,没有将我所到之处的美丽景致、风土人情一一展现,它只是记录了一大一小两个普通行者在路上的那些并不引人注目的点滴和当时的种种心境。
透过每一个文字,你可以看到一个妈妈“不走心”的简单爱,你可以想象一个孩子波澜壮阔的大生活。列位看官,如果你家有萌宝,如果你也想大手牵小手一起出去走走,就请上路吧!
没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上面这俩貌似不太靠谱的娘俩。
时下流行的是“爸爸去哪儿”,在我们家就变成了“爸爸哪儿去了”!这也不能赖他爸,和很多老爸一样,Kami的老爸也整天忙得昏天黑地,一个月也见不到几面。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呢!可没辙呀,房贷要还吧,孩子学费要交吧,肚子不能饿着吧,红白喜事得随礼吧,媳妇总得有几件像样衣裳吧……咦,明明是妈妈去哪儿,怎么说到爸爸哪去了?跑题了,唉!糊涂妈果然是糊涂妈。
书归正传,经常有人问:你一个人带个那么小的娃娃到处游历,孩子能记住吗?哪个国家的大海不是海啊,不如去玩玩算了,何必走那么远,把自己搞那么累呢。那么小的孩子路上碰到危险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孩子出去吃不惯当地饭怎么办?语言不通怎么办?
说的次数多了,我也烦了,干脆写本书,与感兴趣的妈妈们分享一下我们母女俩的一些经历。
田世虹
拿到手的时候,我特意留意了一下这本书的装帧质量,这个版本的纸张触感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光面纸,而是带有轻微纹理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质感。这让我觉得,出版社对这本书的定位是相当重视的,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旅行日记的册子,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学作品。我个人对那种强调教育理念的书籍通常会保持警惕,因为很多时候它们会变成说教的工具。但从这本书的书名和这个看似随性的标题来看,它似乎更侧重于“过程的记录”而非“经验的总结”。这对我非常有吸引力。我希望能看到那些真实的、未经美化的片段:孩子在异国他乡遭遇的挫折、文化冲击带来的困惑,以及最终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消化和融入的过程。优秀的旅行文学,从来都不是导游手册,而是心灵的地图。我期待作者能用流畅、富有画面感的文字,构建起一个立体的世界,让我们这些只能在城市水泥森林中想象远方的人,也能跟随文字的脚步,感受到风的形状和阳光的角度。这是一种对生活本真的回归,非常难得。
评分从《妈妈去哪儿——在旅途中长大的孩子》这个书名来看,它精准地抓住了当代父母对于孩子教育方式的焦虑与向往——既希望孩子能被好好照顾(“妈妈去哪儿”的陪伴感),又渴望他们能独立自主(“在旅途中长大”的独立性)。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术。我预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会是那种既有知识分子的深度思考,又不失家庭成员间亲密对话的温度。我希望它能像一面镜子,让我反思自己教育理念中的局限性。一个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规则和人际关系时,他们是如何迅速调整自己的“操作系统”的?这种适应能力,恰恰是现代社会最稀缺的资源。我非常期待看到田世虹老师如何用她敏锐的观察力,将这些抽象的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瞬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承诺了一场关于“看见”的旅程——看见世界的多样性,更看见孩子内心萌芽的坚韧与智慧。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第一章,跟随母子(女)的脚步,一同踏上这条充满未知与发现的成长之路。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透露出一种对读者的尊重。字体大小适中,行距留得恰到好处,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关注,往往是优秀作品的侧面证明。我总觉得,好的内容需要好的载体来承载,就像精美的乐器才能发出最动听的声音。我脑海中已经开始构建这本书的叙事脉络了——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季节,他们离开了熟悉的城市,踏上了未知的旅程。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作为母亲的责任”和“作为观察者的客观性”的。旅行中的教育,必然充满了变数,计划赶不上变化是常态。我希望这本书里能有关于“弹性教育”的探讨,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旅行日程表”。也许,最大的成长恰恰发生在那些计划被打乱的时刻,孩子被迫自己去寻找答案、建立信心。如果这本书能捕捉到这种“在失控中学习”的精髓,那它就超越了一般的家庭游记,具备了更深远的意义。
评分这本《妈妈去哪儿——在旅途中长大的孩子》的封面设计真是充满了故事感,色彩的搭配和人物的剪影处理,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一种关于探索和成长的氛围中。我记得我拿到书的时候,第一眼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自由气息吸引住了,仿佛能闻到远方青草和泥土的味道。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阅读这本书的内容,但仅凭这份视觉上的冲击力,我就能预感到,这趟阅读旅程绝不会是平淡无奇的。它不像那些严肃的学术著作那样规整,反而透着一股野性的、未经雕琢的美感。翻开扉页,作者田世虹的署名,也让人对他如何捕捉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充满了期待。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是用一种非常细腻且富有诗意的方式,去描绘孩子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心智和视野的拓展过程。那种“在旅途中长大”的概念,本身就带着一种动态的美,它暗示着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静止状态,而是一场持续不断的、由外界刺激驱动的内在革命。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旅行的壮阔”与“成长的私密性”的,是宏大的叙事还是微观的捕捉?从这个包装来看,我更倾向于是后者,一种温柔的、带着爱意的记录。
评分作为一个对成长议题格外敏感的读者,我非常欣赏作者选择“在旅途中”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载体来探讨“长大”这个永恒的主题。这意味着,书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次互动,都可能成为一次深刻的教学时刻。我推测,这本书可能会避开那些光鲜亮丽的旅游景点打卡,转而聚焦于日常生活的细节——比如在当地市场与人交流的尴尬、对陌生物品的探究、或者仅仅是观察不同家庭的生活习惯。正是这些细微的差异,构成了孩子对世界边界的重新定义。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处理那些语言不通或文化隔阂带来的摩擦,因为那才是孩子心智真正被拉伸和锻造的时刻。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非说教的亲子沟通范本,那就太棒了。它应该是一本充满生命力的书,而不是一本“标准答案”的集合。我希望读完后,能感受到一种被鼓舞的力量,去打破常规,去相信“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课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