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失落的南方(世界旅行与探险经典译丛)
定价:35.00元
作者:路易斯·塞普尔维达著,轩乐译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321561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教海鸥飞翔的猫》作者南美纪行
世界摄影师默琴斯基拍下50张珍贵的照片
展现一去不复返的南方记忆
探寻巴塔哥尼亚草原失落的瑰宝
内容提要
《失落的南方》始于作者塞普尔维达和名摄影师默琴斯基两位好友的旅行概述,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及时完成本书。等到收笔的时候,他们所游览的地方已经受全球化和温室效应的影响而面目全非,因此诞生了这一书名。他们从阿根廷的圣卡洛斯—德巴里洛切驾车出发,自南纬四十二度,在阿根廷界内向下直到合恩角,再从智利境内的巴塔哥尼亚返回,直至奇洛埃岛。本书记叙了旅行途中的奇闻异事,描述当地的独特景色和人文风情。他们游览偏远的角落,许多地方都超出了地理与历史学的记载,也碰上了与世隔绝的一些人。
目录
作者介绍
路易斯·塞普尔维达(1949- ),出生于智利奥瓦耶,作家、记者及电影工作者。年轻时遍游世界各地,从的热带雨林到撒哈拉的荒芜沙漠,从南美的巴塔哥尼亚到德国的汉堡港,曾登上“绿色和平”的船只,亲自加入到环保行动的行列。著有《读爱情故事的老人》、《世界尽头的世界》、《巴塔哥尼亚快车》、《教海鸥飞翔的猫》等作品,已被译成五十多种语言。塞普尔维达为法国土伦大学及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的名誉博士,并被授予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文摘
序言
这本旅行文学的魅力,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的装帧吸引了,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已经能触摸到远方的尘土和阳光。作者的文字功底实在了得,他笔下的异域风光不仅仅是简单的景物描绘,更像是一幅幅流动的油画,色彩浓郁,光影变幻莫测。我尤其欣赏他叙事中那种不经意的幽默感,总能在最严肃的探险描述中,穿插几句让人会心一笑的观察。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看别人的经历,不如说是进行了一次自我放逐和心灵的洗礼。那种深入当地人生活,捕捉到文化细微差别的细腻观察力,让人不得不佩服。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舒缓,娓娓道来旅途中的沉思与感悟;时而紧张,仿佛能听到丛林深处的低语和未知的挑战。它成功地避开了许多同类作品中常见的猎奇心态,而是用一种近乎敬畏的姿态去接触和理解那个陌生的世界。读完之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立刻收拾行囊,去追寻那些书里描绘的,或隐秘或壮丽的角落。这绝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阅的书,它需要慢下来,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对生命、对地理的深刻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不走华丽辞藻堆砌的路线,却能用最朴素的语言勾勒出最壮阔的景象。我特别喜欢作者描述自然界中那些“非人”的元素——比如某种特殊的风声,某种光线的角度,或是某种山体的形状——它们在作者的笔下,仿佛都有了生命和意志,成为了旅途中活生生的伙伴或对手。这种拟人化的处理,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地理记录,变得充满了戏剧张力。而且,这本书的翻译质量也值得称赞,译者显然对原文的精髓有深刻的理解,没有落入直译的窠臼,而是成功地将那种异域的韵味和深沉的思考,用流畅且富有表现力的中文转化了出来。我甚至能从中读出一种老派的绅士风度,那种对未知保持好奇心,但绝不轻率行事的态度,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像是一扇通往旧日时光的窗户,让人得以窥见一个更加纯粹、更具挑战性的探索世界。
评分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一次与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进行深入的交谈。他的智慧并非那种书本上的知识灌输,而是渗透在每一次跋涉、每一次与当地人艰难沟通后的顿悟之中。我特别欣赏他对于“文明”与“原始”之间界限的模糊处理。他没有简单地将他所到之处描绘成未开化的蛮荒之地,而是敏锐地捕捉到那些看似简单生活方式背后,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哲学和生存智慧。书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非常发人深省。他让我们反思,我们自诩的现代文明,是否也让我们失去了许多本应拥有的感知力?这本书的篇幅不短,但阅读体验却非常轻盈,这得益于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他知道何时该停下来,让读者消化眼前的景象,何时又该迅速推进,将我们带入下一轮的冒险。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地理发现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精神韧性的颂歌,充满了对生命力的赞美与探索。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种“经典译丛”类的书籍抱有很高的期待,也做好了接受一些年代感较强叙事风格的准备,但这本书的表现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刻意去“征服”环境,而是以一种近乎谦卑的姿态融入其中。我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探讨,关于人类在广袤自然面前的渺小与伟大。那种对未知地带的敬畏,通过作者那种略带疏离却又饱含深情的笔触,被完美地传达了出来。特别是描绘那些难以通行的路途和遭遇的突发状况时,那种紧张感,简直让人手心冒汗,仿佛自己也身处其中,需要和作者一起权衡利弊,做出艰难的决定。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匠心,它不像传统游记那样线性叙事,而是时常在时间和空间上跳跃,这种跳跃非但没有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宿命感。它引导读者去思考,所谓的“探险”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地图上的一个标记,还是为了触及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渴望?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丰满的答案,一个关于追寻、关于失去、关于重构自我的故事。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阅读感受,那一定是“沉浸”。这本书的代入感极强,我常常会忘记自己正坐在舒适的椅子上看书,而是感觉自己正身处那片被作者描绘的土地上,空气中弥漫着陌生的草木气味,皮肤能感受到日晒和风吹的痕迹。作者在描绘那些偏远地区的风土人情时,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尊重和敏感。他不会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那些与我们生活方式迥异的社群,而是细致入微地记录他们的习俗、信仰,以及他们与那片土地共存的独特方式。这种平视的视角,让这本书的厚度远超一般的探险记录。它提供了一种罕有的机会,让我们得以从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坐标系出发,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它迫使我们去思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什么是真正永恒的价值,而什么是短暂的潮流。这本书读完之后,留下的回味是悠长而复杂的,像是一场漫长旅途结束后的怅然若失,但同时又充满了对未知世界更深层次的向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