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专家想说的健康话题——文明病的由来与防治 科学出版社

正版现货 专家想说的健康话题——文明病的由来与防治 科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启运 杨萍兰 张蕾 著
图书标签:
  • 健康
  • 医学
  • 文明病
  • 疾病预防
  • 科普
  • 科学出版社
  • 健康养生
  • 医学科普
  • 专家解读
  • 现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林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966797
商品编码:2976174748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专家想说的健康话题——文明病的由来与防治
作者 张启运 杨萍兰 张蕾
定价 25.00元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ISBN 9787535966797
出版日期 2017-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大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以现代健康科研信息和成果为基础,对社会上一些关于健康的牵强附会、似是而非的说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作者简介

张启运,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杨萍兰,北京大学医院主任医师。

张蕾,深圳商报体育记者、主任编辑。

   目录

运动是机体脂肪存储平衡的调节器(3)

运动是防止老年人肌肉萎缩的有效手段(4)

运动是强化心肌功能的“良药”(5)

运动是控制人体骨骼中骨质新陈代谢的推手(6)

运动有助于调节人体血液的酸碱平衡(7)

运动能够降低罹患老年性(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8)

运动能够降低患癌的概率(9)

结语(9)

第二章 水是生命之源(10)

水对人类机体的重要性(11)

水是好的药(15)

喝什么样的水好?(16)

水就是水,一切给水戴上各类功能花环的宣传都是没有意义的(17)

水中有害物质的自然产生(22)

对桶装水的质疑(23)

“高端水”的神话(24)

结语(25)

第三章 有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吗?(26)

什么是“碱性食物”?什么是“酸性食物”?(26)

食物会影响人体血液的酸碱性吗?(29)

真正能影响正常人体血液酸碱平衡的不是食物而是肺的呼吸(31)

“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真相(32)

人体分泌的体液的pH差别很大,并不能代表机体的酸碱性(35)

喝“弱碱性水”对人体有好处吗?(35)

结语(36)

第四章 你知道心律失常往往是由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吗?(37)

正常心率和心律失常是怎样表现的?(38)

心脏的心率是怎样发生和传导的?(40)

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非常重要,电解质紊乱常会引发心律失常(42)

阳离子在血液中应该维持怎样的浓度比例才算正常?(44)

阴离子失调对电解质紊乱的影响(45)

产生电解质紊乱的其他因素(46)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危险(47)

结语(48)

第五章 为什么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常结伴而来?(49)

骨骼的形成和骨骼的新陈代谢(51)

骨骼正确和足够的受力是防止骨质疏松的关键(52)

过分补钙而忽略骨骼的受力训练,容易引发骨质增生(55)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和食物对骨质疏松的影响(57)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是否有效?(59)

骨质增生和发生骨关节炎的关系(62)

结语(63)

第六章 阿司匹林的功过是非(64)

阿司匹林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65)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不容小觑!(67)

医学界对服用阿司匹林的认识一直存在严重分歧(72)

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原因和预防的根本措施(72)

结语(74)

第七章 过度医疗有哪些危害?(75)

体检中的过度检查(75)

放射检查次数过多的危害(77)

血管支架的过量放置(78)

过度使用静脉输液的隐患(79)

多种药物大把吞服的禁忌(81)

对预防医学的误解—未生病先服药的危害(82)

结语(84)

第八章 谈谈牛奶和喝牛奶的学问(85)

奶粉和速溶奶粉(86)

液态奶(86)

商品牛奶的生产与牛生长激素(88)

商品牛奶中的添加物(91)

牛奶的营养价值与宣传误区(92)

结语(93)

第九章 螺旋藻有多神奇?(94)

螺旋藻和它的营养价值(94)

螺旋藻的商业生产(96)

商品螺旋藻的保健功能和副作用(96)

结语(98)

第十章 胶原蛋白对皮肤健康有好处吗?(100)

胶原蛋白的营养作用(102)

结语(104)

第十一章 “挚爱”的魔——(105)

的传播和魅力(106)

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107)

吸烟给人体带来的伤害(108)

戒烟问题(113)

戒烟的阴影(116)

的弦外之音(117)

结语(118)

第十二章 老酒有保质期吗?(119)

果酒、葡萄酒和“香槟”(120)

粮食酿造的原汁酒(122)

世界上所有的烈性酒都是“二锅头”酒(123)

酒文化(125)

酒精对人体的危害(127)

解酒与戒酒(129)

酒的长盛不衰和禁酒(131)

结语(132)

第十三章 维生素C与鲍林效应(133)

人体每天需要多少维生素C?(134)

鲍林与维生素C(136)

人体对维生素C的日常需要量和治疗需要量是不同的(139)

结语(140)

第十四章 阳光的启示和维生素D(142)

阳光对机体的重要性是怎样的?(143)

人类进化过程中平均每天到底接受多少阳光?(144)

人体每天需要多少维生素D?(145)

沐浴阳光和吸收维生素D的关系(145)

沐浴阳光的利与害(146)

除了温暖和获得维生素D以外,人们对阳光还认识多少?(148)

结语(149)

第十五章 一种常被忽略的营养元素——镁(150)

镁在预防多种文明病中的作用(150)

缺镁与患癌的关系(152)

为什人体离不了镁?(153)

结语(153)

第十六章 铝会引发老年性吗?(154)

老年性的特征(155)

老年性是怎样和铝扯上干系的?(156)

铝是否会导致老年性的发生?(158)

老年性患者大脑海马区内的铝是怎样

沉积的?(159)

“拥铝论”者的反弹(161)

生活中食入的铝和铝在人体内的代谢(163)

老鼠、兔子与人的老年性(166)

铝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永恒的伴侣(167)

结语(168)

第十七章 剧毒的营养元素——砷(169)

砷中毒的历史案例(169)

砷的毒性、污染及其清除(171)

微量砷对人体的正面作用(173)

结语(176)

第十八章 和文明病有不解之缘的元素——铅(177)

人类认识铅的历史(177)

铅中毒(180)

铅的污染(182)

结语(185)

第十九章 听说过痛痛病吗?谈谈这病与镉的关系(186)

人类认识镉的历史(186)

镉是怎样进入人体,又是怎样产生毒害的?(188)

镉污染的致癌风险(189)

怎样控制和防止镉对水稻的污染?(190)

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镉污染(190)

结语(191) 第二十章 从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湖说到汞(192)

人类认识汞的历史(193)

汞的毒性(194)

汞及其化合物的用途(196)

汞的污染和水俣病(199)

结语(200)

第二十一章 从毒胶囊说到铬(201)

皮革是铬与胶原蛋白反应的产物(201)

“六价铬有毒”说法的由来(203)

微量三价铬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205)

结语(207)

第二十二章 免疫功能强大是否可以免于得癌?(208)

免疫细胞和癌细胞之间的关系:非敌似友(209)

抗癌疫苗是怎么回事?(211)

癌的免疫疗法是怎么回事?(212)

免疫力“异常强悍”造成的错乱(213)

免疫功能难以量化而且影响因素多多(213)

结语(214)

第二十三章 谈癌不必色变(215)

人类认识癌症的历史(217)

癌症发生、发展的现代基因理论(219)

癌细胞是否以及如何扩散是现代基因理论的短板(220)

对癌症发生、发展认识的新探索(223)

癌症的治疗(230)

对肿瘤治疗方法的评价(231)

癌症的康复之途—我们有办法不得癌症吗?(234)

一段混沌的结语(236)

第二十四章 健康地活着,优雅地老去(237)

人的正常寿命到底应该有多长?(238)

抗衰老能获长寿吗?(239)

追求抗衰老药物的努力和投入,究竟是真有意义还是荒诞不经?(240)

健康地活着,优雅地老去(242)

什么时候你才算真的老了?(244)

结语(245)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以人体健康为核心而演绎的科普集子,它广泛牵涉到化学、医学、物理、生物、药物、地质、历史、考古、食品等领域知识,内容丰富有趣、科学严谨、贴近生活实际,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文摘

   序言

《文明病的秘密:身体的警示与生活的智慧》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高压之下,一股无声的浪潮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健康图景。那些曾被视为“老年病”的疾病,如今却越来越年轻化;曾经陌生的身体信号,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困扰。它们并非天灾,也不是偶然,而是我们与这个时代共生的隐形代价——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文明病”。 本书并非一本冰冷的技术手册,也不是对疾病的恐吓预言。它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一场关于我们身体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度对话。我们将一起揭开这些“文明病”的神秘面纱,探寻它们从何而来,又为何如此普遍地侵袭着我们。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从中汲取力量,学习如何以更智慧、更主动的态度,去理解身体的语言,去拥抱健康的生活,去重塑我们与自身、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一、文明的印记:现代生活方式如何悄然塑造疾病? 翻开历史的长卷,人类的生存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茹毛饮血到农耕文明,再到如今信息爆炸的工业与后工业时代,我们的身体从未停止适应。然而,这种适应并非总是顺利的。许多现代生活方式的特征,恰恰成为了孕育文明病的温床。 静坐与少动: 曾经,行走、劳作是生活的常态。如今,汽车、电梯、电脑和沙发,让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静止”中度过。长时间的久坐,不仅导致肌肉萎缩、体态失衡,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新陈代谢,为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埋下隐患。身体是为运动而生的,当运动的需求长期被压抑,它便会发出抗议。 饮食的巨变: 从天然、粗粝的食物,到精加工、高油、高糖、高盐的现代食品,我们的味蕾变得越来越挑剔,而身体的消化系统却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负担。食物的便捷与丰盛,掩盖了营养的失衡。过量的摄入与不均衡的搭配,直接导致了血糖、血脂的紊乱,腹部脂肪堆积,以及肠道菌群失调,成为各种代谢综合征的直接推手。 精神的压力: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信息繁杂,节奏飞快,精神压力成为普遍的“精神公害”。长期的焦虑、抑郁、失眠,不仅消耗着我们的心理能量,更会在生理层面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皮质醇等应激激素的长期升高,会干扰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作,为炎症、免疫缺陷、精神疾病甚至癌症的发生创造条件。 环境的改变: 污染的空气、水源,不健康的生活空间,以及电子产品的蓝光辐射,都在不经意间侵蚀着我们的健康。这些环境因素,虽然看似微小,却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理节律、细胞功能,增加了身体的负担和患病风险。 二、文明病的“七宗罪”: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些由现代生活方式催生的疾病,并非遥不可及的未知领域。它们可能就潜伏在我们身边,甚至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本书将聚焦于那些最常见的“文明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剖析它们的成因、表现以及对我们身体的深远影响。 代谢综合征的隐匿: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些看似独立的症状,往往携手并进,形成一个危险的“代谢综合征”网络。它们如同身体内部的“潜伏者”,在初期不显山不露水,却在悄然增加患上心脏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风险。我们将深入了解它们如何协同作用,以及如何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心脑血管疾病的警钟: 曾经的老年病,如今已在中青年人群中肆虐。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这些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与我们的饮食、运动、压力管理息息相关。本书将揭示现代生活方式如何一步步为这些“沉默杀手”铺平道路,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建议。 糖尿病的普遍化: 2型糖尿病,这个与饮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蔓延。我们将探讨精制糖的危害,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来逆转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消化系统的“哀嚎”: 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现代人的消化系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规律的饮食、高油高盐的食物、以及长期的精神紧张,都在破坏着我们脆弱的肠道健康。我们将关注肠道菌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修复消化系统的“后花园”。 睡眠的困境与精神的疲惫: 失眠、焦虑、抑郁……这些精神层面的困扰,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它们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更会在生理上引发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等问题。我们将探讨睡眠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策略。 亚健康状态的蔓延: 疲劳、易感冒、精力不济……那些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正困扰着大量人群。它们是身体发出的早期警示信号,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容易滑向真正的疾病。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和改善亚健康状态,为身体注入新的活力。 三、智慧的抉择:拥抱健康,重塑生活 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我们并非束手无策。本书的核心,在于提供一套积极、可行、充满智慧的生活指南。它不是严苛的戒律,而是关于如何与身体和谐相处,如何做出更健康的选择,如何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 重新认识食物: 我们将拨开食品标签的迷雾,学习识别天然、营养的食物。从选择全谷物、新鲜蔬果,到理解健康脂肪、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性,本书将引导您建立科学、均衡的饮食模式。告别“快速消费”的饮食习惯,回归食物的本质。 找回身体的律动: 运动不再是负担,而是重获活力的钥匙。我们将探索适合不同人群的运动方式,从温和的散步、瑜伽,到力量训练、有氧运动,帮助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动”起来的方式。让运动成为一种享受,一种生活习惯,而非一项任务。 与压力和平共处: 压力是现代生活的副产品,但我们可以选择不被它吞噬。本书将介绍多种有效的减压技巧,包括正念冥想、深呼吸练习、时间管理策略,以及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学习如何化解负面情绪,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打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从改善睡眠质量,到选择更健康的家居用品,再到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对视力和睡眠的影响,我们将关注生活细节中的健康隐患,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 倾听身体的声音: 身体是我们最忠实的伙伴,它总在通过各种信号向我们传递信息。我们将学习如何解读这些信号,无论是疲劳、疼痛,还是情绪波动,都视为身体的呼唤,并及时做出回应。 四、文明病的未来:从个体到社会的责任 文明病的防治,不仅是个体层面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层面的关注与推动。本书将不止步于个人的行动指南,还将引导读者思考更广阔的层面: 教育与科普的重要性: 提升公众对文明病的认知,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是预防和控制文明病的关键。 政策与环境的引导: 城市规划、食品安全监管、公共健康服务体系的完善,都将对文明病的发生和控制产生深远影响。 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探索与自然和谐共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也是从根本上改善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 《文明病的秘密:身体的警示与生活的智慧》是一场关于健康、关于生活、关于我们与时代关系的深刻反思。它希望成为您手中那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帮助您看清现代生活中潜藏的健康挑战,并赋予您掌握健康、拥抱美好生活的智慧与力量。让我们一起,用更健康、更积极的态度,去迎接生命的每一天。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套书,带给我一种久违的“知识的厚重感”。这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速食’信息,而是需要时间去回味和消化的内容。我发现自己常常在读完一个章节后,会合上书本,在房间里踱步思考很久,试图将书中所阐述的观点和自己过往的生活经验进行对照和印证。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提出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深究过的问题”,然后系统地解构它们。这种思考的启发性,远超出了单纯获取健康建议的范畴,它触及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关于生活方式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哲学层面。每次拿起这本书,都像是在进行一场高质量的头脑风暴,它不仅提供了‘是什么’,更引导我去探索‘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我该如何应对’,这种对思维模式的重塑作用,是任何肤浅的‘养生指南’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从整体的阅读节奏和情绪调动来看,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堪称大师级。它并非一路平铺直叙,而是充满了精心设置的“张弛有度”。在讲解了若干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或机制后,它会穿插一些历史溯源或者跨文化对比的案例,如同在紧张的剧情中插入一个舒缓的背景故事,让读者的精神得到暂时的放松,同时还能从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问题。这种叙事的张力控制得非常好,既能保持对核心议题的关注度,又不至于让读者因信息过载而产生焦虑或逃避心理。这种懂得何时该加速、何时该减速的叙事节奏感,体现了作者对读者心理状态的精确把握。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读到了最后,并且合上书本时,内心充满的不是恐慌,而是一种清晰的、被赋能的平静感。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佩服的一点,是它处理复杂概念时的那种“去专业化”的能力。很多关于健康或生理学的书籍,往往会直接抛出大量晦涩难懂的术语,把普通读者直接挡在了门外。但这本书似乎深谙“授人以渔”的道理,它没有简单地牺牲准确性去迎合大众,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类比和生活化的场景来解释深奥的原理。比如,当提到某个生理过程时,作者可能会突然插入一段关于城市交通系统如何运作的描述,用这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例子,瞬间就能让抽象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具象化。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作者极高的同理心,他似乎真的站在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的角度去设计讲解的层次和节奏。这种体贴入微的处理方式,让阅读体验从“啃硬骨头”变成了“跟随一位耐心的导师进行一次探索之旅”。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色调,让人在书架上很容易就能注意到它。我记得我是在一家装修风格很文艺的独立书店里偶然翻到的,当时的触感和纸张的质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那种恰到好处的重量,拿在手里感觉就很可靠,不像有些轻飘飘的书籍,让人觉得内容可能也比较浅薄。内页的排版也处理得非常用心,字里行间留白得当,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神,即使是像我这样需要戴老花镜看书的人,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干涩疲劳。装订工艺也看得出是精良制作,翻阅时能感觉到书脊的韧性,让人相信这本书是可以伴随自己很多年的‘老伙计’,而不是那种翻几次就会散架的快消品。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无疑为后续的内容阅读建立了一个非常积极的心理预期,仿佛在告诉你:“别担心,里面的知识也是经过精心打磨的。” 整体来说,从握持感、视觉体验到嗅觉(新书特有的油墨香),这本实体书的质感,已经先声夺人地给我留下了一个“值得信赖”的初步印象。

评分

我对很多科普读物其实是抱着一种审慎态度的,因为市面上充斥着太多打着“权威”旗号,实则内容东拼西凑、逻辑跳跃的作品。然而,这本书在叙述方式上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喜的克制与深度。它没有那种为了吸引眼球而刻意制造的耸人听闻的标题或夸张的描述,反而是用一种非常冷静、几乎是学术论文般的严谨性来构建它的论点。每一部分的过渡都像是经过了精密的计算,从宏观的背景介绍平滑地过渡到微观的机制分析,然后又自然地引向实际的应用或预防措施。这种行文的‘骨架’非常扎实,让人感觉作者是真正下过苦功,对所探讨的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信息搜集和整合的层面。读者可以清晰地追踪作者的思考路径,每一步论证都有据可循,这极大地增强了阅读过程中的信服力,也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井然有序,易于消化吸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