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云和山的彼端- 一个人去西藏-草草手绘旅行系列
定价:25.00元
作者:草草
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637196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真实的经历,温暖的画面,搞笑的记录,个性的搭讪,宅女新人类的视角……行走在西藏的每个人,其实是行走在自己心中的圣地,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内心映射。小女生大冒险,只身闯荡西藏,温暖可爱的“漫画“与“漫话”,透出一颗敏感又坚毅的心……
内容提要
“从我在天涯上登这个稿子开始,
超过15家出版社来找我谈出版的事情。”——草草
天涯头版头条,点击率一天破10万
网友热崇推荐
多家出版社热抢手稿
和自己的心为伴,去看看那云和山的彼端……
要出去旅行,需要的不是够多的钱和够稳定的生活,而是豁得出去的勇气。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很多大男人都做不到的,一个小女生把它写进了自己人生的现实。草草说,自己“决定去的西藏时候可是三无人员,没房没车没男人……”然而“若是一切随他去,便是人间自在人”。居无定所的她,要自由自在地,看尽这世间风景流转,然后,坐下来静静画下那记录悲欢离合、有温暖感情和文字的图画。
画画的人,或许触角都会比常人来的更纤细敏感些吧。他们会用画笔讲述心中的故事,旅途中的人与事、云和山便在笔下一一浮现。铅笔勾勒轮廓、水彩笔触的手绘效果让一切都变得温暖,没有刻意的修饰,乍看之下,轻松写意的笔法是时下流行的绘本风,然而再仔细翻阅,会发现这是只属于草草一个人的画风,只属于这套书的画风。她不是中国的高木直子,也不是内地的弯弯。她只是那个的草草。
你也可以将本书视为实用版的“宅女出行指南”。从出行前的行装准备到签证办理,从手绘地图到景点介绍,从注意事项到温馨提示,从美景美食到知识链接,只要是旅行中会遇到的,书中都一一道来。
目录
作者介绍
草草,SOHO漫画家,与感性的文字相比,更习惯用画笔讲述心中的故事。一个漂泊四处,吃的喝的用的都在以手臂为半径的范围之内,离了电脑就没法活的小女生,在陌生的异乡旅途中学会了独自面对种种突发状况,快乐地完成了在西藏、尼泊尔、香港的行走,不得不承认,这个小女
文摘
序言
深度思考者的感悟: 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停留在“旅行指南”的表层,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在路上”的哲学沉思录。作者在文字中穿插了大量的对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反思,这种对比的处理手法非常高明。他没有直接批判,而是通过描述在那些极度纯粹、时间仿佛静止的环境中所体验到的宁静,反衬出我们日常生活的焦虑与虚妄。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孤独”这个主题的探讨。在广袤的天地间,人显得如此渺小,但恰恰是在这种极致的孤独中,作者找到了与自我、与自然最本真的连接。这种连接不是一种短暂的逃避,而是一种深刻的确认——确认自己存在的意义,确认生命本身的韧性。书中关于物资匮乏与精神富足之间微妙平衡的描绘,也极具启发性,它挑战了我们对“必需品”的传统认知,引导读者去思考,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一个人的远行,答案显然远超出了行囊里的装备清单。
评分对叙事结构和情感张力的分析: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似乎遵循着一种螺旋上升的情感曲线。开篇的铺垫和环境的引入是平稳的,然后随着旅程的深入,情绪的波澜开始增大,读者跟随作者一同经历生理极限的挑战。有趣的是,作者总能在气氛最紧张的时刻,突然插入一段关于人际互动的温馨小插曲,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后续的情感爆发更具穿透力。例如,在描述最艰难的一段路程时,穿插了一段与当地牧民简单的、却充满人情味的交流,这种“苦中作乐”的叙事手法,让人物形象立体饱满,避免了传统探险文学中过于孤傲或英雄化的倾向。这种情感的张弛有度,让整本书读起来酣畅淋漓,既有高山之巅的壮阔,也有低谷之时的人性温暖,显示出作者对故事节奏把控的炉火纯青。
评分年轻旅行者的共鸣: 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安全感”,一种可以去尝试但又不必过度恐慌的勇气。作为一名也热衷于探索未知角落的人,我深知独自踏上未知的旅程,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路途的艰险,而是内心的不确定性。作者在书中坦诚地分享了那些关于迷路、关于被误解、甚至关于自我怀疑的瞬间。这种完全透明的分享,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它没有贩卖廉价的“说走就走”的鸡汤,而是实实在在地展示了每一次精彩背后的汗水与纠结。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面对当地文化习俗时的那种低姿态和尊重,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评判者,而是一个谦卑的求知者。读完后,我感到自己心中的那团关于“出发”的火焰被重新点燃了,它不再是盲目的冲动,而是一种经过审慎思考后的、充满期待的坚定。
评分体验者A的视角: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初拿到手的时候就给我一种非常温暖且亲近的感觉,那种带着手作温度的质感,仿佛能预感到接下来的旅途会是多么的真实和触动人心。我尤其喜欢扉页上那些不经意间留下的铅笔痕迹,它们没有被刻意修饰,反而透露出一种“正在发生”的生命力。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流水账,而是像一位老友在你耳边娓娓道来他的心路历程。在那些关于高原反应的描绘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从生理到心理的双重煎熬与坚持,这远比那些歌颂风景的文字来得更有力量。特别是他对转经筒旁那些虔诚信徒眼神的捕捉,那种超越语言的、深刻的宁静和坚韧,让我这位身处喧嚣都市的读者,瞬间感觉灵魂被涤荡了一遍。整本书读下来,我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次远方的浏览,更像是一次深层次的自我对话,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远方”的定义,明白真正的旅行,是向内的探索。
评分艺术鉴赏者的偏爱: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这本书的整体感受,那便是“质朴的诗意”。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为扎实,但这种扎实并非学院派的刻板,而是源于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和高度的提炼。他描绘光影的段落,常常让我产生强烈的画面感,仿佛能闻到阳光晒过尘土的味道,听到风声呼啸而过的真实声响。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他对色彩的运用,那些高原特有的、饱和度极高的蓝与白,被他用极其克制但又精准的词汇勾勒出来,避免了过度渲染,保持了一种克制的张力。更令人惊喜的是,书中那些似乎随性而至的观察点,往往蕴含着极高的美学价值,比如对一块石头纹理的久久凝视,或者对一朵野花顽强生命力的侧写。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艺术感知力,并非只在宏伟的景观中闪耀,它更存在于对每一个微小瞬间的温柔驻足与深情回望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