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 作者 | 阿拉斯戴尔·伯奈特 |
| 定价 | 46.00元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 ISBN | 9787516623817 | 出版日期 | 2016-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探索了世界范围内47个有趣的地方,是一场真实世界的未知之旅。这是一本关于漂浮岛屿、死亡之城以及隐藏在其背后故事的书,这些地方既真实存在又非同寻常。探索这些遗忘之地,可以让我们邂逅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阅读这本书能让我们重新燃起对世界的好奇,能让我们踏上一段新的旅程,远离重复的生活和繁杂的事务,到街道的另一边,到地平线的另一半,到海洋的另一端。我们将跟随本书的作者前往这颗蔚蓝星球上人迹罕至的地方,鲜有地图标记的地方,有的甚至未被任何地图收录。 本书选取的47个地点都有令人思考的力量,它们都能重新激发和重塑我们对于地理的想象。这本书将满足你逃离日常平庸的需求,满足你内心深处探秘的欲望。 |
| 作者简介 | |
| 【美】阿拉斯戴尔·伯奈特,英国新堡大学大学地理、政治与社会学院社会地理学教授,著有《什么是地理学》《什么是地方:政治、文化和历史》《把意见说得更对的逻辑表达术》 |
| 目录 | |
| 导 言 / 1 1.消失的空间 / 1 沙 岛 / 2 列宁格勒 / 9 艾 恩 / 15 旧麦加城/ 19 新穆尔岛/ 24 时间景观/ 31 阿拉库姆沙漠/ 36 2.隐藏的地理/ 43 地下迷宫/ 44 热列兹诺哥尔斯克 / 50 卡帕多西亚的地下城 / 56 狐 窝/ 63 马尼拉的北公墓 / 68 北森提纳尔岛 / 73 3.无主之地 / 79 边防哨所之间(几内亚和塞内加尔)(边界点) / 80 比尔泰维勒 / 85 纳华特里克 / 90 塔瓦耶尔·阿布·扎瓦 / 96 交通岛 / 103 4.死 城 / 111 威特努姆 / 112 康巴什 / 118 机井洞 / 123 阿格达姆 / 128 普里皮亚季 / 134 西西里岛未完工项目考古公园 / 141 5.例外的空间 / 147 宰斯特营 / 148 日内瓦自由港 / 15 布加勒斯特 穆列什街4号 亮光 / 159 国际空域 / 164 畸零地 / 170 帮地富 / 175 阿索斯山 / 181 逃奴堡 / 187 革命武装力量控制下的哥伦比亚 / 193 霍比奥 / 199 6.飞地和独立国 / 207 巴勒—拿骚和巴勒—黑托克 / 208 印孟飞地奇特马哈尔斯 / 216 西 兰 / 222 隆达巧克威联合王国 / 230 加告兹自治区 / 236 7.漂浮岛 / 243 浮石筏岛和垃圾岛 / 244 漂浮的马尔代夫 / 251 尼普特克P-32 喷冰岛 / 258 世界号 / 263 8.短暂的地方 / 269 猪背山停车带 / 270 洛杉矶国际机场停车场 / 276 无处之地节 / 282 史黛西小巷 / 287 结语:对恋地物种的同情 / 292 致 谢 / 296 |
| 编辑推荐 | |
| ★带你去探索47个地图之外的地方, ★这本书能让我们重燃对世界的好奇,开始一场真实世界的未知之旅,满足所有旅游爱好者的探秘乐趣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赫芬顿邮报倾情推荐,版权售出12个国家和地区 |
| 文摘 | |
| 序言 | |
坦白讲,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的,它融合了古典文学的典雅和现代主义的疏离感。作者的词汇选择非常考究,既有对传统意象的精准拿捏,又不乏对日常语言的解构与重组,创造出一种既古典又先锋的独特语感。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被邀请参加了一场极其私密的梦境漫游,所有的规则都是由作者设定的,你必须暂时搁置对“常理”的依赖,完全服从于文本内部的逻辑。尤其是当作者描述那些抽象的情感状态时,他总能找到一个无比具象化的载体,比如一段特定的光影,一种无法命名的气味,或者一种特定的声音残响,这种将形而上之物具象化的能力,实在令人赞叹。它成功地避开了老生常谈的表达方式,每一次尝试都显得真诚而大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复杂性,它不迎合任何人,只是忠实地呈现出创作者内心世界的肌理,对于寻求深度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厚礼。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回响”。它不是那种读完立刻合上书本,就扔到一边,等待下一本新书的出版的读物。相反,它像一个声场很好的房间,你离开后,文字的震动依然会在你的思维中盘旋很久。这本书的内在逻辑如同一个精密的钟表,每一个齿轮的咬合都精准无误,尽管外部看起来结构错综复杂,但其核心驱动力是强大而统一的。我欣赏作者那种近乎偏执的细节关注度,无论是对一个古老物件的材质描述,还是一句过时俚语的运用,都显示出扎实的研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让你开始审视自己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边缘地带”,那些我们习惯性地视而不见、或者用标签匆匆带过的角落。总而言之,这本书像一面高保真的镜子,不仅映照出故事中的世界,更反射出我们自身经验中的褶皱和未解之谜,是一次值得所有有心人投入时间的旅程。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勾勒出现实与虚幻交织的边境。作者的叙事手法极其细腻,仿佛手里拿着一把精密的刻刀,一点点地雕琢着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我特别欣赏他对于环境氛围的营造,那些文字不仅仅是描绘场景,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可以呼吸、可以感知的立体空间。读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觎那些描述性的段落,它们充满了哲思的暗流,让你在跟随故事前进的同时,不断地与自身的认知进行对话。那种感觉很奇妙,就像是置身于一团迷雾之中,你知道有清晰的路径存在,但只有当你完全沉浸其中,耐心地等待,雾气才会为你稍稍散开,露出那令人屏息的远景。这本书的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高潮迭起,却又不失沉稳的底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休止符,都服务于整体宏大而又幽微的情感表达。读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带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对“存在”和“缺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消遣读物,而是一部需要用心去品味、去消化的作品,每一次重读都会带来新的感悟。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结构简直是匠心独运,它挑战了传统叙事的线性逻辑,更像是一幅被打散后又重新巧妙拼接起来的马赛克画。作者似乎对时间的概念有着独特的解构和重塑,章节之间的跳跃和回溯,起初让人略感迷惘,但一旦抓住了那些潜藏的线索和情感的共振点,你会发现这种非线性的叙事反而更贴合人类记忆和潜意识的运作方式。那些看似不连贯的片段,其实是散落在不同时空中的碎片,它们通过某种无形的情感引力被吸引、聚合,最终拼凑出一个完整却又充满留白的人生图景。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处场景的描写,那种强烈的对比感——极致的喧嚣与彻底的寂静,清晰的细节与模糊的意象——在文字间碰撞出火花,让人在视觉和心理上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本书的对话设计也十分精彩,人物之间的言语交锋,往往不是直白的表达,而是充满了隐喻和潜台词,需要读者运用想象力去解码,这种互动感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参与性。它要求你保持高度的警觉,去捕捉那些隐藏在文字缝隙中的微小暗示,是一次智力与情感的双重探险。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于“缺席”主题的探讨,那是一种比“在场”更具力量的表达。作者似乎在刻意留白,在关键的叙事节点设置了信息真空,但这并非是偷懒,而是高明的艺术手法。那些未被言明、未被描绘的部分,反而被激发读者自身的经验和情感填充进去,使得每个人在阅读时,都会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搭建出独一无二的场景和人物形象。这种“共同创作”的体验非常独特,它让读者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构建者。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组对比鲜明的人物关系,他们的互动充满了张力,但关键的转折点却总是在最微妙的时刻被轻轻带过,留下的余韵绵长。这种克制的美学处理,比直白的宣泄更具穿透力,它像深海中的暗流,虽然表面平静,但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自我审视,那些未完成的故事,最终都在自己心底找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完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