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放飞在诗意的北京
定价:20.00元
作者:洪烛
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01
ISBN:97875637132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看画如看山水,看山水如看画。颐和园,这缥缈如宫廷画的山水,画在纸上,画在扇面上,画在影壁,画在天地间……
颐和园,像某位宫廷画家用细腻的线条和浓重的油彩画出来的。
在昆明湖的掌心里,波浪或深或浅,构成数不清的掌纹。哪一条是生命线?哪一条是爱情线?等待我划动的双桨去解析。
内容提要
换一种心情,另一种的享受。
北京本是极富诗意、极其浪漫的地方,如果只体验到皇家建筑的雄浑、威严、壮观,那是很可惜的。
何不换一种心情,放飞在园林、胡同、酒吧,体验另一种的享受?
颐和园,在我的心中,是一个梦幻之地。这水光中的万寿山,这风雅的一角,无人不愿来光顾,无人不愿来纵情逍遥。
这里,仙山 与湖水映衬,荷风为孤舟伴舞。一册在手,带你走进如画的山水。一册在手,带你走进彩绘的长廊……
就这样在诗意的颐和园,望西沉的云,忆儿时的梦,聆窃窃私语,赏柔柔歌声,放飞一世的怀恋……
目录
西堤·东堤
杨柳岸晓风残月
西堤六桥
练桥
耕织图与铜牛
蚕神庙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头石兽
桃花源里可耕田
湖上有仙山
南湖岛:有龙则灵
廓如亭藻井彩画
知春亭
国色天香
昆明湖:耶律楚材与乾隆
借来的风景
在昆明湖的掌心里
瓮山泊与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与乾隆
北京的西湖
凤凰墩
御苑里的湖泊
宫殿·戏楼
东宫门
仁寿殿
玉澜堂的早晨
乐寿堂
水木自亲
德和园
歌舞升平的戏楼
石舫
垂帘听“戏”
水师学堂
慈禧的小舰队
一个人的庄园
长廊·前山
在长廊避雨
浓妆艳抹的古画
长廊编织风景
邀月门
云辉玉宇牌楼
想去佛香阁烧一炷香
养云轩
后山·谐趣园
凤凰涅槃的四大部洲
花承阁遗址
后湖
苏州街
丁香路
玉琴峡
谐趣园:大园林里的小园林
知鱼桥
饮绿水榭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近迷上了一种探索古代文人墨客精神世界的方式,就是通过他们的画作来窥探他们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这本书的图片选择和编排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画作,而是用一种近乎叙事的方式,将那些山水间的意境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你翻阅的时候,能清晰地感受到不同画师在处理同一主题时,那种迥异的“胸中丘壑”。有的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让人心生敬畏;有的则清幽淡远,仿佛能听到松涛阵阵,感受到林间露水的清凉。这种对比和串联,极大地丰富了对传统山水画的理解,它不再是静止的符号,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精神空间。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古典文化爱好者,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中国的古典艺术,就得从其独特的空间感入手。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我瞬间拉回到那个描绘的场景之中。在阅读那些关于园林布局和意境营造的文字时,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混合的泥土和苔藓的气息,听到远处传来的水声。它成功地打破了画框的限制,让那些二维的平面图像,在读者的脑海中构建出了一个三维的、可步入的诗意空间。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远胜于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让人流连忘返,多次合上书本后,那种画面感依然萦绕心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厚实的纸张触感,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度,仿佛能让人触摸到岁月的痕迹。封面色彩的运用非常考究,主色调的沉稳与点缀其间的亮色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比,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图册,而是经过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内页的印刷质量更是没得说,色彩还原度极高,那些山水画中的皴法、点苔,甚至是那些细微的笔触变化,都清晰可见,仿佛原作就陈列在眼前。装订方式也显得十分扎实可靠,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书页会松散。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文物”的敬畏之心,让阅读体验从视觉到触觉都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可以说,单从物质载体的角度来看,它就已经超越了普通书籍的范畴,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部分虽然不是主打,但其选取的导读和解析文字,精准而富有洞察力,完全没有那种学院派的枯燥说教腔调。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深,遣词造句间流淌着一种对传统美学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他们不只是在描述“画了什么”,更是在探讨“为何要这样画”,将画作背后的哲学思考和时代背景巧妙地融入其中。读起来非常流畅,像是在聆听一位博学的朋友,用他独到的视角为你解读一幅幅传世之作。特别是对某些意象的解读,常常能给我带来“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之感,极大地提升了欣赏门槛,却又让人感觉亲切可近。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价值,我认为远不止于其艺术欣赏的层面,更在于它对文化传承的贡献。在当下这个信息碎片化、追求快速消费的时代,能够出版这样一本需要静心、细品的厚重之作,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担当。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现代人能够重新审视古人那种“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智慧与胸襟。我特别欣赏它那种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没有进行任何矫揉造作的“现代化”解读,而是忠实地呈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特有的审美范式和生活情趣。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或山水画精神内核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为珍贵和可靠的参考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