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明清彆集畫學文獻類聚:10:論說 | 作者 | 韋賓 |
| 定價 | 280.00元 | 齣版社 | 知識産權齣版社 |
| ISBN | 9787513023177 | 齣版日期 | 2014-01-01 |
| 字數 | 頁碼 | 679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內容簡介 | |
| 《明清彆集畫學文獻類聚(論說)》共1冊(0冊),其中論類四庫有三篇,存目二十九篇,續修四十四篇,禁毀二十一篇,未收十篇,總一百零七篇;說類四庫有三十九篇,存目一百零九篇,續修一百零一篇,禁毀三十三篇,未收五十七篇,總三百三十九篇。 |
| 作者簡介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目錄 | |
| 趙孟頫論,明·祝允明,懷星堂集,捲十一,文淵1260-514頁 辨米畫,明·婁堅,學古緖言,捲二十,文淵1295-237頁 論筆二則,明·婁帛,學古緒言,捲二十,文淵1295-237頁 徽宗,明·丁奉,南湖先生文選,捲六,存目集65-296頁 高宗,明·丁奉,南湖先生文選,捲六,存H集65-297頁 徽宗一,明·張時徹,芝園定集,捲五十一,存目集82-378頁 徽宗二,明·張時徹,芝園定集,捲五十一,存目集82-378頁 高宗一,明·張時徹,芝園定集,捲五十一,存H集82-379頁 高宗二,明·張時徹,芝園定集,捲五十一,存目集82-379頁 趙孟頫,明·張時徹,芝園定集,捲五十一,存目集82-383頁 阿堵論,明·趙統,驪山集,捲十一,存目集102-146頁 論畫,明·況叔棋,大雅堂摘稿,捲下,存目集121-583頁 鼓山誌圖論,明·謝肇淛,小草齋文集,捲十二,存目集176-86頁 畫評會海,明·周履靖,梅顚稿選,捲二十,存目集187-493頁 畫人物論,明'周履靖,梅顚稿選,捲二十,存目集187-498頁 畫石論,明·周履靖,梅顚稿選,捲二十,存目集187-500頁 畫樹論,明·周履靖,梅顚稿選,捲二十,存目集187-502頁 形神,明·裼思本,榴館初函集選,捲一,存目集194-590頁 銅佛像論,清·湯來賀,內省齋文集,捲一,存目集199-230頁 史評(徽欽),清·彭而述,讀史亭文集,捲十七,存H集201-215頁 史論下 李公麟,清·劉命清,虎溪漁叟集,捲十二,存目集209-564頁 史論下 宋道君,清·劉命清,虎溪漁叟集,捲十二,存目集209-565頁 史論下 趙孟頫,清·劉命清,虎溪漁叟集,捲十二,存目集209-567頁 品論上,清·柴紹炳,柴省軒先生文鈔,捲二,存目集210-137頁 品論下,清·柴紹炳,柴省軒先生文鈔,捲二,存目集210-139頁 …… |
| 編輯推薦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打開瞭研究明清時期繪畫理論的一扇新窗口。此前,我一直認為明清畫論主要集中在文人畫的創作和審美層麵,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書中對“彆集畫學文獻”的梳理和歸類,極大地拓展瞭我對該時期畫學研究的視野。尤其是一些鮮為人知的論說,比如作者提到的關於“論說”的獨立成篇,這本身就非常有意思。我一直很好奇,在那個時期,是否真的存在專門討論畫學理論的、形式上獨立的文本?本書的齣現似乎證實瞭這一點,並且通過韋賓等學者的論述,展現瞭當時畫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文獻的稀有性和研究的開創性,它不僅僅是內容的堆砌,更是對中國傳統畫學思想的一次係統性梳理和再發掘。對於我這樣一位對中國美術史,特彆是明清時期繪畫理論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讓我看到瞭在主流的畫論之外,還有如此豐富而未被充分認識的學術資源,這對於我後續的研究方嚮和方法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評分這本書的厚重感和學術性讓我印象深刻。它不是那種可以快速瀏覽的書,而是需要慢慢咀嚼、反復思考纔能真正領會其精髓。書中對“論說”類畫學文獻的集中呈現,讓我看到瞭明清時期繪畫理論研究的另一麵。以往,我們更多地關注那些流傳下來的經典畫論,但這本書挖掘齣的“彆集畫學文獻”,尤其是“論說”部分,展現瞭更多元、更深入的學術思考。例如,關於韋賓的論述,我發現他並非僅僅停留在技法層麵,而是對繪畫的本體、繪畫的社會功能、繪畫的教育等方麵都有深刻的見解。這種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讓我對明清時期的畫學研究有瞭更全麵的認識。對於那些對中國古代繪畫理論有濃厚興趣,並希望進行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必不可少的一本參考書。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文獻基礎,也為我們打開瞭新的研究思路。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看到瞭明清時期畫學理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遠非我們以往認知的那樣單一。特彆是關於“論說”部分的文獻,它揭示瞭當時一些學者和畫傢在理論建構上的獨到之處。我一直認為,一個時代的藝術理論,是其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這本書通過對韋賓等人的畫學論述的梳理,讓我們看到瞭明清時期,畫傢們是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發展繪畫理論的。這些論述並非空泛的理論空談,而是與當時的社會變革、思想潮流緊密相連。例如,書中可能會涉及到對自然、對人生、對藝術創作本質的思考,這些都反映瞭當時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觀察明清畫學思想發展的全新視角,讓我們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的藝術精神。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感到驚喜的書,它的內容挖掘得非常深入,展現瞭明清時期畫學文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但卻非常重要的“論說”部分。通過對韋賓等學者的論述,我看到瞭當時繪畫理論研究的嚴謹性和前瞻性。以往,我可能更多地關注那些流傳至今的、影響廣泛的畫論,而這本書則將目光投嚮瞭一些相對“隱秘”的角落,卻發掘齣瞭極其寶貴的學術資源。這些“論說”部分,往往是對繪畫理論的係統性闡釋,包含瞭作者對繪畫本體、創作方法、審美原則等方麵的深入思考。對於我來說,這就像是在一個已經熟悉的領域裏,發現瞭一個全新的、未曾被充分開墾的寶藏。它不僅拓寬瞭我對明清畫學史的認知,也為我的個人研究提供瞭很多啓發性的思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文獻的稀有性和研究的深度,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和深入探討的學術著作。
評分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讀的書,它的內容非常紮實,並非那種輕鬆易讀的普及讀物。對於想要深入瞭解明清時期繪畫理論發展脈絡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參考工具。書中關於“論說”部分的論述,讓我對當時畫傢的思考方式和理論構建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同於一些零散的畫論片段,這裏集中呈現的是一些相對完整的、體係化的理論探討。例如,作者在探討韋賓的畫學思想時,會涉及到他對筆墨、造型、意境等多個方麵的精闢論述,這些論述不僅有理論深度,而且往往結閤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文化思潮,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些理論的産生動因和曆史意義。書中對文獻的考證也做得非常嚴謹,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研究者來說,也能夠感受到作者的學術功底和對研究的認真態度。總的來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沉浸式的,需要讀者主動去消化和吸收,但一旦進入狀態,就會被其中蘊含的智慧所吸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