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基本信息
书名:地理五诀
定价:48.00元
作者:(清)赵九峰 著,郑同 点校
出版社:华龄
出版日期:2011-5-1
字数:417000
页码:31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地理五诀》一书成书于清乾隆丙午年间,是堪舆学典籍中的扛鼎之作。编撰者为赵玉材先生,字九峰,是乾隆时期地理风水学的巨匠。赵九峰先生有感于当时社会上风水地理学“立法种种,各持一家,是分门愈多而道理愈晦,地理失传”,于是遍考先贤著作,撰成此书,言语显近,通俗易懂,以期“大小咸宜,而便于人者也”。《地理五诀》共八卷,卷一论五行及罗盘;卷二论龙脉生旺死绝形象;卷三论穴之阴阳富贵贫贱;卷四论砂形贵贱得位失位;卷五论水之吉凶进神退神;卷六论四局朝向龙水配合;卷七论二十四山向十二种水口吉凶判断法;卷八论平洋地理风水要诀。本次整理的《地理五诀(绘图校正集新堂藏版)》,以历代版本中内容zui全面的福建集新堂光绪刻本为底本,并收入清末扫叶山房本精美的绘图,便于读者按图索骥,进行深入的研究。本书内容完善、校勘精当,确是三合派地理风水通俗入门和值得精读的著作。
整体而言,这是一套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集成。我把它放在书桌最容易取阅的位置,没事就翻阅几页,总能从中汲取到新的感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堪舆地理的书籍,更像是一本关于古代智慧、观察方法和宇宙观的百科全书。虽然某些章节的推演逻辑,放在今天看来或许会有不同的解释角度,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研究古代术数体系的珍贵范本。无论是对于风水实践者、历史研究者,还是单纯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这套书都能提供一个扎实而深厚的切入点。它的存在,让那些流传千古的地理之学,得以更清晰、更完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份沉甸甸的厚重感,是任何电子资料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厚实的纸张,细腻的文字排版,每一页都透着一股子古籍的味道,仿佛真的能从指尖感受到历史的沉淀。我特地拿了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图文的细节,那些复杂的线条和标记,绘制得一丝不苟,看得出来当年刻印此书的匠人是下了大功夫的。虽然我对于其中很多术语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光是欣赏这些精美的图样,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尤其是那种古朴的墨色,在现代铜版纸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让人忍不住想找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壶清茶,慢慢品味。相比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影印本,这套书的用心程度简直是天壤之别,收藏价值绝对是顶级的,光是摆在书架上,都觉得整个书房的“气场”都提升了。
评分坦白说,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相关领域的“小白”来说,直接上手这套书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毕竟其中涉及到的术语和理论体系是自成一家的。我建议新手最好能找到一些现代易读的导读或者基础入门书籍作为前置铺垫。但这套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原汁原味”。它没有被过度“白话化”和“简化”,保持了术数丛刊一贯的严谨和严肃性。对于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探究流派源头和原始论述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座宝藏。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古代天文历法与地理风水相结合的论述部分,展现了一种古代士人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刻理解,那种超越时代的智慧,让人心生敬畏。
评分初次翻阅,我最大的感受是内容的庞杂与深邃,它就像一本打开的迷宫地图,每一个章节都指向一个需要花费大量心力去解读的知识点。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关于“寻龙点穴”的某些论述,那种将自然地貌与宇宙磁场紧密结合的宏大视角,简直颠覆了我对传统地理学的认知。很多口诀和心法,初看之下佶屈聱牙,需要结合图例反复推敲才能领悟其中奥妙。这绝非快餐式的读物,它要求读者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去跟随着古人留下的线索,一步步深入。说实话,光是理解其中几个核心概念,我就查阅了好几本现代的辅助资料,这套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但又极具挑战性的理论基础,它更像是武学中的“内功心法”,需要时间来打通任督二脉。
评分作为一位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够真正让人“入戏”的古籍。这套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现场感”。那些对于不同山形、水势的描述,配合上图解,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地站在高山之巅,感受风的流向和水的脉络。我试着将书中的一些观察方法应用到我居住地周边的环境考察中,虽然不敢妄言能够掌握其精髓,但至少在看山看水时,我的视角已经完全不同了。以前可能只是觉得“这山真漂亮”,现在会下意识地去分辨“这山是哪种形体,其气势如何走向”。这种由内而外改变观察世界的方式,才是这套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它不是教你迷信,而是教你如何更细致、更系统地去观察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