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
定价:37.10元
作者:樊粤光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040245165
字数:
页码: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药类专业用)》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学生使用,还可供从事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师、教学与科研人员阅读参考,也是国家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参考书。
内容提要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药类专业用)》由全国各中医院校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科教学的一线专家、教授共同编写完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药类专业用)》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共10章,总论介绍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诊断、治法、创伤急救;各论包括骨折(四肢骨折、躯干骨折)、脱位、伤筋、内伤和骨病,基本概括了中医骨伤科学的专业范围。全书概念清楚,定义准确,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简洁,适教适学;根据内容需要插入较多图表,直观生动,简明易懂。附录部分为常用方剂。
目录
总论
章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第二章 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节 损伤的分类
第二节 损伤的病因
一、外因
二、内因
第三节 损伤的病机
一、气血病机
二、脏腑经络病机
三、筋骨病机
第三章 诊断
节 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骨与关节检查
一、肢体力线、长度和周径测量
二、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三、肌力检查
四、临床检查法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磁共振成像
第四节 其他检查
一、肌电图检查
二、骨密度检查
三、穿刺检查
第四章 治法
节 药物治疗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第二节 手法
一、手法运用原则
二、手法的作用
三、施行手法的注意事项
四、正骨手法
五、理筋手法
第三节 外固定
第四节 手术
第五节 功能锻炼
一、分类
二、作用
三、注意事项
四、全身各部位功能锻
第五章 创伤急救
节 急救技术
第二节 清创术
第三节 创伤性休克
第四节 骨筋膜室综合征
第五节 挤压综合征
各论
第六章 骨折
节 概论
第二节 上肢骨折
一、锁骨骨折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
三、肱骨干骨折
四、肱骨髁上骨折
五、肱骨外髁骨折
六、尺骨鹰嘴骨折
七、桡骨头骨折
八、桡尺骨骨折
九、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十、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
十一、桡骨远端骨折
十二、手部骨折
腕舟骨骨折
掌骨骨折
指骨骨折
第三节 下肢骨折
一、股骨颈骨折
二、股骨粗隆间骨折
三、股骨干骨折
四、股骨髁上骨折
五、髌骨骨折
六、胫骨平台骨折
七、胫腓骨干骨折
八、踝部骨折
九、足部骨折
距骨骨折
跟骨骨折
跖骨骨折
第四节 躯干骨骨折
一、肋骨骨折
二、脊柱骨折脱位及脊髓损伤
三、骨盆骨折
第七章 脱位
节 概论
第二节 颗颌关节脱位
第三节 肩关节脱位
第四节 肘关节脱位
第五节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第六节 月骨脱位
第七节 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脱位
第八节 髋关节脱位
第九节 膝关节脱位
第十节 跖跗关节脱位
第八章 伤筋
节 概论
第二节 躯干伤筋
一、落枕
二、颈椎病
三、腰部扭挫伤
四、腰部劳损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
六、腰椎管狭窄症
七、梨状肌综合征
第三节 上肢伤筋
一、肩关节周围炎
二、肱骨外上髁炎
三、桡骨茎突腱鞘炎
四、腕管综合征
五、指伸、指屈肌腱断裂
六、屈指肌腱腱鞘炎
第四节 下肢伤筋
一、髋关节-过性滑膜炎
二、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三、膝交叉韧带损伤
四、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五、踝关节扭挫伤
六、跟腱损伤
七、跟痛症
第九章 内伤
节 概论
第二节 头部内伤
一、脑震荡
二、脑挫裂伤
三、脑干损伤
四、颅内血肿
第三节 胸部内伤
一、胸部屏挫伤
二、气胸
三、血胸
第四节 损伤内证
第十章 骨病
节 化脓性骨髓炎
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二、慢性骨髓炎
第二节 化脓性关节炎
第三节 骨关节结核
一、脊柱结核
二、髋关节结核
三、膝关节结核
第四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五节 强直性脊柱炎
第六节 膝骨关节炎
第七节 骨质疏松症
第八节 痛风性关节炎
第九节 股骨头坏死
第十节 拇趾外翻
第十一节 骨肿瘤
附录 常用中药方剂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樊粤光,1954年10月生,生于广东,籍贯山西长治。1970年5月参加工作,1973年11月入党。198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专业,毕业后留校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988—1990年被公派到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二年,1998年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破格晋升为主任中医师,2001年被聘任为教授;2001年再次到美国学习、交流一个月。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对传统知识的简单罗列,更注重将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古今结合的独特视角。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病因病机时,那种严谨的推导过程,仿佛带着读者一步步走入病理发生的深处。读起来,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条文,而是一种对生命科学的探索与体悟。举例来说,对于某一常见骨折的描述,书中不仅详述了传统的手法复位要点,还引入了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和现代手术指征的讨论,这种全面的视角对于培养临床思维至关重要。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也极具启发性,它们并非凭空捏造,而是贴近临床实际,让人在阅读时就能感受到未来面对真实病患时的责任感和操作的精准性要求。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典雅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显得既庄重又不失学术气息。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物有所值。尤其是目录编排,逻辑性极强,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让人一眼就能把握全书的脉络。我个人非常看重教材的清晰度和易读性,这本教材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字体大小适中,排版疏密得当,即使是像我这样需要长时间阅读医学专业书籍的人,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书中穿插的插图和表格制作得极为精良,很多复杂的解剖结构或手法演示,通过这些图示能够迅速建立直观印象,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有效得多,可以说为深入理解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而富有感染力,读起来毫不枯燥乏味,反而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作者们似乎深知,面对浩瀚的医学知识海洋,如何用最精炼、最人性化的语言去引导读者,是考验其教学水平的关键。即便是那些看似晦涩的古代医籍原文引用,也能被作者用现代清晰的语句加以阐释和注释,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我尤其喜欢它在论述一些经典医案时的叙事方式,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对个体生命体征的细腻关怀。这种既有科学的精准,又有医学的人文温度的写作风格,让我每次捧读都感到心胸开阔,对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与热爱。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其严谨的文献引用和理论体系的构建上。通篇阅读下来,能明显感受到作者群在教材编写上的良苦用心和深厚功力。不同章节间的知识衔接处理得极其巧妙,比如对某一损伤的分类,不仅有传统中医的辨证分型,还参考了现代医学的分类标准,形成了一个多维度交叉的认知框架。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应对未来多学科交叉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年轻一代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它帮助我们打破了学科壁垒,学会用更宏大、更包容的视角去审视和解决问题。此外,书后附带的参考文献列表也十分详尽,为有志于继续深造和研究的读者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对学术规范的尊重。
评分作为一名正在努力提升临床技能的学习者,我最看重的是教材的实用性和操作指导的详尽程度。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表现堪称典范。对于推拿、正骨等传统手法,文字描述得细致入微,每一个动作的起始点、力度、角度,都有明确的指示,让人感觉就像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手把手地教导。更难得的是,它还强调了操作过程中的“度”的把握,比如力度的轻重缓急与患者体质、病情的关联性,这体现了中医注重整体观和个体化的精髓。我尝试对照书中的图文,在模拟操作中感受了一下,感觉其指导的可靠性非常高。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直接导向“如何做”和“为什么这样做”,这对于快速形成有效操作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