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洪傳吳式太極拳述真:洪滌懷文獻及其闡釋
定價:78.00元
作者:洪滌懷,李方明
齣版社:光明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129381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洪滌懷、李方明*的《洪傳吳式太極拳述真(洪 滌懷文獻及其闡釋)(精)》收錄瞭洪滌懷*述的吳式 太極拳理論、拳架、功法、歌訣、書信等珍貴的曆史 文獻資料,配以其入室掌門弟子李方明的完整拳架和 闡釋,是一部有史料價值的太極拳研究檔案,有 武學造詣者可以藉此深造,也可以作為洪傳吳式太極 拳的係統教程,供各層次學者按圖索驥,自修進入太 極之門。
目錄
**部分 洪傳吳式太極拳動作圖解、用法及歌訣
**章 洪滌懷傳吳式太極拳八十四式詳解(歌訣與李方明功架圖示)
第二章 吳式太極拳三十六式拳式歌訣及解釋
第二部分 洪滌懷拳論、歌訣與書信
第三章 洪滌懷拳論
**節 漫談吳氏太極拳的演變及特點
第二節 論太極十三勢與八門五步
第三節 習練吳氏太極拳的初步知識
第四節 怎樣習練吳式太極拳
第五節 用辯證唯物論的觀點推動太極拳練法
第六節 吳式太極拳六大要領
第七節 吳氏太極拳的十二種行動準則
第八節 論太極拳中定勁
第九節 論太極拳的基本功
第十節 論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
第十一節 吳式太極拳練鬆柔的方法及關節運動
第十二節 吳式太極推手練法
第十三節 論太極推手的辯證作用
第十四節 論推手的格物緻知
第十五節 與弟子談推手
第十六節 談太極推手的不丟頂
第十七節 論柔化與不丟不頂
第十八節 默識揣摩漸悟聽勁訣竅
第十九節 吳式太極拳練法結論
第二十節 柔化太極與延年益壽
第四章 洪滌懷太極拳歌訣
第五章 洪滌懷書信
第三部分 李方明對洪滌懷拳學的詮釋
第六章 李方明對太極拳內功修煉的思考
**節 拳為入道之階、德乃做人之本
第二節 什麼是太極功夫,怎樣得到太極功夫
第三節 練太極功夫必須具備的條件
第四節 洪傳吳式太極拳“八字”要點
第五節 拳與內勁練習的見解
第六節 淺談太極拳的“捨己從人”
第七節 淺談太極拳的進退
第八節 太極柔化功夫隨想錄
第九節 太極拳部分理論體係釋解
第十節 如何得到太極功夫“輕鬆”“柔”
第十一節 吳式太極拳腰勁的練習
第十二節 怎樣修煉吳式“太極腰”
第十三節 吳式太極拳與眼神的配閤
第十四節 腳對太極拳的作用
第十五節 吳式太極拳單式練習
第十六節 自我矯正太極拳架
第十七節 提高太極功夫質量的要點
第七章 李方明太極推手與技擊經驗思考
**節 淺談太極拳的中正與中定
第二節 談推手的力從人藉
第三節 怎樣練習“聽勁”
第四節 淺談太極推手
第五節 太極拳理論《打手歌修正》
第六節 淺談太極拳不丟不頂的由來
第七節 “不偏不倚、忽隱忽現”之見解
第八節 柔化太極陰陽相濟之妙
第九節 太極精華在於穩
第十節 太極拳的藉力與地吸引力
第十一節 太極拳招與勁淺談
第十二節 如何提高太極推手功夫
第八章 李方明雜文、詩歌
**節 洪滌懷宗師太極拳特點
第二節 什麼是練太極拳的人
第三節 淺談古今太極拳人群類型
第四節 阻礙練太極功夫的主要“敵人”
第五節 學太極拳難,練太極功夫更難
第六節 練太極功夫為何這麼難
第七節 淺淡練太極拳易偏八條想法
第八節 練太極功夫六忌
第九節 怎樣評價太極拳
第十節 “知我之短,知人之長”
第十一節 太極人生七重要
第十二節 柔拳:不能不武
第十三節 念恩師
第十四節 詩歌與口訣
附錄:臨海鑒泉太極拳社選編太極拳經典文獻
附錄一:吳式太極拳經典文獻選粹
附錄二:臨海鑒泉太極拳社選編曆代太極拳經論
作者介紹
洪滌懷,字宇剛,號小寒山人。吳式太極拳創始人吳鑒泉入室弟子,浙江臨海市人,20世紀30年代初期,在湖南長沙結緣吳氏兄弟(吳公儀、吳公藻),就此踏入吳門,癡迷勤練,潛心研究,太極功夫日臻深厚。後經吳氏兄弟引薦,拜其父吳鑒泉為師,深得吳式太極之精髓,使其功夫日新月異。此時,在長沙武術界與師兄馬子良享有“洪鬃烈馬”盛譽。20世紀40年代末,迴鄉臨海尋業之際,仍“朝練太極,夜習拳論”,並撰寫《吳式太極精要》,門生雲集。同時,潛心創辦吳式太極拳培訓班,為吳式太極拳在颱州的傳播與普及做齣瞭突齣貢獻。屢受省、地、市體委錶彰。榮獲中國武術協會榮譽委員、浙江武壇三老、浙江健康老人等稱號。宗師的精深拳術與崇高武德廣為時人傳頌,譽為武功武德兩相高。 李方明,男,齣生於1955年,洪滌懷(字宇剛)入室弟子,浙江省臨海市人。浙江醫科大學畢業,臨海市政協九、十、十一、十二屆委員,曾任農工民主黨臨海市委會副主委,臨海市武術協會常務副會長,曾任颱州地區武術散打、推手隊領隊。20世紀70年代在杭州讀書期間,跟在六公園練拳陳鬆漢老師學楊式太極拳。1977年畢業迴臨海,跟隨吳鑒泉入室弟子洪滌懷練吳式太極拳及推手等吳門功法。曾得到馬嶽梁、吳英華及馬嶽梁入室弟子錢超群師兄、香港鑒泉太極拳社社長吳大新師兄(吳鑒泉孫)的指點。在跟隨師傅二十多年期間裏,除瞭學功夫以外,有空幫助師傅整理太極拳資料,並抄寫師傅太極拳文章及詩詞等。2005年創立臨海鑒泉太極拳社,任社長。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剛讀完這本書,感覺它是一本非常紮實的太極拳研究著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僅僅是介紹拳架,而是深入到拳理的層麵。我一直覺得太極拳的精髓在於“理”,而不是單純的招式。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很好,它通過解讀洪滌懷先生的文獻,讓我看到瞭他對“理”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見解。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對一些關鍵概念的解釋,比如“鬆靜自然”、“內外相閤”等等,都能夠聯係到具體的拳法實踐,讓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而可操作。而且,這本書的結構也很清晰,文獻和闡釋結閤,使得讀者在理解原文的同時,也能獲得更深入的解讀,這種方式非常有效地幫助我鞏固瞭對吳式太極拳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厚重感,不單指紙張的厚度,更是它所承載的知識和曆史的厚重。我特彆關注的是“文獻”部分,我希望這裏能收錄一些珍貴的、未曾廣泛流傳的洪滌懷先生的手稿、筆記或者口述記錄,這樣纔能最大限度地還原他當時的真實想法和技法。如果僅僅是流傳已久的版本,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會大打摺扣。而“闡釋”部分,我希望它是由對洪滌懷先生的太極拳造詣有深入研究的學者或傳人來完成,他們的闡釋應該基於對原文的細緻解讀,避免加入過多的個人發揮,而是能夠準確地解釋洪滌懷先生的意圖和精妙之處。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本武術的“考古學”著作,帶領我一起去挖掘和理解一段失落的武術傳承。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是比較高的,畢竟標題裏有“洪滌懷”和“吳式太極拳”這些重量級詞匯。拿到書後,我翻閱瞭一下,感覺它的內容組織得很有條理。我比較在意的是,這本書是否能幫助我解決一些在練習吳式太極拳時遇到的睏惑。比如,在一些動作的細節處理上,我常常會感到模棱兩可,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到位。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更加細緻的指導,能夠幫助我剋服這些練習中的瓶頸,讓我能夠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閤起來。如果它能夠解答我的一些疑惑,並且能讓我對吳式太極拳的理解更上一層樓,那這本書就非常有價值瞭。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的心情還是挺期待的。一直對吳式太極拳抱有濃厚的興趣,也聽聞過洪滌懷先生在吳式太極拳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所以這本書無疑是瞭解他的思想和傳承的重要途徑。翻開目錄,看到“文獻及其闡釋”幾個字,就覺得這本書的深度應該不一般。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真實地展現洪滌懷先生的太極拳理念,而不是被後人的理解和演繹所覆蓋。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最純粹的洪氏吳式太極精髓,感受其中蘊含的東方哲學和養生智慧。我期待它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對太極拳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的語言能夠通俗易懂,即使是對太極拳初學者也能有所啓發,而不是過於艱澀難懂,讓人望而卻步。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是一本既有學術深度,又能引發讀者共鳴的好書。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一種沉靜而內斂的力量。我通常對那種浮誇的武術宣傳不感興趣,我更看重的是武術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和哲學思想。洪滌懷先生的名字在吳式太極拳界響當當,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真正展現他作為一位宗師級人物的思考深度和對太極拳的獨特見解。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體現齣吳式太極拳那種“以柔剋剛”、“藉力打力”的精髓,以及它在養生方麵的獨特價值。我希望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不僅僅是學習拳法,更是一次與古人智慧的對話,一次對身心修養的探索。如果這本書能給我帶來這樣的感受,那我將非常滿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