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木食器:31位木作職人和300件手感小物的好時光

日日木食器:31位木作職人和300件手感小物的好時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木工
  • 手作
  • 日式
  • 生活美學
  • 工藝
  • 傢居
  • 設計
  • 慢生活
  • 匠人精神
  • 小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讀品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河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4991165
商品編碼:29819584429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木工愛好者,生活器物愛好者,日本文化愛好者
31位木作職人,隻想做齣自己每天都願用的生活器物。熱切地想和大傢分享,在生活中與實在且美的器物相伴的那些美好時光。

內容簡介
介紹日本31位木作名師的300件經典手作木器,包含木鉢、木碗、木盤、木砧闆、木筷架等日用食器,以及花器等裝飾類器物,呈現其創作過程,展示其使用場景。同時由10位名師親自示範10個作品的製作過程,讓讀者也可輕鬆做齣名傢木食器。

★呈現製作者的創作過程:並非單純介紹作品本身,側重講解設計理念及製作方法,將製作者的思考過程也一一呈現齣來。

★展示器物的使用場景:從木食器在實際生活中被使用的觀點齣發,展示大量盛放料理的樣子及就餐的場景等。

★讀者可親自挑戰製作:在“動手做做看”部分,木作名師會通過通俗易懂的講解及豐富的圖片指導初學者製作木食器。

★充實的背景資料:收錄可以購買木工作品的店鋪信息,以及一些個人也可以購買到木材的商店情報。附有常用木工術語及常用木材的詳細信息。

作者簡介
西川榮明(にしかわ たかあき)

1955年齣生於日本神戶市。非小說類作傢,編輯。在齣版社任職之後,從事寫作和編輯的相關工作,主要關注木椅傢具、森林木工藝等與木相關的主題。同時緻力於“木育”普及的活動。  

著有《一生相伴的木傢具和器物》《名椅由來圖典》《手作木凳子》《手作木餐具》《木之匠人》(誠文堂新光社),《日本的森林和木作職人》(鑽石社),《手作木工具和木玩具》(岩波書店),《北的木作》(北海道新聞社)等。閤著有《木育之書》(北海道新聞社)等。



內頁插圖

目錄
7   1 碟子

10 咖喱愛好者的作品,讓人可以把米飯吃得乾乾淨淨 前田充的咖喱飯餐碟

14 放在桌上的美景 富井貴誌的方碟、輪邊碟、袖珍碟

16 去除厚重感後誕生的作品 杉村徹的平碟、圓碟、袖珍碟

18 木色的搭配、舒緩的綫條與角度的完美結閤 山極博史的三角形碟

20 盛放上料理後,碟子傳達的錶情瞬間改變 酒井敦的橢圓形大餐碟

22 不顯突兀的細小的刨削紋理詮釋著存在感的含義 蘆田貞晴的棱紋方碟和麵包碟

24 木作職人們的作品?各種類型的碟子

26 動手做做看1 袖珍碟

30 動手做做看2 麵包碟

35 2 碗、盛器

36 樂享實木的質感和色彩 岩崎久子的帶支腳的盛器

40 在傳統工藝中展現新的設計理念 露木清高的寄木抹茶碗

44 卸下壓力後的創作,把輕鬆感傳遞到手上 瀨戶晉的“tall bowl(深碗)”係列

46 水波紋般的綫條與木材的厚重感完美融閤 “京都炭山朝倉木工”的行星盛器

48 用北海道産的魚鱗雲杉製作貫徹實用原則的簡樸器物 佐藤誠的 “OKE CRAFT”器皿

50 可以盛放各種物品的夏剋式風格作品 日高英夫的spit box

52 傳統的編製工藝、素雅的配色、3隻支腳,這些要素讓作品擁有獨特的存在感 飯島正章的龜甲竹編盛器

54 動手做做看3 扁柏木盤捲餐碟



59 3 鉢、沙拉碗

62 突顯木材質感的同時創造齣優美的綫條 須田二郎的生木沙拉碗

64 將遭丟棄的日本柳杉在塗漆後獲得重生 小沼智靖的截麵紋木鉢

66 保留樹皮,創造齣感性的造型 大崎麻生的白樺船形碗和圓碗

68 動手做做看4 柿漆木鉢

73 4 方便易用的漆器

74 在傳統的木碗造型中融入現代感 落閤芝地的外雕痕木碗

78 簡單的造型和配色讓料理提升瞭一個檔次 山本美文的白色漆器

82 把自己想使用的器物,用鏇床車製齣來,塗漆後完成 山田真子的“HIGO”

86 動手做做看5 塗漆竹碟

90 初學者也不會産生過敏反應的簡單的塗漆方法



93  5 兒童用的餐具

94 木作職人們的作品?兒童用的餐具

96 動手做做看6 茶點馬剋杯



101 6 盆、托盤

102 強力的雕鑿痕跡與栗木色調的完美融閤 森口信一的我榖盆

106 佃真吾的我榖盆

108 動手做做看7 我榖盆

113 木作職人們的作品?盆和托盤

114 將翹麯的櫟木闆進行簡單粗獷的加工 戶田直美的長方形托盤

116 動手做做看8 長方形托盤



119 7 杯子、片口碗、鍋蓋、鍋墊……

120 為瞭在山上喝到美味的咖啡,對木柴進行簡單粗獷的加工 三浦孝之的馬剋杯

124 小巧中透著伶俐 古橋治人的木製瓶塞

126 動手做做看9 鍋墊

129 木作職人們的作品?片口碗、水罐、蕎麥豬口



131 8 花器、罐、箱

134 與裂痕和蟲蛀共生的藝術 中西洋人的花器

138 展現不同木材的色彩風格,手工將它們組閤在一起 宮內知子的木製罐和木製馬賽剋箱

140 動手做做看10 餐具盒

145 附錄

146 本書收錄木作職人

148 本書收錄作品的銷售工坊或店鋪

152 可以購買木材的店鋪

154 術語解說

155 工具解說

156 木材一覽錶



158 後記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前言



在書中,你會看到來自日本的木作職人創作的好用而美麗的碟、盤、碗、鉢、杯、花器等作品。翻上幾頁,你就能體會到作者滿懷誠意撰寫的這本書的幾個特點。



1?收錄木作職人創作的充滿個性的實木作品

書中收錄的均是製作者的原創作品。他們會親自使用自己的作品以試驗是否好用,同時也主動聽取傢人和客戶的意見,因而作品均擁有很高的完成度。這些充滿個性的作品均用實木由手工製成,不是那種廠傢大批量生産的産品。讀者可以看到製作者的模樣,清楚地知道作品的齣處。

如果對某件作品感興趣,書中還收錄瞭作品相關木作職人的信息和齣售這些作品的工坊或店鋪的信息,可以進行谘詢,或者到店裏去看看、摸摸作品實物。



2?可以瞭解製作者創作的思考過程

並不是僅僅單純地介紹作品本身,而是將製作者的思考過程也一一呈現齣來,比如設計上的考慮,創作時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為什麼要創作這樣的作品等。這樣讀者對作品産生的背景也會有所瞭解。



3?都是可以實際使用的器具

從“實際使用”的觀點齣發,書中展示瞭很多器具被使用時的場景。這些場景是在製作者及其傢人的協助下布置並且拍攝齣來的,比如正在用餐的場景。有的製作者還藉此機會展現瞭一下自己在料理製作方麵的特長。



4?讀者也可以跟著動手製作

為瞭滿足一部分讀者想自己動手製作的願望,書中專門設置瞭“動手做做看”的闆塊。專業的製作者們為瞭讓初學者也可以製作成功,做瞭耐心的傳授和指導。這部分共收錄瞭10種類型的作品。對非專業人士可能會感覺睏難的部分,比如塗漆的方法等也專門進行瞭介紹。

對於使用刃具還不太熟練的讀者,在製作中請一定要保持細心、謹慎。



接下來,就在閱讀中感受木器的獨特魅力吧。

好的,以下是一份關於一本不同圖書的詳細簡介,該書聚焦於傳統工藝的傳承、現代生活的質感提升以及對自然材料的深入探索。 --- 《素心木語:日本傳統工藝師的器物哲學與日常美學》 【圖書簡介】 一、 序章:在木紋中觸摸時光的厚度 《素心木語》並非僅僅是一本關於木製品的圖鑒,它更是一次深入日本傳統手工藝核心的朝聖之旅。本書帶領讀者走訪瞭散布於日本列島各個角落的資深木作匠人、漆藝師和竹編藝術傢。他們大多遵循著代代相傳的技藝,以近乎虔誠的態度對待手中的每一塊木料。 這本書的核心在於挖掘“器物背後的哲學”。在批量生産和快速消費的時代洪流中,這些匠人堅守的慢工細活,是對工業化效率的一種溫和反叛,也是對生命意義的深度思考。從雪國青森到溫暖的九州,我們記錄瞭這些藝術傢們如何通過雙手,賦予冰冷的木材以溫度和故事。 二、 匠心獨運:從選材到成品的精神軌跡 本書分為三個主要部分,詳細剖析瞭傳統木作工藝的完整流程,以及支撐這些流程的匠人精神。 第一部:木之魂——材料的敬畏與選擇 這一部分聚焦於原材料的選擇。我們深知,一件器物的生命力始於其所選用的木材。書中詳盡介紹瞭日本傳統工藝中常用的樹種,例如櫻木的細膩紋理、櫸木的堅韌光澤、椴木的溫潤手感,乃至稀有的神代木。 我們不僅展示瞭不同木材的物理特性,更探討瞭匠人如何“聆聽”木材的聲音——理解其生長環境、年輪的走嚮以及乾燥過程中的脾氣。書中收錄瞭多位木材專傢的訪談,他們分享瞭如何通過氣味、觸感和顔色,判斷一塊木料是否“成熟”,是否值得被賦予新的生命。特彆是關於“闆材的取法”,即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浪費並尊重木材的自然形態,這一章節深入剖析瞭日本傳統“惜物”思想的體現。 第二部:手作的溫度——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此部分是本書的核心,詳盡描繪瞭手工製作的每一個關鍵環節。我們細緻地分解瞭從粗坯到精修的復雜步驟: 1. 結構與連接: 深入探討瞭日本木工中引以為傲的“接閤技術”(如“蟻鼻榫”、“渡留”等)。這些無需釘子的連接方式,不僅展現瞭驚人的力學智慧,更賦予瞭器物拆裝和修復的可能,極大地延長瞭其使用壽命。我們記錄瞭一位世代相傳的指物(細木工)大師,演示他如何僅憑一把尺和一把鑿子,完成復雜結構件的打磨。 2. 錶麵處理的藝術: 不同於現代的化學塗料,本書重點介紹瞭傳統的錶麵處理工藝,包括天然漆(Urushi)的層層上光、炭化處理(Yakusugi)的防腐防蟲,以及“木蠟油”在保持木材自然呼吸感方麵的應用。每一道工序,都是匠人與時間進行的對話。 3. 器型與功用: 我們考察瞭不同地域因氣候和生活習慣演變齣的獨特器型,如九州的深碗、關西的方正食盒等。這些器物的設計,是功能性與形式美學的完美融閤。 第三部:日常的禪意——器物在生活中的重生 《素心木語》強調,最好的器物是那些被“用壞瞭”的器物。本章轉嚮探討木製工藝品如何融入現代生活,並隨著時間而産生獨特的美感——即“時間留下的包漿”。 我們邀請瞭幾位專注於日常生活美學的室內設計師和生活傢,分享他們如何搭配木製傢具、餐具和裝飾品,來營造寜靜、有質感的傢居環境。書中展示瞭大量實景案例,這些案例錶明,一件精心製作的木器,即使是簡單的筆筒、茶則或砧闆,也能提升日常儀式的莊重感。 此外,本書還包含一個專門的篇章,探討“修復”的價值。在匠人的眼中,損壞並非終結,而是修補藝術的開始。通過詳細的圖解,展示瞭如何使用金繕(Kintsugi)的木作對應技術——“纇接”(Mendori),將裂痕轉化為新的美學焦點,賦予器物第二次生命。 三、 結語:慢下來的意義 在快節奏的社會中,《素心木語》提供瞭一個喘息的空間,引導讀者重新審視“擁有”的意義。它不是推銷昂貴的手工藝品,而是鼓勵人們去欣賞那些凝結瞭匠人生命與時間的作品。 本書旨在喚醒人們對自然材料的敏感度,理解每一件手作器物背後所蘊含的勞動、智慧和對自然的敬畏。它告訴我們,真正的奢華,不在於金錢,而在於時間與專注的投入。閱讀此書,仿佛能聞到木屑的清香,聽到鑿子敲擊木材的篤實聲響,觸摸到那份穿越歲月沉澱下來的,素心之美。 【本書特色】 深度訪談錄: 收錄瞭二十多位跨世代的傳統工藝師的獨傢專訪,文字細膩,富有人文關懷。 工藝流程圖解: 附有大量高精度攝影和手繪插圖,詳細解釋瞭復雜木工技術的原理和操作步驟。 美學解析: 結閤日本侘寂(Wabi-Sabi)和民藝(Mingei)思想,對器物的形式美進行深刻解讀。 實用參考: 提供瞭如何保養和珍藏木製器物的實用指南。

用戶評價

評分

初讀此書,便被其獨特的氣質所吸引。它並非一本簡單的器物圖錄,而是將31位木作職人的心路曆程與300件手感小物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日日”二字的解讀,如何在重復的生活中發現不一樣的驚喜,如何在平凡的器物中品味齣不凡的質感。其中一位職人對我說過的一句話,“我的作品,希望能陪伴你們度過無數個溫馨的夜晚”,讓我印象深刻。書中的木食器,造型樸實大方,但細節處卻透露齣精妙的設計。例如,一款木碗的邊緣設計,既方便手持,又增添瞭幾分優雅。而一款木勺,則將人體的工學與自然的美學完美結閤。300件小物,仿佛300個小小的故事,它們等待著被發現,被使用,被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共同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好時光”。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器物”的意義,它們不再是簡單的工具,而是生活的夥伴,是情感的寄托,是連接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一座橋梁。

評分

剛收到這本書,迫不及待翻開。光是書名就很有畫麵感,“日日木食器”,瞬間聯想到清晨的陽光穿過木窗,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木頭清香,餐桌上擺放著溫潤的木碗、精緻的木勺,平凡的日常瞬間被點亮。31位木作職人,300件手感小物,這數字本身就充滿瞭驚喜與期待。我一直對手工製品有著莫名的偏愛,尤其是木製品,那種天然的紋理、溫和的觸感,似乎承載著匠人傾注的心血和時光。想象一下,這31位職人,他們也許是在山間的小木屋裏,日復一日地打磨,也許是在鬧市的角落裏,用雙手創造一方寜靜。而這300件小物,又會是怎樣的模樣?是盛放食物的器皿,還是裝飾空間的擺件?是實用至上的工具,還是充滿藝術氣息的雕塑?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瞭解他們的故事,看看他們如何將一塊塊普通的木頭,賦予生命,變成觸動人心的美好。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木食器,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那些熱愛生活、用心創作的靈魂,也讓我開始期待,我的“好時光”裏,也能有這些木作小物的陪伴。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沉靜和治愈。我一直覺得,生活需要一些儀式感,而這些由木頭製成的手工小物,恰恰能為我的日常增添這份儀式感。當我翻到其中一位職人,他講述自己如何從都市的喧囂中抽離,迴到山林,用雙手與木頭對話時,我深有感觸。書中的許多作品,設計簡潔而不失韻味,無論是盛放一日三餐的碗碟,還是泡茶品茗的茶具,都透露著一種返璞歸真的力量。我尤其喜歡其中幾款帶有不規則紋理的木碗,它們仿佛是大自然最真實的寫照,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木香的靜謐空間,與31位匠人一同感受著創作的樂趣,也與300件小物進行著心靈的對話。它讓我明白,生活中的“好時光”,並非一定要轟轟烈烈,也可以是這一件件充滿溫度和故事的木作小物,在不經意間,溫暖著我的每一個“日日”。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深刻的共鳴和對生活的熱愛。我一直相信,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都會被這樣一本充滿匠人精神和生活溫度的書所吸引。31位木作職人的故事,各有各的精彩,有的在傳承古老的技藝,有的在探索創新的可能,但他們身上都有著一種共同的特質:對木頭的敬畏,對作品的執著,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我喜歡書中對每一件小物細節的刻畫,比如一位師傅如何用特殊的工藝處理木材,使其更加溫潤耐用,又比如另一位師傅如何根據不同食材的特性,設計齣最適閤的食器。300件手感小物,不僅僅是冰冷的物品,它們更像是匠人情感的載體,承載著對使用者美好的祝願。閱讀這本書,我仿佛也跟著這些職人,進行瞭一場關於美、關於匠心、關於生活態度的探索之旅。它讓我更加期待,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夠擁抱更多這樣充滿靈魂的手工製品,讓我的“好時光”更加豐盈和有意義。

評分

迫不及待地翻閱瞭這本書,驚喜不斷!雖然我本身不是木工愛好者,但這本書卻深深吸引瞭我。它不僅僅是一本展示木製餐具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生活美學和匠人精神的讀物。31位木作職人的故事,我尤其喜歡其中一位在海邊工作室創作的師傅,他的作品帶著一股海風的清新和寜靜,仿佛能聞到大海的味道。書中對每一件小物的描述都非常細緻,不僅僅是材質、尺寸,更重要的是它背後所蘊含的理念和匠人的初心。我發現,原來一件小小的木勺,也可以有如此多的講究,從選材到打磨,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匠人的智慧和汗水。書中的攝影也非常齣色,光影之間,木頭的紋理栩栩如生,觸感仿佛隔著紙頁傳遞而來。讀著讀著,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太過匆忙,是否忽略瞭身邊那些細微的美好。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日日”的意義,如何在平凡的日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好時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