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5G无线网络及关键技术 | ||
| 作者 | 杨峰义,谢伟良,张建敏,等 | ||
| 定价 | 98.00元 | ||
| ISBN号 | 9787115436498 |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17-02-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 本书全面讨论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无线网络架构和相关关键技术,内容涵盖5络发展与业务需求、5络架构、5G智能无线网络架构、无线网控制承载分离技术、多制式协作与融合技术、5络资源管理、移动边缘计算、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频谱共享技术等不同层面。本书可供具有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通信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读物。 |
| 编辑推荐 | |
| 1. 5G属前沿技术,本书内容业界,全面介绍5G相关技术。 2. 本书集合业界通信企业在5G方面的全新研究成果,内容深入、丰富。 3.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研究,此前出版过3本移动通信相关图书。 |
| 作者介绍 | |
| 杨峰义长期从事移动通信技术与业务研究开发工作,先后出版与3G/4G相关的专著6本。近年来负责中电信5G技术研究,参与工信部IMT2020推进工作和863“5G前期研究”工作。 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总体组专,863计划信息领域重大项目“5G技术研究”总体组专 |
| 序言 | |
我是一名从事网络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士,一直以来,网络安全都是我关注的重点。在 5G 时代,随着连接设备的激增和应用场景的多元化,网络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这本书虽然主要聚焦于 5G 的技术本身,但其中关于 5G 安全架构的设计和考量,为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书中对 5G 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机制的介绍,让我了解到 5G 在增强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例如,书中提到了 5G 引入的 SUCI/SUPI(订阅永久标识)等机制,能够更好地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我特别关注书中对网络切片安全性的论述。网络切片作为 5G 的核心特性,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的稳定性。书中对如何保证不同切片之间的隔离性,以及如何为关键业务提供高等级的安全保障,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外,书中还提到了 5G 在物联网安全方面的一些考量,例如如何管理海量物联网设备的身份和接入,以及如何抵御物联网设备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虽然本书并未深入探讨具体的安全攻防技术,但它为我理解 5G 的安全设计理念,以及 5G 时代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宝贵的背景知识。这有助于我更好地制定和完善针对 5G 环境的网络安全策略。
评分作为一名软件开发者,我对 5G 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性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未来开发的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能性。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打开了通往 5G 世界的大门。我一直思考,5G 究竟能给我的开发工作带来哪些改变?这本书给了我明确的答案。书中对 5G 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物联网(mMTC)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的详细解析,让我看到了广阔的开发前景。例如,在 eMBB 方面,我看到了开发高清视频流应用、沉浸式 VR/AR 体验的巨大潜力;在 mMTC 方面,我看到了开发智慧城市、智能农业等领域海量连接设备的管理和数据交互应用的可能;而在 uRLLC 方面,我更是看到了开发远程控制、实时数据分析等对时延要求极高的应用的可能性。书中对 5G 关键技术,如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的深入介绍,更是让我看到了如何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以及如何将计算能力推向更靠近用户的边缘,从而提升应用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介绍,更像是一份“开发指南”,它激发了我对 5G 应用的无限创意,让我对接下来的开发工作充满了激情和信心。
评分作为一个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的普通用户,我总觉得 5G 这个词汇离我既近又远。一方面,我能感受到身边网络速度的提升,另一方面,我却很难说清楚 5G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以及它还能为我带来什么。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朴实的话语,把我领进了 5G 的奇妙世界。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对 5G 速度提升的解释,它用比喻的方式告诉我,5G 就像是把原来一条单行道,变成了一条有多条车道的超级高速公路,所以车(数据)就能跑得更快。而且,书中还提到 5G 不仅是速度快,它还能同时连接非常多的设备,这就意味着未来我的智能家居,从冰箱到空调,都可以和我手机无缝连接,并且都能流畅地工作。更让我感到神奇的是,书中还讲到了 5G 的“不卡顿”特性,这对于玩游戏或者看视频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玩游戏总是担心网络延迟,导致操作跟不上,但 5G 的低延迟,让我看到了未来游戏体验的无限可能。这本书让我明白了,5G 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技术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更智能、更丰富多彩。
评分作为一名对科技前沿充满热情的科普爱好者,我一直试图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 5G 技术的书籍。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碎片化的信息,让人难以形成完整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 5G 这个复杂的概念“解构”开来,让我能够轻松地掌握其核心要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 5G 关键技术指标的解读。例如,书中详细解释了为什么 5G 的峰值速率能够达到 10Gbps,以及其时延如何能够降低到毫秒级别。这些具体的数据让我对 5G 的强大能力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同时,书中还介绍了 5G 在频谱使用方面的创新,比如毫米波的应用,这让我了解到 5G 能够利用更宽的频谱带宽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此外,书中还提到了 5G 在能源效率方面的提升,这对于可持续发展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探讨了 5G 如何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社会。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看到了 5G 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无限可能。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激发了我对科技探索的无限热情。它让我明白,5G 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云里雾里”的技术小白量身定做的!我是一个对高科技产品和未来趋势非常感兴趣的人,但无奈技术背景实在有限,每次听到“5G”这个词,都感觉像是在听天书。幸好,我发现了这本书,它的标题虽然听起来专业,但翻开来看,一点都不吓人!作者们用了大量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动的插图,把那些听起来很复杂的概念,比如“波束赋形”、“大规模 MIMO”等等,讲得明明白白。我之前总觉得,5G 速度快,能下载电影更快,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5G 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提到 5G 可以支持更多设备同时连接,这就像给我们的生活插上了“翅膀”,未来我们可以连接更多的智能家居,让生活更便捷;它还提到 5G 的低延迟,让我了解到,这对于玩游戏、看直播来说,体验会提升一个档次,甚至对远程手术、无人驾驶这样的“大事”,也提供了可能。书中还讲到 5G 的“网络切片”功能,我把它理解成“私人定制”的网络,不同的应用,可以使用不同“配置”的网络,这样就不会互相干扰,效率更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能听别人谈论 5G 的“局外人”,而是能够理解并欣赏这项技术的“明白人”了!这种知识的获取,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更美好的想象。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的通信系统架构师,在 4G 时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于 5G 的全新架构和技术范式,我一直寻求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和学习的机会。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 5G 核心网(5GC)的详细阐述。与 4G 的 EPC 相比,5GC 的服务化架构(SBA)和云原生设计理念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书中对 SBA 的深入剖析,包括其接口设计、功能实体以及如何实现灵活的网络功能部署,让我对 5G 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别关注书中对网络切片如何支撑不同业务需求,以及如何通过 NFV(网络功能虚拟化)和 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调度和优化。这些内容为我设计和优化 5G 网络架构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此外,书中对 5G 无线接入网(RAN)的分析,包括其分布式架构、移动边缘计算(MEC)的集成,以及毫米波等新频谱的应用,也让我对 5G 的整体性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前沿的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站在架构师的视角,理解 5G 如何重塑通信网络的未来,并为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
评分我是一名有着数年行业经验的通信工程师,过去在 4G 网络领域摸爬滚打,对新技术总抱着审慎的态度。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刷新了我对 5G 的认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技术难题,而 5G 作为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更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能够指导我实际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洞察。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 5G 核心网架构的论述。不同于 4G 的集中式核心网,5G 引入了服务化架构(SBA)和云原生技术,这极大地提升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书中对 SBA 的详细解析,包括其组件、接口以及如何支持网络切片,让我受益匪浅。例如,书中对 UPF(用户平面功能)的描述,让我理解了它在数据转发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其分布式部署如何实现低时延转发。另外,我对书中关于边缘计算(MEC)的部分也进行了深入研读。MEC 作为 5G 的重要应用场景,能够将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部署到网络边缘,大大缩短了数据处理的时延。书中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 MEC 如何赋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让我看到了 5G 在赋能垂直行业方面的巨大潜力。这本书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结合了行业发展趋势和实际应用需求,为我们这些一线工程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它帮助我理解了 5G 技术是如何解决当前通信网络面临的瓶颈,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是一名通信行业的市场分析师,我的工作需要紧密关注行业动态,并对新技术进行评估和预测。这本书为我深入理解 5G 的技术细节和发展趋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我经常需要撰写关于 5G 市场前景的报告,而精准的技术理解是撰写高质量分析报告的前提。这本书在技术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非常出色。我特别欣赏书中对 5G 演进路线的梳理,从 5G NR(新空口)的设计理念,到其与 4G LTE 的兼容性,再到未来 6G 的展望,都进行了清晰的勾勒。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 5G 在整个通信技术发展周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其未来的演进方向。书中对 5G 核心网架构的详细介绍,也让我得以窥见其服务化、云原生等关键设计思想,这对于理解 5G 如何支撑未来各种创新应用至关重要。例如,书中关于网络切片如何实现业务隔离和资源优化,以及它如何为垂直行业提供定制化服务,都为我分析 5G 在不同行业的市场潜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尤其关注书中对 5G 部署挑战的探讨,例如频谱分配、基站建设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等。这些现实层面的考量,让我的分析更加贴合市场实际。这本书为我提供了“看得深”和“看得远”的视角,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分析 5G 市场,并做出更具前瞻性的判断。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学习 5G 无线网络道路上的“及时雨”!我是一名对通信技术充满好奇的学生,一直想深入了解 5G 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带来如此颠覆性的改变。在浩瀚的书海中,我被这本书的标题吸引住了——“5G无线网络及关键技术”。翻开书页,我立刻被其严谨的结构和清晰的逻辑所折服。作者们并非简单地堆砌技术名词,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 5G 的诞生背景、核心优势,以及那些支撑起它强大能力的“黑科技”。从最初的蜂窝网络演进到 5G 的全新架构,再到那些令人惊叹的创新技术,如大规模 MIMO、波束赋形、网络切片等等,书中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特别是关于大规模 MIMO 的部分,我之前一直觉得这个概念非常抽象,但书中通过形象的比喻和详细的图示,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理解了它是如何通过增加天线数量来显著提升频谱效率和覆盖范围的。此外,网络切片的概念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如同为不同的应用场景量身定制的网络服务,能够保证高带宽、低时延等个性化需求,这对于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书中对这些关键技术的原理、实现方式以及实际应用前景都进行了详尽的剖析,让我对 5G 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它不仅告诉了我“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以及“如何做到”。每一次阅读,都感觉自己对 5G 的理解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仿佛点亮了内心深处对技术探索的火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走向 5G 的殿堂。
评分我是一名在人工智能领域工作的研究者,我深知强大的通信网络是支撑 AI 应用落地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我看来,5G 绝不仅仅是网络速度的提升,它更是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神经网络”。这本书的到来,为我提供了深入理解 5G 如何为 AI 赋能的视角。书中关于 5G 的低时延特性,让我看到了实时 AI 推理的巨大潜力。比如,在自动驾驶场景中,车辆需要毫秒级的响应速度来处理传感器数据并做出决策,而 5G 的低时延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书中还详细阐述了 5G 的高带宽特性如何支持海量数据的传输,这对于训练大规模的 AI 模型至关重要。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 5G 赋能边缘智能的章节。边缘智能可以将 AI 的计算能力下沉到更靠近数据源的边缘设备上,从而减少对中心云的依赖,降低时延,并保护数据隐私。书中列举了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案例,让我看到了 5G 与边缘 AI 结合所带来的颠覆性变革。这本书不仅让我对 5G 的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清晰地看到了 5G 如何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强大助推器,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启发和思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