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你会用日用品

别说你会用日用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坚果百科 著
图书标签:
  • 生活技巧
  • 居家必备
  • 日用品
  • 妙用
  • 省钱
  • 实用
  • 窍门
  • 生活常识
  • 收纳
  • 清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赏心悦目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81948
商品编码:2983763196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别说你会用日用品

定价:28.00元

作者:坚果百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1211819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本针对日常用品的家用科普书。
  全方位解读日常用品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科学性 知识性 实用性 的结合。
  从洗护用品到儿童用具,从餐饮厨具到家电百货……
  剖析我们日常用品中潜在的健康隐患
  了解日用品添加剂的成份以及副作用
  全方位解读您*关心的日常用品的疑问
  坚果百科,媲美松鼠科学会的民间科普团体 呈现。
  原来生活可以更有品质!

内容提要


  近几年里,大家把对“安全”的关注,更多放在了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上。从早些年的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以及各种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到如今的废皮鞋制胶囊,我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身边的各种安全问题。
  这是好事,也是社会发展、人们认知提高的体现。然而,大家的安全意识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吃进肚子的东西上。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的“安全”问题,却是从来没有考虑,甚至说从未想到过的。
  本书从七个方面写起,囊括我们日常经常使用的一百多种日用品,从洗护用品到家居电器,再到我们每天必穿的衣服鞋袜,力求站在客观的角度告诉大家,这些我们每天接触的日用品,究竟对我们的身体带来了怎样的潜在危险。
  同时,写这本书还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大家,怎么避开这些危险,让我们明确知道,如何才能安全、正确、健康地使用它们,让这些日用品发挥它们的“职责”和功能,为我们创造舒适、美丽的生活。
  作者及简介:
  坚果百科:由科普爱好者组成的草根科学小组,搜集生活中容易忽略的常识和真相,集健康知识、生活百科于一身,我们的成员来自于各行各业,但都有一颗验证已知、探索未知的心。坚果百科的愿景是,让生活更健康。

目录


章 洗护化妆品
 1.洗面奶也要注意使用方式?
 2.防晒霜使用不当,会危害胎宝宝?
 3.润肤霜为什么会引起过敏?
 4.睡眠面膜能让细纹变皱纹?
 5.爽身粉也能引起感染和过敏?
 6.沐浴露,也可能损害你的皮肤
 7.小心,伤头发的洗发水
 8.护发素并不护发?
 9.啫喱水能破坏人体荷尔蒙?
 10.沐浴盐能用来洗脸吗?
 11.焗油膏真能导致白血病?
 12.致癌!如果错误使用了染发剂
 13.护手霜未必能护手
 14.让皮肤受损的化妆水
 15.谨防牙刷带来的病毒感染
 16.错误使用牙膏,影响的不只是味觉
 17.漱口水也可能会致癌
 18.长期使用粉饼造成铅沉淀的说法对吗?
 19.导致皮肤衰老的竟然是腮红
 20.小心用眼影,容易伤到
 21.眼疾很可能是睫毛膏引起的
 22.“香水有毒”不再是歌
 23.慎用花露水,会致皮肤过敏
 24.含铅口红,你一年吃掉多少?
 25.润唇膏不润唇,反而唇裂
 26.指甲油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不容忽视
 27.激素类药膏可致皮肤病
第二章 洗涤消杀用品
 28.洗衣粉既伤衣又伤肤
 29.腹泻,很可能是洗洁精没洗干净
 30.油污净能导致头晕、呕吐吗?
 31.用洗手液,让手越洗越干
 32.洁厕灵使用不当会中毒,知道吗?
 33.助长病菌肆虐的很可能是消毒水
 34.一盘蚊香燃尽等于吸了6包烟
 35.灭害灵灭的不仅仅是虫
 36.灭蚊药其实就是农药
 37.别被电蚊拍“咬”着
 38.蟑螂药灭不了蟑螂能“灭”人
 39.毒鼠强禁用是因为其剧毒性
 40.小心,鞋油也会引发肝病
 41.注意樟脑丸的“毒”
第三章 炊事用品
 42.小心切菜不快切手快的菜刀
 43.常用保鲜膜能致癌,这是真的吗?
 44.陶瓷餐具对身体的危害
 45.乳胶、塑胶手套也有危害
 46.有“毒”的塑料袋
 47.铁锅生锈对会有影响!
 48.使用不当,不粘锅竟然变毒锅
 49.高压锅使用不当太危险
 50.过期的燃气灶存在安全隐患
 51.电烤箱方便易烫伤
 52.使用微波炉危害多
 53.电饭煲里隐藏的杀机
 54.使用不当,会爆炸的电磁炉
 55.电水壶漏电要注意
 56.触目惊心,咖啡机里水垢多
 57.烤面包机,烤出来的危险
 58.榨汁机里小心榨出“毒果汁”
 59.豆浆机里也有黄曲霉素?
 60.不清洗的抽油烟机,危害在于油烟
 61.藏污纳垢的太阳能热水器
 62.容易漏电的电热水器
 63.燃气热水器超龄使用危险
第四章 家电商品
 64.电冰箱不是保险箱
 65.液晶电视里的辐射
 66.洗衣机隐藏的健康危险
 67.音响可致人耳聋
 68.饮水机里的“污染水”
 69.空调机里有病菌
 70.取暖器也会伤眼睛
 71.浴霸,损害了婴幼儿的视力
 72.电热毯危害多!
 73.电风扇带来的疾病
 74.吸尘器变“炸弹”
 75.警惕,手机变杀手
 76.常用电脑危害多!
第五章 儿童用品及文具类
 77.儿童护肤霜也有副作用
 78.“洗发精”可致宝宝头发发黄,你知道吗?
 79.你知道宝宝的纸尿裤,有多少危害吗?
 80.选择奶粉不当,危及宝宝健康
 81.洗衣液,“静电宝宝”的罪魁祸首
 82.童车会影响宝宝骨骼发育吗?
 83.毛绒玩具引发宝宝过敏?
 84.别让玩具成为孩子的“隐形杀手”
 85.小心,餐具也能让宝宝铅中毒
 86.儿童用电动牙刷有弊端
 87.安抚奶嘴用久了,宝宝嘴巴会变形
 88.隐藏着危险的宝宝牙胶
 89.儿童颈椎健康,从书包做起
 90.“毒”文具还在用吗?
 91.注意蜡笔水彩笔的铅超标
第六章 家装器械类
 92.含“毒”家具,你知道多少?
 93.别忽视沙发、床垫、地毯中的尘螨
 94.地毯等于慢形自杀?
 95.警惕!家居中灯光对身体的危害
 96.你了解多少陶瓷卫浴的放射危害?
 97.人造大理石会让人掉头发?
 98.“隐形杀手”是化纤床单
 99.“黑心棉”你知道吗?
 100.开关、插座中隐藏的“火灾”
 101.水龙头也可能铅超标?
第七章 衣物鞋子类
 102.褪色的贴身衣物容易引发牛皮癣,这是真的吗?
 103.尼龙丝袜的危害
 104.化纤衣服容易得过敏性皮炎
 105.太可怕了!防辐射的衣服可能辐射更强
 106.穿紧身衣对身体的害处多
 107.发霉的衣服中含有真菌可致癌
 108.影响女性身体的鞋子,你知多少?
 109.暴走鞋影响孩子的脚部发育?
 110.不合脚鞋子的后遗症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别说你会用日用品 简介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使用、消费无数的“日用品”。它们静默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空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小到一把牙刷,大到一张床垫,都承载着我们对舒适、卫生、便利的追求。然而,我们真的“会用”它们吗?“别说你会用日用品”这本书,正是对我们与这些日常物品之间看似熟稔实则可能疏远的真实关系的深刻剖析。它并非一本简单的使用说明手册,也不是一本关于“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的鸡汤文。相反,它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般的严谨和侦探般的好奇,带领读者深入挖掘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日用品背后,隐藏的科学原理、设计哲学、材料演变、文化象征,甚至是社会经济的缩影。 本书的出发点,是对“习以为常”的挑战。我们每天刷牙,但是否思考过牙刷刷毛的角度、材质以及与牙龈的互动原理?我们每天洗澡,但是否了解沐浴露的表面活性剂如何分解污垢,以及不同香氛背后复杂的调香艺术?我们每天坐在椅子上,但是否体会过人体工学设计的精妙,以及材料科学如何影响舒适度与耐用性?《别说你会用日用品》正是要撕开这层日常的“迷雾”,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些陪伴我们最亲密的伙伴。 内容梗概 第一章:牙齿的守护者——从骨头到合成纤维的进化史 这一章将追溯牙刷的起源,从古埃及用兽骨和鬃毛制成的简陋工具,到如今高性能合成纤维刷头的现代设计。我们将探讨不同刷毛硬度、长度、角度对口腔卫生的影响,以及牙膏中研磨剂、氟化物、发泡剂等成分的科学作用。同时,我们将审视电动牙刷的声波技术和旋转技术,分析它们在清洁效率和用户体验上的差异。更进一步,作者将触及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联,以及一次性牙刷的环保争议,引发读者对个人习惯与环境责任的思考。 第二章:洁净的秘密——肥皂、沐浴露与洗涤剂的化学魔法 本章将深入剖析“洁净”的科学。肥皂的碱性皂化反应如何瓦解油脂污垢?现代沐浴露和洗发水中为何普遍使用表面活性剂,它们的种类繁多,各自的清洁原理和对皮肤的刺激性有何区别?本书还将探讨洗涤剂的复杂配方,包括酶、漂白剂、柔顺剂等,它们如何协同作用,实现衣物的深度清洁和保养。此外,还将讨论“天然”与“合成”清洁剂的优劣,以及新兴的生物可降解清洁剂在环保浪潮下的发展。 第三章:温度的艺术——从保温杯到智能冰箱的温控之道 温度控制是现代生活便利性的基石。《别说你会用日用品》将带你领略保温杯的真空隔热原理,分析不同材质(不锈钢、玻璃内胆)对保温效果的影响。我们将探索电热水壶的温控芯片如何精确设定水温,以及智能冰箱的制冷系统如何通过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协同工作,维持食物的新鲜。本书还会涉及微波炉的微波辐射原理,解析它如何加热食物,以及不同材质餐具在微波炉中的安全性。甚至,我们将触及恒温器的工作机制,探讨它如何感知并调节室内温度,为我们创造舒适的环境。 第四章:光影的魔法——从白炽灯到LED的照明革命 照明是塑造我们生活空间氛围的关键。《别说你会用日用品》将回顾照明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能量效率低下的白炽灯,到节能环保的荧光灯,再到如今普及的LED技术。我们将解析LED芯片的发光原理,探讨色温、显色指数等参数如何影响我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视觉舒适度。本书还将讨论智能照明系统,如通过手机App控制灯光亮度、颜色,以及场景模式的设置,展现科技如何提升居住体验。我们也将探讨自然光与人造光的平衡,以及不同光源对情绪和生理节律的影响。 第五章:材质的对话——塑料、金属、玻璃与纤维的生命周期 我们使用的日用品,其材质选择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耐用性、成本乃至环保属性。《别说你会用日用品》将对常见的日用品材质进行细致的解读。我们将深入了解不同种类塑料(PET、HDPE、PVC等)的特性,它们在食品包装、家居用品中的应用,以及它们的回收与降解难题。金属(不锈钢、铝合金等)在厨具、家具中的优势,以及它们的加工工艺和防腐蚀技术。玻璃(钠钙玻璃、硼硅玻璃等)的透明性、耐热性和易碎性,以及在餐具、容器中的应用。最后,我们将审视天然纤维(棉、麻)与合成纤维(涤纶、尼龙)的优劣,它们在服装、床上用品中的表现,以及它们的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本书还将探讨“可持续材料”的理念,如竹制品、再生塑料等的兴起,以及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估。 第六章:形态的哲学——人体工学与用户体验的设计密码 一件优秀的日用品,往往是功能性与美学性的完美结合,而这背后离不开对人体工学的深入理解。《别说你会用日用品》将揭示人体工学设计在塑造日用品形态上的重要作用。从一个符合人体握持习惯的鼠标,到一个支撑脊柱的座椅,再到一个易于操作的遥控器,都蕴含着对人体结构、运动规律的细致考量。本书将分析“用户体验”的设计理念,如何通过细节的打磨,提升产品的易用性、舒适性和愉悦感。我们还将讨论“极简主义”和“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现代家居用品的审美。 第七章:无声的语言——日用品中的文化符号与社会变迁 日用品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们与我们的文化、社会、经济紧密相连,无声地诉说着时代的故事。《别说你会用日用品》将从文化的视角审视这些日常物件。一把茶壶,可能承载着饮茶的仪式感和地域文化;一套餐具,可能反映着家庭的用餐习惯和社交礼仪;一件家具,可能折射出居住空间的理念和经济条件。本书还将探讨日用品如何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例如奢侈品的定义和消费心理。我们还将审视科技发展如何改变了日用品的形态和功能,例如从收音机到智能音箱,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这些演变如何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途径。 第八章:可持续的未来——从“用完即弃”到“循环新生” 在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面前,我们对日用品的使用方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别说你会用日用品》将引导读者思考“可持续”的日用品消费模式。本书将分析“一次性”文化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并探讨“可重复使用”、“可修复性”和“可回收性”的设计理念。我们将介绍“共享经济”模式如何影响日用品的拥有和使用,例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同时,本书还将呼吁读者从自身做起,践行“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消费,选择环保材料的产品,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 结论:重塑我们与日常的亲密关系 《别说你会用日用品》并非一本教你如何“完美”使用每一样物品的书,它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对身边世界的全新认知。通过对日用品的深入剖析,我们得以窥见科学原理的精妙,设计哲学的智慧,材料科学的革新,以及文化变迁的轨迹。这本书鼓励我们跳出“使用”的惯性思维,去“理解”,去“欣赏”,去“思考”。它告诉我们,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日用品,都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尊重。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它们,我们才能更明智地选择,更负责任地使用,从而重塑我们与这个充满日用品的世界之间,一种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续的亲密关系。这本书,将让你在今后的每一次触碰、每一次使用中,都发现不一样的惊喜和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都了如指掌,没想到《别说你会用日用品》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就拿最简单的牙刷来说吧,我一直以为只要能刷干净牙齿就行,但书中竟然详细讲解了不同材质的刷毛对牙龈的影响,不同刷头设计如何更好地清洁牙缝,甚至不同手柄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如何减轻手部疲劳。我平时就随便拿一把用,完全没在意过这些细节。更让我惊讶的是,书中还提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牙刷标准和发展历史,这简直是把我从一个“使用者”瞬间升级成了“研究者”。而且,书中对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工具,比如指甲刀、开瓶器、甚至垃圾袋,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它们的发明起源、材料选择、制造工艺,到它们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优化和演变,都娓娓道来。我读到关于垃圾袋的章节时,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小小的垃圾袋竟然有这么多学问,比如不同厚度的聚乙烯(PE)材料如何影响其承重能力和韧性,所谓的“易撕口”设计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可降解垃圾袋在环保方面的真正意义和局限性。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对“日用品”的固有印象,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背后也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物品的指南,更是一次关于观察力、思考力和生活品质的深度启迪。我以前买东西,基本就是看个大概,觉得能用就行,现在我开始仔细观察包装上的材质说明,甚至会去研究一下产品的设计理念。这种“变”真的太有趣了,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评分

读完《别说你会用日用品》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从一个“井底之蛙”变成了“见多识广”的人。我一直以为自己对“灯”这个东西,应该很了解了,无非就是照明。但书中关于“灯”的章节,彻底打开了我的新世界。书中从最原始的火把、油灯,到后来的白炽灯、荧光灯,再到现在的LED灯,每一种光源的发展,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我了解到,不同灯泡的发光原理、光效、色温,对我们的视觉健康和生活氛围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我一直喜欢暖黄色的灯光,感觉温馨,书中却解释了不同色温的光线对人体情绪和睡眠周期的影响。而且,书中还探讨了灯具的设计,从古代的宫灯、马灯,到现代的各种吊灯、台灯、落地灯,每一种灯具都承载着时代的审美和功能需求。我之前对灯的选购,基本就是看瓦数和外观,现在我开始关注LED灯的显色指数、能耗,甚至灯具的材质和散热设计。这本书让我明白,一盏好的灯,不仅仅是提供光明,更是营造生活品质的重要元素。

评分

《别说你会用日用品》这本书,用一种极其细腻和人文关怀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我们与身边物品的关系。我一直觉得,生活就是顺手拈来,需要什么就拿什么,用完就扔,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日用品”背后隐藏的复杂度和深刻的时代印记。例如,书中对“肥皂”这一古老日用品的讲述,就不是简单的介绍如何使用,而是深入探讨了从古埃及的油脂和碱液,到工业革命后流水线生产,再到现代各种香皂、沐浴露的成分演变和功效差异。我读到关于肥皂发明的早期历史时,真的非常震撼,当时人们是用动物脂肪和木灰来制作,听起来多么原始,但却解决了人类清洁卫生的巨大难题。而且,书中还分析了不同地域气候和文化习惯对肥皂形态和香型选择的影响,比如热带地区偏爱的清凉型香皂,或者一些文化中对特定香料的偏爱。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将“肥皂”这一物品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甚至伦理道德的变迁巧妙地联系起来。比如,随着人们对个人卫生的日益重视,肥皂的形态从简单的块状,发展出液体、泡沫等多种形式,这背后不仅是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社会对“洁净”这一概念的不断追求。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一块肥皂竟然能承载如此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所谓的“日用品”,其实是我们与过去、现在、未来连接的纽带,它们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文明的载体。

评分

《别说你会用日用品》这本书,真的像一本“生活百科全书”,让我对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有了全新的认识。就拿“纸巾”这个最普通不过的东西来说吧,书中竟然也挖掘出了这么多有趣的内容。我之前对纸巾的认知,无非就是擦手、擦嘴、或者擦鼻涕。但书中却从纸巾的原材料——木浆的种类和处理方式,到不同纸巾的吸水性、柔软度、韧性,再到压花工艺、生产流程,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我了解到,所谓的“原生木浆”和“再生木浆”在质量和环保性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而不同的压花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还能影响纸巾的触感和吸附能力。更让我惊奇的是,书中还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纸巾,比如厨房用纸、化妆棉、卸妆湿巾等,它们在材质、成分和功能上的细微区别,以及它们在特定场景下的最佳应用。我之前买纸巾,基本就是看价格和包装,现在我开始留意纸巾的层数、材质,甚至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这本书让我觉得,就连一张小小的纸巾,也凝聚着科学家的智慧和生产者的匠心。

评分

《别说你会用日用品》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生活中那些“触手可及”的东西。就拿“钥匙”这个小小的物件来说吧,我之前只知道它用来开门,但书中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锁和钥匙,从最简单的插芯锁,到复杂的电子锁、指纹锁,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机械原理和安全技术。我了解到,一把钥匙的齿形设计,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经过精密计算,以保证只有对应的锁芯才能被打开。而且,书中还追溯了钥匙的历史,从古代的金属钥匙,到现代的各种智能钥匙,每一种演变都代表着人类对安全和便利性的不断追求。我之前对钥匙的认识,就是“能开就行”,但现在我开始好奇不同锁具的防盗等级,以及智能锁的安全性到底有多高。这本书让我觉得,就连一把小小的钥匙,也凝聚着工程师的智慧和对安全的承诺。

评分

读完《别说你会用日用品》后,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物品侦探”,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书中关于“笔”的章节,就彻底刷新了我的三观。我一直以为笔就是用来写字的,圆珠笔、钢笔、铅笔,无非就是书写体验和墨水/铅芯的区别。但这本书却从原材料的提炼、笔尖的设计、墨水的成分,到书写的力学原理,再到不同笔种的历史演变,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了解到,一支看似简单的圆珠笔,其笔尖的滚珠材料、精度,以及油性墨水的黏稠度,都会直接影响到书写是否流畅顺滑。而钢笔的吸墨方式,从早期的活塞式、挤压式,到现在的吸墨器和墨胆,每一种设计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人们对书写便利性的追求。更让我意外的是,书中还探讨了不同国家对“笔”的标准和认证,以及一些经典笔款背后的设计哲学和品牌故事。我一直认为,像派克、凌美这样的品牌,无非就是价格高一点,用起来感觉好一点,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们在设计、材质、工艺上的匠心独运。比如,某些钢笔的笔尖材质竟然会根据不同的书写习惯进行微调,以达到最佳的书写体验。这本书让我觉得,每一次拿起笔,都像是与一位历史悠久的工匠在对话,每一笔的落下,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

评分

我原本以为,《别说你会用日用品》这本书,最多也就是介绍一些生活小技巧,但它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书中关于“椅子”的部分,就让我花费了很长时间去品味。我之前对椅子的认知,就是“能坐就行”,办公椅、餐椅、沙发,感觉功能性大于一切。但书中却从人体的骨骼结构、坐姿的健康影响,到不同时期椅子的设计理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了解到,一张好的椅子,不仅仅是舒适,更重要的是能够支撑脊柱,减少长时间坐姿带来的疲劳和损伤。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椅背的弧度、扶手的高度、座面的深度,以及这些设计如何与人体的工学原理相结合。我读到关于人体工学椅的章节时,简直惊呆了,原来那些复杂的调节按钮和可调节的部件,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适应不同身形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支撑。而且,书中还追溯了椅子的历史,从古代的王座、神坛上的座椅,到中世纪的凳子、椅子,再到现代的各种设计大师的作品,每一种椅子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阶层、审美观念和技术水平。我以前觉得,那些设计感很强的椅子,无非就是好看,现在我才明白,它们背后可能蕴含着更深刻的设计哲学和人体工学研究。

评分

《别说你会用日用品》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惊喜连连”。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水杯”这个东西再熟悉不过了,无非就是喝水用的容器。但书中的内容,让我意识到我对水杯的理解是多么肤浅。书中从最基础的玻璃杯、陶瓷杯,到后来的不锈钢杯、保温杯,再到各种新材质的杯子,都进行了深入的介绍。我了解到,不同材质的杯子在保温性、耐用性、安全性,甚至对水味道的影响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例如,我一直觉得保温杯万能,但书中却指出,某些劣质不锈钢可能会释放出有害物质,而一些新型的复合材料在保温效果和轻便性上,可能比传统的不锈钢杯更胜一筹。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杯子的形状、大小、甚至使用方式的差异。比如,日本茶道中使用的茶杯,其精美的造型和独特的握持方式,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我之前对保温杯的选购,基本就是看容量和保温时长,但现在我开始关注它的内胆材质、密封性,甚至饮水口的设计。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即使是喝水这样一件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因为对“杯子”的了解而变得更加讲究和有仪式感。

评分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懂得生活的人,但《别说你会用日用品》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自信”。书中关于“衣架”的讲解,让我感到无比震撼。我之前以为,衣架就是用来挂衣服的,材质无非就是木头、塑料、金属。但书中却从衣架的承重能力、防滑性、对衣物的保护,再到不同类型衣架的适用场景,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我了解到,一件毛衣和一件衬衫,需要的衣架类型是完全不同的,否则可能会导致衣物变形。而且,书中还探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衣架设计上的文化差异和审美偏好。我之前买衣架,基本就是图便宜,现在我开始留意衣架的材质,是否对衣物有损伤,以及它的承重能力是否足够。这本书让我觉得,就连挂衣服这样一件小事,也可以因为对“衣架”的了解而变得更加讲究,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衣物,提升生活品质。

评分

《别说你会用日用品》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是全方位的,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袋子”这个概念。我之前对袋子的认知,仅限于购物袋、垃圾袋、收纳袋,感觉它们就是用来装东西的。但书中却从袋子的材质、承重能力、密封性,到不同的袋子类型(如真空袋、保鲜袋、冷冻袋)的原理和应用,都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我了解到,不同的材质,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尼龙等,在耐磨性、透气性、耐温性上都有显著的差异,而这些差异直接影响到袋子的使用效果。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各种特殊功能的袋子,比如用于真空包装的食品袋,它们是如何通过排除空气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以及不同冷冻袋在低温环境下如何保持其韧性,防止破裂。我之前买袋子,基本就是看大小和价格,现在我开始留意袋子的材质成分,以及它是否适合我想要存放的物品。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看似普通的“袋子”,也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应用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