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现代汉语用法词典(精) | ||
| 作者 | 冯志纯 | ||
| 定价 | 78.00元 | ||
| ISBN号 | 9787806825785 | ||
| 出版社 | 四川辞书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5-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精装 | 开本:大32开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 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汇多种用途于一书。 共收词语一万多条,以出现频率高又容易用错的常用词语为主,并选收了近年来出现的新词语。 除词语的形、音、义外,还收入词语的词性、构词法、近义词、反义词,对其语法特点、褒贬色彩、误用之处和易混淆词语也详加辨析。 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特别适用于语言文字工作者。 |
| 编辑推荐 | |
| 作者介绍 | |
| 序言 | |
对于一个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这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个“避风港”。每当我的创作思路被某个拗口的句式卡住,或者对某个生僻词语的现代用法感到困惑时,翻开它,总能找到定海神针般的确切指导。它不仅涵盖了大量的核心词汇,对于那些新近出现的网络用语或专业术语的规范化用法,也展现出了与时俱进的编纂态度,虽然这部分内容可能需要后续不断修订来保持其前沿性,但其努力的方向令人赞赏。拥有这样一本词典在侧,带来的信心是无价的。它让我敢于挑战更复杂的文本结构,敢于使用更精确的词汇,因为我知道,背后有这样一本详尽、权威的参考作为后盾。这不仅仅是一本查字典的书,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优雅”地使用现代汉语的修炼手册,值得每一个对母语怀有敬畏之心的人珍藏。
评分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它对那些“模糊地带”的处理方式。我们日常交流中,很多词语的用法其实处于灰色地带,字典或指南往往采取“推荐用法”和“非推荐用法”并列的方式。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不仅清晰地标注了不同用法的使用频率和接受度,更重要的是,它给出了支持每一种用法的语言学依据。比如,某个动词的及物/不及物之分,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可能发生变化,这本书会非常细致地追溯这种演变,并提醒读者在正式场合应采纳哪一种规范。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帮助我摆脱了“是不是错”的焦虑,转而思考“是不是最合适”。它为语言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判断的框架,而不是一个冰冷的标准答案。这种对语言生命力的尊重和细致入微的观察,使得这本书的权威性不仅仅体现在规范上,更体现在对语言实践的深刻洞察力上。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虽然不走花哨的路线,但绝对体现了对阅读者体验的尊重。字体清晰,字号适中,大量的斜体、加粗和括号被用来区分主词条、注释和例句,信息层级划分得非常清楚,即便是在查找速度要求很高的时候,眼睛也能迅速定位到所需的信息点。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复杂概念时所使用的图示或表格——虽然不多,但每次出现都恰到好处地解决了纯文字解释的冗余和晦涩。例如,在区分几个同义近义词的适用范围时,一张简洁的对比表格胜过冗长的几页文字论述。这表明编纂者深知,工具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效率,因此,在保证内容深度的同时,对版式的优化也下足了功夫,确保了在需要快速查阅时,不会因为设计不佳而浪费宝贵的时间。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于追求速度的现代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它绝不是那种可以快速浏览、提炼要点的书籍。你需要沉下心来,像对待一本学术专著一样去对待它。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了搞清楚一个介词的细微差别,硬是花了快两个小时在相关词条上打转,对比着不同的例句和语法的解释,感觉像在进行一场语言的考古挖掘。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严谨,但同时也意味着你需要一定的耐心去适应它的检索体系。对于初次接触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入口有点深,不像一些工具书那样友好地提供“快速入门”指南。然而,一旦你适应了它的节奏,便会发现这种“慢”恰恰是其精髓所在。它强迫你不仅仅记住用法,更是去理解汉语表达的内在逻辑和历史演变。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死记硬背一堆规则有效得多,它在无形中提高了你的语感和对语言的敏感度,让你在开口或落笔时,能自然而然地选择最符合语境的表达方式。
评分这本厚重的工具书,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那种知识的厚度扑面而来,让人肃然起敬。我本来以为现在电子词典这么发达,纸质的用法词典多少有点鸡肋,但翻开这本书才发现,它的价值是电子设备无法替代的。那些细致入微的语境分析、层出不穷的例句,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现代汉语使用指南。随便翻到一页,就能发现自己过去那些“差不多就行”的用法其实存在着微妙的偏差。比如关于“的、地、得”的用法,我一直以为自己掌握得八九不离十,可书里的深入剖析和大量的实战案例,让我意识到自己在一些复杂的从句和修饰语结构上的把握还远远不够精确。它不是那种只告诉你“对”或“错”的简单词典,而是更侧重于“为什么这样用更恰当”、“在什么语境下使用更自然”的哲学探讨。对于需要进行大量书面写作,或者对语言的精确性有极高要求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案头的镇海神针,每次遇到拿不准的词语搭配或句式结构,翻开它,总能找到最权威、最令人信服的解释,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搜索框里的快速答案永远无法给予的深度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