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战略性绩效管理 第四版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方振邦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300186535 |
| 出版年份: | 2014年2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400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38元 |
| 实际重量: | 0.621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规划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战略性绩效管理(第4版)》既适合用作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企业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阅读书籍,还可供对绩效管理、战略管理或平衡计分卡感兴趣的人士研习之用。
方振邦,经营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人才测评研究分会副会长,组织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专家,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组织及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性绩效管理、管理思想的演变、组织行为学、平衡计分卡理论与应用、战略性薪酬管理、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等。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管理杂志上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著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政府绩效管理》、《管理学基础》、《管理思想百年脉络》、《管理思想史》等近20部著作及译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平衡计分卡中国化模式构建及其在领导干部绩效评估中的应用”,组织部委托的“中国领导人才绩效评估体系研究”、“平衡计分卡在中国的应用研究”、“考试测评与干部选拔工作改革研究”等课题,并先后主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公司、集团、云南省电信公司、中国电视总公司、华鹤集团公司、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及黑龙江省海林市、北京市顺义区等数十家企业和公共组织的管理咨询项目。
第1概论
第1节绩效
第2节战略性绩效管理
第3节战略性绩效管理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第2章绩效管理工具
第1节目标管理
第2节标杆管理
第3节关键绩效指标
第4节平衡计分卡
第3章绩效计划
第1节概论
第2节绩效计划的准备
第3节绩效计划的内容
第4节绩效计划的制定
第4章绩效监控
第1节概论
第2节绩效监控的内容
第3节绩效沟通
第4节绩效辅导
第5节绩效信息的收集
第5章绩效评价
第1节概论
第2节评价中常见的问题
第3节评价主体
第4节评价周期
第5节评价方法
第6章绩效反馈
第1节概论
第2节绩效反馈面谈
第3节绩效申诉
第4节绩效改进
第5节评价结果的运用
第6节绩效薪酬
第7章我国绩效管理的现状与未来
第1节我国绩效管理实践探索
第2节我国绩效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第3节我国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
附录
附录(一)国外绩效管理案例
附录(二)国内绩效管理案例
附录(三)绩效管理制度范本
参考文献
本书是方振邦教授在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教学与实践基础上撰写的一本教材,被许多高校选为绩效管理课程教材,深受广大师生和实际部门的好评。
全书以战略性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为主线,介绍了绩效管理的基础理论、主要工具、实用方法和技术,对绩效管理实践中的技术难点和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对绩效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对绩效管理工具的选择和应用做了大胆的预测。
第四版是新版。结构上更加紧凑(由八章缩减为七章),突出了战略性绩效管理四个环节的重要性。内容上,坚持科学、简便实用的原则,对各章节都进行了更新和改进。包括:
首先,在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章节对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和个人绩效分别论述,体现出了不同层次的绩效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差异性。
第二,在绩效计划和绩效监控两个环节中强化了诸如目标的设置、指标的选择、目标值的设定、指标权重的设计和监控绩效的方法、手段等内容,使其更具指导意义,增强了可操作性。
第三,补充了大量生动、翔实的案例,注入了绩效管理领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企业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阅读书籍,还可供对绩效管理、战略管理或平衡计分卡感兴趣的人士研习之用。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无可挑剔,纸张厚实,文字清晰锐利,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出版物。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专业气质,那种沉稳的色调很符合学术著作的调性,让人一翻开就感受到一股严谨的气息。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做得非常合理,段落之间的留白适中,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使得复杂的图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来。作为一名对管理学书籍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我非常看重书籍的物理质感,这本初版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具书。特别是那些关键概念的加粗和引用标注,处理得非常到位,有助于快速定位和复习重点,这一点对于经常需要查阅参考资料的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福音。从书籍的整体呈现来看,出版社在细节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这无疑提升了阅读体验的档次。
评分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来看,这本书堪称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成功地整合了古典管理理论的精髓与现代组织行为学的最新发现。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深度辅导,他总能在你思考停滞的地方,及时抛出一个新的视角或者一个反问句,促使你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审视。例如,书中关于‘反馈文化’的构建部分,不仅提供了技巧,更深入探讨了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这使得反馈不再是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成为一种促进成长的对话。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提升自身管理素养,而不仅仅是应付眼前的项目需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笔值得的投入。它为你打下的理论基础,足以支撑你未来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中应对复杂的绩效挑战。
评分深入阅读之后,我发现作者在阐述复杂的管理理念时,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清晰度和条理性。他并没有将绩效管理理论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层面,而是通过大量贴近中国本土商业环境的实际案例进行阐述,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比如,书中对于如何构建公平且具有驱动力的薪酬体系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指南。作者巧妙地将宏观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直至落实到每个员工的具体行为指标上,逻辑链条严密得让人信服。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入不同管理学派观点时的平衡性,他既肯定了传统方法的有效性,也毫不回避地指出了其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的局限性,并且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优化建议。这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探讨,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教材范畴,更像是一本资深顾问的实践手册。
评分对于一个常年在企业中摸爬滚打的资深职业经理人而言,市场上充斥着太多空泛的‘成功学’管理书籍,读起来让人感到疲倦。然而,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务实和深刻。它没有提供任何速成的‘灵丹妙药’,而是侧重于构建一个可持续优化的系统。书中对于绩效评估工具的选择与应用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尤其对平衡计分卡(BSC)的深度解析,可以说是目前市场上最透彻的版本之一,它不仅仅描述了BSC是什么,更细致地拆解了如何避免在执行中走样,如何确保‘平衡’而非‘失衡’。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作者对绩效管理这门学科真正的敬畏之心。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有效激励团队、如何公正地分配资源有了更清晰、更可操作的认知,这种知识的‘转化率’极高。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具有学术的穿透力,但又不至于让人感到晦涩难懂。作者的语言风格是那种内敛而有力的表达,每一个句子的背后似乎都凝聚着多年的研究和思考。在讨论到一些比较微妙的人力资源敏感问题时,比如目标设定的艺术性,作者的处理方式显得非常老练和圆滑,既强调了结果导向,也兼顾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战略一致性’的强调贯穿始终,它不断提醒读者,绩效管理不是孤立的HR职能,而是企业战略落地的核心驱动力。对于那些热衷于在公司内部推行变革的管理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和实施路径图,让你知道该如何从顶层设计开始,一步步将模糊的愿景转化为可量化的行动指南。这种结构化的思维训练,对于提升个人的战略思维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