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国家地理-游牧时光
定价:39.80元
作者:南子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112413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世界上不是只有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左邻右舍,还有远方的人。
他们按照自然的节奏生活,他们生命的律动融入自然的节奏中。
在被雪山环绕、蕴涵着轶事的牧场上,牧人的世界之所以动人心弦,是因为他的四周荡漾着万事万物的气息,如同日月一般古老而新鲜——
那个时候,草原的传统就是自由,没有边界。
牧人可以朝着任何一块牧地行进,感觉哪里好就躺在哪里,一切牛羊的方向就是他的方向。牧场上有他的道路,他的时间,他的床铺,他的家……
在这里,牧人触摸到的不是时光的流逝,而是时光温暖的给予。
草原千年的时光缓慢悠长,牧人、羊群,一起走在回家的温暖之途,也许,世间并无隐逸之路而只有生活。
谨以此书献给那片草原、那些牧人,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你。
愿这本书牵出潜藏在你我心底的“游牧”情结……
内容提要
本书是对边疆游牧生活挽歌式的实录,记录了新疆和甘肃的草原游牧民族生存景观。草原民族在从游牧到定居的生活转变过程中,当那些淳朴自由的民俗渐渐消失、游牧时代进入历史的尾声,既有对古老生活方式的回望和挽留,更有对新生活的迎接。
本书所讲述的这些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关乎历史,关乎他人,更关乎我们自己。我们对自由在内心的追逐。
目录
作者介绍
南子:诗人,作家。1972年生于新疆,现居乌鲁木齐。2012年获第三届“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出版诗集《走散的人》,散文集《奎依巴格记忆》,历史人文随笔集《洪荒之花》及《西域的美人时代》,长篇历史小说《楼兰》,长篇风俗小说《惊玉记》。
文摘
序言
坦白讲,我通常不太喜欢“纪实”类书籍,因为总觉得会有些枯燥。但《中国国家地理-游牧时光》的叙事策略简直是一绝。它运用了大量的口述史料,通过不同年龄、不同部族的牧民的亲身讲述,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声音景观。我仿佛能听到风声,听到马蹄声,听到篝火噼啪作响的声音,甚至能“尝到”酥油茶的咸香。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单纯的风景描绘无法企及的。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宗教信仰和民间传说的挖掘,那些关于腾格里(长生天)的敬畏,关于英雄史诗的传唱,为那些壮丽的自然景观赋予了神圣的意义。这本书的叙述视角非常灵活,时而宏观如卫星俯瞰,时而微观如钻入帐篷内部,这种叙事上的“变焦”能力,使得即便是最复杂的文化概念,也能被读者轻松理解和吸收。我建议大家可以配合背景音乐,找一个安静的下午,细细品读,那将是一次纯粹的心灵洗礼。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起这本《中国国家地理-游牧时光》,我带着一丝对国家地理系列一贯的高水准期待,但这本书最终呈现出的深度和广度,还是远超我的预期。它没有流于表面地展示异域风光,而是真正钻进了游牧民族的日常肌理之中。我特别欣赏它叙事上的节奏感,开篇的铺陈宏大而有力,随后笔锋一转,开始聚焦于具体的人物故事——比如某位牧民家庭的继承与变迁,某个古老祭祀仪式的重现,这些细节的描摹,让冰冷的数据和遥远的地理概念瞬间变得有血有肉、有温度。文字的运用非常考究,时而如诗歌般流畅婉转,时而又像严谨的学术论述般逻辑清晰,这种文风上的切换自如,非常考验作者的功力。这本书让我明白,游牧不是一种落后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种历经时间考验的、高度智慧的生存艺术。它对我理解中国多元的文化版图,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一块拼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值得称赞,厚重而富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就知道内里内容绝非等闲之辈。然而,真正让我沉迷的是它对“时间”和“空间”的独特处理方式。在游牧时光的叙事里,时间不是线性的、固定的,而是随着季节的更迭、草场的枯荣而循环往复的。作者巧妙地将历史的纵深感融入到对当下生活的描绘中,你会清晰地看到千年传承的习俗如何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挣扎、适应和延续。例如,书中对于传统皮革制作工艺的描述,细致到几乎可以闻到那股鞣制皮革的独特气味;而下一章节可能就转到卫星地图上标记出的现代化放牧点,这种古今对话的张力,处理得极其巧妙。它迫使我停下来思考,我们这些定居者所追求的“稳定”,是否真的比游牧民族所信奉的“流动中的平衡”更加优越。这本书引发了我非常深刻的哲学层面的思考。
评分对于一个对生态学和人类世议题有所关注的读者来说,《中国国家地理-游牧时光》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研究。它不仅仅是人文游记,更是一部关于人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田野报告。作者并未将游牧文化浪漫化,而是非常坦诚地揭示了在气候变化、草场退化以及现代化农业冲击下,这些古老生活方式所面临的巨大生存压力。书中对不同气候带下,畜群管理策略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这种跨区域的比较研究,展现了极强的学术支撑力。我特别喜欢它对当地生态语言(比如描述不同草种的蒙古学术语)的收录和解释,这体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以一种极其美丽却又非常现实的方式,提醒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也必须尊重和支持那些守护着这些独特生态智慧的群体。读完后,我立刻去查阅了更多关于草原保护的国际报告,这本书无疑点燃了我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评分这本《中国国家地理-游牧时光》的书,真的给我带来了超乎想象的阅读体验。我一直对广袤的草原和那些逐水草而居的民族充满好奇,但文字描述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仿佛有一双魔术般的手,直接将我带到了那些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中。插图的精美程度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每一页都像是一幅精心构图的油画,色彩的运用、光影的捕捉都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水准。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作者对游牧文化的深入剖析,让我对他们那种顺应自然、与天地共生的生活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些关于迁徙路线的详细考证,关于不同季节牧场转换的细致描绘,都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性和人文关怀。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心境都变得开阔了许多,仿佛也沾染上了一丝草原上特有的自由气息。这本书不仅仅是地理和人文的集合,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远行,让人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可以沉静下来的精神栖息地。我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自然、渴望探索人文深度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