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夢想的騎點
定價:40.00元
作者:藍麗娟
齣版社:中華工商聯閤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齣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80249313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81kg
編輯推薦
生命有熱情,做什麼都會成功,75歲高齡的颱灣巨大集團董事長劉金標,帶領28名兩岸騎友,共同組成一支”京騎滬動“自行車隊。
從北京到上海,共1668km騎行。這是”夢想乘以意誌力乘以使命感“的一場壯遊,它源自一個夢想,在此夢想的騎點上,車友們共同體驗著“鐵馬”行天下的各種“驚奇互動”……
1668km京滬壯遊,你也做得到!驚奇參與:颱灣偉太廣告董事長孫大偉,颱灣海碟唱片集團董事長林鞦離,颱灣知名作傢王文化,颱灣知名媒體人蘭萱,颱灣颱中大裏仁愛醫院副院長張之光,颱灣耳鼻喉科醫師楊懷卿,前奧運中華颱北隊自行團隊總教練狄懋昌,前奧運中華颱北隊自行車選手張壽生,北京颱商會會長林清發,捷安特(中國)總經理鄭寶堂。
這是一本在夢想的騎上完成使命的好書,值得所有熱愛單騎行旅、嚮往自在樂活的人收藏、細讀……
內容提要
“有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瞭。”
——(齣自電影《練習麯》)
就是這句話,讓颱灣巨大集團董事長劉金標,毅然決然地於2007年5月完成瞭他的環颱之旅;2009年5月,他再次浩浩蕩蕩地帶領兩岸騎友,從北京到上海,曆經1668km風吹日曬的考驗,寫就瞭這場“京騎滬動”單騎壯遊。
這位一嚮被人尊稱為“自行車教父”的企業負責人,終以意誌力剋服瞭年齡與體能的限製,成就瞭兩岸休閑、旅行與文化交流使命的樂章!
天涯海角,標哥值得追尋。
——颱灣偉太廣告董事長 孫大偉
這是一本在夢想的騎點上完成使命的好書值得所有熱愛單騎行旅、嚮往自在樂活的人收藏、細讀…一
目錄
作者介紹
藍麗娟,曾任《天下雜誌》、《康健雜誌》副主編、民視新聞部編輯。第五屆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道奬雜誌類首奬得主。 寫作領域以生活美學、旅遊等new life style為主,暢銷代錶作為《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榮獲2008年誠品暢銷百大藝術類第四名)。 2003年開始騎自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而言,就像在迷霧繚繞的古老圖書館裏獨自探險。那些章節之間的過渡,並非清晰可見的樓梯或走廊,而更像是通過一些隱晦的符號或色彩的漸變連接起來的。它不太照顧讀者的直觀感受,反而更傾嚮於營造一種沉浸式的、非綫性的體驗。我發現自己常常需要迴溯前幾頁,去重新確認某個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因為作者總能在不經意間,將一個多章前埋下的伏筆精準地引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等待”的描繪。那種漫長、無望卻又充滿內在張力的等待,被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幾乎能感受到時間在指縫間緩慢流逝的沙礫感。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的“留白”——那些沒有被明確解釋清楚的部分,反而激發瞭讀者最旺盛的想象力和參與感。它不是在嚮你“講述”故事,而是在邀請你“共同完成”這個故事的最終含義,這是一種非常高級的、雙嚮的文學互動。
評分坦白講,這本書的深度讓我有些措手不及。我原本以為它會走一條相對安全的、聚焦於個人成長的路徑,結果卻發現作者將筆觸伸嚮瞭更宏大、更具哲學思辨的領域。書中的部分篇章涉及到瞭某種關於“選擇的悖論”的探討,讓人讀後久久不能釋懷。作者似乎在不斷地質疑既定的價值體係,他/她筆下的人物往往在一次次“必須做齣取捨”的關鍵節點上徘徊,而這些取捨不僅僅關乎個人利益,更關乎對“何為正確生活”的最終定義。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希望”這一概念的處理,它沒有被簡單地描繪成一盞指路的明燈,反而更像是一種需要付齣巨大代價纔能維持的內在火焰,時常在懷疑的寒風中搖曳。這種對主題的深刻挖掘,使得這本書超越瞭單純的敘事層麵,而上升到瞭一種對人類生存狀態的深刻反思。它要求讀者拿齣批判性的思維,去質疑書中人物的動機,同時也在無形中審視我們自己的生活邏輯。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如果用音樂來比喻,那一定是一首融閤瞭古典主義的嚴謹和現代主義的奔放的協奏麯。它沒有時下流行的那種直白和快節奏的對白,而是充滿瞭古典文學特有的那種沉穩和韻律感。作者似乎對每一個詞的選擇都抱有近乎苛刻的追求,使得一些原本平淡的句子,在特定的語境下也能煥發齣驚人的光彩。比如,書中對“沉默”的描寫,與其說是在描寫聲音的缺失,不如說是在描繪沉默本身所承載的重量與意圖。我喜歡它那種對人與自然界之間微妙關係的探討,城市的水泥森林與荒野的寂靜相互映照,襯托齣個體存在的脆弱與堅韌。這本書像一麵復雜的鏡子,映照齣的不僅是書中角色的命運,也摺射齣我們這個時代人們普遍的焦慮——那種被高速發展裹挾著,卻又渴望迴歸本源的矛盾心理。它不是一本用來消磨時間的讀物,更像是一份需要被鄭重對待的文學邀請函。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帶著一種奇特的魔力,初讀時,我幾乎是被一種強烈的畫麵感裹挾著嚮前。它似乎不是在講述一個綫性的故事,而更像是在構建一個流動的、充滿隱喻的夢境。作者對景物的描摹細緻入微,每一筆都仿佛能感受到空氣中濕潤的苔蘚氣味,或是遠山輪廓下那抹將逝的霞光。我尤其欣賞其中對人物內心掙紮的刻畫,那些猶豫、那些不甘,都被放置在廣闊的自然背景下,顯得既渺小又無比真實。讀到某一章節,主人公做齣瞭一個看似衝動卻又深思熟慮的決定,那一刻,我仿佛也置身於那個岔路口,心跳加速,為他/她的選擇感到一陣眩暈。這本書的節奏把握得極好,時而舒緩如慢闆小提琴,讓我們沉浸在哲思的泥沼中無法自拔;時而又陡然加快,像疾風驟雨般襲來,讓人喘不過氣。它不是那種能讓你輕鬆讀完的書,它需要你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對話和環境描寫,因為真正的綫索往往藏在那些被忽略的角落裏。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旅程”的真正含義,它不隻是地理上的位移,更是一場靈魂深處的自我挖掘與重塑。
評分我很少看到有作品能如此大膽地解構時間與記憶的碎片,這本書的敘事結構簡直像一個精密的萬花筒。每一次翻轉,視角和時間綫都會發生劇烈的位移,這使得讀者必須時刻保持警惕,纔能將散落的綫索重新拼湊起來。初看時,我甚至有些挫敗感,覺得故事像是在故作高深,那些跳躍的場景和突然插入的獨白讓人摸不著頭腦。但堅持讀下去,你會發現這種破碎感恰恰是作者想要傳達的核心情緒——生命中的重要時刻往往不是一氣嗬成的史詩,而是無數個突如其來的“現在”和不斷被重新詮釋的“過去”交織而成。作者對於“失落”的錶達尤其到位,那不是那種嚎啕大哭式的悲傷,而是一種深植於骨髓、帶著微微苦澀的迴甘。書中描繪的那些邊緣人物,那些在主流社會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靈魂,他們的孤獨感具有一種普遍的穿透力,讓我聯想到自己生命中那些不被理解的瞬間。讀完之後,我關上書本,腦海中浮現的不是一個清晰的結局,而是一係列情緒的殘影,這可能纔是真正高明的敘事手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