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通用教材:西方音乐剧演唱鉴赏教程:独唱卷1》介绍了对于音乐剧的爱好者和学习者来说,普遍遇到同一个问题:由于**音乐剧教材踪影难觅,人们只能通过录音、录像来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有志于音乐剧的人们正在翘首以盼,希望尽早得到较为完整、准确的世界经典音乐剧教材,以掌握其思想吃透其精神,创作出能够代表中国音乐剧的*高境界乃至跻身世界音乐剧之林的作品。《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通用教材:西方音乐剧演唱鉴赏教程:独唱卷1》有如雪里送炭,她们避免了一般教材和理论书籍的学究刻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一个丰富而又有魅力的音乐剧世界,她们将音乐剧的乐谱、知名音乐剧介绍与音乐剧历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犹如漫步在音乐剧之林,在聆听优美音乐的同时了解了音乐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通用教材:西方音乐剧演唱鉴赏教程:独唱卷1》特别收录了更多近现代的音乐剧作品,相信会更加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欢迎,并且其中还有一个小小的用心之处:编著者把每首歌曲的音域向读者写明,用作学习与演唱的参考。
目录 音乐剧是什么? 美国百老汇和音乐剧之缘(1860年代—1960年代) 1.《绿野仙踪》 (1)飞越彩虹 2.《俄克拉荷马》 (2)好一个美丽的早晨 (3)带流苏的四轮马车 (4)新的日子还很多 3.《南太平洋》 (5)缺心眼的乐天派 (6)我爱上一个**的男人 (7)比春天还年轻 (8)蜜糖包 4.《国王与我》 (9)开始了解你们 5.《花鼓戏》 (10)爱已离开 6.《音乐之声》 (11)雪绒花 (12)孤独的牧羊人 (13)哆睐咪 7.《红男绿女》 (14)如果我是一只铃铛 (15)我全心祝愿你 8.《窈窕淑女》 (16)称心如意 (17)在你居住的街上 (18)我准能跳通宵 9.《西区故事》 (19)玛丽亚 (20)我真漂亮 10.《奥利弗!》 (21)爱在哪里 (22)只要他需要我 11.《从拉曼恰来的人》 (23)难以实现的梦想 12.《卡巴莱》 (24)卡巴莱 (25)也许这一回 13.《芝加哥》 (26)尽在爵士
编辑推荐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通用教材:西方音乐剧演唱鉴赏教程:独唱卷1》为音乐剧师生打造第I 手演唱资料;为音乐剧教学提供启蒙人门的钥匙;为音乐剧表演水平提升助一臂之力;为音乐剧赏析贡献超实用参考范本。
购买这套教材之前,我最大的顾虑是它是否足够“新潮”。毕竟音乐剧的风格在不断发展,如果教材内容停留在上个世纪的黄金年代,那么对当代作品的演绎指导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令人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内容的前沿性上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百老汇的精髓,还对近二十年兴起的“情绪摇滚”风格和对麦克风使用的技术细节也进行了专门的讨论。要知道,现代音乐剧的演唱往往需要更高的音域和更具爆发力的戏剧张力,同时还要保证声音的录音效果,这要求歌手掌握一套不同于传统舞台美声的技巧。这本书在处理“高音区的压力释放”和“如何将吼叫转化为可控的戏剧性高音”方面,提供了非常具体且实用的技术路线图。这表明编者团队紧跟行业前沿,确保了教材的时代价值和实战意义。
评分我之前尝试过好几本声乐教程,但说实话,很多都像是把歌剧或美声的训练方法硬生生地套用在了音乐剧上,缺乏对音乐剧这一独特艺术形式声乐特点的深刻理解。音乐剧对声音的要求是多变的,它需要圆润的连贯性,又不能失去对话的自然感,更不能牺牲台词的清晰度。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似乎洞察了学习者在这两种极端要求中挣扎的困境。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混声区处理”时的那种细致入微的笔触,作者没有简单地说“用头腔共鸣”,而是通过一系列辅助练习,比如特定的元音转换和面罩的调整练习,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在不牺牲音量和穿透力的前提下,实现美声的饱满度和音乐剧的灵活度。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合自学者,因为它将抽象的声乐概念具象化了。而且,书中选择的范例曲目跨度很大,从早期的轻喜剧到近代的经典大作都有涉及,保证了训练的全面性。
评分这本声乐教材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非常典雅、专业的印象,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简洁的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学术气息。我一直对西方音乐剧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本系统性强、讲解深入的入门读物。市面上的教材要么过于偏重理论而缺乏实用性,要么就是只罗列曲目而对演唱技巧的剖析流于表面。我是在一位专业声乐老师的推荐下接触到这本《独唱卷1》的,她特别强调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的背景,意味着内容的权威性和严谨性。翻开目录,我就被其中细致的章节划分所吸引,从基础的发声原理,到不同时期音乐剧风格的解析,再到具体曲目的技术难点突破,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特别是它对“如何处理戏剧性表达”这一块的论述,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结合了具体的发声肌肉群的控制和气息的运用,这对我这种想在技术和艺术之间找到平衡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特别期待接下来的学习能够真正把我带入到那些经典音乐剧角色中去。
评分这套教材的装帧和排版也值得称赞,细节决定了学习体验的舒适度。书籍的纸张质感很好,印刷清晰,无论是五线谱还是文字说明部分,都不会出现重影或模糊不清的问题,这对需要长时间阅读和对照乐谱的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它的版式设计非常人性化。在关键的演唱技巧讲解旁边,通常都会留出大片的空白区域,方便学习者在上面做自己的笔记、标记重点或者写下老师的批注。这种预留了互动空间的排版,远比那些密密麻麻塞满文字的教科书要实用得多。它鼓励读者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总而言之,从内容深度到实用操作性,再到阅读体验,这本教材展现出了一种对学习者体验的深度关怀,绝对是声乐学习者案头必备的良品。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最怕的就是那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很多教材读起来就像在啃一本枯燥的声学论文,根本无法转化为实际的演唱动作。然而,这本教材的语言风格却是出乎意料的亲切和直观。它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声乐原理。比如,它描述气息支撑时,不是干巴巴地讲解膈肌的收缩,而是让我们想象“像在吹动一根长长的、有弹性的橡皮筋”,这种形象化的描述立刻让我找到了那种持续稳定的气流感。此外,编者对“情绪驱动”的重视也让我非常赞赏。音乐剧的灵魂在于叙事,声音是为故事服务的,这本书反复强调要深入理解歌词背后的情感脉络,并将其转化为声带的振动模式。这使得每一次练习都不再是机械的音阶重复,而成为了一次小型的“角色扮演”,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兴趣和投入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