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華文摘精華本 文化捲
定價:57.00元
作者:《新華文摘》雜誌社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01008331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其錶現形態有哲學、倫理、文學等,其流派主要是儒、道、佛三傢。這些文化形態與流派,尤其是儒、佛所論及的內容,總起來說可以歸結為關於人的問題。這是一種偏重於講怎樣做人的文化,其中,重要的是人生價值學說。中國古代思想傢,尤其是儒傢學者,對於人生價值的內涵、類型、層次、標準等問題,都有充分的論述,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
早在先秦時代,諸子百傢就紛紛提齣各具特色的人生價值學說,如孔子提齣“義以為上”的道德至上說,墨子主張以“國傢百姓人民之利”為高價值,宣揚崇尚公利的功用價值觀。提齣美醜、善惡相互依存說。莊子進一步提齣“物無貴賤”的命題,宣揚相對價值觀。孟子提齣“良貴”說,認為人人都具有先天賦予的固有價值。法傢不贊成儒傢的道德至上說,如韓非就認為“仁義愛惠不足用”,而“嚴刑重罰可以治國”,宣揚道德無用論,崇拜法律和權力的價值。在漢代,董仲舒崇尚儒傢,也宣揚“莫重於義”的道德至上論。王充由人生論及治理國傢,認為治國之道應當是道德和實力並重,提倡“德力具足”的價值說。漢代以後,儒、道、佛三傢的主要思想傢也都提齣或闡揚不同的人生價值學說。
目錄
2000年
論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生價值觀
儒學的人文精神
國傢文化安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化産業發展策論
敦煌藏經洞:古代學術的海洋
徽州文化的曆史定位
2001年
對文化全球化與本土化關係的辯證思考
高科技、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創新
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世紀競爭:文化生産力
“拿來主義”與“送去主義”的雙嚮互動
全球化對中國文化安全發展的影響及對策
新世紀:我們需要普及科學文化
文化建設中的三種導嚮
2002年
西部文化生態保護與文化資源開發的關係
當代大眾文化的本質特徵
論當代中國文化界
文物古跡保護與旅遊事業的發展
科學人文和而不同
傳承活態文化
先進文化與世界眼光
2003年
論民族文化主權
中國建築文化的研究與創造
書法和中國文化
論中華文化與國傢統一
關於“文化自覺”的一些自白
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
漢學研究三題
2004年
環境文化與民族復興
城市文化探討【三篇】
北京文化:從曆史深處走嚮現實與未來
上海文化的反思
深圳文化的特色與定位
全球化過程中的東方文化
文化資本、文化産品與文化製度——布迪厄之後的文化資本理論
文化傳統的流失與重建
2006年
關於“東學西漸”的討論【兩篇】
東學西漸與東化
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之需要
關於價值與文化問題
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理論思考
關於“重振國學”的討論【六篇】
重估國學的價值
評紀寶成校長的“重振國學”論
中國文化的邊界
復興國學,現在不做何時做
國學是另一場文化啓濛
國學之爭在學理不在“意見”
當代中國文化的追求與夢想
2006年
故宮博物院80年
聚焦城市遺産永續利用中的誤區
弘揚民族文化
論文化競爭力
當前文化問題的癥結在哪裏
全球化視角下的中國文化
當前中國社會的六大文化誤區
2007年
中華傳統文化的四個重要思想及其古為今用
中華飲食文化精神
國學百年爭論的實質
語言的力量
圍棋與東方智慧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全經的現世及其他
世界背景下的中國文化
2008年
奧斯卡奬八十年
全麵發揮文化的社會功能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奧林匹剋運動的人文精神
經典“代讀”的文化缺失與公共知識空間的重建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最近迷上瞭一些關於曆史細節的解讀,《新華文摘精華本》中的內容恰好滿足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瞭解曆史不能隻看大事件,更要關注那些被忽略的細節,因為它們往往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質。書中關於古代社會生活、風俗習慣的描述,就讓我覺得非常生動有趣。比如,有一篇關於古代文人雅集的描寫,不僅講瞭他們如何吟詩作對,還細緻地描繪瞭他們的飲宴、服飾、甚至是使用的器物,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風雅與閑適。還有一些關於文化交流的論述,解釋瞭不同文明之間如何相互影響、藉鑒,這種宏觀與微觀結閤的視角,讓我對曆史的認識更加立體和飽滿。它不僅僅是枯燥的年代梳理,更是將曆史人物、事件、文化融為一體,讓我看到瞭曆史發展的脈絡和規律。
評分說實話,我平時接觸的閱讀內容比較偏嚮於輕鬆娛樂,但內心深處總覺得少瞭一些沉澱。朋友送我這套《新華文摘精華本》,一開始我還有點猶豫,擔心會太枯燥。然而,翻開之後,我發現它完全顛覆瞭我的想象。其中一些關於社會變遷和人文關懷的文章,寫得特彆有溫度。比如,有一篇講述基層工作者的故事,真實而細膩,讓我看到瞭許多普通人的不易,也感受到瞭他們身上閃耀的人性光輝。文字樸實無華,但直擊人心。還有一些關於教育理念的探討,讓我這個做父母的有瞭很多啓發,思考如何纔能更好地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簡單地灌輸知識。我尤其欣賞那種對現實問題不迴避、不遮掩,而是用一種理性而富有同情心的筆觸去展現的態度。這套書讓我意識到,文化不僅僅是陽春白雪,更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是關乎我們如何理解世界、如何與他人相處的重要載體。
評分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需要不斷地滋養,而閱讀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新華文摘精華本》的“文化捲”就像一個精選的養分庫。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美學和藝術理論的文章,這些內容常常能激發我的創作靈感。例如,有一篇關於色彩心理學的分析,將不同色彩與情緒、文化象徵聯係起來,讓我對視覺藝術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還有一些關於音樂、電影的評論,作者的見解獨到,角度新穎,讓我能從更深層次去欣賞這些藝術形式。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僅是知識的搬運工,更是思想的啓迪者。它鼓勵我去獨立思考,去質疑,去探索。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覺得自己的思維方式變得更加開闊,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更加多元。它幫助我構建瞭一個更加豐富、更具深度的精神世界。
評分最近翻閱瞭不少書,總覺得精神世界有些空虛,朋友推薦瞭這套《新華文摘精華本》。拿到手纔發現,原來它不僅僅是一本摘選,更像是一個濃縮的文化盛宴。每一篇都如同經過精心打磨的寶石,閃爍著思想的光芒。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些關於傳統文化的探討,那些古老的智慧和哲學,在現代的語境下被重新解讀,讓我對我們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不是那種一次性讀完就丟棄的書,而是可以反復品味,每次閱讀都能有新的感悟。就像品一杯陳年的老酒,初入口醇厚,迴味悠長。書中對當下社會現象的犀利剖析也讓我深思,作者們筆下的文字,有時如同一麵鏡子,照齣我們現實中的種種,有時又如同一盞明燈,指引我們思考未來的方嚮。這種既有曆史厚度,又有現實關照的選文,確實讓我覺得受益匪淺。而且,裝幀設計也很考究,拿在手裏就有一種厚重感,這也是讓我願意靜下心來閱讀的一個小小的儀式感。
評分我一直對知識的廣度有很高的追求,總想著能快速地觸及不同領域的精華。《新華文摘精華本》的“文化捲”恰好滿足瞭我這個需求。它就像一個高濃度的知識膠囊,將繁雜的信息提煉,直接輸送給我。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藝術史和文學評論的部分,那些對經典作品的深度解析,讓我對許多耳熟能詳的作品有瞭全新的理解。例如,有一篇對某位古典詩人的解讀,不僅僅是羅列生平,而是深入到詩歌的意象、情感以及其創作的曆史背景,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與詩人一同感受喜怒哀樂。還有一些關於哲學思想的普及性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復雜的概念,比如“存在主義”或者“後現代思潮”,讓我不再覺得它們高高在上,而是可以融入到我的日常思考中。這種跨越時空的思想碰撞,著實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讓我覺得自己仿佛擁有瞭更多的視角去看待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