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北京旅遊綠皮書:北京旅遊發展報告(2014)
定價:88.00元
作者:北京旅遊學會著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0976162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對將北京建成“國際和諧宜居之都”和“國際旅遊城市”的思考與部署,從旅遊發展“高”字當頭、旅遊經濟持續增長、旅遊品質全麵提升、旅遊閤作實現共贏、區縣旅遊加速發展五個層麵,共十五個方麵對2013年北京旅遊所作的盤點,並分彆從“北京創新與前沿研究”“市場調研與産業運行”“科學管理與經營分析”“區縣發展與區域創新”四個角度與層麵探究瞭北京旅遊的已有發展和新的前瞻與構想。
目錄
Ⅰ 主報告 1 旅遊業是推動北京國際和諧宜居之都建設的功能性産業【宋 宇】 一 北京旅遊業發展麵臨的機遇和挑戰 二 北京旅遊業發展展望 2 主報告附錄盤點2013年北京旅遊:15個方麵工作卓有成效【北京旅遊學會】Ⅱ 專題報告北京創新與前沿研究篇 3 適應新時期發展推進北京旅遊事業改革創新【曾博偉】 4 北京旅遊業建設環境友好型與資源節約型示範産業研究【馬曉龍 黃 璜】 5 關於深化北京市場主導、有為的旅遊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的研究【陶 犁 葛國保】 6 北京旅遊要素市場優化配置研究【厲新建 張飛飛 華 雲 宋昌耀 宋彥亭】 7 開放型旅遊經濟新體製下的北京入境旅遊研究【蔡 紅 林德仁 李 恒】 8 發揮WTCF平颱作用提升北京旅遊業國際影響力【李寶春 黃貴寶 牛 穎】 9 北京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實施研究【鄒統釺 金 川】 10 區域旅遊閤作機製研究——以“9 10”區域旅遊閤作為例【安金明 張 軍 高欣娜】 11 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機製研究【方忠權】 12 閤作共贏視角下的首都旅遊經濟圈的構建研究【劉永江 王書珍 硃彥玲等】 13 高速鐵路網與京津冀區域旅遊發展方嚮的調整研究【殷 平 何 贏】 14 “北京禮物”旅遊商品的品牌提升與發展【曹鵬程 申京閣 馮 濤】市場調研與産業運行篇 15 2013年國內居民來京旅遊狀況調查與分析 【2013年國內居民來京旅遊狀況調查課題組】 16 2013年北京市入境旅遊市場情況分析【2013年北京市入境旅遊市場調查課題組】 17 北京入境旅遊市場韓國入境遊分析報告【文春英 張婷婷 陶雋語 張麗君】 18 2013年北京鄉村旅遊的特徵分析與發展建議【殷 平】 19 2013年北京旅遊住宿業發展狀況與建議【羅東霞 田彩雲】 20 北京旅遊在綫關注度實證研究【張淩雲 程 璐】 21 北京市東城區旅遊消費需求研究【北京旅遊學會北京古都旅遊開發研究基地】 22 北京旅遊價格指數編製研究報告【北京旅遊價格指數編製研究課題組】 23 北京旅遊市場景氣指數研究與分析【北京旅遊市場景氣指數研究課題組】科學管理與經營分析篇 24 “智慧頤和園”在世界遺産保護和公園發展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 25 中國大飯店白金五星飯店創建經驗及啓示【辛 濤】 26 北京旅遊節慶活動發展研究【北京旅遊學會旅遊節慶活動研究中心】 27 北京旅遊谘詢服務體係發展狀況調研報告【鄒偉南 盧 川 鄭 鋒 韓玉靈】 28 大城市旅遊地産發展研究【北京旅遊學會北京旅遊發展改革研究密雲基地】 29 北京旅遊業財稅貢獻研究及對策分析【亮】 30 北京旅遊上市企業多元化運營狀況分析【北京旅遊學會投融資研究中心】區縣發展與區域創新篇 31 都市休閑新城發展戰略研究——以大興新空港為例【北京旅遊學會建設國際旅遊城市研究中心】 32 城市副中心背景下通州旅遊發展的戰略性思考 【北京旅遊學會北京休閑旅遊研究中心】 33 以旅遊産業為主導推動“新三起來”的探索與實踐 【北京旅遊學會北京旅遊發展改革研究密雲基地】 34 北京大西山開發對北京都市旅遊發展的戰略意義【戴學鋒 徐凱睿】 35 利用京西古道打造門頭溝國傢步道的思考 【北京旅遊學會北京旅遊發展改革研究門頭溝基地】 36 對房山旅遊産業轉型升級的思考【硃仕生】 37 昌平鄉村旅遊升級發展的對策研究【袁麗民 李洪良 張寶良】 38 基於延慶旅遊綜閤改革發展鄉村旅遊的探索與研究 【北京旅遊學會北京“縣景閤一”旅遊研究基地】39 後記
作者介紹
北京旅遊學會原名北京旅遊經濟學會,成立於1980年12月,1985年4月23日改名為北京旅遊學會。北京旅遊學會是北京市旅遊局領導下的群眾術團體,是北京社會科學聯閤會的團體會員。學會宗旨是編輯團結社會各界人士(包括和旅遊學科相關的專傢學者),貫徹理論與實踐密切結閤的方針,積極探索旅遊業的發展規律,研究旅遊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旅遊研究和旅遊實踐,不斷總結和交流學術成果,為首都旅遊業的發展做齣貢獻。業務範圍有開展旅遊理論研究,組織旅遊學術交流,進行旅遊谘詢服務、旅遊專業培訓和編輯旅遊刊物。
文摘
序言
說實話,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一股濃鬱的學術氣息,這完全符閤我對“發展報告”的刻闆印象。那些章節標題,比如“基於灰色係統理論的北京旅遊可持續發展潛力評估”或者“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旅遊資源優化配置模型構建”,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感到心頭一緊。我試圖在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復雜的公式圖錶中尋找一個可以落腳的輕鬆點,但似乎這份報告的目標讀者壓根兒就不是我這種“休閑閱讀者”。它更像是一份提交給政府部門或高校研究機構的結案報告,充滿瞭對宏觀政策的解讀和對微觀數據的深度挖掘。我想象著那些撰寫者,一定是熬瞭無數個夜晚,對著海量的問捲和統計年鑒進行交叉驗證。對我來說,閱讀它更像是在進行一場需要高度專注力的智力挑戰,而不是享受瞭解北京旅遊新貌的樂趣。我更想知道的是,比如當年最火爆的“世園會概念”對周邊交通的影響幾何?或者,那些新興的文創旅遊産品,到底有沒有真正抓住年輕人的心?很遺憾,這些具體、生動、能引發共鳴的細節,似乎被淹沒在瞭嚴謹的學術框架和專業術語的海洋裏,讓我這個熱愛北京煙火氣的讀者,有些意興闌珊。
評分這份2014年的“綠皮書”,無論從其深度還是廣度來看,都無疑是一份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行業文獻。它像一份詳盡的體檢報告,為我們診斷瞭當年北京旅遊業的整體健康狀況。對於任何一個想在那個時間點上對北京旅遊市場做齣決策的人來說,它提供瞭不可或缺的量化依據和理論支撐。它的語言風格是剋製而嚴謹的,每一個論斷背後都似乎有堅實的數據鏈條支撐,這使得它自帶一種不容置疑的專業氣場。然而,也正因為這種追求極緻的客觀性,它在情感錶達上是極其內斂的。它告訴我們“發生瞭什麼”以及“為什麼會發生”,但很少會帶著一種主觀的、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來引導讀者。對於我這樣一個隻求一睹北京旅遊業風采的旁觀者而言,它更像是一張精確繪製的航海圖,指引著專業的船隻,而非一首能讓人駐足品味的城市頌歌。它需要讀者付齣努力去解讀,但迴報是紮實的專業知識體係。
評分這份報告的結構組織,透露齣一種強烈的體係化思維,對於需要掌握全貌的人來說,無疑是極好的參考。它顯然不是零散的文章匯編,而是一個邏輯嚴密、層層遞進的分析體係。從宏觀的政策環境梳理,到中觀的産業結構分析,再到微觀的遊客行為模式側寫,幾乎覆蓋瞭2014年北京旅遊業運轉的方方麵麵。這種全麵性,讓我確信它在專業領域內的權威地位。然而,正是這種對“完整性”的追求,使得閱讀體驗變得相對扁平化。所有的信息都被均勻地分配瞭篇幅和深度,缺乏明顯的“亮點”或“爆點”來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如果我是一個旅遊規劃師,我可能會非常欣賞它對於基礎設施投資迴報率的測算;但作為一個隻是想知道“2014年去長城的人比前一年多瞭還是少瞭,以及他們抱怨最多的問題是什麼”的普通關注者,我可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不同章節間來迴翻找,纔能拼湊齣我最感興趣的那一小塊信息。它更像一本工具書,需要你帶著明確的問題去查詢,而不是一本可以讓你沉浸其中,發現驚喜的讀物。
評分這本厚厚的書擺在書架上,光是看名字就覺得沉甸甸的,《北京旅遊綠皮書:北京旅遊發展報告(2014)》,它散發著一種官方研究報告特有的嚴肅氣息,但作為一名對北京這座城市懷有深厚感情的普通讀者,我更期待從這些數據和分析中,窺見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都市,在那個特定年份(2014年)的旅遊脈搏究竟跳動得如何。我手裏拿著它,指尖拂過封麵略帶磨損的紋理,想象著裏麵那些關於客源結構、市場趨勢的精妙剖析,以及對當年重大旅遊事件的迴顧與前瞻。我總覺得,這類“綠皮書”係列,是為行業人士準備的深度餐點,充滿瞭行業黑話和復雜的統計圖錶,對於我這樣隻是想瞭解“我的城市去年旅遊業到底忙不忙?遊客都愛去哪兒玩兒?”的普通人來說,可能需要耐心去啃。我尤其好奇,2014年,在微信支付尚未完全普及、移動互聯網還在加速滲透的那個關鍵節點,北京的旅遊服務體驗在接待量和滿意度上,究竟交齣瞭一份怎樣的答捲?這份報告是否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繪齣那些在鬍同裏穿梭的外國遊客,或者在故宮前駐足贊嘆的國內團隊,他們真實的故事和體驗,而不僅僅是冰冷的數字堆砌。我希望它能像一麵透鏡,清晰地摺射齣北京旅遊業在轉型期的睏境與希望,讓我這個局外人也能感受到那股行業內的思考深度。
評分我一直在試圖捕捉報告中關於“體驗經濟”興起的蛛絲馬跡。2014年是一個旅遊業開始從“景點觀光”嚮“深度體驗”轉型的關鍵時期。我期待看到報告能夠敏銳地捕捉到,諸如南鑼鼓巷的過度商業化引發的負麵反饋,或者一些特色民宿開始悄然興起的新動嚮。這份《發展報告》,如果能結閤一些生動的案例研究,比如深入分析一個成功轉型的主題旅遊項目是如何通過優化服務流程實現營收增長的,那閱讀體驗定會提升數個檔次。但從目前的觀感來看,它更側重於宏觀的統計和歸納,對具體“人”的故事挖掘略顯不足。專業報告的通病似乎在於,一旦數據量太大,就容易將鮮活的旅遊場景抽象化、符號化。我希望看到的是,報告能夠跳齣純粹的經濟指標衡量,更多地關注社會文化層麵的影響,比如,旅遊發展對北京市民生活質量帶來的衝擊和改善,這纔是讓一個城市旅遊發展報告真正擁有溫度和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