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險傢的足跡 江河溯源(全彩)

科學探險傢的足跡 江河溯源(全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長進 著
圖書標籤:
  • 科學
  • 探險
  • 地理
  • 自然
  • 科普
  • 江河
  • 溯源
  • 全彩
  • 兒童
  • 知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巧藝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97281
商品編碼:2991298955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科學探險傢的足跡 江河溯源(全彩)

定價:49.00元

售價:36.8元,便宜12.2元,摺扣75

作者:周長進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2129728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你知道嗎?在過去的140年裏,關於三江源的13次探尋均告失敗。
2.各種資料上記載的關於三江源的說法有十幾種,以不同源頭為起點的瀾滄江估測長度,也從4000韆米到4880韆米不等。這個國際地理學界的難題,究竟是如何被我國科學確定下來的?
3.本書中,我們將跟隨作者的腳步,探索神秘的“三江源”——“中亞細亞高原上地勢*和人類足跡*難達到的地區”。這裏不僅有對人類生命禁區的探索,還有青藏高原的故事傳說,更有數不清的遇險和化險為夷。你可以看到青藏高原的朝聖人,隆寶灘上的守鶴人,還可以和作者一起與狼共舞,夜宿高原,穿行峽榖。你能體會真正的野外科學考察,和科學傢的思考,以及人與自然友好共處的重要性。

內容提要

在青藏高原腹地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同時發源瞭三條世界的大河——長江、黃河和國際河流瀾滄江—湄公河,這就是被譽為“江河搖籃”的三江源地區。作者先後多次深入這裏,忍受著高寒缺氧,在海拔4500~6000米的雪域高原上風餐露宿。為瞭探索這片未知的土地,跨高山,越急流,勇敢地踏上瞭漫漫尋源之路,真實地記錄下自己在三江源頭考察的親身經曆、所見所聞,以及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的深入思考。

目錄

瀾滄江溯源
引子 2
“東方多瑙河”一江連六國 4
眾說紛紜的源頭 8
確定正源 12
巧遇英國探險傢米歇爾佩塞爾 16
勇闖滾石路 20
在崇山峻嶺和峽榖中穿行 25
遠涉韆裏上高原 32
與高原反應抗爭 36
翻越巴顔喀拉山口 40
徵途多艱險44
騎馬趕牛找源頭48
夜宿高原睡帳篷54
揭開瀾滄江正源的麵紗58
搜救失散的隊友64
遭遇藏獒70
雪山腳下立豐碑76
風塵僕僕迴程路82
與狼共舞待何時86



探險長江源
引子98
奔赴三江源100
長江源頭的憂思104
文成公主與三江源108
篆刻瑪尼石的老阿爸114
漂流長江的英雄118
隆寶灘上守鶴人121
藏羚羊在呼救126
長江源頭吃水難131
“老爺車”遇險麯麻河134
到達可可西裏144
探險各拉丹鼕152
青藏高原的朝聖人162
三江源的明天更美好166

作者介紹

周長進
1950年齣生於山東省成武縣,197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係。1975年至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閤考察委員會水資源研究室工作;2000年後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員。
長期從事自然資源綜閤考察及研究工作。先後參加過青藏高原綜閤科學考察、橫斷山區綜閤科學考察、中國西南地區綜閤科學考察及室內研究工作。參加過中、日聯閤瀾滄江科學探險考察;中、日瀾滄江源頭科學探險考察;1999年德祥瀾滄江源頭科學探險考察;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科學探險考察;北極科學考察等。
曾在各類刊物上發錶多篇科技論文和科普文章。主要作品有《三江源地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與對策》、《三江源地區主要河流的水資源特徵》、《瀾滄江(湄公河)正源問題》、《瀾滄江正源問題及上、中遊水化學》、《瀾滄江(湄公河)正源及其源頭的再確定》、《瀾滄江(湄公河)的源頭在哪裏》、《考察長江源》、《長江源頭見聞》、《三江源科考記》等。


文摘


序言



探秘地球脈絡:地理學與水文考察的宏偉畫捲 圖書名稱:地球脈動:山川河流的生命史詩 圖書簡介: 本書並非專注於某一位科學探險傢的個人敘事,而是將視角聚焦於整個地球地理學和水文學領域的宏大圖景。它是一部關於我們腳下這顆藍色星球如何被塑造、如何演化,特彆是水係如何成為塑造地貌、維係生命的關鍵力量的綜閤性著作。全書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引人入勝的敘事風格,帶領讀者進行一場跨越地質年代與地理尺度的深度考察。 第一部分:地貌的雕塑者——內營力與外營力的交響 本書伊始,我們將深入探討地球的“內在呼吸”——闆塊構造理論的最新進展及其如何驅動造山運動,抬升高原,撕裂大陸。這不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通過對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等典型造山帶的案例分析,展現地殼運動的磅礴力量。隨後,敘事轉嚮“外在雕刻刀”:風化作用、侵蝕作用和沉積作用。我們會詳盡解析冰川、風力和流水(這是後續章節的重點)在不同氣候帶對岩石圈的改造機製。例如,冰川如何刨蝕齣U型榖,風力如何雕刻齣雅丹地貌,以及地震和火山活動如何突然中斷或重塑既有的地貌序列。 第二部分:水之形:河流係統的起源與演化 本捲是全書的核心之一,它構建瞭一個關於河流生命周期的完整生態模型。我們首先追溯水循環的起點,探究大氣水汽如何凝結、降落,並最終匯集成地錶徑流。隨後,我們將係統性地分析河流的“童年”、“青年”、“壯年”與“老年”階段。 在“童年”階段,我們將考察高山地區源頭溪流的特性:高能、陡峭的縱坡、對基岩的強烈下切能力,以及形成的瀑布、峽榖等典型地貌。我們不局限於對單一河流源頭的描述,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大尺度的集水區模型中進行考察。 進入“青年”階段,河流開始在衝積平原上展現齣側嚮侵蝕的能力。本部分將詳盡闡述河流的彎麯機製——水動力學如何導緻凹岸的淘刷和凸岸的堆積,形成牛軛湖、麯流。我們將利用流體力學模型和實地勘測數據,解釋麯流遷移率的影響因素,以及河流在嚮地勢更平坦的地區過渡時的形態變化。 第三部分:大江巨流:河流廊道與人類文明的共生 河流不僅是地理現象,更是文明的搖籃。本部分將從地理學的角度剖析世界幾大主要河流係統——如尼羅河、長江、亞馬遜河——的獨特水文特徵、氣候驅動力以及它們如何塑造瞭沿岸的生態和人類聚落形態。 我們將重點探討河流的洪泛平原地貌。洪水並非單純的災難,而是河流攜帶泥沙進行自然物質再分配的過程。我們將分析天然堤、後灣沼澤的形成過程,以及人類如何在這些富饒但易受洪災的土地上建立農業社會。書中將穿插現代水利工程對河流自然功能的乾預,如水壩修建對下遊泥沙輸運、三角洲侵蝕的影響,以批判性的眼光審視人地關係的演變。 第四部分:地下水文與隱秘的河流網絡 水不僅在地錶奔騰,更在地下構築瞭一個復雜而隱秘的網絡。本捲聚焦於地下水文學。我們將解釋岩石孔隙度、滲透率等關鍵參數如何決定含水層的儲水能力和補給/排泄速度。喀斯特地貌(溶洞、落水洞)的形成,正是地下水溶解作用的極緻體現,我們將詳細解析這種“看不見的河流”如何改變地錶結構。 此外,書中還將探討地下水與地錶水的相互作用,例如河流的側嚮滲漏、湖泊的地下補給,以及現代農業和工業活動對地下水資源造成的汙染與枯竭風險,強調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從流域到全球氣候的反饋 本書的收官部分將視野提升至全球尺度,探討河流係統在全球物質循環中的關鍵地位。河流是陸地生態係統將風化産物和溶解的礦物質輸送到海洋的主要通道。我們將分析河流攜帶的懸移質和溶解態物質對海洋化學環境、海洋生物生産力的影響。 同時,書中將探討氣候變化對水文係統的反饋機製。例如,冰川融化對河流徑流量的短期增加與長期削減,降水模式的改變對乾旱/半乾旱地區河流季節性變化的衝擊,以及河流蒸發量變化對區域微氣候的潛在影響。 全書力求通過嚴謹的科學分析、豐富的案例對比和精美的圖錶說明,構建一個立體、動態的地球水係知識體係,展現山川河流作為地球生命之脈的宏偉敘事。讀者將不再隻是“看到”河流,而是能夠理解河流“如何成為今天的樣子”,以及它在地球未來演變中所扮演的角色。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的樂趣,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知識的獲得和視野的拓展。我一直認為,瞭解我們生活的地球,瞭解那些支撐生命存在的自然係統,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河流,作為地球上最重要的水體之一,它的存在和變化,直接影響著生態環境和人類社會。這本書以“科學探險傢”的視角來講述“江河溯源”,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切入點。它將冰冷的科學數據和原理,通過探險者的親身經曆和視角來呈現,我相信這會讓科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更容易被讀者所理解和接受。我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感人的探險故事,以及那些在艱苦條件下,科學傢們是如何剋服睏難,取得突破性發現的。這樣的內容,往往比單純的知識講解更能觸動人心。

評分

我對科學探險類的書籍一直情有獨鍾,因為它們總能打開我新的認知邊界。這本書的“江河溯源”主題,讓我聯想到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很多古老的文明都依水而生,河流不僅是生命的源泉,更是交通、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因此,去追溯河流的源頭,實際上也是在追溯曆史的脈絡。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展現科學傢們如何運用地質學、水文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的知識,來拼湊齣河流完整的生命周期。這樣的跨學科視角,往往能帶來更深刻的洞察。同時,我也希望能從中瞭解到,不同地區的河流,其形成和演變過程中,有著怎樣的獨特性,這背後又蘊含著怎樣的自然規律。

評分

當我拿到這本《科學探險傢的足跡》時,最先讓我驚喜的是它的全彩印刷。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往往會被各種碎片化的信息包圍,而一本精心製作的全彩圖書,能夠提供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這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我一直認為,科學知識的傳遞,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需要生動的畫麵來輔助理解。那些精美的插圖、清晰的地圖,以及可能齣現的照片,都將成為我們認識世界、探索未知的重要窗口。想象一下,在閱讀關於某個遙遠地區的章節時,如果能看到那裏真實的地貌、獨特的植被,甚至是當地居民的生活場景,這種學習過程該是多麼鮮活和富有感染力。全彩的呈現方式,不僅提升瞭閱讀的愉悅感,更能讓抽象的科學概念變得觸手可及,從而激發我們對科學探索的濃厚興趣。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眼球瞭,我第一眼看到它就被那充滿生命力的色彩和精緻的插畫所打動。封麵上那似乎正在奔騰的河流,以及遠處若隱若現的山巒,都散發著一種召喚的力量,仿佛在邀請我踏上一次未知的旅程。我常常會被這種視覺上的衝擊力所吸引,因為我相信,一本好的圖書,從裝幀設計上就應該傳遞齣它內在的精神氣質。這款封麵絕對做到瞭這一點,它讓我對書的內容充滿瞭好奇和期待,忍不住想要翻開它,去探索那些隱藏在色彩和綫條背後的故事。我特彆喜歡封麵背景的那種漸變效果,從深邃的藍色到明亮的綠色,再到土地的赭色,層層遞進,就像是在描繪地理環境的豐富變化,也暗示著這本書將帶領我們深入瞭解不同的自然景觀。這種細節的處理,也讓我對書中內容的嚴謹性和藝術性有瞭更高的期望。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科學探險傢的足跡”就充滿瞭冒險和探索的意味,而“江河溯源”更是將這種探索聚焦於一個具體而宏大的主題。我一直對那些追尋事物本源的科學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想象一下,那些科學傢們,如同古代的哲人一般,跋涉韆裏,曆盡艱辛,隻為揭開一條河流從何而來、如何形成、又流嚮何方的秘密。這個過程本身就充滿瞭挑戰和智慧。我相信,這本書會帶我走進這些科學傢的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勇氣、毅力,以及他們如何運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去記錄、去分析。這不僅僅是關於地理或科學知識的學習,更是一種精神的熏陶,讓我明白,真正的求知欲,是需要付齣時間和努力,去深入挖掘,去理解事物的本質。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