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了唐诗中的诸多植物。让读者在领略中国传统的古诗意境的同时,能形象地看到所涉及的各种植物,丰富了植物学的知识。配图精美,装帧新颖,本书以植物图作为一个新的切入点,把文字与图片**的相结合。本书作者系植物学家,同时对古典文学又颇为精通,故能成此创新
潘富俊,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林试所森林生物系系主任。所学与植物密切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近年来致力于将台北植物园从教学用园转变成台北市民优质的游憩点。著有《草木》《民俗植物学》《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成语植物图鉴》《红楼梦植物图鉴》等
兰
桂
橘
桃
李
竹
萝
合昏
松
桑
韭
粱
茅
柏
枫
薇
桂
荆
菱
荇
芦
麦
荠
芙蓉
杜
苔
槐
瓢
柳
蓬
蒿
梅
梧桐
大麦
枣
麻
白草
梨
楸
芭蕉
支子
枥
藓
荻
茶
苦竹
葡萄
蒺藜
瓜
栗
蕨
杞
白苹
蒲
棘
棠
紫微
橦
芋
黍
菊
薜
木兰
藜
槿
葵
杉
荩
藿
石榴
郁金
红豆
松
茱萸
熏
豆蔻
红艳
附录
作为一名业余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在普及传统文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院派学术著作,而是非常亲切、易于接触的“引路人”。它用直观的视觉语言,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古人生活情趣和自然观的绝佳窗口。我过去常常在阅读古诗时感到意象模糊,但在对照了这些精心绘制的图景后,那些抽象的词汇变得具象化了,比如“池塘”、“小径”、“疏影”等等,都有了具体的形象支撑,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乐趣和理解深度。这种图文结合的模式,无疑降低了欣赏古典诗歌的门槛,让更多不熟悉或不擅长古典文学的人也能通过欣赏精美的图画,间接地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与韵味,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雅俗共赏的佳作。
评分阅读完这本画册的体验,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学漫步。它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像是为你架设了一座通往唐代文人墨客心灵世界的桥梁。那些熟悉的诗句被如此精妙的视觉语言重新诠释,使得原本略显晦涩的意境变得鲜活而具体。我发现,很多我过去只是“读过”的诗句,在看到这些图画的瞬间,仿佛一下子“活”了过来,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是文字本身难以给予的。作者(或编者)在构图和意境捕捉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文学素养,他们似乎深刻理解了诗人创作时的心境与笔下的情感波动,并将这种情绪准确地转移到了画面之中。特别是那些描写季节更迭、光影流转的篇章,通过画面的冷暖色调和线条的刚柔并济,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感染力,让人在欣赏图画的同时,也沉浸在了唐诗所特有的那种含蓄而悠远的情韵之中。
评分这本图册的排版设计展现出一种克制而高雅的现代设计思维,它巧妙地平衡了“图”与“文”的关系,没有让任何一方喧宾夺主。每一幅图画旁边留白处的文字介绍,简练而精准,既没有过度解读诗意,也没有简单地罗列信息,而是提供了一个进入画面的引导入口。我特别欣赏它在跨页处理上的用心,有些场景被设计成左右对开的大幅画面,气势磅礴,极具视觉冲击力,仿佛将诗中的场景完全铺陈在你面前,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而有些则采用小巧的插画形式点缀其间,如同散落在诗篇中的小景,灵动活泼。这种主次分明的布局,使得阅读节奏张弛有度,避免了视觉疲劳,让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期待感和新鲜感。
评分从装帧的精细程度来看,这本书显然是面向对品质有较高要求的读者的。装订工艺非常牢固,即便是反复翻阅,书脊也不会轻易松动或损坏,这对于经常使用的工具书或欣赏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侧边切口处理得干净利落,没有出现毛边或纸屑,体现了印刷厂的高标准。此外,这本书的开本选择也十分得体,既保证了画面有足够的展示空间,又方便读者单手持握阅读,没有一般大开本画册那种笨重感。我注意到,内页的纸张具有一定的抗反光性,即使在明亮的灯光下欣赏,也不会有刺眼的眩光干扰观感,这对于细节的辨识非常友好。总而言之,从物质层面上讲,这本书的制作水准,完全配得上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是一种物料与工艺的完美结合。
评分这部画册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制作者的用心。封面那淡雅的色彩搭配,仿佛将人瞬间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古典园林之中,那纸张的触感也十分考究,厚实又不失细腻,让人忍不住想一遍遍摩挲。内页的印刷质量更是无可挑剔,色彩饱满却不失雅致,即便是那些细微的笔触和墨色的变化都能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对于一本以图鉴为核心的书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加分项。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布局上的考量,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既不会显得拥挤,又能让主体图案充分展现其美感,这种“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体现出了一种高级的审美趣味。无论是将其放在书架上作为陈列,还是偶尔取出来翻阅欣赏,都觉得它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那些细致的边框和花纹点缀,更是如同神来之笔,为整体增添了几分古朴典雅的气息,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总能发现一些令人惊喜的小细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