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了唐诗中的诸多植物。让读者在领略中国传统的古诗意境的同时,能形象地看到所涉及的各种植物,丰富了植物学的知识。配图精美,装帧新颖,本书以植物图作为一个新的切入点,把文字与图片**的相结合。本书作者系植物学家,同时对古典文学又颇为精通,故能成此创新
潘富俊,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林试所森林生物系系主任。所学与植物密切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近年来致力于将台北植物园从教学用园转变成台北市民优质的游憩点。著有《草木》《民俗植物学》《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成语植物图鉴》《红楼梦植物图鉴》等
兰
桂
橘
桃
李
竹
萝
合昏
松
桑
韭
粱
茅
柏
枫
薇
桂
荆
菱
荇
芦
麦
荠
芙蓉
杜
苔
槐
瓢
柳
蓬
蒿
梅
梧桐
大麦
枣
麻
白草
梨
楸
芭蕉
支子
枥
藓
荻
茶
苦竹
葡萄
蒺藜
瓜
栗
蕨
杞
白苹
蒲
棘
棠
紫微
橦
芋
黍
菊
薜
木兰
藜
槿
葵
杉
荩
藿
石榴
郁金
红豆
松
茱萸
熏
豆蔻
红艳
附录
这本书在信息的可读性与专业性之间做得相当出色,成功地跨越了专业人士与普通爱好者之间的鸿沟。它的语言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日常的亲切感。不会用过于晦涩的术语吓退门外汉,但同时,对于真正钻研其中的读者,又能提供足够深入的洞察和参考价值。这种“双向友好”的文字策略,使得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受众基础。每一次阅读,我都能找到新的理解角度,可能是对某个词汇的深挖,也可能是对某种植物习性的新认识。它不像某些专业书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像一位耐心且博学的导师,在你需要时适时地给出指引。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知识传递方式,才是真正高效的学习途径。总而言之,它在保持学术水准的同时,成功地做到了面向大众的普及,这实属不易。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体现了一种匠人精神。我注意到书的侧边裁切处理得非常干净利落,边缘平滑,没有丝毫毛刺感,这在批量生产的图书中是比较少见的。即便是内页的印刷,墨色也均匀得惊人,即便是最细微的线条也能清晰呈现,这对于需要精细辨识的图鉴来说至关重要。而且,这种装帧使得整本书的“握持感”极佳,无论是单手翻阅还是双手捧读,都有一种恰到好处的重量感和稳定感。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理体验,但正是这些细节的积累,决定了一本书的整体品质。好的装帧不仅能保护内容,更能提升阅读的仪式感。手捧着它,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与一个私密的、只属于我的鉴赏过程,那种被优待的感觉,是阅读体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评分我对这本图书的排版布局感到非常满意,它在信息密度和视觉留白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每一页的构成都很考究,文字说明部分往往占据了恰到好处的空间,既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又不会让读者感到压迫。那种字体选择和字号大小的搭配,非常契合阅读的舒适度,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更妙的是,在那些植物的描绘旁,常常会穿插一些极具品味的引文或注释,这些小小的点缀,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它不是那种简单粗暴地堆砌知识的图鉴,而是通过精心的编排,引导读者逐步深入了解主题。这种如同散步般从容不迫的叙事节奏,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在如今快节奏的出版物中,这种沉稳内敛的排版风格,简直是股清流。它让知识的获取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种设计功力可见一斑。
评分作为一位对传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非常看重书籍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连接性。这本图书在呈现其核心主题时,展现出一种深厚的底蕴。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植物的形态,更像是搭起了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通过对不同植物的细致观察和记录,我仿佛能窥见古代文人墨客们是如何观察自然、体悟生活的。那些细节的描绘,不仅仅是科学上的精准,更蕴含着一种审美的取向,一种与天地和合的哲学思想。我特别留意了它在处理某些稀有物种时的考证态度,那种严谨和尊重历史的态度,让人由衷地敬佩。这种将自然科学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的处理方式,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它教会了我们如何以一种更具温度、更富诗意的方式去重新认识我们身边的自然界。
评分这本画册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从封面到内页,都透着一股典雅复古的气息。纸张的质感厚实,触感温润,这种精良的制作工艺,足以看出出版方对“图鉴”二字的用心。装帧的色彩搭配很讲究,不是那种俗艳的亮色,而是沉静的、富有历史感的色调,让人在翻阅时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的阅读氛围。特别欣赏那种手工装订的感觉,虽然可能是现代技术实现的,但那种厚重感和年代感是其他平装书无法比拟的。而且,书脊的设计也很有心思,线条流畅,即便是平放在书架上,也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很少看到有如此注重整体视觉体验的图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艺术品。每次拿起它,都有一种想要细细品味的冲动,那种翻页时细微的沙沙声,也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感受古人的生活气息。这样的书籍,对于爱书之人来说,无疑是种享受,值得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