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诵 经典素读教程系列:中华国学课本(第六册)
定价:18.00元
作者:张庆华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101099287
字数:
页码: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华诵·经典素读教程系列:中华国学课本(第六册)》具体到每课设置原文、注释、大意、阅读提示、创意空间等模块。低年段正文加注拼音。另外添加三节有关中国人应知应会的国学常识,供学生自主阅读。
目录
编者的话
古诗
1 采薇(节选)
2 木兰诗(节选)
3 送郭司仓
4 闲居初夏午睡起
5 时田园杂兴
6 岁暮到家
国学常识·中国人的代号——姓、名
古文
7 大学之道
8 务本
9 正心
10 天道
11 中和
12 尽性
13 反省
14 良知良能
15 性善
16 九思
国学常识·艺术之母——舞蹈
声律
17 声律启蒙·七虞(节选)
18 声律启蒙·八齐(节选)
19 笠翁对韵·九佳(节选)
20 声律启蒙·十灰(节选)
国学常识·无与伦比话对联
附录:亲子共读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编者的话
古诗
1 采薇(节选)
2 木兰诗(节选)
3 送郭司仓
4 闲居初夏午睡起
5 时田园杂兴
6 岁暮到家
国学常识·中国人的代号——姓、名
古文
7 大学之道
8 务本
9 正心
10 天道
11 中和
12 尽性
13 反省
14 良知良能
15 性善
16 九思
国学常识·艺术之母——舞蹈
声律
17 声律启蒙·七虞(节选)
18 声律启蒙·八齐(节选)
19 笠翁对韵·九佳(节选)
20 声律启蒙·十灰(节选)
国学常识·无与伦比话对联
附录:亲子共读
说实话,我最看重的是这种“素读教程”背后的教学理念。现在的教育环境里,很多孩子接触传统文化都是走马观花,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内化的过程。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读得快”或者“读得多”,而是能真正引导读者去体会文字背后的意境和古人的情怀。比如,如果能配有一些生动的注释或者背景故事,哪怕是很简洁的旁注,我想会更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些看似晦涩的古文,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画面和情感。我特别关注它在引导思辨性方面做得如何,毕竟国学精髓在于启发心智,而不是死记硬背。如果这本书能在我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抛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让我愿意停下来多想一会儿,那就太成功了。期待它能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起古代的智慧和我们当下的生活困惑。
评分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典雅又不失现代感的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平时对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但又觉得很多老旧的国学书读起来有点枯燥,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显然下了不少功夫,感觉在保持文化底蕴的同时,更贴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从目录上看,内容涵盖的面很广,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章,也有一些相对少见的古代智慧的片段,这让我非常期待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新的感悟和知识盲区。特别是那种厚实的手感,捧在手里就觉得很有分量,像是捧着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沉浸其中。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能在语言的组织和内容的呈现上,给我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让学习经典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一种很稳重、很可靠的感觉,这让我对它的内容质量有了初步的信任。我过去买过一些国学普及读物,有些内容选材过于随意,或者翻译解读过于随意化,读完后总觉得不得要领,甚至有些误导。因此,我对这套书的选篇和释义的权威性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它所选用的文本是经过精心挑选和考证的,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和核心精神。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那些被反复提及、被历代文人推崇的经典篇章,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权威而又深入的解读视角。如果能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做到了深入浅出的表达,那这本书的价值就真的不可估量了,它将成为我案头常备的参考书目。
评分从一个普通学习者的角度来看,阅读体验的舒适度直接决定了我能否坚持下去。这本书的字体选择、行距和版心设计都体现了对读者用眼健康的关注,这在长时间的沉浸式阅读中尤其重要。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内容上的充实,在物理感官上也让人愉悦。此外,我更喜欢那种能够激发我探索欲的阅读材料,而不是那种一眼望到底、毫无悬念的陈述。如果这本书能在关键节点的处理上,留有足够的空白和想象空间,让我能够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填补进去,形成一种“你来我往”的交流感,那就太棒了。我期待它能成为我精神世界的“健身房”,在每一次翻阅中都能让我感受到思维的拓展和心境的平和。
评分我是一个不太喜欢拐弯抹角的人,所以对书籍的实用性很看重。这本书既然定位是“教程”,那么它的结构清晰度就至关重要。我希望每一课的编排都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本单元是侧重于修身养性,还是侧重于处世智慧。如果内容编排得逻辑缜密,循序渐进,即使是像我这样半路出家接触国学的“门外汉”,也能顺畅地跟上节奏,不至于因为难度陡增而感到挫败。我个人非常推崇那种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生活场景进行巧妙结合的解读方式,这样能让我立刻感受到这些古老文字的生命力,知道如何在日常琐事中应用这些道理。如果它能提供一些朗读建议或者节奏把握的提示,那就更完美了,毕竟“诵读”强调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是理解古文韵味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