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名著百部藏書:山海經 9787222079007

中國古典名著百部藏書:山海經 978722207900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史東梅,宋學海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古典文學
  • 山海經
  • 古代典籍
  • 神話傳說
  • 奇書異聞
  • 文化經典
  • 曆史古籍
  • 珍藏版
  • 文學名著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楓林苑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雲南齣版集團公司 ,
ISBN:9787222079007
商品編碼:3004300710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古典名著百部藏書:山海經

定價:55.00元

作者:史東梅,宋學海

齣版社:雲南齣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222079007

字數:

頁碼:47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7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古典名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五韆年來的智慧結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國古典名著是中國傳統價值觀的體現,彰顯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書寫著中華民族的喜怒哀樂,張揚著中華民族的性格。
  閱讀古典名著,品鑒古今智慧,涵神世界,閱讀古典名著,領悟先賢哲思,修養自我心靈,閱讀古典名著,體味聖哲雋語,塑造個人風骨,創造人生輝煌,閱讀古典名著,知往古來今事,明天地人間理,閱讀古典名著,改進處世方法、工作態度、努力程度、思維方式和心態信念。

目錄


捲一 南山經
捲二 西山經
捲三 北山經
捲四 東山經
捲五 中山經
捲六 海外南經
捲七 海外西經
捲八 海外北經
捲九 海外東經
捲十 海內南經
捲十一 海內西經
捲十二 海內北經
捲十三 海內東經
捲十四 大荒東經
捲十五 大荒南經
捲十六 大荒西經
捲十七 大荒北經
捲十八 海內經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中國古代的神話、地理與博物奇談:一部跨越時空的文明瑰寶 在中國浩瀚的文學星河中,有一部古籍,它以其磅礴的想象、瑰麗的文筆和包羅萬象的奇聞異事,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遠古洪荒的神秘之門。它不是一部虛構的傳奇,也不是一篇嚴謹的史書,而是集神話傳說、地理風貌、動植物記述、民俗文化、巫術信仰於一體的百科全書式的巨著,它便是被譽為“中國古代奇書”的《山海經》。 《山海經》的成書與流傳:一部曆史的迷霧,一部文化的寶藏 《山海經》的作者與成書年代,至今仍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曆代學者多認為其作者並非一人,而是曆代學人不斷增補、修訂的結果。最早的記錄可追溯至戰國時期,但其內容可能比這更早。司馬遷在《史記》中雖未直接提及《山海經》,但其提及的一些山川地理與《山海經》多有吻閤之處。曆經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海經》已基本成書,並被納入官方的圖書體係。 《山海經》的價值,曆來受到高度重視。從漢代的劉嚮、劉歆父子整理校訂,到晉代的郭璞為其作注,再到後來的眾多學者對其進行注釋、考訂和研究,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傳承者,都在努力揭開這部古籍的神秘麵紗,發掘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盡管其原文散佚、內容龐雜,但憑藉曆代學者的不懈努力,《山海經》得以完整地流傳至今,成為研究中國古代曆史、地理、神話、民俗、藝術乃至思想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 《山海經》的內容解讀:一個奇幻世界的立體畫捲 《山海經》全書約18篇,其內容可大緻分為幾大部分: 山經: 這是《山海經》的核心部分,記載瞭中國古代的地理方位、山脈走嚮、河流源流,以及分布在這些山川中的各種動植物、礦産和神祇。它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勾勒齣瞭一幅古代中國的地理全圖,雖然與現代地理學有著巨大的差異,但卻反映瞭古人對世界的認知方式和地理觀念。山經中描繪的山川,有的可能源於現實地理,有的則充滿瞭神話色彩,如不周山、昆侖山等,這些都是神話傳說中的重要場所。 海經: 海經部分則將視綫投嚮瞭更廣闊的未知世界,包括瞭四海之內、海外的各種山川、國傢、部族以及異獸。這裏的地理描述更加虛幻,充斥著各種神話人物、奇特生物和異國風情。它打破瞭地域的限製,展現瞭古人對遙遠世界的想象和探索欲望。 大荒經: 大荒經是《山海經》中最為奇幻的部分,描繪瞭中國及周邊地區的“大荒”世界。這裏的景象更加壯麗,神話人物更加活躍,諸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誇父逐日、後羿射日等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都與大荒經中的描繪息息相關。它不僅是神話的寶庫,也是理解中國古代宇宙觀和創世神話的重要窗口。 海外經: 海外經則進一步拓展瞭《山海經》的地理視野,描繪瞭海外各種奇特的國傢、奇特的生物和奇特的人物。這裏的描繪充滿瞭想象力和誇張,展現瞭古人對於未知世界的驚奇和探索。 職方氏: 職方氏部分則側重於對古代國傢的地理、物産、風俗等方麵的簡要記述,可以看作是對不同地域的一種概覽。 《山海經》的獨特魅力:想象力、神話與哲思的交織 《山海經》的魅力,首先在於其無與倫比的想象力。它筆下的世界,山川之間並非是我們熟悉的地理連接,而是充滿瞭神秘的通道和未知的邊界。在那裏,有能吐雲吐霧的神獸,有吃瞭能延年益壽的草木,有能呼風喚雨的怪鳥,更有各種形態各異、能力非凡的神祇。這些生動形象的描述,不僅滿足瞭人們的好奇心,也極大地豐富瞭中國古代神話的寶庫。 其次,《山海經》是中國古代神話的集大成者。許多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如女媧造人、誇父逐日、後羿射日、鯀禹治水等,都在《山海經》中有著不同程度的記載和原型。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觀察中國古代神話演變和發展的重要文本,也為後世的文學創作提供瞭豐富的靈感來源。 再者,《山海經》所蘊含的哲學思考和宇宙觀,同樣引人深思。書中對天地生成、萬物運行的描述,雖然帶有神話色彩,但卻反映瞭古人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和理解。例如,書中對“混沌”的描繪,以及對陰陽五行等觀念的早期體現,都為後來的哲學思想奠定瞭基礎。 此外,《山海經》的博物學價值也不容忽視。它詳細記錄瞭古代中國各種奇特的動植物,其中許多可能已經滅絕,或是我們今天難以想象的物種。這些記載為我們研究中國古代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以及古人對自然的認知提供瞭寶貴的史料。 《山海經》的文化影響:一部影響深遠的文明坐標 《山海經》的影響,早已超越瞭文學和曆史的範疇,滲透到中國文化的方方麵麵。 文學藝術: 從唐詩宋詞到明清小說,無數的文學作品都受到瞭《山海經》的啓發。那些奇幻的山川、異獸、神靈,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為文學創作增添瞭無窮的想象空間。許多畫傢、雕塑傢也以《山海經》為靈感,創作齣無數精美的藝術作品。 民俗信仰: 《山海經》中描繪的神祇、祭祀、巫術等內容,也與中國古代的民俗信仰緊密相連。許多流傳至今的民間傳說、節日習俗,都可能在《山海經》中找到其古老的根源。 思想觀念: 《山海經》中所展現的早期宇宙觀、生命觀,以及對自然力量的敬畏,都對後世中國人的思想觀念産生瞭潛移默化的影響。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瞭中國人對世界的認知方式和對未知世界的態度。 語言文字: 《山海經》中許多獨特的詞匯和錶達方式,也豐富瞭漢語的詞匯係統,對漢語的發展産生瞭積極作用。 結語:穿越時空的文化對話 《山海經》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它以其深邃的智慧、奔放的想象和瑰麗的文筆,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理解中國古代文明的獨特窗口。它不僅僅是一部古籍,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一種文化的符號,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 當我們捧起《山海經》,仿佛就能聽到遠古的風聲在耳畔呼嘯,看到盤古開天闢地的壯麗景象,觸摸到女媧補天的慈愛之手。它讓我們得以窺探那些早已逝去的年代,感受那古老民族的智慧與浪漫,從而更好地理解我們從何而來,我們又是誰。 在現代社會,重讀《山海經》,不僅能夠讓我們領略中國古代的文化魅力,更能從中汲取豐富的想象力,激發創造的靈感,並思考人與自然、人與宇宙的永恒關係。它是一部值得我們世代珍藏、反復品讀的文明瑰寶,一部永遠閃耀著智慧與光芒的不朽經典。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沉迷於那種能讓人瞬間穿越迴古代的敘事方式,而這套叢書的翻譯和注釋部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很多古典名著的閱讀門檻之所以高,就在於其艱深的文言和時代背景的缺失。然而,我翻閱瞭其中幾本(自然是著重研究瞭其配套的解讀部分),譯者顯然是下瞭苦功的。他們不僅做到瞭信、達、雅的平衡,更重要的是,在關鍵的文化典故或曆史事件旁,配有詳盡卻不拖遝的腳注。比如,對於一些古老的官職稱謂或者特定的地域風俗,注釋得清晰明瞭,讓即便是對古代社會結構瞭解不深的讀者,也能迅速抓住故事的脈絡。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挫敗感,讓古人的智慧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空中樓閣,而是觸手可及的田園詩篇。這套書讓“讀懂”不再是一個艱巨的任務,而是一種享受,成功地搭建起瞭古今對話的橋梁。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的古典文學愛好者,我總是在尋找那些能夠提供全新視角的解讀文本。這套精選百部名著係列,它的選本和版本控製做得非常到位,似乎是在眾多流傳版本中,精挑細選齣瞭最權威、最接近原貌的版本進行收錄。我留意到其中一些偏僻作品,竟然也能找到罕見的早期校注本作為底本,這對於考據派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寶藏。它呈現的不是一個被過度“現代解讀”或“過度美化”的版本,而是一個更接近曆史現場的版本。這種對“本真”的追求,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它鼓勵讀者自己去與文本對話,而不是被單一的解讀框架所束縛,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文化傳承方式,讓人感到知識的厚重與可靠。

評分

我對文學作品的評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對人物心理的刻畫是否細膩入微。在這套精選的藏書中,我試讀瞭幾部公認的文學高峰之作,其人物塑造的深度實在令人嘆服。舉個例子,某個作品中的主角,其內心的矛盾、掙紮、環境的壓迫以及最終的選擇,作者寥寥數筆就能勾勒齣極其復雜的人性側麵。我特彆欣賞那種不臉譜化的處理,即便是反派角色,其行為邏輯也植根於其自身的經曆和時代的大背景之下,讓人在痛恨之餘,還能産生一絲理解與同情。這種對人性灰度的精準把握,是真正偉大的文學纔有的特質。翻閱這些文本,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看故事,更是在進行一場深入的人性訪談,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因為隨著我自身閱曆的增加,我對書中人物命運的理解也隨之深化瞭。

評分

這部精裝本的《中國古典名著百部藏書》係列,光是拿到手裏,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就讓人心生敬意。我特地選瞭這套書架上的“顔值擔當”,首先被它的裝幀設計深深吸引。封麵選用的紙張紋理細膩,色澤古樸典雅,仿佛真的能從指尖感受到曆史的溫度。尤其是燙金的字體,在燈光下閃爍著低調卻不失莊重的美感,即便是擺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內頁的排版也極為考究,字體大小適中,行距處理得當,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不易疲勞,這對於我們這些熱愛沉浸式閱讀的老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裝訂工藝更是無可挑剔,每一頁都牢牢地貼閤在一起,讓人有種它能伴隨自己很久很久的踏實感。這不僅僅是一套書,它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藝術品,收藏價值與閱讀價值兼備,光是翻閱欣賞這裝幀設計,就已經值迴票價瞭。可以看齣齣版方在整體策劃上投入瞭極大的心血,旨在為讀者提供一種儀式感的閱讀體驗。

評分

閱讀體驗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紙張和油墨的質量,這對長時間的專注度至關重要。這套藏書在選材上顯然沒有馬虎,紙張的白度適中,不是那種刺眼的亮白,而是偏嚮米白或象牙白,對眼睛非常友好。更讓我驚喜的是油墨的清晰度,即便是最小的引文和批注,字跡也邊緣銳利,沒有齣現任何模糊、洇墨的現象,即便是光綫不佳的環境下閱讀,也依然能保持極高的辨識度。這種對細節的執著,體現瞭齣版方對“經典”二字的尊重。閱讀經典,本應是一種寜靜緻遠的心靈之旅,如果因為粗糙的物理載體而分心,豈不辜負瞭作者的心血?可以說,從物理觸感上,它為沉浸式的精神體驗提供瞭堅實可靠的物質基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