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剪紙藝術欣賞與實踐
定價:24.00元
作者:
齣版社:地質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9-01
ISBN:978711604619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剪紙是民族文化遺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屬於鏤空藝術的一種。附著於紙上就産生瞭剪紙,中國是世界個發明紙的國傢,因此,開人類剪紙藝術之先河。本書為“大學藝術素質教育叢書”中的一本,是作者校十年剪紙教學的總匯,包括部分大學生剪紙作品和課堂習作。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目光清新、富有激情,善於化腐朽為神奇,他們的作品關注社會熱點,雖顯稚嫩但充滿朝氣。他們本著立足傳統、推陳齣新的路子,用傳統語言演繹現代題材。
目錄
總序
前言
章 剪紙的起源、曆史和發展
第二章 中國剪紙的吉祥寓意
(一)象徵
(二)比喻
(三)諧音
(四)假托
第三章 中國剪紙的應用
(一)年節剪紙
(二)喜慶剪紙
(三)綉品剪紙
(四)祝壽剪紙
(五)其他
第四章 剪紙的錶現手法和形式
(一)剪紙的錶現手法
(二)剪紙的錶現形式
第五章 剪刻紙製作步驟
(一)材料與工具
(二)剪紙鏤空方法
(三)摺疊剪紙方法與步驟
(四)起稿與剪製
(五)刻紙製作步驟
(六)彩色貼紙製作步驟
第六章 剪紙設計
(一)造型的基本形態
(二)剪紙設計
第七章 課堂練習集錦
(一)鳳凰
(二)喜鵲
(三)龍
(四)蝙蝠
(五)魚
(六)鴛鴦
(七)其他
第八章 大學生剪紙創作欣賞
(一)港澳迴歸
(二)龍耀中華
(三)新劍匕京 新奧運
(四)世紀環保
(五)龍騰人世
(六)中國地質大學五十周年校慶
(七)世界和平
(八)抗擊非典
(九)自由題材
中國地質大學剪紙藝術教育相關記事
郭憲教學示範作品圖錄
學生作品圖錄
後記
作者介紹
郭憲,1954年生於吉林省長春市,1982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美術係,現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副教授。著有《布玩具設計與製作》(吉林美術齣版社1990年齣版)、《少兒立體手工遊戲1-3》(中國地質大學齣版社1995年齣版)、《少兒手工續集1-3》(中國地質大學齣版社1996年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傳統手工藝充滿瞭好奇,尤其是那些蘊含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技藝。最近,我無意中翻閱到一本關於中國傳統服飾的畫冊,裏麵描繪的各式旗袍、漢服,從精美的刺綉到彆緻的盤扣,都讓我驚嘆不已。我尤其對那些帶有吉祥圖案的服飾印象深刻,比如龍鳳呈祥、蝙蝠紋樣,它們不僅是裝飾,更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寄托。畫冊裏對不同朝代服飾的演變也做瞭詳細的介紹,從漢代的寬袍大袖到唐代的雍容華貴,再到明清的精緻繁復,讓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眼見證瞭中國服飾文化的魅力。其中一頁還特彆介紹瞭古代女子頭飾的變化,精巧的發簪、華麗的步搖,無不展現瞭古代女性的溫婉與典雅。這本書讓我更加深入地瞭解瞭中國傳統服飾的藝術性,也激發瞭我對這方麵進一步探索的興趣。我希望未來能有機會親手體驗一下製作這些精美服飾的樂趣,感受古老工藝的溫度。
評分我近期在書店閑逛時,被一本關於中國古典園林的書籍深深吸引。翻開扉頁,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如詩如畫的江南園林照片,亭颱樓閣,小橋流水,假山奇石,麯徑通幽,每一步都仿佛踏入瞭曆史的畫捲。書中不僅展示瞭蘇州園林的精緻典雅,也介紹瞭揚州園林的疏朗大氣,還有嶺南園林的靈巧彆緻。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園林意境的解讀,如何通過一池活水、一叢翠竹、一塊山石來營造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之感。我還學到瞭許多關於園林布局的知識,比如“藉景”、“對景”、“框景”等手法,它們是如何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融入園林之中,形成一步一景、移步換景的藝術效果。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園林曆史的介紹,讓我瞭解到不同朝代園林風格的演變,以及文人墨客如何在園林中寄情山水、尋求寜靜。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審美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古人的智慧和匠心贊嘆不已。
評分最近讀到一本關於中國古代繪畫史的書,裏麵的內容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從遠古時期的岩畫,到各個朝代的壁畫、帛畫,再到文人畫的興起,這本書係統地梳理瞭中國繪畫的發展脈絡。我尤其被書中對不同時期繪畫風格的講解所吸引。比如,漢代的畫像石和畫像磚,雖然技法相對樸拙,但卻充滿瞭生活氣息和想象力。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顧愷之、陸探微,他們的畫作飄逸灑脫,充滿瞭神韻。到瞭唐朝,閻立本、吳道子等大師的齣現,使得山水畫、人物畫都達到瞭新的高度,綫條剛勁有力,色彩濃鬱鮮艷。書中對宋代山水畫的描述也讓我印象深刻,範寬、郭熙等畫傢筆下的山水,雄渾壯闊,氣勢磅礴,真正體現瞭“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我還瞭解到,不同流派的畫傢,他們的繪畫理念和錶現手法也各有不同,有的追求寫實,有的強調意境,有的則更注重筆墨的趣味。這本書讓我對中國繪畫藝術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最近我偶然翻閱瞭一本介紹中國傳統建築的書籍,這本書讓我大開眼界,對中國古代建築的智慧和美學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從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入手,詳細介紹瞭宮殿、寺廟、民居、園林等各種類型的建築。我尤其被書中對木結構建築的講解所吸引,榫卯結構的精妙,鬥拱的巧妙運用,這些都展現瞭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藝和對材料的深刻理解。書中對建築的色彩運用也做瞭詳細的介紹,比如宮殿建築的金黃和紅色,代錶著尊貴和權威;寺廟建築的青磚黛瓦,則顯得古樸而寜靜。我還瞭解到,中國傳統建築不僅僅是滿足居住功能的空間,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思想。比如,建築的朝嚮、布局都蘊含著風水學說,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書中還穿插瞭大量精美的建築插圖和模型照片,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中國古代建築的宏偉壯麗和精緻典雅。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敬畏之心。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音樂情有獨鍾,尤其喜歡那些充滿古韻的鏇律。最近,我讀到瞭一本關於中國古代樂器發展史的書籍,裏麵的內容非常豐富。書中詳細介紹瞭古琴、琵琶、二鬍、笛子等經典樂器的起源、演變和演奏技巧。我瞭解到,古琴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其音色深沉而悠遠,蘊含著士大夫階層清雅的審美情趣。而琵琶,則以其豐富的錶現力和華麗的音色,在古代宮廷和民間都廣受歡迎。書中對二鬍的介紹也讓我頗感興趣,它作為弓弦樂器的代錶,能夠模擬人聲,錶達細膩的情感。我還學到瞭關於不同朝代音樂風格的特點,比如唐朝的宮廷音樂,氣勢恢宏;宋朝的詞樂,婉轉細膩。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古代樂理知識的介紹,讓我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理論體係有瞭初步的瞭解。這本書讓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瞭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也激發瞭我去親身聆聽和感受這些美妙樂聲的願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