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從“美術片”到“泛動畫”——中國動畫範疇的轉型與動畫的軟實力維度
定價:26.00元
作者:許元振
齣版社:廈門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6154146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放眼世界,每一個動畫大國的動畫産業都有其難以復製的獨特之處,例如日本先漫畫後動畫的製作模式、美國強調動畫的電影寫實性的技術主義傾嚮等。反觀中國的當代動畫産業,唯有締造“中國學派”的寫意性藝術動畫能夠代錶我們民族的特色,走嚮世界。那麼,享有“中國學派”美譽的中國動畫一度輝煌,為什麼又跌入低榖?從産量上看,中國儼然已成為動畫大國,為什麼不是動畫強國?中國動畫該往何處去?怎樣增強中國動畫的軟實力?在問題意識的驅動下,《從“美術片”到“泛動畫”:中國動畫範疇的轉型與動畫的軟實力維度》以中國當代動畫為研究對象,透過“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現象與紛繁蕪雜的綫索,抽取齣主要的兩個動畫範疇,通過分析其曆史演變,揭櫫動畫的內涵與外延,探析中國當代動畫形態的演變軌跡與內在規律,探索其轉型的必然性並進一步預測動畫産業的未來走嚮。
目錄
緒論
一、動畫範疇的演變:從“美術片”到“泛動畫”
二、相關研究狀況梳理
三、本書研究方法和意義
章 “美術片”範疇的屬性
節 戴著鐐銬跳舞:事業化的文化體製
一、包銷:事業化體製下的“美術片”産業
二、先驗預設:體製下的藝術規則
三、“弱體製性”:體製內外的藝術傢與作品
第二節 單一媒體化:以電影為媒體的動畫傳播
一、製作:模擬電影元素
二、內容:精英化
三、接受:單嚮度與集體化
第三節 審美烏托邦化:民族化的美術之“美”
一、假定性:基於中國民族化的美術性
二、寫意化:賦予民間美術形式古典莢學的靈魂
三、程式化:藉鑒舞颱藝術的“錶演”模式
第二章 産業化:“泛動畫”的體製轉型
節 産業主體:重新擺正自己的位置
一、:從市場的參與者到保駕護航者
二、企業: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
三、“泛動畫”人:開墾麵嚮産業的肥沃土壤
第二節 産業機製:“泛動畫”的“場”及其轉型
一、藝術“場”及其三種基本權力關係
二、藝術“場”的曆史性及其張力
三、動畫藝術與“場”的關係:
以孫悟空形象的曆史演變為例
第三節 産業結構:創意的鏈條化
一、從創意源到動畫直接産品:創作與製作分離
二、衍生産品:創意的跨行業延伸
三、“營銷製勝”:創意進入消費環節
第三章 新媒體化:“泛動畫”的媒體轉型
節 新媒體動畫:以計算機為“元媒體”
一、基於計算機“元媒體”的新媒體
二、“元媒體”催生的新媒體動畫
第二節 動畫內容的新媒體化:從製作到傳播
一、新媒體作為動畫製作的新工具
二、新媒體作為動畫傳播的新“渠道”
第三節 新媒體動畫的接受轉型與異化
一、分眾化:根據新媒體的類型來切割受眾
二、個人化與交互性:全球化3.0 Web 2.0傳播環境下的超媒體動畫人
三、異化:強製性與沉浸性
第四章 泛藝術化:“泛動畫”的藝術轉型
節 商業化:標準化的動畫藝術
一、以受眾為中心:商業類型化
二、“泛藝術”:內容的廣場化
第二節 實用性:動畫藝術的新維度
一、專業化
二、技術化
三、工具化
第三節 意義多元化:動畫之熵的歸零力量
一、動畫之熵:從增值到下落的麯綫圖
二、動畫熵麯綫的意義
三、“泛動畫”的評價標準
第四節 “泛動畫”的藝術哲學閤法性
一、“泛動畫”範疇閤法性的藝術哲學思想資源
二、從藝術哲學的視角進行審視:重勘動畫的內涵與外延
第五章 實力化:“泛動畫”産業的文化軟實力維度
節 文化增值:文化産業層麵的動畫軟實力
一、賦值:“泛動畫”産品的文化符號化
二、符號生産:從文化符號到産業符號
三、展現吸引力:從産業符號到産業軟實力
第二節 “走齣去”戰略:政治學層麵的動畫軟實力
一、觀念層麵:倡導文化多極化理念
二、內容層麵:重建中國動畫的現代性話語
三、策略層麵:鍛造中國動畫的議程設置力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僅僅停留在藝術創作的層麵,更將目光投嚮瞭“軟實力”這一宏大的概念。以往談論動畫,更多的是其文化價值、藝術感染力,但作者卻巧妙地將其置於國傢競爭力、文化影響力的大背景下進行審視。這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覺得,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其魅力不僅僅在於其本身的內容,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文化基因,以及它如何能與全球觀眾産生共鳴。當中國動畫從“美術片”的時代邁嚮“泛動畫”的浪潮,它所展現齣的,已經不再僅僅是二維或三維的畫麵,而是更多地關乎敘事方式、價值觀念、情感連接,乃至一種生活方式的輸齣。作者在書中深入探討瞭這種轉型如何提升中國動畫的國際話語權,如何讓中國故事以更加多元、更易被接受的方式走嚮世界,這讓我看到瞭中國動畫産業巨大的潛力和令人振奮的發展前景。尤其是在當下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背景下,理解動畫的“軟實力”維度,對於我們認識中國文化如何走齣去,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啓示是,動畫早已不再是兒童專屬的娛樂形式,它已經演變成一種強大的文化媒介,能夠承載更復雜的思想、更深刻的情感,甚至可以成為國傢形象塑造的重要工具。作者在探討“泛動畫”的軟實力維度時,所提及的諸如故事敘事、價值觀傳遞、情感共鳴等概念,都讓我深受觸動。我迴想起自己觀看過的許多國外優秀動畫作品,它們之所以能夠風靡全球,除瞭精良的製作技術,更在於其能夠觸動不同文化背景下觀眾的共同情感,傳遞普世的價值理念。而中國動畫,在經曆瞭“美術片”時代的輝煌後,正麵臨著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以“泛動畫”的形式,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書中對這一轉型的深入剖析,讓我對中國動畫的未來發展充滿瞭信心,也對動畫作為一種文化軟實力,其巨大的潛力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關於中國動畫未來發展方嚮的戰略藍圖。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最深的感受是作者對中國動畫産業發展脈絡的梳理之清晰,邏輯之嚴謹。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國傢大力扶持下,“美術片”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應運而生,到改革開放後,市場化浪潮推動動畫産業的多元發展,再到如今數字化、網絡化時代,“泛動畫”概念的提齣,作者層層遞進,將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娓娓道來。書中對於不同時期代錶性作品的分析,對於關鍵轉摺點的判斷,都展現齣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泛動畫”這一概念的界定和闡釋,它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動畫片製作,而是將動畫的觸角延伸到更廣闊的領域,包括但不限於網絡動畫、IP開發、跨媒體融閤等等。這種理論上的突破,為我們理解當下動畫産業的發展提供瞭新的框架和視角,也讓我對未來中國動畫的發展充滿瞭期待。這本書不僅是學術研究的碩果,更是一本能夠啓發思考、引發共鳴的讀物。
評分我一直對動畫抱有濃厚的興趣,從童年時期追逐《舒剋和貝塔》的影子,到如今在各種視頻平颱上暢遊於形形色色的網絡動畫之間,我深切感受到瞭動畫形式和內容的變化。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對於這種變化背後的深層原因和意義的認知空白。作者對於“美術片”到“泛動畫”的轉型過程的梳理,讓我明白這並非簡單的技術迭代,而是文化、經濟、社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將動畫與“軟實力”緊密聯係起來,這是一種非常前沿且富有洞察力的視角。通過閱讀,我開始理解,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不僅能帶來娛樂,更能潛移默化地塑造觀眾的認知,傳播主流價值觀,甚至成為國傢文化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書中對於中國動畫如何通過“泛動畫”的轉型,來增強其“軟實力”,從而在國際舞颱上發齣更響亮的聲音,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讓我對中國動畫産業的未來發展充滿瞭樂觀和期待。
評分初次翻閱這本《從“美術片”到“泛動畫”——中國動畫範疇的轉型與動畫的軟實力維度》,就仿佛被作者帶入瞭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領域。童年時那些充滿濃鬱中國風情的水墨動畫、剪紙動畫,如同溫潤的舊時光,在腦海中一一浮現。《大鬧天宮》的孫悟空,《黑貓警長》的英勇,《葫蘆兄弟》的奇幻,這些“美術片”時代的經典,承載瞭多少代人的記憶。作者似乎也深諳此道,開篇便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勾勒齣那個黃金年代的圖景,讓人不禁懷念起那段純粹而美好的藝術時光。但這本書顯然不止於此。它並沒有沉溺於過去的輝煌,而是敏銳地捕捉到,動畫産業正在發生著一場深刻的變革。從單純的“美術片”概念,到如今涵蓋漫畫、遊戲、衍生品等多元形態的“泛動畫”,這種範疇的擴張,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變化,更是背後産業邏輯、技術支撐和受眾習慣的全麵升級。讀到此處,我不禁開始思考,那些曾經的“小人書”和如今琳琅滿目的數字內容,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演變成今天我們所理解的“動畫”的?這種轉變,對於中國文化輸齣又意味著什麼?書中的分析,就像一層層剝開的洋蔥,讓我在驚喜中不斷探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