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浩荡两千年》十周年典藏版,也是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收官之作。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建成?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策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集权制度下,权力与商业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更重要的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和《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有不少重复,不过更具体详细。 浩浩汤汤两千年,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中间又经历了哪些变法创新,最后演变成闭关锁国的清朝。
评分##20220510,这本电子书断断续续看了有大半年吧,不是不感兴趣却是有时候懒!——读了,才知道!
评分##浩荡两千年,徘徊不去的是桑弘羊的幽灵,贯彻始终的是老大哥的铁拳。为商之难,一至于斯。 吴晓波洋洋二十万字,纵谈历代经济得失,却无枯燥艰涩之弊,而多拍案叫绝之处,全赖视野宏通,常将中方西方并置而观,让人看出经济现象背后的思想资源之异与政治制度之别;更兼文笔精悍,能把古时今时关联而论,让人会意各朝各代共通的商业模式密码与权力游戏法则——所以,与其说他是在建构历史与反思传统,倒不如说是在影射近代和观照当下:浩荡流转两千年的滔天巨浪,其实一直都被限制在同一条河道。孙猴子纵有亿亿万万个分身,也逃不出那遮天蔽日的五指山。 整本书就是文献综述版的中国古代政经史,功在融通、总结、普及。虽是一家之言,亦是颇有可观。 继续读《跌荡一百年》。
评分##读完一声叹息。 深深体会到威廉福克纳所言,过去从未死亡,它甚至都未曾过去。
评分##和《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有不少重复,不过更具体详细。 浩浩汤汤两千年,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中间又经历了哪些变法创新,最后演变成闭关锁国的清朝。
评分##吴老师的忠粉,买了他出版的每一本书,从来都是不惜笔墨的好评、不遗余力的推荐。独这本,实在没法给它太清晰的定义,对一个2000多年都重农抑商的国家来说,经济和国家机器无法割裂。留在史料中关于经济的记载连斗鸡走狗的笔墨都不及,所以这本书读下来像是再重温断代史,实际又是再叙述经济史,史料和材料的匮乏即便是吴老师的书读起来也是边界模糊。把它定位成历史书籍,那就太差,说它是经济书籍又不太像。于是,第一次读吴老师的作品让我有了费劲和难受的观感!
评分##吴晓波的文笔和才思还是挺令人钦佩的,而且眼界也由改革开放三十年、再到一百年,直至两千年,把中国的经济研究研究不断深入。 1.企业史就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开篇序言写得比较深比较透,很好地概括了全书的精髓。全书提到过好些中国历史关键节点的重要政治和商业巨子,但是都没有特别展开。因为全书时间线拉得比较长,也主要是在从制度和文化层面讨论经济史。 2.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杰出人物的雄才大略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历史上著名的各项变法可谓影响深远。但是作者并没有以仰视的视角去跪舔或者歌功颂德。反之,更多的是批判,尤其商鞅、桑弘羊等虽然居功至伟,但也难免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这其中确实满含了更多人文主义的深情。 3.中央集权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财政取之于民又很容易与民争利。一放就乱,藩镇割据,又威胁中央权威。
评分##第一次从经济史和文明史的角度,回顾中国两千年的历史,梳理工商业的发展脉络。财政与经济是一个国家历史不可或缺也从未缺席的骨架,也是很重要的看待世事的坐标,判断抉择的依据。也许历史最大的吊诡之处就在于,一个个的偶然最终竟铺叙成了带有宿命论意味的必然,解决一朝痼疾的良药最终却催生处更悲惨的毒瘤,一代代的蜜糖与砒霜不断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纠缠转化。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康”。了解一点历史,才算略微懂了主席这句诗。
评分##中国商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商人的后代都不是商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