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兄弟在清華和北航的日子(輯)
定價:38.00元
作者:戴次一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30236380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每一代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故事。該書記錄的是20世紀80年代,一對親兄弟求學奮鬥的曆程。這兄弟倆就是後來在科研和業界都有著非凡成績的戴宏傑、戴宏力兄弟。他們從讀中學起就立誌要做學有專長、於社會和人民有益的人。他們先後進入大學後,目標更加明確並孜孜以求。他倆信奉“要怎麼收獲先怎麼栽”的格言,在成長路上,逢勝不驕,遇挫不餒,執著頑強,終有所成。戴宏傑在剛剛40歲的時候,已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獲得多項享譽國際的物理及化學研究奬,並被我國教育部聘為長江學者,任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同時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量子中心成員;戴宏力原為美國杜邦公司高級研發工程師,擁有多項美國國傢發明,現為美國蘋果公司(Apple Inc.)高級研發工程師。
目錄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序)1.1984年9月22日宏傑給父母的信2.1984年10月1日宏傑給父母的信3.1984年10月9日宏傑給父母的信4.1984年10月20日宏傑給父母的信5.1984年10月29日宏傑給父母的信6.1984年11月11日宏傑給父母的信7.1984年12月1日宏傑給父母的信8.1985年6月8日宏傑給父母的信9.1985年7月10日宏傑給父母的信10.1985年8月31日宏傑給父母的信11.1985年9月14日宏傑給父母的信12.1985年9月27日宏傑給父母的信13.1985年10月26日宏傑給父母的信14.1985年11月7日宏傑給父母的信15.1985年12月7日宏傑給父母的信16.1986年3月2日宏傑給父母的信17.1986年3月16日宏傑給父母的信18.1986年3月30日宏傑給父母的信19.1986年4月12日宏傑給父母的信20.1986年4月27日宏傑給父母的信21.1986年5月12日宏傑給父母的信22.1986年6月6日宏傑給父母的信23.1986年8月17日宏傑給父母的信24.1986年8月28日宏傑給父母的信25.1986年8月31日宏傑給父母的信26.1986年10月18日宏傑給父母的信27.1986年11月8日宏傑給父母的信28.1986年11月12日宏傑給父母的信29.1986年11月23日宏傑給父母的信30.1986年12月14日宏傑給父母的信31.1987年2月17日宏傑給父母的信32.1987年2月22日宏傑給父母的信33.1987年3月7日宏傑給父母的信34.1987年3月21日宏傑給父母的信35.1987年4月5日宏傑給父母的信36.1987年4月18日宏傑給父母的信37.1987年5月23日宏傑給父母的信38.1987年6月3日宏傑給父母的信39.1987年8月13日宏傑給父母的信40.1987年9月16日宏傑給父母的信41.1987年9月27日宏傑給父母的信42.1987年10月11日宏傑給父母的信43.1987年10月21日宏傑給父母的信44.1987年11月25日宏傑給父母的信45.1987年12月12日宏傑給父母的信46.1987年12月31日宏傑給父母的信47.1988年2月25日宏傑給父母的信48.1988年3月19日宏傑給父母的信49.1988年4月3日宏傑給父母的信50.1988年4月9日宏傑給父母的信51.1988年4月18日宏傑給父母的信52.1988年4月28日宏傑給父母的信53.1988年5月17日宏傑給父母的信54.1988年5月25日宏傑給父母的信55.1988年5月29日宏傑給父母的信56.1988年6月17日宏傑給父母的信57.1988年7月4日宏傑給父母的信58.1988年8月17日宏傑給父母的信59.1988年9月7日宏傑給父母的信60.1988年9月13日宏傑給父母的信61.1988年10月8日宏傑給父母的信62.1988年10月19日宏傑給父母的信63.1988年11月19日宏傑給父母的信64.1988年11月28日宏傑給父母的信65.1988年12月17日宏傑給父母的信66.1989年1月13日宏傑給父母的信67.1989年2月28日宏傑給父母的信68.1989年3月29日宏傑給父母的信69.1989年5月4日宏傑給父母的信70.1989年6月24日宏傑給父母的信71.1989年7月7日宏傑給父母的信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兄弟在清華和北航的日子”,光是這個書名就充滿瞭畫麵感和故事性。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兩個身影,他們或許一個溫文爾雅,沉浸在理科的邏輯世界,另一個則可能充滿激情,投身於工科的實踐探索。清華的嚴謹厚重,北航的藍天情懷,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學術氣息,一定會在兄弟倆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我不懂其中的專業知識,但我深信,這本書的核心在於“日子”這兩個字,它飽含著生活的點滴,情感的積纍,以及成長的軌跡。我會想象著,在某個夏夜,他們在未名湖畔的長椅上暢談理想;又或者是在北航的某個實驗室裏,為瞭一個實驗數據爭論不休。書中描繪的,或許不僅僅是他們個人的經曆,更是那個時代,那個環境下,無數青年學子共同的青春寫照。我期待著,能從這本書中,感受到那份屬於那個年代的純粹與執著。
評分“兄弟在清華和北航的日子”——這個書名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於那段黃金歲月的想象。雖然我對清華和北航具體專業的科研細節可能知之甚少,但“日子”二字,讓我聯想到的是一段段鮮活的生活片段,是青春期特有的迷茫、憧憬與奮鬥。我能想象到,在清華厚重的學術氛圍裏,其中一個兄弟或許在沉思,在探索著抽象的理論;而在北航充滿活力的校園裏,另一個兄弟可能正熱火朝天地參與著實踐項目,用雙手創造著未來。這本書,在我看來,絕非僅僅是關於兩所名校的介紹,它更像是兩位兄弟共同成長的編年史。我期待著,能夠透過文字,感受到他們在學業上的點滴進步,在人際交往中的點滴感悟,以及最重要的,他們之間那份在人生最寶貴階段相互支撐、相互理解的深厚情誼。這種情誼,往往在激烈的學業競爭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中,顯得尤為珍貴。
評分從書名《兄弟在清華和北航的日子(輯)》來看,這本書應該不僅僅是一本單純的校園迴憶錄,更可能蘊含著深刻的兄弟情誼和個人成長史。雖然我可能對清華和北航的學術體係並不熟悉,但我對“日子”這個詞特彆感興趣。它暗示著日常的瑣碎,時間的流逝,以及在這些“日子”中發生的點點滴滴。我猜想,書中的兄弟二人,或許性格迥異,一個在清華的嚴謹求實中磨礪,另一個在北航的創新求變中成長。他們各自的經曆,無疑會是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我會期待書中描繪他們如何麵對學業上的睏難,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又如何在個人成長與兄弟情誼之間找到平衡。這不僅僅是關於兩所名校的記憶,更是關於青春、關於選擇、關於人生道路上的相互扶持與激勵。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吸引人,泛黃的紙張和略帶復古的字體,讓人聯想到塵封的記憶和真摯的情感。盡管我還沒有開始閱讀,但僅憑這封麵,我腦海中已經勾勒齣瞭一幅畫麵:兩個少年,懷揣著各自的夢想,踏入瞭中國最頂尖的兩所學府。清華和北航,這兩個名字本身就承載著無數的光環與期待,也意味著無數的汗水與拼搏。我想象著他們在這兩所學府裏,從青澀到成熟,從迷茫到堅定,經曆著怎樣的蛻變。是深夜圖書館裏的苦讀,是實驗室裏的鑽研,是運動場上的揮灑汗水,還是社團活動中的歡聲笑語?書中是否會描繪齣那段風華正茂的歲月,那些純真的友情,以及在追求學術巔峰的同時,對未來人生的探索與思考?我尤其好奇,在截然不同的校園文化熏陶下,兄弟倆會碰撞齣怎樣的火花,又會在彼此身上留下怎樣的印記。這不僅是一個關於校園生活的故事,更可能是一個關於成長、關於夢想、關於兄弟情深的多維度畫捲。
評分翻開這本書,撲麵而來的不是枯燥的學術理論,而是一種濃濃的人情味。盡管我對清華和北航的具體專業知識並不瞭解,但我相信作者在描繪校園生活的同時,一定會細膩地捕捉到人物的情感脈絡。我想象著,故事中的主角們,或許會麵臨學業上的巨大挑戰,學業的壓力,論文的難題,考試的焦慮,這些都是每個大學生都會經曆的。但更讓我期待的是,他們在麵對這些挑戰時,如何相互扶持,如何共同成長。兄弟之間的情誼,在象牙塔裏的特殊環境下,是否會變得更加堅韌?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裏,是互相鼓勵,還是會産生微妙的競爭?書中對大學生活的描繪,是否會超越一般意義上的學習,而觸及到更深層次的價值追求,比如對真理的渴望,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對人生意義的探尋?我期待著,能在字裏行間感受到那份純粹的少年情懷,以及在嚴謹的學術氛圍中,閃耀著的人性光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