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智慧瑜伽——商羯罗的《自我知识》
定价:28.0元
售价:16.8元,便宜11.2元,折扣60
作者:(印)商羯罗,(印)斯瓦米·尼哈拉南达英,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220094064
字数:107000
页码: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商羯罗在世时间极短,却遗留下大量的作品,他的理论对印度思想史的发展变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其为印度近现代思潮的源泉。也许商羯罗的理论思想会为普罗大众带来思想境界上的提升与转变。
阐释经典,着眼日常生活,探索瑜伽哲学和精神哲学中的问题。
内容提要
《自我知识》(Atmabodha)是商羯罗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只有68节。一方面,作为智慧解脱的核心——自我知识,是整个商羯罗思想体系中为核心的内容,理解了自我知识,也就理解了印度智慧解脱实践的主题核心。作者按照现代汉文的习惯翻译成汉文,与读者分享我对商羯罗思想的理解、特别是对以不二论为核心的智慧瑜伽的理解;另一方面,作者通过思考商羯罗的思想,结合当下世界的处境,对印度智慧瑜伽传统做一些扩展性的思考和实践上的应用。
目录
作者介绍
商羯罗(Shankara, 约788-820年),印度中世纪吠檀多哲学的集大成者、的不二论哲学家、公认的实践智慧解脱的瑜伽士。商羯罗出生于印度的喀拉拉。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云游印度,致力于复兴传统的印度教(婆罗门教),驳斥当时在印度流行的佛教之“无我”学说,重新肯定关于个体灵魂的吠陀真理。
文摘
序言
智慧瑜伽,解读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犹如一盏明灯,为人类精神进化指明了方向,开启平安、健康、快乐的人生。
后记
非常幸运有机会翻译并释论印度的哲学家、瑜伽士、灵性大师商羯罗的重要著作《自我知识》。
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但我内心有一种愿望,希望尝试做好这一工作。我手头有三个《自我知识》的英译版。经过比较,发现纽约罗摩克里希那-维韦卡南达中心的创办人斯瓦米·尼哈拉南达(SwamiNikhilananda)的译本理想。于是,我联系该中心,希望他们给我版权。让我感到荣幸和幸运的是,该中心的斯瓦米·瑜克塔马南达(SwamiYuktatmananda)和斯瓦米·维达南达(SwamiVidananda)得知我的意愿之后,立即把版权转让给我。我可以安心地做这一工作了。
斯瓦米·尼哈拉南达翻译过很多著作,也写过很多著作,其中非常的是他翻译的《室利·罗摩克里希那福音》,而他花费大量时间翻译并注释的《奥义书》更是具有广泛的影响,可以说是目前西方具有影响的《奥义书》译本之一。《自我知识》是商羯罗大师的重要著作之一。斯瓦米·尼哈拉南达对它做了的翻译。同时,在书的前部分,斯瓦米专门写了一个长达114页的导论,这个导论是对吠檀多哲学的一个介绍,希望以后有机会也把它翻译出来。应该告知读者的是,我自己在释论这个《自我知识》时,已经吸收了他的这个导论中介绍的一些内容。
本书的分析是非体系性的,释论也是非系统的。但相信阅读了本书,读者会对吠檀多哲学有个非常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对我们人的生活实践和世界的意义有非常深刻的启发。读者可以不认同书中的观点,但如果能够沿着书中所谈的内容,静下心来思考,乃至于进行专注实践,相信你就会发现其中包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我坚持认为,商羯罗所说的是哲学的,也是实践的,更是灵性的。而我也坚持认为,我自己的释论部分也同样充满了灵性的气息。在本书的翻译和写作过程中,我倾注了自己的大量心血。它体现了目前我所能达到的高哲学和灵性境界。我把它视为珍宝,送给你们。我希望你们喜欢,并从中受益。
我于2009年1月开始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做这一翻译和释论工作。感谢邓守成教授邀请我去伯明翰大学做学术访问,让我有时间做这一工作。感谢韩德教授在此期间邀请我去考文垂大学参观和访问,并带我去伦敦附近的吠檀多中心访问,拜访几位斯瓦米,并因此在该中心购得不少吠檀多著作,其中就包括这本的《自我知识》。5月,我回到浙江大学,忙了近两个月,写两篇论文,基本上没有接着做释论的工作。7月,我又集中精力做这一工作。到了8月份,才基本完成。2010年年初,我又根据汪瀰先生的建议,于3月到6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期间对它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我希望本书的出版对东方哲学、宗教学以及个人灵修的研究和实践都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在释论过程中,得到了灵海博士的诸多批评。灵海还对文本进行了校勘,在此表示感谢。初稿完成后,我把文本发给了一些朋友和瑜伽修行者,他们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并肯定了本书的重要价值,在此表示感谢。此书的初稿,我还特地发给安伦先生看,他看完全书稿之后,肯定了本书释论包含的不少新思想,同时支持本书的出版,在此表示感谢。感谢汪瀰先生,他对本书的肯定是我工作的动力,感谢他为此书的出版付出的巨大努力。
后,借用《大林间奥义书》中的话:“如同击鼓,在鼓之外无法得其声,然而取得鼓,或取其击鼓者,则可以得到鼓声。如同吹螺号,在螺号之外无法得其声,然而取得螺号,或取得吹螺者,则可以得到螺号声。如同弹琵琶,在琵琶之外无法得其声,然而取得琵琶,或取得弹琵琶者,则可以得到琵琶声。”如是,只要我们了知梵,则了知万物。
是为记。
王志成
2009年1-8月于伯明翰大学—浙江大学初稿
2010年3-6月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修改稿
2010年端午节终稿于启明舍,上海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更像是在高海拔地区进行的一场精神攀登。起初,空气稀薄,每一步都走得有些吃力,需要集中十二分的注意力去辨识那些陌生的术语和复杂的逻辑链条。但是,一旦跨越了几个关键的认知障碍点,视野便豁然开朗。作者对“区分的智慧”(Viveka)的强调,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妙的类比,将其转化为一种可以操作的心灵工具。我特别喜欢他引用的一些梵文诗句和古代注释,它们被巧妙地嵌入到现代的论述中,使得整本书既有古老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阅读的流畅性。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体会到,真正的智慧是永恒的,只是阐述的“载体”会随时代而变化。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停下来,闭上眼睛,去感受那些文字所描绘的内在状态,那种对“存在的本质”的探寻,是这本书最迷人的魅力所在。它成功地架起了“理论思辨”与“内在体验”之间的桥梁。
评分这本《智慧瑜伽——商羯罗的〈自我知识〉》的解读,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印度哲学,尤其是“非二元论”(Advaita Vedanta)理解的一扇全新的窗户。我一直对东方智慧抱有浓厚的兴趣,但那些原典往往晦涩难懂,像是被厚重的云雾笼罩。这本书的作者,以一种近乎雕塑家般的精准和耐心,将商羯罗那高耸入云的思想体系,一点点地凿刻、打磨,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既庄严又清晰的结构。特别是作者在阐述“真我”(Atman)与“梵”(Brahman)同一性时的那种行文的张力,读来令人屏息。他没有采用那种学院派的冷峻分析,而是大量穿插了富有画面感的比喻,仿佛带领我们亲身走过那条通往终极实相的崎岖小径。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幻相”(Maya)的论述部分,作者没有将它简单地描述为虚无,而是赋予了它一种动态的、具有创造性的能量,这与我以往接触到的许多哲学著作中那种将“世俗”一笔勾销的论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细致入微的梳理,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再需要频繁地翻阅词汇表,思绪可以更连贯地沉浸于文本的核心意境之中。对于任何想要深入探究瑜伽哲学精髓,而非仅仅停留在体式练习层面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宝。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它需要投入时间,但回报是巨大的。它不像那些流行的自助书籍那样,提供即时满足的“快乐秘诀”,它提供的是更持久、更根本的“理解之道”。作者在处理“业力”(Karma)与“解脱”(Moksha)之间的复杂关系时,展现出惊人的平衡感。他既尊重因果律的不可动摇,又清晰地指出了超越业力束缚的路径。这种对宇宙法则的尊重与对个体潜能的激发并行不悖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消除了我过去在理解这些概念时的那种宿命论的沉重感。这本书的结构布局也十分巧妙,每一章的收尾都像一个坚实的基石,为下一章更深层次的探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读完最后一页时,我感到的是一种充实的平静,而非简单的知识获取后的兴奋。它提供了一种稳固的哲学框架,让我在面对日常生活的起伏不定时,能够退回到一个更坚实、更少动摇的内在立场上。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拒绝了对深奥哲学的“简化”和“迎合”。它像一位严格的导师,要求读者拿出应有的尊重和专注。对于那些习惯于碎片化阅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会是一个挑战,因为它要求你进行一次完整的“心智之旅”。但正是这种挑战性,成就了它的非凡品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认识论”的部分,商羯罗是如何审视感官、心智乃至知识本身可靠性的那段论述,简直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者用极其清晰的逻辑,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得我们得以审视我们赖以构建世界的“工具箱”——我们的认知系统——其自身的局限性。这本书没有试图“解决”生命中的所有问题,而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些问题,让我们意识到,许多困扰我们的“问题”,本身可能就是构建在错误的认知基础之上的。这是一种从根本上解放思想的体验。
评分坦白讲,我最初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拿起这本书的,毕竟市面上关于印度哲学的“通俗读物”汗牛充栋,大多只是浅尝辄止,或者为了迎合市场而过度简化了核心概念,读完后如同饮鸩止渴。然而,这本书却展现出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学术深度和人文关怀。作者在梳理商羯罗的论证逻辑时,那种严密性简直可以用“无懈可击”来形容。他似乎能预判到读者在哪个环节会产生疑惑,并在下一个转折处给出最恰当的解释,这种叙事的节奏感把握得炉火纯青。书中对“知识的三个阶段”的描绘,尤其让我印象深刻。那不是线性增长的知识积累,而是一种层层剥离、回归本源的净化过程。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哲学导论,而是在参与一场与作者共同进行的、关于“我是谁”的深刻的智力对话。那种清晰度,让我对商羯罗体系中那些看似矛盾的表述,比如“无我”与“个体觉知”之间的关系,有了一种全新的、统一的理解。这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知识传递,更像是一种心智的重塑工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