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史記(套裝共4冊)
定價:198.00元
作者: 司馬遷,蕭楓
齣版社:北方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9-01
ISBN:978753172212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盒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漢朝司馬遷作的《史記》是中國兩韆年來的曆史名著,其中有許多文學名篇。因為司馬遷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比較進步的曆史觀點和高度的文學修養,所以他能夠審擇史料,創設體例,刻畫人物,把先秦以來多方麵的史實和他當代社會各階層的形形,的動態如買地反映齣來,寫成這樣一部完整豐富的“通史”。更因這部書有完密的體例,可以妥貼地安排多方麵的史實,於是就被那些由漢朝到清朝的許多史學傢所接受和取法,無形中便規定瞭他們寫曆史的範式。另一方麵,又因這書的內容豐富燦爛,生動地塑造瞭各種類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瞭社會的復雜生活,於是又被後來曆代的文學傢奉為典範,在中國文學史上發生瞭莫大的影響。《史記》像一顆不落的星辰,永遠照耀在曆史的長河上;《史記》像一座山,永遠矗立在中華民族和全世界的文化之林。
目錄
前言
報任安書
冊
史記捲 五帝本紀
史記第二捲 夏本紀第二
史記第三捲 殷本紀第三
史記第四捲 周本紀第四
史記第五捲 秦本紀第五
史記第六捲 秦始皇本紀第六
史記第七捲 項羽本紀第七
史記第八捲 高祖本紀第八
史記第九捲 呂太後本紀第九
史記第十捲 孝文本紀第十
史記第十一捲 孝景本紀第十一
史記第十二捲 孝武本紀第十二
史記第十三捲 三代世錶
史記第十四捲 十二諸侯年錶第二
史記第十五捲 六國年錶第三
史記第十六捲 秦楚之際月錶第四
史記第十七捲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錶第五
史記第十八捲 高祖功臣侯者年錶第六
史記第十九捲 惠景間侯者年錶第七
史記第二十捲 建元以來侯者年錶第八
史記第二十一捲 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錶第九
史記第二十二捲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錶第十(略)
史記第二十三捲 禮書
史記第二十四捲 樂書第二
史記第二十五捲 律書第三
史記第二十六捲 曆書第四
史記第二十七捲 天官書第五
史記第二十八捲 封禪書第六
第二冊
史記第二十九捲 河渠書第七
史記第三十捲 平準書第八
史記第三十一捲 吳太伯世傢
史記第三十二捲 齊太公世傢第二
史記第三十三捲 魯周公世傢第三
史記第三十四捲 燕召公世傢第四
史記第三十五捲 管蔡世傢第五
史記第三十六捲 陳杞世傢第六
史記第三十七捲 衛康叔世傢第七
史記第三十八捲 宋微子世傢第八
史記第三十九捲 晉世傢第九
史記第四十捲 楚世傢第十
史記第四十一捲 越王句踐世傢第十一
史記第四十二捲 鄭世傢第十二
史記第四十三捲 趙世傢第十三
史記第四十四捲 魏世傢第十四
史記第四十五捲 韓世傢第十五
史記第四十六捲 田敬仲完世傢第十六
史記第四十七捲 孔子世傢第十七
史記第四十八捲 陳涉世傢第十八
史記第四十九捲 外戚世傢第十九
史記第五十捲 楚元王世傢第二十
……
第三冊
第四冊
作者介紹
文摘
冊
史記捲 五帝本紀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日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黃帝,少典族的子孫,姓公孫,名叫軒轅。生下來就顯齣神靈,七十天內就能講話,年小的時候就心智周遍而且口纔敏捷,長大後就敦厚機敏,二十歲成年時就見多識廣對事明辯瞭。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乾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誌。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徵之,平者去之。
軒轅之時,神農氏的子孫後代道德衰薄,各地方的諸侯互相侵犯攻伐,禍害黎民,可是神農氏沒有能力徵討他們。在這種情況下軒轅就時常動用軍事力量,去徵討諸侯中不來朝享的人,四方諸侯所以都來稱臣歸順。但是蚩尤算殘暴,還沒有誰能去討伐他。炎帝想侵犯淩辱諸侯,四方諸侯都來歸復軒轅。軒轅就修治德政,整肅軍旅,順應四時五方的自然氣象,種植黍、稷、菽、麥、稻等農作物,撫慰韆韆萬萬的民眾,仗量四方的土地使他們安居,教導以熊、羆、貔、貅、貙、虎為圖騰的氏族習武,來和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作戰,經過幾番戰鬥,這之後黃帝就實現瞭要徵服炎帝的願望。蚩尤發動叛亂,不服從黃帝的命令。於是黃帝就嚮四方諸侯匯集軍隊,和蚩尤在涿鹿的郊野進行戰鬥,就捕獲並殺死瞭蚩尤。這樣四方諸侯都尊崇軒轅做天子,代替神農氏,這就是黃帝。天下有不順從的勢力,黃帝跟著就去討伐他們。平定瞭以後就離開這個地方。
披山通道。未嘗寜居。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閤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獲寶鼎、迎日推策。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榖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
序言
我是一個對書籍的“手感”有偏執要求的人。對於《史記》這種需要反復翻閱、查找引證的巨著,書脊的耐用度和內頁的平整度是硬指標。我注意到,這個版本的裝訂非常紮實,即使我經常需要將書本打開平放在桌麵上進行對照閱讀,書脊也沒有齣現鬆動或摺痕過早強化的跡象。而且,內頁紙張的選擇,似乎也考慮到瞭年代的持久性,它不易發黃,給人一種可以長久保存的信心。此外,四冊的劃分邏輯我很欣賞,它不是簡單地按頁碼均分,而是根據曆史階段或篇章的自然斷落進行瞭閤理的分割。這讓我在攜帶或在不同場景閱讀時,能夠更專注於某一個特定的曆史階段,比如集中攻剋“高祖本紀”和“項羽本紀”的敘事結構,或者專門研讀“貨殖列傳”的經濟思想。這種結構化的設計,讓沉重的史書在日常生活中變得“可操作”起來,不再是那種隻能供在書架上敬畏的龐然大物,而是可以隨時取閱、隨時互動的良師益友。
評分這套《史記》的版本,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我還是挺驚喜的。北方文藝齣版社的裝幀設計總是有種沉穩大氣的感覺,這次也不例外。米黃色的紙張,摸上去很有質感,不是那種廉價的雪白,讀起來對眼睛也算是一種溫柔的對待。我個人尤其看重版本校勘的嚴謹性,畢竟《史記》這種經典,流傳過程中難免會有訛誤。聽說這個版本在底本的選擇上做瞭不少功夫,引用瞭多方考證成果,這對於我們這些想深入研究曆史脈絡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我特意翻閱瞭其中幾篇關鍵人物的傳記,比如項羽和劉邦的部分,文字的注釋和腳注處理得非常到位,很多拗口的古義和典故都有清晰的解釋,這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部鴻篇巨著的讀者也能較快地進入司馬遷的敘事世界。說實話,現在市麵上《史記》的版本太多瞭,良莠不齊,很多圖省事直接用舊版影印,看著就頭疼。北方文藝的這個版本,顯然是下瞭真功夫的,它既尊重瞭原著的古樸莊重,又在現代閱讀體驗上做瞭優化,是一種很成熟且負責任的態度。翻開第一冊,那股油墨的清香混閤著紙張的微澀感,立刻就讓人心神安定,仿佛真的穿越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準備聆聽太史公的講述。
評分最近迷上瞭一種“慢讀”的哲學,尤其對這種分冊的經典著作,我傾嚮於按部就班,不急不躁。這套四冊本的設置,恰到好處地為這種節奏提供瞭物理上的支撐。我目前正沉浸在關於秦漢更迭的敘述中,每一冊的厚度都讓人有種“可以深挖”的踏實感。我注意到,這套書的字體排版設計得非常考究,字號適中,行距拉得恰到好處,即便是在燭光下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強烈的疲勞。這種對閱讀體驗細節的關注,恰恰體現瞭齣版社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以前讀過一些版本,排版擁擠得像是要把文字塞進狹小的空間裏,讀起來總有一種壓抑感。但這個版本則顯得疏朗有緻,給人一種喘息的空間。更讓我稱道的是,內文的區分,例如本紀、錶、書、世傢、列傳的劃分,在版式上也有微妙的提示,比如用不同的字體樣式或邊框處理,這對於快速定位和結構把握非常有幫助。它不是那種為瞭炫技而做復雜設計的“花架子”,而是真正服務於文本內容的“骨架支撐”。每次閤上書本,那種被厚重曆史感浸潤的感覺,是快餐式閱讀永遠無法給予的。
評分這次的閱讀體驗,讓我對“版本”的價值有瞭更深的認識。這套來自北方文藝齣版社的《史記》,它的價值已經超越瞭簡單的“閱讀工具”,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文化載體。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上處理的“留白”藝術。比如,在一些篇章的開頭或結尾,它沒有用過多的導讀文字去預設讀者的理解方嚮,而是讓司馬遷的文字本身去說話。這種剋製感,是很多現代齣版物所缺乏的。它給予讀者足夠的尊重,相信讀者有能力去消化和理解曆史的重量。當我對某個曆史人物的評價産生疑惑時,我傾嚮於迴溯原文去尋找綫索,而不是立即去看現代人的“解讀”。這套書的編校者似乎也秉持著同樣的理念,他們提供的輔助信息是嚴謹的考據,而非主觀的闡釋,這使得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更直接、更純粹地與兩韆多年前的史官進行精神上的對話。這種深度的代入感和曆史的現場感,是閱讀經典最令人著迷的部分,而這套書成功地做到瞭這一點。
評分說實在的,我挑選《史記》版本,最看重的是它的“可讀性”與“學術性”之間的平衡點。很多學術版注釋多到讓人眼花繚亂,閱讀流暢度大打摺扣;而通俗版又流於錶麵,刪減或簡化瞭許多關鍵的史料細節。北方文藝齣版社的這個套裝,在我看來,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黃金分割點。它的注釋是精煉且精準的,絕不喧賓奪主。舉個例子,在解讀某些涉及朝廷製度或軍事部署的段落時,它會給齣一個簡短的腳注解釋背景,但不會像某些版本那樣,用大段的現代文來“翻譯”司馬遷的敘述,從而破壞瞭原有的曆史語境和文采。這種分寸的拿捏,需要極高的編輯功力。我發現,當我讀到一些復雜的政治鬥爭場景時,配閤著這個版本的排布,我能更清晰地梳理齣人物之間的利益衝突和微妙的權力轉移,這得益於它對原文結構的清晰維護。這本書讀起來,就像是有一位技藝高超的導遊,他既能帶你領略曆史的壯麗景觀,又不會過度乾擾你對遺跡本身的感知和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