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中国文学的又一高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特色。但元曲的选本相比唐诗、宋词在数量及质量上较弱。向铁生、康震编著的《元曲三百首》以元曲编选本中较为突出、兼顾作品及体例平衡的解玉峰本为底本,重新整理与评注。校勘谬误,补充注释,尤其于各篇导读着力,讲求以较短的篇幅参透曲家之心意,尽力揭示其曲旨,概述其风格。
向铁生、康震编著的《元曲三百首》讲述了:唐 诗、宋词之后,中国文学迎来了又一座高峰——元曲 。正如元代人罗宗信《中原音韵序》所言:“世之共 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但元曲一直尚无 影响较广的选本,直到曲学大家吴梅先生高足任中敏 于一九二六年变成《元曲三百首》,其后同门卢前先 生略加删补,于一九四五年初在中华书局出版,仍名 为《元曲三百首》。此后,这一本子成为影响*大的 元曲选本。自问世以来,以此本为据进行译注、赏析 的《元曲三百首》层出不穷,逐渐取得与《唐诗三百 首》、《宋词三百首》并驾齐驱的地位。
此次出版以 元曲编选本中较为突出、兼顾作品及体例平衡的解玉 峰本为底本,重新整理与评注。校勘谬误,补充注释 ,于各篇导读中概述。其中对每首作品作阅读导示这 部分着力尤多,讲求以较短的篇幅参透曲家之心意, 尽力揭示其曲旨,概述其风格。
《元曲三百首》导读
元好问
【双调·小圣乐】
商挺
【双调·潘妃曲】
刘秉忠
【南吕·干荷叶】
王和卿
【仙吕·醉中天】
白朴
【仙吕·寄生草】
【中吕·阳春曲】
【越调·天净沙】
【双调·沉醉东风】
王恽
【正宫·黑漆弩】
胡祇遹
【双调·沉醉东风】
卢挚
【双调·寿阳曲】
【双调·殿前欢】
【双调·蟾宫曲】
【双调·蟾宫曲】
【双调·殿前欢】
珠帘秀
【双调·寿阳曲】
姚燧
【中吕·满庭芳】
【中吕·阳春曲】
【中吕·醉高歌】
陈草庵
【中吕·山坡羊】
奥敦周卿
【双调·蟾宫曲】
关汉卿
【双调·大德歌】
【双调·大德歌】
【中吕·普天乐】
【双调·沉醉东风】
【南吕·四块玉】
【双调·碧玉箫】
【仙吕·一半儿】
庾天锡
【双调·蟾宫曲】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王德信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马致远
【南吕·金字经】
【越调·天净沙】
【南吕·四块玉】
【双调·蟾宫曲】
【南吕·四块玉】
【仙吕·青哥儿】
【双调·寿阳曲】
白贲
【正宫·鹦鹉曲】
【双调·百字折桂令】
鲜于必仁
【双调·折桂令】
张养浩
【中吕·山坡羊】
【正宫·塞鸿秋】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折桂令】
郑光祖
【双调·蟾宫曲】
【正宫·塞鸿秋】
曾瑞
【南吕·四块玉】
【中吕·山坡羊】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中吕·喜春来】
虞集
【双调·折桂令】
刘时中
【南吕·四块玉】
【中吕·朝天子】
【中吕·红绣鞋】
【双调·折桂令】
【双调·殿前欢】
阿鲁威
【双调·蟾宫曲】
王元鼎
【越调·凭栏人】
薛昂夫
【正宫·塞鸿秋】
【双调·蟾宫曲】
【中吕·山坡羊】
【双调·水仙子】
赵善庆
【中吕·山坡羊】
【双调·庆东原】
【越调·凭栏人】
马谦斋
【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
【越调·柳营曲】
【双调·水仙子】
【双调·沉醉东风】
张可久
【双调·折桂令】
【中吕·朝天子】
【双调·庆东原】
【中吕·卖花声】
【黄钟·人月圆】
【中吕·朝天子】
【中吕·满庭芳】
【中吕·齐天乐带红衫儿】
【越调·寨儿令】
任昱
【正宫·小梁州】
【中吕·上小楼】
【南吕·金字经】
【双调·沉醉东风】
徐再思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蟾宫曲】
【仙吕·一半儿】
【双调·水仙子】
【双调·卖花声】
【黄钟·人月圆】
【双调·清江引】
宋方壶
【中吕·山坡羊】
【双调·水仙子】
【中吕·红绣鞋】
【双调·清江引】
孙周卿
【双调·水仙子】
【双调·蟾宫曲】
顾德润
【中吕·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
曹德
【越调·黄蔷薇过庆元贞】
【双调·沉醉东风】
【中吕·喜春来】
【双调·折桂令】
高克礼
【越调·黄蔷薇过庆元贞】
王晔
【双调·折桂令】
【双调·殿前欢】
王仲元
【中吕·普天乐】
吕止庵
【仙吕·后庭花】
【仙吕·醉扶归】
真真
【仙吕·解三酲】
乍得卿
【仙吕·寄生草】
【越调·柳营曲】
【仙吕·一半儿】
【中吕·普天乐】
【越调·柳营曲】
吴西逸
【双调·蟾宫曲】
【双调·清江引】
【双调·殿前欢】
【双调·蟾宫曲】
【越调·天净沙】
赵显宏
【黄钟·刮地风】
【中吕·满庭芳】
朱庭玉
【越调·天净沙】
李伯瑜
【越调·小桃红】
李德载
【中吕·阳春曲】
程景初
【正宫·醉太平】
杜遵礼
【仙吕·醉中天】
李致远
【中吕·红绣鞋】
【越调·天净沙】
张鸣善
【中吕·普天乐】
【中吕·普天乐】
【双调·水仙子】
杨朝英
【双调·水仙子】
【商调·梧叶儿】
王举之
【双调·折桂令】
贾固
【中吕·醉高歌过红绣鞋】
周德清
【中吕·满庭芳】
【中吕·红绣鞋】
【双调·蟾宫曲】
【正宫·塞鸿秋】
【中吕·朝天子】
钟嗣成
【正宫·醉太平】
【双调·清江引】
【双调·凌波仙】
周浩
【双调·蟾宫曲】
汪元亨
【正宫·醉太平】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双调·沉醉东风】
【中吕·朝天子】
一分儿
【双调·沉醉东风】
杨维桢
【中吕·普天乐】
倪瓒
【黄钟·人月圆】
【越调·小桃红】
夏庭芝
【双调·水仙子】
刘庭信
【越调·寨儿令】
【双调·水仙子】
【双调·折桂令】
兰楚芳
【南吕·四块玉】
【双调·沉醉东风】
高明
【商调·金络索挂梧桐】
汤式
【正宫·小梁州】
【中吕·谒金门】
【双调·蟾宫曲】
【双调·庆东原】
【中吕·满庭芳】
杨讷
【中吕·红绣鞋】
邵亨贞
【越调·凭阑人】
刘燕哥
【仙吕·太常引】
无名氏
【正宫·醉太平】
【正宫·醉太平】
【正宫·塞鸿秋】
【仙吕·一半儿】
【仙吕·游四门】
【仙吕·寄生草】
【中吕·喜春来】
【中吕·红绣鞋】
【中吕·朝天子】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黄钟·红锦袍】
【大石调·阳关三叠】
【商调·梧叶儿】
【商调·梧叶儿】
【双调·水仙子】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双调·水仙子】
名句索引
我最近看了一本关于量子物理的科普读物,名字叫《宇宙的秘密编织者》。坦白说,这本书的开篇颇具挑战性,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各种术语像潮水一样涌来,什么薛定谔的猫、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听起来玄之又玄,让人一度想把它束之高阁。但坚持读下去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比喝了一大口冰镇的柠檬水还要畅快。作者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没有满足于仅仅罗列复杂的公式,而是用极其生动的比喻和近乎哲学的思考,将那些抽象的微观世界具象化了。比如他描述粒子在被观测前后的状态转变,就像在说,我们对世界的观察本身,就是在参与构建这个世界。这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框架。这本书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我们所处的现实,不再是那个坚实、确定不变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充满了概率和无限可能性的舞台。它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更像是一次对思维边界的拓展训练。对于那些对宇宙底层逻辑感到好奇,又害怕艰深理论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试,前提是你得准备好对自己的世界观进行一次彻底的“重启”。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探讨当代城市规划与社会心理学的书籍,名为《水泥森林中的呼吸》。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从建筑美学或者工程技术层面来讨论城市建设,而是聚焦于高密度居住环境对普通人精神状态的潜移默化影响。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数据支撑,清晰地展示了“通勤时间过长”、“公共空间缺失”、“邻里关系淡漠”这些城市病是如何一点点侵蚀掉现代人的幸福感的。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视觉污染”对焦虑水平的影响,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因为我每天通勤都要经过一片密集的广告牌和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看完那章,我才明白自己那种莫名的烦躁感是有理论依据的。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冷静、客观,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在诊断一个庞大有机体的病症。它没有激烈的控诉,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人居环境恶化的关切,却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它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居住的环境,并开始思考,一个真正“宜居”的城市,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态。
评分说实话,那本关于中世纪欧洲骑士精神的传记,一开始我是抱着打发时间的态度去拿的。毕竟历史书,总觉得有点枯燥,充满了年代和人名的堆砌。可让我意外的是,这本书的笔法极其流畅,作者仿佛是一位资深的史官,又像是一位贴近人物的友人,将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描绘得跌宕起伏。主人公,那位传奇骑士埃里克,他的故事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他不是一个脸谱化的英雄,他有信仰的坚定,也有人性的挣扎;他为了荣誉可以赴汤蹈火,也会在面对背叛时感到彻骨的寒冷。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对“骑士精神”这一概念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挥舞长剑的勇敢,更是对弱者的保护、对誓言的忠诚,以及在残酷现实中坚守的道德底线。通过埃里克的视角,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礼仪、宗教和战争是如何塑造一个男人的灵魂。读完后,我不再觉得那些中世纪的战争只是简单的领土争夺,而是上升到了一种关乎信仰与尊严的史诗。这本书成功地将冰冷的历史细节,转化成了有温度、有血性的个体命运。
评分这本《红楼梦》,真可谓是奇书一部。初读时,只觉得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一时间有些眼花缭乱,仿佛置身于那钟鸣鼎食的贾府,却又看不清每一个角色的真面目。然而,随着翻页的深入,那些鲜活的生命便一个个跃然纸上。林黛玉的清高孤傲,薛宝钗的圆融世故,贾宝玉的痴顽叛逆,无不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是对女儿们的描摹,细腻到令人心疼,她们的才情、她们的挣扎、她们最终的悲剧命运,仿佛就是一面映照世间万象的镜子,让人在感叹世事无常的同时,也对青春易逝、红颜薄命生出无限的喟叹。曹雪芹的文字功力更是令人叹服,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那种诗词曲赋的穿插,将小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常常沉浸在那些精妙的对话和场景描写中,仿佛能闻到大观园里花草的芬芳,听到丫鬟婆子的低语,感受到那种深沉的、弥漫在整个家族里的衰败气息。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讲述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史,更在于它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封建社会制度下个体悲剧的无声控诉。读完之后,合上书卷,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总觉得自己的生命似乎也随着那一场繁华的落尽而经历了一次洗礼。
评分那本关于古典音乐赏析的入门指南,简直是音乐小白的救星。我一直对古典乐抱有一种敬畏感,觉得那都是“高雅艺术”,非得学了乐理才能听懂。这本书完全打破了这种隔阂。作者的叙事风格极其亲切,就像一个学识渊博的朋友带着你,手把手地走进音乐的殿堂。他没有上来就讲复杂的和声结构,而是从最直观的情感入手,比如“当你感到孤独时,可以听听某段大提琴的独奏,它会理解你的沉默”。通过对莫扎特的《安魂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几部经典作品的拆解,作者用极其形象的比喻,比如将赋格比作一场精彩的辩论,将奏鸣曲式比作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让我们明白那些复杂的乐章是如何一步步引导听众情绪的。我尤其喜欢他关于“留白”的讲解,指出音乐的魅力很多时候在于那些未被演奏出来的部分,在于听者自己的想象和代入。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听”音乐,而不仅仅是“听见”声音,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让我有勇气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古典音乐世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